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語文教學隨筆精選15篇

語文教學隨筆精選15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日常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寫過隨筆嗎?隨筆是散文的一個分支,是議論文的一個變體,兼具議論和抒情兩種特性。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語文教學隨筆,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語文教學隨筆精選15篇

語文教學隨筆1

(一)寫真事、抒真情,寫出農村特色

1、堅持“只寫瞭解的東西”的原則

自己瞭解的人、事、物容易寫得生動具體。道聽途說的材料一進入文章就會出現破綻。因此,農村中學作文教學只有立足於農村,讓學生描寫自己瞭解的農村生活才能走出困境、農村的世界雖然是樸素的,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同樣能夠發掘出區別於城市的閃光點,比如:農村孩子從小頻繁接觸大自然,對農村的自然風光有着豐富的認識和深摯情感。郁郁青青的山林、汨汨流淌的小溪、落日炊煙、曲徑通幽――這一切都烙上農村的印記,又能給以農村孩子美的薰陶,奠定他們抒寫真善美的基礎。

2、集農村之言

“立夏不下,犁扒高掛”講的是春旱應早作好積水灌田的準備,比如“條條蛇都咬人,四腳蛇不咬人,毒氣卻大”一條極富哲理的俗語。農村學生收集,交流這些語言,既能提高農事作文的生動性,又能積累素材。

3、體驗農村生活寫日記

農村學生自有玩樂的地方,上樹摘果、下河摸魚、養鵝趕羊等給他們帶來深切的感受。在教學中,語文老師還應鼓勵他們體驗生活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農活,然後記錄下來,在老師的帶動下相互討論,在勞動中,你做了什麼?看到了什麼?聽到了什麼?又想到了什麼?以達到拓展範圍的目的,這樣一篇富有生活氣息、富有童真童趣的文章便產生了。

(二)擁有素材後,力求具體細緻

無論描寫什麼,材料都應具體實在,不能抽象籠統。只有具體鮮明才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並能使人讀後如臨其境,產生共鳴。比如有老師這樣強調作文“六不準”:不觀察、不體會不作文;不熟悉不作文;不精練的話不說,如果是寫天氣,冷天不用冷字,熱天不用熱字等。如在描寫冷的片斷時,有的寫:“一片西風吹過,第二天早晨房子白了、樹上白了、地上也白了。上學的小弟弟放下帽子耳朵,小妹妹戴上大圍巾”有的則寫:“大雪過後,房檐下掛着一排冰溜兒,行人身穿大棉衣,頭戴大皮帽,但還是把脖子往下縮”等。這樣經常強調,語言精練具體了,作文也就有了感染力。

狄德羅說:“沒有情感這種品質,任何筆調都不能打動人心。”這便是以情動人,但要真能“打動人心”絕非易事。矯揉造作之情令人反感,喬裝粉飾令人生厭,無病呻吟讓人噁心,只有真情實感讓人開懷,掩卷深思沒有真情實感的作文也就沒有了靈性。

(三)教法應創新

農村中學生作文水平非一朝一夕能改變,但經常在教法上探新路卻是每位中學語文教師可以做到的。

1、教師應身先士卒

許多語文教師教人作文自己卻不會作,雖然現在的教材都是名家妙文,但對於農村中學生而言卻是遙不可及。他們不會去自主欣賞,而老師的文章學生是樂意學的。因此老師自己先作一篇來談其中包含的生活體會,寫作技巧引起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的寫作熱情。

2、利用教材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作家王蒙說:“沒有精神上的自由馳騁,就沒有文學”可見,離開了想象就寫不出好文章。那麼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呢?本人認爲:平時教學中一些課講解時,做好引導,比如沈復的《童趣》一文就極富想象力,蒲松齡的《山市》、宗璞的《紫藤蘿瀑布》等無不具有豐富的想象力,我們在教學中應好好利用提醒學生注意觀察身邊事物而發揮想象。

3、創新思維的引導

作文教學是語言和思維的綜合訓練,而農村作文訓練依舊是重語言輕思維的訓練,從語言到語言,致使學生思路閉塞,習慣依葫蘆畫瓢,移花接木,習作從內容到形式都是千篇一律。爲此,我們可以設計一些活潑的作文訓練,想象作文和續寫作文就是能使學生思維充分的展開的訓練方式。如一塊紅磚的作用、一支鉛筆的作用,同學們自由的想象在一些特殊的場合中其作用是不同的。再比如《我的叔叔于勒》這一課學習之後,請大家續寫于勒的命運。這樣的習作訓練培養了學生思維的靈活性、獨創性,拓寬了習作的道路,也培養了學生的想象力。

4、批改作文激發興趣

農村中學生的作文質量不高是事實,但卻是他們冥思苦想的結果,來之不易,理應受到老師的尊重和理解。因此老師在批改時首先做到的就是去發現他們的閃光點,一個精當的詞,一個優美的句子,一次小小的進步都應給予鼓勵和肯定的。

老師在批改時應快,趁熱打鐵,讓學生儘快體會成功的喜悅,看到不足或進步。同時作文的批改應解決具體問題,不僅是評改字、詞、句,還應指出修辭、語法上的不足,更應在謀篇佈局、詳略安排等問題上細緻修改。

5、厚積薄發,提高寫作興趣

古人云:“水不激不躍,人不激不奮”。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是提高寫作教學效果的重要途徑。那麼,怎樣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

首先,廣泛閱讀課外書,吸取前人經驗,週末可以不佈置作文,但可以到圖書室借一些報刊、雜誌,讓學生帶回家閱讀。班上學生也可以湊錢訂一兩份雜誌――《讀者》、《意林》等廣泛閱讀。

其次收集農村素材。在引導學生感受生活的同時,要強調置身其中,五官並用,要求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通過視覺、聽覺、觸覺來體驗農村的樂趣和特點,記錄好隻言片語,在真正寫作時引用進去。腹中不空,成文便易,學生寫作的積極性也就調動起來了,興趣有了,內容豐富了,農村特色也得到體現。

6、模仿走向成功

模仿是人類學習,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模仿的特點在於針對性強,有法可循,既降低了難度,又收到明顯的效果。我們在教學中可以從仿句、仿文使學生看到名家之語,可以出於已口。當然,模仿不能硬套,力求創新。

