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

來源:女友組    閱讀: 8.1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寫過隨筆吧?隨筆是一種很靈活隨便的筆記或文體。常見的隨筆有哪些形式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

作爲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又稱工具學科。然而,許多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不高,每次上課,精神不振,注意力不集中,致使語文變成了一門弱科。家長爲之寒心,教師爲之傷神

如何才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顯得尤爲重要,我個人認爲應該從學生本身學習興趣的培養、課堂教學過程、課後生活體驗三方面做起。

一、讀思結合,提高感悟能力

語言文字的訓練要通過讀思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在發展兒童言語能力的同時,不斷豐富學生的思想情感,陶冶學生的道德情操,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拓展學生的思維深度。

1.語文教學,讀要重“情”。培養學生豐富的思想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情”是語文的靈魂。葉聖陶先生說:“讀者若不能透徹地瞭解語言文字的意義和情味,那就只看見徒有跡象的死板的符號,怎麼能接近作者的旨趣呢?”語言文字的“情味”,不是貼在作品表面的標籤,而是蘊含在作品之中的。展示課上,教師要從“情”入手,做到字不離詞,詞不離句,句不離篇,篇不離情。有目的、有意識地把作者之情、教師之情、學生之情,水乳交融地貫穿於整個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忘情其中。

2.語文教學,讀要會“思”。“好學深思,心知其意。”“學而不思則罔。”這都是強調思的重要性。“思”是語文教學的第一需要。學生也只有愛思,善思,深思,纔可能真正嚐到學習語文的甘甜,真正進入學習的角色。教師要教給學生基本的思維原則和主要的思維方法,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

二、培養興趣,主動學習,快樂學習。

興趣是推動學生求知的強大內在動力,特別是小學生,對語文是喜歡,還是厭倦,直接影響學生知識的掌握和語言能力的發展。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除了用鼓勵、表揚的方式去激勵學生,用期待的目光、信任的語言去引導學生外,更要注意用生動活潑、豐富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肢體語言去吸引學生,利用直觀教具,抓住學生的好奇心理,激發他們對知識的渴求,使他們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對全班每個學生都抱着積極、熱情、信任的態度,還要竭力對學生施以情感誘導,給予學生關懷、尊重和理解。那麼學生就都會得到鼓勵,敢於大膽開口、活躍課堂氣氛,使教學達到最佳效果,學生的智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從而形成師生情感共鳴,激起師生共同進行教與學的熱情,這樣才能保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

一次我在上課時,提了個問題,班上僅有幾隻手舉了起來,課堂上靜悄悄的,我以爲也許問題太難了,於是就降低了難度,但學生還是不大願意舉手,第一個學生站起來回答後,我聽了說:“雖然你說得不是很全面,但我非常感謝你的勇氣!”沒想到一句簡單的話,卻給了學生無限關懷,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頓時課堂上發言踊躍,學生們又活躍起來。可見鼓勵學生,給予學生一定勇氣,可以讓冷清的課堂逐漸熱鬧起來。課堂上是以學生爲主體的,他們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課堂中,不僅使老師的教學工作的開展得到很大的幫助,同時也可以使學生愉快地學習,把上課當作一種享受學習知識的樂趣。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興趣往往是學習的先導,有了興趣就有了學習的動力。精彩的課堂好比優美的文章,文章開頭寫好了,就能吸引讀者,讓人趣興味起,有經驗的老師都比較注重新課的導入。生動有趣、引人入勝的導語,能迅速把學生分散的思想集中到課堂上,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求知慾望,從而提高整節課的教學效果。因此,我們應該精心爲每堂課都設計精美的導語。

如我在上《草船借箭》一課時先簡單介紹本文的語言特色,人物說話時都沒有什麼神態描寫,提問“找一找有沒有對諸葛亮的神態描寫的?”

