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喝茶要喝好茶

喝茶要喝好茶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喝茶要喝好茶,很多人都知道,中國的茶文化是由古流傳至今,博大精深,各個地區都有着很多的不同的茶文化,大家都喜歡喝茶,下面一起來欣賞美文喝茶要喝好茶供大家閱讀。

喝茶要喝好茶1

我不善品茶,不通茶經,更不懂什麼茶道,從無兩腋之下習習生風的經驗。

但是,數十年來,喝過不少茶,北平的雙窨、天津的大葉、西湖的龍井、六安的瓜片、四川的沱茶、雲南的普洱、洞庭山的君山茶、武夷山的巖茶,甚至不登大雅之堂的茶葉梗於滿天星隨壺淨的高末兒,都嘗試過。

茶是中國人的飲料,口乾解渴,推茶是尚。茶字,形近於茶,聲近於(木賈),來源甚古,流傳海外,凡是有中國人的地方就有茶。人無貴賤,誰都有分,上焉者細啜名種,下焉者牛飲茶湯,甚至路邊埂畔還有人奉茶。

北人早起,路上相逢,輒問訊“喝茶麼?”茶是開門七件事之一,乃人生必需品。孩提時,屋裏有一把大茶壺,坐在一個有棉襯墊的藤箱裏,相當保溫,要喝茶自己斟。我們用的是綠豆碗,這種碗大號的是飯碗,小號的是茶碗

作綠豆色,粗糙耐用,當然不能和宋瓷比,和江西瓷不能比,和洋瓷也不能比,可是有一股樸實敦厚的風貌,現在這種碗早已絕跡,我很懷念。

這種碗打破了不值幾文錢,腦勺子上也不至於挨巴掌。銀託白瓷小蓋碗是祖父專用的,我們看着並不羨慕。看那小小的一盞,兩口就喝光了,泡兩三回就換茶葉,多麻煩。

如今蓋碗很少見了,除非是到故宮博物院拜會蔣院長,他那大客廳裏總是會端出蓋碗茶敬客。再不就是電視劇中也看見有蓋碗茶,可是演員一手執蓋一手執碗縮着脖子啜茶那狼狽相,令人發噱

因爲他們不知道喝蓋碗茶應該是怎樣的喝法。他平素自己喝茶大概一直用玻璃杯、保溫杯之類。如今,我們此地見到的是蓋碗,多半是近年來本地製造的“萬壽無疆”的那種樣式,瓷厚了一些

日本製的蓋碗,樣式微有不同,總覺得有些怪怪的。近有人回大陸,順便談是我的`舊居,帶來我三十多年前天天使用的一隻瓷蓋碗,原是十二套,只剩此一套了

碗沿還有一點磕損,睹此舊物,勾起往日心情,不禁黯然。蓋碗究竟是最好的茶具。我平素喝茶,不是香片就是龍井,多次到大柵欄東鴻記或西鴻記去買茶葉,在櫃檯面前一站,徒弟搬來凳子讓座,看夥計秤茶葉,分成若干小包

包得見棱見角,那份手藝只有藥鋪夥計可媲美。茉莉花窨過的茶葉臨賣的時候再抓一把鮮茉莉放在表面上,所以叫做雙窨。於是茶店裏經常是茶香花香,郁郁菲菲。

父執有名玉貴者,旗人,精於飲饌,居恆以一半香片一半龍井混合沏之,有香片之濃馥,兼龍井之苦清。吾家效而行之,無不稱善。茶以人爲名,乃逕呼此茶爲“玉貴”,私家祕傳,外人無有得知。

有朋自六安來,貽我瓜片少許,葉大而綠,飲之有荒野的氣息撲鼻。其中西瓜茶一種,真有西瓜風味。我曾過洞庭,舟泊岳陽樓下,購得君山茶一盒。沸水沏之,每片茶葉均如針狀直立飄浮,良久始舒展下沉,味品清香不俗。

初來臺灣,粗茶淡飯,頗想傾阮囊之所有再飲茶一端偶作豪華之享受。一日過某茶店,索上好龍井,店主將我上下打量,取八元一斤之茶葉以應,餘示不滿,乃更以十二元者奉上,餘仍不滿,店主勃然色變

厲聲曰:“賣東西看貨色,不能專以價錢定上下。提高價格,自欺欺人耳!先生奈何不察?”我愛其戇直。現在此茶店門庭若市,已成爲業中之翹楚。此後我飲茶,但論品位,不問價錢。

喝茶要喝好茶

茶之以濃釅勝者莫過於功夫茶,《潮嘉風月記》說功夫茶要細炭初沸連壺帶碗潑澆,斟而細呷之,氣味芳烈,較嚼梅花更爲清絕。

喝功夫茶,要有工夫,細呷細品,要有設備,要人服侍,如今亂糟糟的社會裏誰有那麼多的功夫?紅泥小火爐哪裏去找?伺候茶湯的人更無論矣。普洱茶,漆黑一團,據說也有綠色者,泡烹出來黑不溜秋,粵人喜之。

在北平,我只在正陽樓看人吃烤肉,吃得口滑肚子膨亨不得動彈,才高呼堂倌泡普洱茶。四川的沱茶亦不惡,惟一般茶館應市者非上品。

臺灣的烏龍,名震中外,大量生產,佳者不易得。處處標榜凍頂,事實上那裏有那麼多凍頂?