語文教學隨筆2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學習課文的一個關鍵指標就是體會作者文章的特色,學以致用,爲今後走向社會,成爲有用之纔打基礎。要使學生得到發展,先要讓課堂成爲學生的能言堂,樂言堂,讓課堂成爲他們的話語自由空間,做課堂的主人。我們的課堂實效性才得以保障。多年來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多讀書,善於積累,勤動手是提高語文作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的關鍵。在新課程背景下如何改進作文課堂教學呢?現就此話題談淡幾點具體的做法。

1、日記或者片段描寫入手,激發寫作興趣:

“日記是道德長跑,每天堅持使人求真、向善、愛美。”(魏書生)從日記入手激活學生興趣,在愛好興趣中打開學生寫作之源,引出“情感活水”。

第一,學會觀察,寫好分類日記。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觀察意識,教給學生有條理、有層次、分類別的寫日記的方法。第二,創設情景,寫好活動日記。“運動會”、“五四”、“十一”、 “教師節”、“元旦”等學生有了豐富的實踐,寫起作文來新鮮、刺激,就能抒寫真情實感。並用“新聞發佈臺”、“故事笑話林”“手抄自辦報”、“班級明星榜”、“聰明一休屋”等形式,營造作文環境。以此來擴大他們的生活範圍,豐富他們的生活閱歷,引導他們留心身邊的人和事。對生活既觀察又思考,以微知著,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感的“各種”生活信息,真實地、創造性地“再現”到文章中。

2、在作文課堂教學中

充分利用多媒體網絡形象性、再現性、可控性的特點。將人、事、物、景等寫作材料通過實物、圖片、錄音、投影、錄像、電腦等多媒體進行再現,讓聲光色像充分刺激學生感官,喚起學生的記憶或再造想象。②這樣的作文教學能營造寫作情境,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有效地引導學生細緻地觀察、思考,實現全體參與、個別輔導。拓展寫作空間,幫助學生更廣泛地積累材料,促進思維和表達。

寫作時應該做到:

一、學會審題,把握選材。

寫作的第一步是審題,只有弄清題目每個字的含義,才能確定中心。所以審題是作文成敗的關鍵。初中以記敘文爲主,應注意題目的範圍和抓住題目中關鍵的詞。接下來是如何選材,有些同學作文中心不突出,內容沒有詳略。一定要讓學生有這樣一個概念:選材必須圍繞中心,最能表達中心思想的要詳寫。接着給他們作文趣目,讓他們確定中心,概述所選的幾件事。通過專項訓練,學生對如何審題和選材有了正確認識。

掌握了審題和選材,還不能寫好一篇作文。荀子曾說“不積跬步,無以致幹裏,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它告訴我們材料的積累是寫作非常關鍵。

二、拓寬閱讀面,善於發現。

如果我們僅憑藉語文課內閱讀,是難以滿足積累語言材料的需要的。作文源於生活,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可是很多學生對身邊發生的新鮮事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因此我要求學生要善於觀察,充分運用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對男邊的人、事、景、物進行細緻觀察,異且進一步分析、綜合、比較,以獲得更全面更深刻的認識。

隨着科技的發展,我們進入電子時代,電視與網絡給學生帶來了巨大的影響。它們給學生比書本更直觀、更容易理解的知識。面對眼花繚亂的電視節目,應如何選擇呢?我建議學生和家長一起看,在家長的幫助下認清真善美假醜惡,提高提高的審美能力,並把它和看書、參觀,做遊戲結合起來,使自己的各種積累相互聯繫,更系統化。而網絡爲學生打開通向遙遠世界的窗戶,讓我們更快、更有選擇地接受更多、更新的知識。

三、勤於積累,注重練習。

寫日記可以有效地提高作文水平。但是中學生課業負擔比較重。因此我要求每週寫一次隨筆,把最有意義的事記錄下來。每天有一名學生把自已所寫抄寫在小黑板上,課間同學們幫助他論證字、調、句的錯誤。使同學們少寫“土語”,多用“雅詞”。總之,凡自已的親身經歷,喜怒哀樂,生活中的酸甜苦辣,都可以寫。這樣,學生在生活和實踐中豐富自己的“材料庫”,讀書、看報,積累了知識。仿寫、改寫、週記、書信掌握多種寫法,激發學生寫作慾望和興趣,又互相取長補短,拓展思路,活躍學生思維,又不加重學生負擔,達到多練的目的,提高寫作速度,效果較好。

語文教學隨筆3

新課程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爲了更好的落實這一指導思想,根據中年級學生特點我設計了一堂以自主合作爲模式的課堂教學。分別以學生熟悉而喜愛的水果,蘋果,香蕉等命名各小組的名稱,極大的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整個課堂安排了遊戲,運用了多媒體課件等輔助教學,應該完全符合新課程的要求,應該是一堂完美而生動的課。

當到小組討論時,我信步走到學生中間,一幅讓我深思的場面呈現在我的面前,只見蘋果組的組員在爲誰先回答哪個問題而爭吵的面紅耳赤,當我走到他們身邊的時候,他們驟然停止。另一個組:香蕉組。一位女生見到了我,如同見到了裁判,立刻舉手後便說:“老師,他說錯了,應該上這樣的。”而那位同學則搶白道:“我沒錯!”爲了不引起大的波動,我回到講臺。當我環視四周,在教室的角落處,梨組中有一名同學正呆呆地坐着。他好象對大家的討論並不感興趣。短短的討論時間到了。幾位同學進行了回答,很快通過了問題。一節課很快結束了。但不知爲什麼我卻沒有感覺到輕鬆,梨組那個呆呆的眼神和那兩張爭執的面孔我始終不能忘記。它使我在思考:什麼樣的合作纔是成功的合作學習,什麼樣的問題纔是學生值得討論而同時又能吸引學生參與的問題呢?