學生帶着疑問、好奇快速通讀全文找到“笑”字。再讓學生質疑看到這個“笑”字你有什麼疑惑,學生提出問題:1、諸葛亮爲什麼笑?2、諸葛亮笑什麼?爲什麼在這麼危險的時候諸葛亮還能笑出來?而後再讓學生帶着這些問題細讀、研討課文。“一石激起千層浪”,學生帶着疑問進入文本的學習,然後,師生圍繞問題進行研討,一個又一個的問題解開了,學生也自然學好了這一課。

 三、處處留心皆文章,讓學生在生活中得到啓迪

要培養學生多讀、多練、多寫的良好習慣。在習作教學中要讓學生養成留心觀察周圍事物的習慣,有意識地豐富自己的見聞,積累習作素材;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應用文,讓他們能根據表達需要,使用常用的標點符號。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逐步達到輕鬆表達,快樂作文。此外,帶領學生走進大自然,在這個大課堂裏學習課本里沒有的東西。這樣,不但實現了課本與生活的對話,而且使語文學習充滿生活與生命的氣息,孩子們的筆下就會有藍天、白雲、綠樹、紅花,就會有快樂的童年,有多姿多彩的世界,寫出來的作文自然也就有血有肉,豐富多彩了這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捷徑之一。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2

《九寨溝》以生動的筆墨,飽蘸着對祖國山河的一片深情,精心描繪了九寨溝奇麗美妙的自然景觀,使人不禁陶醉於九寨溝那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裏,折服於靈幻的異獸珍禽的童話世界裏。文章層次清楚,語句清新,辭藻華美,重墨濃情,易於朗讀和背誦。這節課中我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體現了教師爲主導學生爲主體的生本理念。在這節課中我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是本節課的主要特點。學生在自主學習中感悟到了主人的樂趣,激發了學習的慾望。“閱讀教學是學生、文本、教師之間對話的過程。”小學生由於知識經驗有限,他們對課文的感悟總是不全面的。而教師的點撥、指導常能啓發學生,促使學生自主頓悟,並且教師還應該指導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閱讀方法,比如發揮想象、理解的方法等,在情緒低落時調動,在迷茫時導方向。因此在3自然段學習時出示了閱讀提示,3自然段交流後小結了學習的方法;學習4自然段時出示了自學閱讀提示,讓學生介紹自己喜歡的動物的特點。學生交流時遇到了障礙,教師進行示範如“一座座雪峯插入雲霄,峯頂銀光閃閃”,教師提問“你從哪些詞語體會到雪峯的什麼特點?”這樣學生就知道該如何進行交流了。在體會最後一自然段的作用的時候,教師進行了點撥“省略號前面半句和上文是什麼關係?後半句和上文什麼地方有關係?”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循序漸進掌握了學習的方法,自主學習的效果就能迅速的提高。他們今後在自主學習中閱讀能力才能不斷提高。另外,因學而定教學內容也體現了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如交流3、4自然段的感受時,學生說到哪一處,教師就引導大家來學習這一處。以學生說爲主,教師適當點撥。在具體教學時教學順序根據學生的交流而定。

第二、充分體現了以讀代講的活動化教學模式。讓學生在朗讀中感悟課文,感悟九寨溝的美麗。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注重情感體驗,有較豐富的積累,形成良好的語感。”從朗讀中讓學生理解文章內容,這也是我們“以讀代講”的語文活動化教學的突出特色,從教學過程中可以看出,我安排了“快速讀課文—細讀課文—精讀課文—美讀課文”層層遞進的方式,通過默讀、自由讀、分讀、配樂讀等方式培養學生朗讀能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3自然段的感悟中,學生選擇最喜歡的一處景觀說說自己的體會和感受。中間穿插各種圖片資料,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說一說,動一動,然後在音樂聲中自讀自悟享受美。接着讓學生站起來齊讀該段,整體感知。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內容進行記憶。第四自然段的學習方法與第三自然段類似。只是教師退居幕後,讓學生讀、說,感受小動物的可愛。學生在讀中感悟到了九寨溝的神奇與美麗,被九寨溝那充滿詩情畫意的人間仙境給陶醉。學生在朗讀中理解、體驗、積累、內化語言文字,領悟語言文字所蘊涵的思想感情,從而讓學生產生對朗讀的興趣。學生感在其中、悟在其中,對課文的感受深了,對九寨溝的讚美之情就情不自禁了。