喝茶,喝好茶,往事如煙。提起喝茶的藝術,現在好像談不到了,不提也罷。

喝茶要喝好茶2

在我國五顏六色的民間習俗中,"茶"與喪祭的瓜葛也是非常親暱的。"無茶不在喪"的看法,在中華祭奠禮節中根深蒂固。

祭奠用茶早在南北朝時樑朝蕭子顯撰寫的《南齊書》中就有紀錄:齊武帝蕭頤永明十一年在遺詔中稱:"我靈上慎勿以牲爲祭,唯設餅果、茶飲、乾飯、酒脯罷了。"

以茶爲祭,可祭天、地、神、佛,也可祭幽靈,這就與喪葬習俗產生了親暱的聯絡。上到皇宮貴族,下至百姓黎民,在祭奠中都離不開清香芳香的茶葉。茶葉不是王侯將相才氣獨享

用茶葉祭掃也不是皇室的專利。無論是漢族,照舊少數民族,都在較大水平上保存着以茶祭奠祖宗神靈,用茶陪喪的陳腐習俗。

用茶作祭,一樣平常有三種方法:以茶水爲祭,放幹茶爲祭,只將茶壺、茶盅象徵茶葉爲祭。

在我國清朝,宮庭祭奠祖陵時必用茶葉。據載同治十年(1871年)冬至大祭時即有"鬆羅茶葉十三兩"紀錄。在光緒五年(1879年)年末大祭的祭品中也有"鬆羅茶葉二斤"的記述。

而在我國民間則向來傳播以"三茶六酒"(三杯茶、六杯酒)以及"清茶四果"作爲喪葬中祭品的習俗。如在我國廣東、江西一帶,明朗祭祖省墓時,就有將一包茶葉與別的祭品一塊兒擺放於墳前

喝茶要喝好茶 第2張

或者在墳前斟上三杯茶水,祭奠祖先的習俗。茶葉還作爲隨葬品。從長沙馬王堆西漢古墓的挖掘中已經曉得,我國早在2100多年前已經將茶葉作爲隨葬物品

因昔人以爲茶葉有"清潔、乾燥"作用,茶葉隨葬有利於泉臺吸取異味、有利於遺體生存。歷古以來,我國都有在死者手中安排一包茶葉的習俗。像安徽壽縣地域,人們以爲人死後必經"孟婆亭"飲"迷魂湯"

故成殮時,須用茶葉一包,並拌以土灰置於死者手中,如許死者的魂魄過孟婆亭時即可以不飲迷魂湯了。而浙江地域爲讓死者不飲迷魂湯(又稱"孟婆湯"),則於死者臨終前除日銜銀錠外

要先用甘露葉作成一菱形狀的附葬品(模仿"水紅菱"),再在死者手中置茶葉一包。以爲死者有此兩物,身後如口渴,有甘露、紅菱,便可不飲迷魂湯。原來在封建迷信中

人死後要被陰間鬼役驅至"孟婆亭"灌飲迷魂湯,目標是爲了讓死者忘卻人間往事,甚而要將死者導人迷津備受陵暴或服苦役,而飲茶後則可以讓"死者甦醒",維持理智而不受鬼役矇騙。故茶葉成爲首要的隨葬品。

茶在我國的喪葬習俗中,還成爲首要的"信物"。在我國湖南地域,舊時風行靈柩葬時,死者的枕頭要用茶葉作爲填充料,稱爲"茶葉枕頭"。茶葉枕頭的枕套用白布製作,呈三角形狀,內部用茶葉灌滿添補(大多用粗茶葉)。

死者枕茶葉枕頭的寄意,一是死者至陰曹地府要品茗時,可隨時"掏出沏茶";一是茶葉安排靈柩內,可解除異味。在我國江蘇的有些地域,則在死者人殮時,先在棺材底撒上一層茶葉、米粒。

至出殯蓋棺時再撒上一層茶葉、米粒,其用意重要是起乾燥、除味作用,有利於遺體的生存。喪葬時用茶葉,大多是爲死者而備,但我國福建福安地域卻有爲活人而備茶葉,吊掛"龍籽袋"的習俗。

舊時福安地域,凡家中有人歸天,都患上清風水先生看風水,選擇"寶地"後再挖穴安葬。在靈柩入穴前,由風水先生在地穴裏鋪上地毯,口中則唸唸有詞。這時香火繞繚,鞭炮聲起

風水先生就將一把把茶葉、豆子、穀子、芝麻及竹釘、貨幣等撒在穴中的地毯上,再由亡者眷屬將撒在地毯上的工具網絡起來,用布袋裝好,封好口,吊掛在家中樓樑式木倉內恆久生存,名爲"龍籽袋"。

龍籽袋聽說象徵死者留給眷屬的"財產"。其寄意是,茶葉向來是祥瑞之物,能"驅妖除魔",並保佑死者的子孫"消災祛病"、"人丁興旺"

豆以及穀子等則象徵子女"五穀豐登"、"六畜興旺";貨幣等則示後代子孫享有"金銀錢物"、"財源茂盛"、"吃穿不愁"。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