〈〈新課程標準〉〉積極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它要求教師在授課內容的確定,教學方法的選擇,評價方式的設計等各方面都要有助於學習方式的形成。無論教師的每一步都應遵循:“一切爲了孩子,爲了孩子的一切”的原則。合作學習也不例外。首先合作學習是有組織、有分工的。尤其針對低年級學生組內學習。必須讓每個學生知道自己的任務。例如:組長、記錄人等。從而達到每個人都能參與並發表意見。另外,當學生之間發生爭議時,教師要給學生方法,組織意見一致的同學進行題,即有必要討論再討論。這樣學生纔會有興趣,樂於參與。討論。並與其他意見進行爭辯。切不可放之不管。 其次,教師要求學生討論的問題必須是大家希望解決的問此外,教師還要把握當出現新知識時,需要新能力時再進行討論。新課程理念取而代之了消然引退的沿用了幾十年的教學大綱,這一變革有如春風拂面,給我們帶來了無限生機,讓我們體會到了新的活力。然而我們教育者應看到並關注那些教育中最本質的東西,挖掘其內涵。這是某一節課,某一週所不可能完成的目標。我們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並不是不要接受學習,更不是浮於研究學習的表面合作學習也應該因課而定,因人而異,不能爲了迎合課改,不分析實際隨便套用,更不能穿新鞋走老路,而是靠老師的不斷引導,讓學生不斷體驗,終究領悟,努力接受新知識的過程。

在教學中,我圍繞三個疑問鑽研教材,讀通文本。

第一個疑問來源於平時學生作業練習中存在的一些現象:教師在交給學生書寫生字的筆順,但發現很多學生在書寫的時候非常隨意,不會規範地書寫。因此,爲了培養學生觀察他人書寫的好習慣,進一步鞏固生字筆順筆劃的過程。我改變方式:要求學生之間互報聽寫,這樣,大多數同學樂於當“小老師”,樂於“審察”他們的書寫過程,比老師一人報,學生在本上書寫,更有直觀的檢測效果,有助於學生養成認真觀察、認真書寫每個字的良好習慣。我感受:在教學實踐中要從發現的實際問題入手,找到適宜的相對解決的辦法纔是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另外,低段教學中,小孩子認知能力有限,即使很多基礎知識已掌握,但是很多題目不能很快明白題意。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一直很重視引導學生在積累詞句的基礎上,讓學生明白如何運用知識的能力。

在解決我的第二個疑問時,我的教學設計也別有用心。比如:把什麼比作忠實的(嚮導)除了忠實的(嚮導),還可以說成忠實的( ),暗在引導學生在理解詞義的基礎上進行靈活地進行詞語搭配。在擴寬學生知識面的同時,真正讓他們在生活實際中得以運用,我進一步引導:在生活中,誰是你的忠實朋友?我忠實的朋友是誰?……或者說誰是我忠實的朋友?(打開學生思維空間進行口語訓練,暗在引導學生懂得同一個意思可以用不同句式表達)。除了大家講得人之外,學習或生活中還有什麼物是你忠實的朋友?爲什麼?(指引學生用生動具體的語言表達,暗在讓學生對比喻、擬人修辭手法有了初步的運用意識。)爲了讓學生能直觀地認識作業中的一些題型,我在板書設計上借用強調了詞語搭配、量詞的運用強化生字、近反義詞的發現等等一些隱形的符號,引導學生從點點滴滴積累與運用相結合。讓所學的重難點知識在積累運用、激發學生背誦情感的基礎上得以鞏固。

在解決第三個疑問時,我發現:要突破一個課時的重難點,光知道學生的學情是遠遠不夠的,不同班的學生學情不一樣,要找到最佳突破重難點的方法必須需要老師“磨”的過程。而且在“磨”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越多越有利!這樣,纔有利於找尋突破難點的最佳方法。本篇課文我在不同班級一共執教了三次,在第二次執教的時候,我感覺到:怎麼越上問題越多?最後,我逐步從問題入手,逐步完善教案。值得記錄的是:在解決文中溝渠裏的雪究竟哪邊化得快,哪邊化得慢呢?我在備課中發現:整個單元,有個訓練題型:就是認識運用幾種標點符號。我豁然開朗,在引導學生孰背第五小節的內容時,以“?”的方式出現,激發學生大膽質疑。學生很快就能從文本中讀懂作者在這一節沒有給出肯定的答案。這樣,讓學生在直觀的畫簡圖中,既激發了學生解決問題求知熱情,又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難點。原來,文本文字中,作者也有隱藏最佳教學設計的時候!需要我們教者去發現,一旦追尋到將回味無窮!

《去年的樹》是人教版語文實驗教材第7冊的課文。文章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鳥兒和樹是好朋友,它天天唱歌給樹聽,將要飛回南方時,鳥兒答應了樹的請求──還要回來唱歌給它聽。可是第二年春天,當鳥兒飛回來找它的朋友時,樹卻不見了。鳥兒四處尋訪,最後找到由樹做成的火柴點燃的燈火。朋友不在了,友情還在,諾言還在,於是,它心裏充滿了憂傷和惆悵,面對着由朋友的生命點燃的煤油燈,唱起了去年的歌。這篇童話主要通過對話展開故事的情節,推動故事的發展。全文一共有四次對話。課文所說明的道理也在這四次對話以及後來鳥兒的表現中逐步顯現出來。告訴我們做人要信守諾言,珍惜朋友之間的情意。

麻老師上本課時,充分體現了“以生爲本,自主發展”的教學思想,深化“閱讀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這一新課程標準的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自讀感悟、角色對話、演讀體驗、拓展想象等過程,感悟文本中所蘊涵的語言美、思想美、意境美;從而實現學生心靈與文本之間真誠的對話。新課標提出“語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就我的理解,有的課文偏重於工具性,有的偏重於人文性。因此,我覺得語文老師要把握好側重點。而《去年的樹》則是側重於人文性的課文。因此,爲了體現這一點,祝老師運用了動畫《去年的樹》,目的是讓學生深深體會誠信,友情。

在課堂中麻老師試圖把學生帶入文本,帶入作者的心靈。因此,麻老師把指導學生朗讀作爲重點,讓學生帶着憂傷,帶着對大樹的同情深深的去體會,去感悟。雖然方法有了,但是渲染氣氛還不夠濃烈,課堂基本達到了自己想要的那種境界,但還不是最佳。

“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在最後3個自然段的學習中,祝老師提出問題: 小鳥深情地注視着油燈的火苗,然後爲火苗唱起了去年的那支歌。那是什麼歌,你能知道嗎?有的學生說:“大樹啊,大樹,我們是好朋友。你離不開我,我離不開你,我們之間的友誼天長地久。”有的學生唱:“朋友一生一起走,那些日子不再有。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朋友不曾孤單過,一聲朋友你會懂。還有傷還有痛,還要走還有我。”……同學們暢所欲言,有的說,有的唱,課堂氣氛達到了高潮。

從孩子們的眼睛裏可以看到學習的慾望和對友誼的嚮往,但是回味這節課,我感覺到教師語言的魅力的重要性,如果教師能加強語言的藝術性,那課堂會更加精彩。一節好的語文課給學生的就是一種享受,作爲一名教師都要爲之努力。

語文教學隨筆4

怎樣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養他們學習能力,我把重點放在改變課堂教學上。下面就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激發興趣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