這節課也存在着不盡人意的地方。對於學生的自主感悟教師應給予充足的時間,但這節課中學生交流的人範圍較窄,朗讀的時間雖然不少,但還不夠。學習是爲了運用,在最後一個環節活用、內化語言的活動“小導遊活動”沒有得到體現。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3

剛跟《山中訪友》過完招,接着便是更難上的《山雨》,這是散文家趙麗紅的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

仔細閱讀了課文,我發現這篇課文的特色之一便是大量的使用破折號和省略號,大約有六處之多。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雖然常講,但沒有整理過,而且給我的感覺是邊講邊忘,學生並沒有掌握。

上這一課,我索性將破折號和省略號的用法打在屏幕上,讓學生邊讀課文邊揣摩用法。用法出自《小學語文教師實用辭典》。

省略號:1、引文省略;2、列舉省略;3、話沒有說完或語意未盡;4、語意含蓄讓讀者想象;5、表示聲音的斷續或延長。

破折號:表示語意的註釋、轉換、躍進、或語言的中斷聲音的延長。

大多數學生能夠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給標點符號選擇正確的義項,但這一處略有爭議:先是聽見它的聲音,從很遠的山林裏傳來,從很高的山坡上傳來——

沙啦啦……沙啦啦……

這裏的破折號的用法衆說紛紜,我以爲是躍進,但未敢貿然定論。

這是一篇略讀課文,我覺得在理清課文的寫作思路的基礎上,重點處理以下三個句子就可以了:

1、象一曲無字的歌謠,神奇的從四面八方飄然而起,逐漸清晰起來,響亮起來,由遠而近,由遠而近……

2、雨聲裏,山中的每一塊岩石,每一片樹葉,每一叢綠草,都變成了奇妙無比的琴鍵。飄飄灑灑的雨絲是無數輕捷柔軟的手指,彈奏出一首又一首優雅的小曲,每一個音符都帶着幻想的色彩。

3、這清新的綠色彷彿在雨霧中流動,流進我的眼睛,流進我的心胸。

這三句話,勾勒出雨來的神奇,雨中的音韻美和色彩美,雨後清新的綠色,以及我對山雨的喜愛,大自然的讚美。且這三句話集中體現了課文的表達情感的手法:比喻,擬人,想象。抓住重點,問題便迎刃而解。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4

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我認爲自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爲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爲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爲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啓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體現以學生爲主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是每位小學語文教師都在思考、探索、研究的問題。根據對外地成熟經驗的學習及各個人在教學工作中所得,我認爲自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做好以下幾點:

一是要善於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想使學生真正成爲認識和實踐的主體,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必須以激發學生興趣爲始終。由於學生年齡小,注意力、控制力差,興趣的激發顯得更爲重要。教師應充分運用啓發式的提問、直觀的教具演示,富有感染力的教學語言,以及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和組織形式,或就文發揮個小故事,做個小遊戲,來個小表演,這些都不亞於播灑**,會使疲乏的學生又振奮起來,進入主動求知狀態。

二是要引導啓發學生帶着問題去讀文,去學知。由於學生知識少而有限。能夠真正理解一篇課文是比較困難的。特別是理解課文的內涵尤爲困難。如此這樣,就需要教者巧妙設計問題,逐步由淺入深對課文進行探究。

三是要講究課堂上的評價技巧。不論哪個學生提出問題或回答問題後,總是希望得到老師的讚揚與肯定。因此,要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老師還要注意課堂上的評價,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善於發展學生自身的閃光點,以鼓勵爲主進行評價。如當學生的回答遠離標準完全不對,或根本無價值時,就可以從他發言的聲音、說話的口齒、站立的姿勢等其他的方面去鼓勵。如有一次在討論一個比較深奧的問題時,平時一個從不敢發言的同學舉起了手,他們回答引起了鬨堂大笑,但這個同學還是堅持把話說完,就從這一點上表揚了他,使他樹立了信心,逐漸由取舉於發言道有問必答,而且回答問題的效果越來越好。對於基礎差的同學,他們在學習中常常處於不參與或被動參與學習的狀態,他們能問解答,那本身就是一種進步,評價時就要鼓勵其積極參與。對學生的評價要因人