實踐表明,學生的學習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原動力。教學中,教師應積極地爲學生創設一種情趣盎然的學習氣氛,使學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勵,從而主動學習。在課堂上教師應大膽地讓學生進行自由討論、交流,讚揚學生一些獨特看法,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這樣自主學習的勁頭就更

二、以學生爲主體,讓學生主動積極學習

學生的語文能力主要是通過學生自己的語文實踐活動“習得”的,不是老師教會的。所以語文教學中要特別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願學、樂學,才能真正提高學習的實效。

三、培養積極探究習慣,發展求異思維能力

在語文教學中,閱讀者對語言意義、語言情感、語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與學生的生活經歷、知識積累、認識能力、理解水平有關。爲此,在語文教學中,構建語義的理解、體會,要引導學生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大膽,各抒己見。”

此外,我注意學科間的整合。讓學生從不同角度,採用不同的途徑獲得知識,培養能力。

今後我將繼續加倍地努力工作,爲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而努力奮鬥!

語文教學隨筆5

語文老師要學學“留白”藝術

中國畫講究意境之美。大畫家吳道子說:“意造景生。”那種“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意境,以無盡的詩情使觀畫者產生無盡的美好遐想,成了中國畫的一絕。所以,中國畫的構圖,汲取了太極圖之靈韻,用S線將畫面分割,大膽留白而絕不填鴨。有時欣賞一幅畫,那大塊的留白總能使人遐想不斷:這裏似有一葉扁舟雲中去,那裏似有飛流瀑布天上來;高處似起農舍炊煙,遠處似聽風中林濤……觀畫者在觀畫,也在創作,是觀者和畫者在共同創造畫作的美。所以畫界有論:“露而不藏便淺薄……愈藏而(境界)愈大,愈露而愈小。”可見,“留白”是何等重要。

中國畫有“留白”說,中國戲曲有“虛擬”說,吟詩作文有“懸念”說,目的都是給觀衆和讀者留點遐想和創造的空間。由此我想到了語文教學,語文教學也講教學藝術,我們的語文老師是不是也應該學習這種“留白”的藝術,給學生多留點想象的餘地和創造的空間?用現在的時髦話講,更多地讓學生去與文本對話,與作者對話,從而讀出自我,讀出個性。

語文課上,我們總習慣從字詞句篇到語修邏文,從情節結構線索到人物環境主題,給學生講解的十分具體,分析的十分透徹,甚至編出若干習題,一遍又一遍地訓練,硬把作品壓榨成流汁灌給學生。我常想,一篇篇美文佳作,與其由他人剖析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之露,還不如讓讀者自己去感受那“霧裏看花”、“水中望月”之美,尤其是讀文學作品,美的感受是不能統一的,任何“實”講都代替不了作品的神韻。所以有時辛辛苦苦整出一個實化的課件,反而使作品失去了美的價值,一目而瞭然:啊,原來不過如此。我站在實實在在的岳陽樓上,總也感受不到“銜遠山,吞長江”的氣勢,更無“漁歌互答,此樂何極”之樂。我遊了桃花源,硬是尋不見“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加上沿途小販不停的叫賣聲擾耳,一點身居“世外”的感覺都沒有,我直呼上當,發誓再也不去桃花源。但我明白,作者並沒有弄假。常言道,風景美如畫,無疑畫比景美。又言道,畫出詩意,自然說的是詩意比畫更有神韻,景隨情生,無情則無景,你不走進陶淵明,自然尋不見世外桃園,這隻能自己讀作品去品味,哪能由他人硬拽去的道理。所以,文學作品總是留給讀者許多想象和創造的空間。

茅盾先生曾以“蛙聲十里出山泉”爲題請白石老人爲畫,老人只在畫紙上點了幾隻小蝌蚪於兩石激流中奔遊,留出大塊供遐想的空白,使人彷彿聽到十里之外的蛙聲一片。這是“留白”的經典。語文老師不妨學學中國畫的“留白”藝術,不要堵塞了學生再創造的思路。

少着墨,多留白,語文教學一定“意造景生”,變得妙不可言。

語文教學隨筆6

早晨檢查孩子們的作業,發現又有兩個孩子拿不出來。究其原因,說是“忘帶了”。這樣的情況幾乎每天都有。往常我多半會說:“明天帶來。下次別忘了!”可今天我特別生氣,原本還算美麗的心情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從第一課到第八課的詞語每個抄兩遍,明天早上交給我!”幾乎是想也沒想,我硬生生地丟下一句話顧自己走出了教室,到辦公室去平息心中的怒火。

傍晚,孩子們都回家了。原本平靜的心情競有些惴惴不安起來:我採用這種罰抄作業的方法合適嗎?從第一課抄到第八課是不是太多了?孩子寫字速度不快,化兩小時能完成嗎?再說孩子們的年齡還不算太大,將來有的是改正錯誤的時間與機會?會不會因爲我不當的處理方式影響孩子們的心理?家長們是否能理解我的這種做法?帶着困惑與一絲自責與家長進行了短信交流,一位家長的一席話讓我緊張的心情有些釋然:“老師,孩子覺得有些委屈,因爲他的作業其實是完成的,可是讓孩子委屈一次又何妨!很多時候忘帶作業和不做作業的性質是一樣的。我們不知嘮叨了多少遍,要自己整理好書包,千萬別漏掉課本、作業本,可他根本置若罔聞,我認爲很有必要老師您給予孩子警醒,我贊成您的做法。我會監督孩子把罰抄的作業全部完成”!

是呀,雖然僅僅是因爲忘帶作業,但面對孩子這樣重複出現的錯誤,我們有必要讓孩子學會反思:假如他能仔細翻看書包,假如能仔細查找課本和作業本,假如……粗心形成了習慣,還會生髮出更多另外的假如,假如在考場上帶忘了准考證,假如在重要的場合忘帶了重要的文件資料,那麼將來他們付出的將是更大的代價。

第二天早上,講臺上放着兩本抄滿詞語的作業本,一個孩子在本子最後寫着:我向朱老師保證以後決不會再忘帶作業本,請老師放心。我笑了。如果一次委屈能讓孩子們成長起來,那麼讓他們委屈一次又何妨。

語文教學隨筆7

初爲人師僅三年的我,帶領着一羣朝氣蓬勃、充滿希望的高三孩子,上下求索,不斷進取,圓滿完成了學校交給的教學任務,並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回首一年來的高三教學和迎考,我覺得在教學經驗和教學方法上收穫頗豐,現總結如下:

重視基礎。縱觀三次診斷性考試,我發現,我們學校的學生,與本市其他中學包括重點中學在內的學生相比,第II卷的差距並不是很大。因此,可以說,誰在I捲上取得了優勢,就在語文科上獲得了先機。因此,教師必須加強對I卷的重視,同時對學生進行反覆敲打、試探,發現學生在這些方面存在的和潛在的問題,並通過各種方式來進行基礎的複習和強化,儘可能地紮實學生的基礎。

強化能力。這主要針對II卷,特別是在詩歌、現代文的閱讀上,要教給學生操之可行行之有效的閱讀方法,重視整體閱讀,重視文本基礎;同時,又要教給學生審題方法和規範答題的技巧,形成能力,形成定勢思維,使學生在進行閱讀時能儘快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比如在詩歌鑑賞方面,就要求學生在鑑賞時養成這樣的步驟:一看標題、作者和註釋,因爲,標題是詩眼,點明寫什麼。作者和註釋,卻可以給你解讀提供必要的背景等東西。二看有無選擇題。如有,可帶入詩歌,幫助理解,這樣,會給你降低閱讀的難度。三要逐字逐句解讀詩歌,抓住動詞、形容詞等,抓住意象,展開豐富的想象和聯想,而且在此過程中,還要回憶所學過的詩詞,形成聯繫,體會詩歌的情感。同時,分析作者表現這種情感所運用的藝術手法及其效果。四要認真審題,把握題幹所含的信息,明確答題的要點並規範答題。語言表達及運用亦然。

形成框架。教師必須研讀高考考綱、教綱和近五年來高考語文試題,仔細研究教材,把握高考試題的特點和發展動態,同時,在專題複習階段,在進行每一專題的複習中,不僅要廣泛涉獵、研讀並篩選各種高考資料,同時對每一專題進行了從考綱分析--高考試題特點及典型例題分類集錦--審題、分析及答題規範指導的研究,而且還要備學生,並根據高考考點和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每一專題還配備了專門的練習來鞏固。在本專題複習之後,學生腦海中應具備本考點的框架。我的目標是,在專題複習後,在學生的腦海中,建立起一個關於語文高考知識點及題型特點及例題的總體框架。在第二輪複習中,還要根據補鍋原理,通過練習和個別調查的方式,針對工作面學生的弱點和前一輪複習的遺漏以及高考新要求,進行了有重點地針對性極強的複習,儘量幫助學生查漏補缺,完善專題複習時形成的框架,同時提高其解題能力和應試技巧,方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複習有序。無論是基礎還是能力,無論是字詞句,還是段篇每一個高考知識點的複習,教師必須統籌安排,合理進行。否則,不知本階段複習目標複習複習任務,則必然導致複習教學無序,教學效益低下。

調整得當。知識學得好,還必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質,方能立於不敗之地。

語文教學隨筆8

三月是一個明媚的季節,這個月自感收穫頗豐,學生的紀律加強,自律性提升,學習積極主動,似乎一下子長大了,人人爲理想而拼搏,幾次語文測試成績喜人,進入90分的人數增加,成績提高幅度大,考進高中錄取線的人數增多。

從複習方面看,一切按中考複習計劃去走,去實施。三月份是第一輪複習階段,這個階段的複習,主要是通過專題測試複習,進行全面普及。從中考語文幾大知識塊看:

一、基礎知識:

少數學生還有錯字、別字現象,個別學生間接默寫句子判斷不準,導致失分。這方面還須加強,需針對個別學生加以特殊指正。

二、(現代文、文言文)閱讀:

課內文言文,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較好,失分率不高,對理解分析類題,得分率達百分之九十以上。由於我校地處偏遠,學生的基礎薄厚不同,想達到一刀切的成績是不可能的。在下部的複習中,儘量使成績再提升一些。

現代文閱讀,強化理解,由整體到局部,加強剖析,抓主旨,抓題幹,學生理解力普遍提高,現代文閱讀分數,一般都能達到20分以上,整體情況比較樂觀。名著閱讀一項中考4—6分,從大量的綜合測試看,這一塊丟分人數較多。在今後的訓練中,強化多寫、多感悟。

三、作文方面:

中考作文分值和其之大,60分,比政史一科的分值還要高。不能有任何偏差和忽視。作文的好壞關係着考生的前途。

本月的普及訓練,主要從字跡、書寫上要求學生,因而得到了很大層次的提高,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能達到卷面乾淨、工整。從內容上看,能用身邊人,身邊事敘寫,表達真情實感,這就是說,樹有根才枝繁葉茂、蔥鬱參天;草有根,才能“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花有根,才經冬歷夏,年年花開花落。生命有根,思想有根,文化有根,事情的緣起就叫“根源”。正因如此,學生的作文有了明顯的提高,象劉世軍、薛志剛等的作文就有很大的進步。

總之,三月份的學習與生活令人欣喜,令人回味,在教育教學方面皆獲豐收。

在剩下的兩個月裏,我會以更激昂的心態投入到教育教學中,站好最後一班崗。

語文教學隨筆9

學校組織我們觀看了肖老師的講座,雖然只是一部分,時間也短,但他獨特的語言魅力,含蘊豐厚、深刻獨到的見解,給我留下了難以抹去的記憶。之後我又自己找了一些他的資料看了看,感觸頗深。

一、對於幸福的詮釋 如何才能讓我們的人生擁有幸福感?肖博士認爲幸福人生需要“四個有”:首先是心中有盼頭。就是心中有所期待,有所憧憬,有所向往。真正好的老師能夠不斷去喚醒學生對於未來的憧憬與嚮往,把人生美妙的前景呈現在學生的.面前,讓他們有美好的期待和美好的渴望去成長,能夠不斷強化他們的自我評價,強化他們的自尊與自信。

第二,手中有事做。有事可做,意味着社會需要你,有實現人生的價值的機會。“職業”一詞在西方的英語中有宗教的背景,是“上帝的召喚”的意思,所以愛崗尊教是一種信仰的表現。

第三是身邊有親友。人是社會的動物,有歸屬的需要,人都需要得到別人的接納、認可。因此我們要思考怎樣使得學校成爲溫暖的家,我們怎樣去支持別人,欣賞別人,使我們感受到生活更加美好。