而異。如有些同學性子急、愛衝動,他們往往沒經過深思熟慮就說就問。這時評價就重在幫助其養成良好的思維方式、習慣。另外,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兒童長期處於滿足狀態,會失去進取和探索欲。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5

小學班主任教育敘事

玉門市管莊學校李秀蘭

時光荏苒,轉眼間,我已經在班主任這個崗位上工作了十幾年了。回顧這麼多年的工作,想說的真是太多太多。人民教師這一職業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僅擔負着教學工作,更擔負着管理全班同學的重擔。班主任是學生班集體的教育者、組織者和領導者,也是學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學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軍,可以說,班主任工作的優劣直接關係到整個學校的發展。而我認爲班主任工作的祕訣就是"愛"。師愛是偉大的、神聖的;師愛是人類複雜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結着教師無私奉獻的精神;師愛是"超凡脫俗"的愛,這種愛沒有血緣和親情,沒有私利與目的,然而這種愛卻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1、愛就是了解。

愛學生就要了解學生,包括對學生的身體狀況、家庭情況、知識基礎、學習成績、興趣愛好、性格氣質、交友情況、喜怒哀樂的深刻了解。這是做好班級管工作、避免教育盲點、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必要條件。

2、愛就是關懷。

師愛是教育的“潤滑劑”,是進行教育的必要條件。當教師全身心地愛護、關心、幫助學生,做學生的貼心人時,師愛就成了一種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爲有了師愛,教師才能贏得學生的信賴,學生才樂於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師愛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愛是指教師要熱愛每一個學生。學習好的要愛,學習一般的要愛,學習差的也要愛;活潑的要愛,文靜踏實的要愛,內向拘謹的更要愛;“金鳳凰”要愛,“醜小鴨”同樣也要愛。

3、愛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學生是消除教育盲點的基礎。尊重學生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教師與學生在地位和人格上應該是平等的,這就是要求教師不能盛氣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師的地位和權力污辱學生;理解學生要從青少年的心理髮展特點出發,理解他們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們幼稚和天真;信任學生要信任他們的潛在能力,放手讓學生在實踐中鍛鍊,在磨練中成長。只有這樣,學生才能與教師縮小心理距離,學生纔會對教師產生依賴感。

4、愛就是責任。

愛學生要深入地愛,愛學生要理智地愛。就是要嚴格要求學生,對學生不嬌慣、不溺愛。對其缺點錯誤,不縱容、不姑息、不放任。師愛既蘊含着強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現出深刻的理智,不僅着眼於學生目前的得失和苦樂,更注重學生未來的發展和前途。

教育工作,是一項常做常新、永無止境的工作。社會在發展,時代在前進,學生的特點和問題也在發生着不斷的變化。作爲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須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覺性,及時發現、研究和解決學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況、新問題,掌握其特點、發現其規律,盡職盡責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們肩負的神聖歷史使命。一份春華,一份秋實,在教書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和淚水,然而我收穫的卻是那一份份充實,那沉甸甸的情感。

  20xx.10.26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小學語文教學應立足於促進學生的發展,爲他們的終身學習、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而實際學生表現出的往往是不願學或是泛泛地學、完成任務地學。一節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在於學生是否能主動積極地參與其中。況且,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極爲短暫而有限。如果學生對這件事情不感興趣的話,他是不可能主動參與的。即使在形式上表現出在做這件事,那也是爲完成老師的任務而迫不得已。因此,教學總是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由此我認爲:在低年級,語文課堂上最主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