第四個有是家中有積蓄。經濟上的富有是重要的,我們經常說富貴吉祥,首先是“富”然後纔是“貴”。當我們在經濟上富有的時候,就會顯得大氣,不會過分地斤斤計較,不會過分地在乎那些名和利。所以,我們要向貧窮宣戰,建設一個富裕的社會。因爲讓所有的人都富裕起來,也是好社會的追求目標和重要特徵。 日常生活中,因爲工作的瑣碎、因爲任務的繁重、因爲收入的低微等等原因讓大部分身爲教師的同行對自己的工作頗多怨言,幸福指數很低。肖教授從影響教師的專業成長的三個緯度出發,以決定幸福感的心態爲重點,進行了深入淺出的闡述。一個個精彩生動的比喻,一個個充滿哲理、閃爍智慧的故事把講座一次次推向高潮。是呀,境由心生,環境是由你的態度生長出來的,你的思想就是你的世界,你的思想就是你的處境。世界其實就是我們自己,痛苦與快樂,成就與失敗,寬容與緊迫,其實全在於我們怎麼看。因爲我們是通過自己的觀點去看世界,所以態度決定一切。多麼睿智的見解呀,它宛若一碗心靈的雞湯,讓迷茫的我重新認識自己,評價自己,它讓我明白了該以怎樣的態度去工作,去生活。接下來的日子,我要時刻提醒自己把握好心態,用積極的心態悅納自我,用積極的心態對待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努力做一名幸福的教師。

五、教師要真實教育 引用肖川教授的一句話“教育的過程就是一個不完美的人引領着另一個不完美的人追求完美的過程。”既然教育是讓不完美的人去追求完美,這就要求我們的教育要做到完美,教育的完美,需要教育回到真實中去,讓課堂真實,使學生更富有真實情趣。如何才能做到教育真實呢?就要明明白白教書,追求課堂的實效性。語文教學要回歸本真,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爲學生,紮紮實實求發展。追求課堂的實效性,要做到實效,課堂就得有效。有效教學是師生遵循教學活動的客觀規律,以最優的速度、效益和效率促進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上獲得整合、協調、可持續的進步和發展,從而有效地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而組織實施的教學活動。有效課堂要做到的五點:教學目標有實效;教學交往有實效;教學知識處理有實效;課堂管理有實效;教學時間安排有實效。課堂要真正的落實這五點,課堂才真正做到有效。 讓更多的人成爲受過教育的人,應該成爲我們全社會努力追求的一個目標。“知識改變命運,教育成就未來”。命運的改變就不僅僅是那些作爲弱勢羣體的人們個人的事情,改變的將是整個國家的命運,民族的命運,改變的將是我們所有人的生活品質。我們更有理由相信,用良好教育成就的未來一定是光明的、溫暖的、我們夢寐以求的陽光普照開滿鮮花的未來。

語文教學隨筆10

新一輪課程改革,讓語文教學充滿了新的活力。同時,也應當看到,由於大家對新課程尚處於探索階段,到底怎樣去進行語文教學,衆說紛紜,使人有種無所適從的感覺。許多觀點雖然很獨特,很新穎,但操作起來,好象又很不好把握。尤其是通過聽一些課,隱隱覺得我們現在的語文教學開始走向新的極端:一味的課堂對話,一味的強調讀和感悟。像這樣教學,能否達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的要求?

我認爲,像這樣去教語文,如果用辨證法來看,是不可能有好的效果的。我個人以爲,我們千萬不能忽視學生學習語文的規律,千萬不能忽視教育教學規律,千萬不能忽視課程目標的三個維度。如果離開了實事求是,離開了全面地看問題,離開了變化發展的看問題,把什麼都來個一刀切,肯定是不行的。教育要全面地遵循它們所揭示的教育教學規律。

因此,新課程中的語文教學,盡力使學生具備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是非常重要的。習慣是人的第二次生命。語文教學,必須重視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的養成教育。無論是人格上的,學習及方法上的,都要十分重視,努力從多方面去積極引導,從點點滴滴嚴格要求,嚴格訓練,去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尤其要指出的是,培養習慣,正面引導固然重要,但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教育,有時還必須帶有強制性。必要時,還需要有教師意志的左右。因爲,學生對教師的某些習慣的培養還不能理解到一定的高度,但對他們的成長是十分有益的。

對於中學生來說,以下八個方面的習慣首當其衝:一、主動學習,刻苦學習的習慣;二、細心認真、一絲不苟的習慣。三、勤於動手、動筆、動腦的習慣;四、大膽、大方、大聲說話,說普通話習慣; 五、愛惜書本文具的習慣;六、好問的習慣;七、在合作學習中積極參與的習慣;八、規範、整潔寫字的習慣。

培養習慣,要悉心引導,嚴格要求,點點滴滴到位。舉例來說,培養學生的寫字習慣,要讓學生寫一筆好字,就必須要求有一定速度,必須規範、整潔地寫字。還是以寫字習慣培養爲例來說,良好的寫字習慣就具有極強的遷移性。學生把規範整潔地、有一定速度地寫字的良好習慣養成了,其他習慣:如愛惜書本文具,學習細心認真,一絲不苟,學習講效率,講質量、求速度等等,也跟着上來了。

語文教學隨筆11

“人生聰明識字始。”識字能力是語文能力的基礎,是提高閱讀和習作能力的重要保證。而培養學生識字興趣,提高識字能力,增加識字量則是低段識字課堂教學的主要任務。爲此,我的識字課堂教學模式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構成。

一、初讀課文,圈認生字

我們現在所用的人教版教材的內容大都是以隨課文分散識字爲主,也就是將生字分散到每篇課文中,在品讀課文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提高識字量。教學此類型的課文時我會先讓學生自讀一遍課文,圈出課文中不認識的生字,再讓學生相互請教這些生字。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協作識字的能力,又使學生在語言環境中初步感知了生字的意義,熟悉了生字的讀音,爲更好地學習和掌握生字打下基礎。

二、巧用方法,識記難字

現階段一節識字課通常要求學生認識15——20個左右的生字,相對於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量較大。如果要讓學生在一節課的時間裏去分析識記每一個字,那麼不僅課堂的時間不夠用,更重要的是由於識字過程的不斷重複會使課堂教學變得很枯燥,使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所以我在教學中會先讓學生從本節課所學生字中選出較難的字,經小組討論後,將大家一致認爲最難最易錯的部分生字勾出來重點講解分析,並教給學生識記難字的方法。我在課堂中經常使用以下識記難字的方法。加一加,減一減,拼一拼,換一換,編故事、編兒歌、想像法、象形法、形聲字記憶法……比如:加一加:一個熟字加上一個偏旁組成新字;減一減:一個熟字減去一個偏旁變成新字;換一換:一個熟字換一個偏旁變成一個新字;編兒歌的方法也很有趣。如:識記清、請、晴、睛、情、精、蜻、倩這幾個相同聲旁的形近字時,就編了如下這首兒歌來讓孩子們記字:“有水方說清,用言去邀請,日出天氣晴,有目是眼睛,豎心是人情,有米人精神,有蟲是蜻蜓,佳人留倩影。”這樣,通過各種識字方法使學生們輕鬆地記住了難字,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也使學生掌握了更多的識字方法,培養了獨立識字的能力。

三、複習鞏固,遊戲記字

要使學生對所學的字掌握得更牢固,就要不斷地複習鞏固生字。而爲了適應低年級孩子的認知特點,提高孩子識字的興趣,我在課堂上採用了大量的遊戲來複習鞏固所學的生字。比如:玩字卡遊戲,包括:打撲克、擺圖形、找朋友、手指頭登山、接龍、翻牌……字卡是最好最直觀的識字工具,孩子們也很喜歡玩字卡遊戲,所以我就設計了以上的字卡遊戲,玩的方式主要是同桌玩或四人小組玩。除此之外我還製作了一些電腦課件遊戲,包括:猜字、找偏旁、看圖讀詞、認一認、開火車讀詞、生字開花……電腦課件遊戲增加了動態效果,也彌補了字卡識字單一量少的缺點,可以擴展識字,增加識字量。在遊戲中複習鞏固識字,生動有趣效果好。

四、拓展閱讀,讀中悟字

閱讀既可以使孩子在語言環境中更好地理解字意,也可以使學過的字不斷地再現,以避免識字回生的現象。所以在學完每篇課文之後,我會找一些同類型的短文作爲拓展閱讀補充識字的材料。如:我在教學二年級上冊第一課《秋天的圖畫》時,因這一課主要內容是描寫秋天大自然的景色,課文中有許多描寫秋天的字、詞,於是我就在讀完課文學了生字後讓學生拓展閱讀了《秋天的原野》、《落葉飄飄》、《金色的小船》、《秋姑姑的集合哨》這幾篇同是描寫秋天景色的短文,使孩子在拓展閱讀中進一步理解課文,熟記生字。

五、電腦練打,擴充識字

新課標指出:低段的識字教學應該識寫分流,多認少寫,開放識字。計算機是很好的輔助識字的工具,用計算機練習打字正適應了新課標對於識字教學的要求。通過練習打字既可以鞏固識字的效果又可以擴充識字,增加詞彙量。我在教學完每課的生字後,會佈置學生回家用電腦練打生字各五遍,並練打“生字開花”,既一字組多詞。這樣的練習,大大提高了識字量,爲掃清閱讀的障礙,儘早開始習作練筆打下很好的基礎。

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組成部分,而有效的識字課堂教學模式可以很好地解決學生的識字問題,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培養語文學習的能力的重要保證。

語文教學隨筆12

  九年級學生面臨中考,學習負擔很重,學生把數、理、化、政、史等看的很重要,而語文出題靈活,出課內題較少,偏重於能力的考查,很多學生就不願在語文學習上多下功夫。甚至有學生把語文課堂當成放鬆課,課上昏昏欲睡,課下更不願花時間整理語文知識,因此語文課也就成了比副科還副科的科目,在夾縫中生存,地位尷尬。但是語文是大學科,高考佔150分,中考佔120分,分數較多,在升學中佔很大比例,可以說在人生的這兩次選拔賽中作用至關重要。

不少學生對待語文,有兩個極端:一是輕視語文;一是懼怕語文。輕視語文者驕兵必敗,懼怕語文者心理負擔過重,應有水平不能發揮,也難考出好成績。

以上兩種錯誤認識皆不可取。思想最爲重要,思想決定行動,我一定會幫學生解決思想根源問題,端正思想,矯正航向後,讓學生自己發現知識上的漏洞,自覺梳理課本里的知識,從課本中發現考點,如詩句積累,寫作素材等,以課本爲例子,讓學生真正明白“考題在課外,方法在課本”。對於訂購的複習資料和模擬題,我都要認真研讀,找準考點,一一對應課本,讓學生明白,萬變不離其蹤,語文的課堂學習真的很重要。

我個人在教學方面也存在許多問題:對學生背誦課文的監督力度不夠;學生作文的書寫有待加強;對後進生的輔導沒跟上。在今後的工作中我會改正不足,盡力把工作做好,爭取在教學上再上一個新臺階,順利地迎接中考。

語文教學隨筆13

小學課本中編排了一些內容淺顯的古文,學生藉助註釋就很容易翻譯成現代文,但我認爲爲了培養學生自覺地廣泛閱讀古代的文學作品的興趣,有必要結合課文積累文言實詞、文言虛詞、通假字、詞類活用、古今異義、句法等知識,語文教學隨筆——學古文 重積累。因爲,我們的“教”,是爲了明天的“不教”。“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對於這些知識的積累,就得像學習英文那樣堅持不懈地積累,積累多了,才能活用。我記得我上初中、高中時,每學一篇古文,不管是文言實詞、虛詞、句法特點,以及全篇古文都要倒背如流的,至今還記憶猶新,受益匪淺。

下面結合課文談談如何積累

例如教學《學奕》時的積累案例。

1.爲了激發學習興趣,可藉助肢體語言解釋並牢記 “學奕”“援弓”中的文言實詞:“奕”和“援”

2.根據句意積累的虛詞有:“之”“乎”“者”“也”“惟”“俱”等詞的用法。

3.根據翻譯的順序記住句式:賓語前置:“惟奕秋之爲聽”引導記住“惟…”的翻譯方法,這種句式掌握了,對於以“惟…”開頭的成語也就不難解釋了,教育論文《語文教學隨筆——學古文 重積累》。看來學古文對於解釋成語也是很有幫助的。

教學《兩小兒辯日》積累的案例

先讓學生自學:①熟讀②說說古文的大概意思③逐句理解④談感悟通理。

然後彙報。

在彙報過程中,以肢體言的形式讓學生記牢“探湯”之意,從而記住古今異義的名詞“湯”,即熱水。藉助語言表情記牢“孰爲汝多知乎”的語言特點,從而牢記特殊疑問句“孰…乎”的翻譯方法。