1.注重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增強課堂活力

低年級的學生,其直觀思維佔主導,他們對教師的言行、動作尤其喜歡模仿。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設計時,教師的一個眼神,一個滑稽的動作,一句幽默的話語,一個誇張的手勢……都可能引起學生極大的興趣,進而將專注的目光投向於你。同時,教師還應該對教材爛熟於心,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注重多鼓勵,多賞識,讓學生在學中變得自信

對於一個低年級的小孩子,他們不懂得什麼叫自信。但他們都喜歡在集體中表現自己,喜歡在競爭中獲得勝利,進而獲得老師和同學賞識的目光。作爲老師,在日常教育教學中也應該利用學生這種心理,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在合適的場合予以鼓勵、表揚,讓他們嘗試到成功的喜悅,進而向更高的目標奮進。如果我們老師能夠發現他們的優點,哪怕是很微小的一點成績,老師的鼓勵,說不定就會喚起他沉睡的心靈,繼而獲取更大的成功。 當然,表揚與賞識、鼓勵,要適度,要因人而異。對於“優生”不能過分地表揚,那樣會讓這類同學飄飄然,變得驕傲自大,自以爲是。而對於差生,我們必須呵護他們,走進他們的心靈,用心去溝通,去鼓勵,讓他們摒棄“破罐破摔”的心理,進而取得一點點的進步。

3.注重因“趣”利導,激發學習熱情

每個人都是隻有對某件事產生了興趣就一定會表現出熱情,有了熱情就會完成得很出色。小學生都具有好動的天性、愛玩、有強烈的求知慾這些潛在的興趣傾向。在教學中,教師重要的作用就是要因“趣”利導,運用新穎的教學方式、靈活的教學程序、探索性的教學活動,積極把學生潛在的興趣轉化爲現實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有效地激發了孩子們的信息激情並主動參與其中,還培養了他們的閱讀興趣。

4.注重課堂作業趣味性,喚起學生學習慾望

作業的設計要可寫、可讀、可看、可操作、可玩耍,讓每項活動增加目的性,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讓聽、說、讀、寫與演、唱、畫、做等多種形式相結合,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符合他們好奇、愛動、形象思維佔優勢的特點,把語文技能的培養與活動相貫穿,讓學生對作業充滿興趣。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7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肩負着光榮而艱鉅的使命,我們既要教書,更要育人。我們面對的教育對象是一羣天真活潑的孩子,他們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作爲教師,不僅具備豐富的知識,還要有很高的業務水平,很強的應變能力。反思近年來的小學高年級教育教學工作,有苦、有甜,在與學生們一起相處、教學相長的過程中,我有付出,有思考,也有了不少的收穫。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一個人積極完成一件事物的重要前

提和條件。雖然五、六年級是小學高年級學生,但年齡還比較小,穩定性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要改變這種現象,必須使學生對數學課產生濃厚的興趣,有了對學習的興趣,他們就能全身心地投入學習中。這樣學生能既輕鬆又愉快地學習,學習效果自然就會很好。

二、在課堂教學中,努力體現教育新理念,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課堂是學生獲取知識與培養能力的主要陣地。我在這一方面狠下工夫。爲了上好每一節課,我課前認真鑽研教材,吃透教材,並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特點,採用生動活潑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上努力貫徹當前一些新的教育理念,創設輕鬆民主的教學氛圍,鼓勵學生踊躍發言。以學生爲主體,構建探究式課堂模式,引導主動探究,自主獲取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此外,注重鼓勵後進生,提供更多的機會給他們,使他們也能取得進步,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現在本班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學習興趣比較濃厚。

二、通過多途徑培養學生各種能力與習慣,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運用多種途徑,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運用競爭機制,採用記分制,給予先進獎勵。每月後評選語文學習積極分子,這樣促進學生自覺守紀,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此外,每天早讀找一位學生領讀,既培養學生的組織能力,又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本班學生上課熱情高漲,自我組織領導能力都得到了鍛鍊。通過多種方法,培養學生愛閱讀課外書籍的良好習慣。我充分利用課前一分鐘,藉助故事,讓學生邊聽邊記好詞好句。經過一學期的嘗試,本班學生的詞彙量大大增加,想象能力也有了比較明顯的提高。

三,充分應用好遠程教育。

遠程教育可以提供虛擬的教學環境,具備豐富的信息資源,具有便捷的討論空間,所以,在傳統的教學方法基礎上,遠程教育條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靈活而多樣。在遠程教育條件下,教師可以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個性特徵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教師還可以創造性地使用一些新的教學方法。現代遠程教育條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更有利於培養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造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在遠程教育條件下,學生具有充分自由、獨立的學習空間,有充足的時間動手動腦,這不斷促進學生增強自覺性,培養獨立自學能力和自主精神。

四、加強培優補差工作,促進全體學生得以發展。學生之間肯定存在着差異,爲促使每位學生能在原有的基礎上都有所發展,我"抓兩頭,扶中間",注重培養優生的特長,同時,在班中成立"互助"小組,利用結對子形式,以優生來帶動差生,課外加強輔導工作,課堂中創設機會,給予鼓勵,樹立後進生的信心,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每一位學生都有提高。

總之,語文教學既要傳授知識,又要培養品質。一節好課能讓學生受益一生,教學需要的是完整的人的教育,不僅僅是讓學生獲得一種知識,還是讓學生擁有一種精神,一種立場,一種態度,一種不懈的追求,好課留給學生的精神是永恆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穫。教學工作苦樂相伴。我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一如既往,再接再厲,把工作搞得更好。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8

閱讀教學中,學生只有讀進去,才能進入角色,有所感悟和思考,以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啓迪,享受審美情趣,因此,學生靜心讀書是教學之本,而教師對文本的分析只是枝葉。我們要把讀(朗讀、默讀、精讀、略讀、瀏覽)貫穿在教學的全過程,用讀來穿針引線,帶動課堂。既要根據不同文體選擇不同的閱讀方法,又要明確每次讀的任務,使讀具有科學性、目的性、層次性、實效性。教師要重視讀書方法的指導,如默讀,既要教給學生概括要點、理清行文思路、揣摩語言、感悟思想感情、鑑賞評價的方法,又要訓練學生的閱讀速度,培養學生動筆圈點勾畫的讀書習慣。這樣,通過多次的閱讀實踐,學生才能具有閱讀能力。

隨着社會的前進,科技的發展,在語文教學中要充分認識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特別是電腦的普及﹑網絡的發展對語文教學產生的影響。我們可以在用好教科書的基礎上,在現有的教學條件允許的情況下,適當地引導學生上網收集相關資料,閱讀相關的文章,課後推薦相關讀物,以增加對作品背景和主人公的瞭解,拓展學習內容,提高閱讀能力,充分利用現代化教學媒體,讓學生對語文學科所展示的魅力有更直觀、更形象地瞭解,這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精神。

我們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講到字、詞的認識時,常用的教學方法是板書在黑板上的間架結構筆畫筆順,組詞以及對字、詞認識和方法,最多是讓學生查查字典,更進一步地讓學生對它的瞭解。其實,當你走進現代教學媒體的時候,你就會感覺到語文資源的魄力無限。比如人教版第十一冊課文《童年的發現》中有個詞“草履蟲”,學生在課前也進行了預習,知道“草履蟲”是原生動物,形狀象草鞋底,生活在停滯的淡水裏,吃細菌、水藻等,身體周圍有纖毛,是它的運動器官。在課堂中,我讓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說說眼中的草履蟲。有的同學說得並非是草履蟲,有的同學說得卻似象非象,可有的同學卻又表述不清。望着這些基本與生活實際相脫離的孩子,望着這些似懂非懂的學生,我充分利用現代化媒體教學,從自然這門學科中搜尋“草履蟲”,學生望着課件中在蠕動的草履蟲,不僅知道了“草履蟲”長得樣子,還知道了“草履蟲”何以而得名。比如低年級的課文中,讓學生對字、詞的瞭解更加有意思,學生像欣賞動畫片一樣極爲興趣。如:人教版實驗教材第一冊中《雪地裏的小畫家》,“下雪啦,下雪啦!雪地裏來了一羣小畫家。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青蛙爲什麼沒參加?他在洞裏睡着啦。”學生印象中的“小畫家”是什麼樣?很抽象,可是多媒體一展示,學生樂了,竹葉、梅花、楓葉、月牙,一幅幅畫面栩栩如生、形象直觀。