總之,在小學教學古文時,要在培養學生學習興趣的前提下,要培養學生在平時的學習過程中養成善於積累的好習慣,爲廣泛閱讀古典文學作品,去鑑賞古代文學作品中的燦爛文化打下基礎。

語文教學隨筆14

從事小學語文教學十多年了,寫作文成了孩子最頭疼的語文課,我也經歷了很多的困惑。作爲一線教師,我從孩子的作文中,幾乎找不到孩子的靈性與活力。甚至是很少的流暢的表達。孩子們的生活體驗哪去了?孩子們的想象力哪去了?怎樣才能讓孩子的筆下充滿靈性?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一、習作必須要有真情實感

1、讓學生一吐爲快

從實際的教學中我發現,每個語文園地後面的命題作文是學生最頭疼的習作,孩子們沒有親身的體驗,生編硬造,實在是缺乏真情實感,這樣的作文真是慘不忍睹。清明節期間我們學校組織學生進行了碰雞蛋比賽,班上的熱鬧場面簡直就是炸開了鍋。我把整個的場面用相機記錄了下來 再放給孩子們看,這樣的習作立刻變得生動起來,學生心中有話不吐不快呀!精彩的場景學生用筆定格了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給孩子們創造抒發真情實感的機會。

2、欣賞是說真話的孩子

有一次批改孩子們的日記,發現剛轉到班裏的一個小女孩是這樣寫我的:”我的語文老師很年輕。我喜歡他,因爲我感到她喜歡剛來的我。她的臉圓圓的,笑起來嘴巴有點大。不過她的聲音很好聽,像風

鈴的聲音,所以上語文課時不會感到累的。她發火的時候臉板起來,聲音很大,可我並不害怕,反而覺得她的樣子很可愛。因爲我知道她這樣子是裝出來的,她其實是一個很溫柔的人。”我在班裏朗讀了她的作文,孩子們樂得哈哈大笑,是的,孩子的眼裏折射的纔是真實而美好的東西。鼓勵孩子說真話,欣賞孩子的實話實說,更能激發孩子的寫作靈性。

二、讓每個孩子都有展示的機會

1、放大孩子的“閃光點”

在批改孩子們的作文時,我們往往第一眼看到的是孩子的習作缺點。因爲我們是站在成人的高度,去看待孩子們的作文,因此會忽略孩子作文中小小的“閃光點”。殊不知孩子們交上作文後懷着怎樣忐忑的心情來期待老師的評價。我們對孩子作文的評價直接關係到孩子寫作的積極性,抓住孩子的亮點不斷激勵,讓孩子看到自己的價值,從而增添寫作的信心。批改作文時用紅筆圈出一個好詞,畫出一個好句再加以讚美的語言,或者說在其他學生面前進行表揚,用心去擦亮孩子的“閃光點”,讓每一個孩子覺得自己也有“經典”,習作的世界中有了自己更精彩。

2、消融殘缺點

在擦亮孩子優點的同時,再根據實際情況,向學生說明不足之處,使其與“閃光點”形成對比,用閃光點的光芒來照亮自己的殘缺點,讓不足在不知不覺中得以消融。這樣在不傷學生自信的基礎上達到進步的目的。學生首先感到自己得到肯定,對自己的不足也就重視起來了,在快樂中彌補着自己的不足。天長日久,學生的筆下就會生出靈性的花朵。

語文教學隨筆15

在教學過程中,我充分相信,尊重每一個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是組織者,引導者,同時又是支持和幫助者,既要在前引導,又要從旁幫助,和學生一起合作、探究實現和諧的互動,共同達成學習目標,在學習過程中,特別要注意層次小有差異的學生,把目光注視到每一個學生身上,使每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地參與、發展。上完這節課後,感覺比較成功的有一下幾點:

1.我在第13課《坐井觀天》教學中,爲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坐井觀天》一詞,我把學生分成6個四人小組分角色朗讀課文,讓他們通過朗讀來感悟,理解這個成語的意思。剛開始,有幾個同學怕,不敢參加,讀書很小聲,讀不出青蛙和小鳥對話時爭論的語氣,後來我在旁邊引導,並鼓勵他們。通過引導,同學們開始由一人讀,到兩個讀,最後到4個小組讀。漸漸地終於有幾個小組爭着要上臺表演,氣氛熱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被極大地調動起來了,他們不但能大膽地分角色朗讀,而且還能用不同的語氣邊讀邊做動作,讀出反問句和感嘆句,爲了讓學生到更好地理解“坐井觀天”這個成語,我讓學生把一本薄薄的作業本捲起來觀看天的大小,讓他們嘗動手的樂趣,使他們融入班集體中來,使這些學生很快就進入了學習狀態。由於我爲學生創設了一個自由表現自己的平臺,學生們都能大膽地說出自己觀察時所看到天的大小,以及對“坐井觀天”一詞的理解。並從中悟出道理來,知道此成語的意思是:“比喻見識有限,眼光短淺。”學生想像力豐富,真令人驚訝呀!

2.應尊重孩子閱讀的獨特感受和體驗。

“有一千個觀衆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有三十個孩子就有三十隻青蛙,三十隻小鳥。他們可以也一定會有自己的獨特感受,他們的朗讀就可以表達自己不同的理解、體會和感受。老師拼棄了以前那種刻意去追求“標準答案”,哪必須得讀重音,哪必須讀拖長音或讀輕聲,而是充分的給時間讓孩子自己去探究,想想該怎樣讀纔會讀好,讓孩子“我口表我意”,在實踐中自己發現建構,在互助中研究,合作中探索,充分地肯定孩子在閱讀中的主體性以及獨立性。

3.評價應注意促進學生的發展

評價是一個認識、教育、提高的過程,把評價交給學生,讓他們在評價他人的同時進行聆聽觀察、分析反思、組織表達,從而加深學生的體驗,促進良好思維品質的形成。老師把評價的權利還給學生,尤其是讓生生之間進行賞析性的評價,這使被評價的孩子得到激勵,感受成功的喜悅;孩子在讚賞別人的優點時,也是在主動學習,積極接受。當然,賞析性評價還可以是學生自我進行評價,例如,孩子這樣自我評價:“我覺得我讀‘我天天坐在井裏,不會弄錯的。讀得好,我特別注意讀出‘天天’,可以看出青蛙是多麼自信。”這同樣可以激起孩子們的自我反思。

但是,朗讀訓練時,學生的參與面不夠廣,不能關注到每一位學生。我想,這永遠是我得課堂上要努力克服的一大難題。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