總之,語文教師可以從各個方面充分地利用好現代教學媒體,創造性地開展各項語文活動,促進語文課堂教學面貌的改變,努力使語文教學新鮮、活潑、豐富起來。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9

社會關係善良者的煩惱

玉門市管莊學校李秀蘭

在現代這個特殊的社會裏,人際關係決定着一個人的命運前途以及幸福生活,而作爲很少和外界打交道的教師則只能在關係網中望洋興嘆了。其實,興嘆到也無所謂,主要是一遇到麻煩事,則真地讓人煩惱得怒火中燒,比如說,你要去辦點事情,如果讓人家知道你是老師,馬上就會遭受白眼和冷淡,而如果你慌稱自己是某某機關的,那麼,馬上人家就會對你另眼相看,這時,你會感悟什麼是權勢,什麼是沒有地位。因此,作爲老師最好是無事,無病無災,這樣萬事大吉,自得其樂,然而,這種情況似乎不太多,人生難免遇到各種各樣的麻煩,這時,你就不得不硬着頭皮,磨破腳皮,厚着臉皮,說破嘴皮地去跟人家打持久戰,這時,你就會發現學校裏對真善美的追求,到了社會上是多麼地格格不入,這種“不入”很是讓老師心中感到任務的艱鉅和內心的煩惱。或許有人說,還有學生嗎?學生也可以給你幫忙嗎。一方面教師羞於知識分子的面子不願意讓學生幫忙,另一方面似乎有些掌握重大關係的學生也不肯爲老師幫忙,因爲老師沒有東西給他嘛。所以,在關係大網面前,善良的老師只有一片煩惱了。

  20xx.10.5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0

從學生學情來看,《晏子使楚》是一篇歷史故事,雖然離我們已經有2500年的歷史,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遙遠,但是學生對歷史故事還是比較有興趣的。文章中的思辯之美,仍給我們留下了親切自然的感覺。

但本課的學習光是興趣是不夠的,學生感興趣的僅是精彩的故事情節,卻忽略了對句子、詞語的深刻解讀。對10歲的孩子來說,故事深遠的歷史背景、人物性格的特徵卻不好把握和理解。

因此,我在課前精心設計了資料交流的環節,讓學生對晏子所處的歷史背景,關於晏子其人的各種情況作一些瞭解。學生的交流也是一個相互補充、相互促進提高的過程。從課堂上學生交流的情況看,學生收集的資料還是比較全面的,這爲後面深入學習課文打下了基礎。

我認爲,整個教學環節還是不錯的,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給了學生比較多的學習討論時間。第斯多惠說過:“知識是不應灌輸給學生的,而應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地掌握它們。”本課教學能放開讓學生自讀自悟,最大限度地還給學生較多交流討論,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時間。“朗讀表演”等形式拓展學生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多讀書,通過讀書,感受到晏子的智慧。 經過引導及發興趣,多數學生讀得較好,而且讀得入情入境,特別是“楚王侮辱晏子”的話讀得比較傳神。

在本課堂中對學生的評價及時、有針對性,也較大程度地激發了學生探究語言文字的興趣,比較成功。這其實是我在語文課上一直追求的狀態:與學生進行平等對話,儘可能地激勵學生,引導學生,使學生對語文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我會堅持做下去。

在這節課中,我還設計了一個片斷想象的環節,請學生想象齊王給晏子設下慶功宴的情景。使學生受到啓發。思維得到發展。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陣地,他們纔是課堂的主人,要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就需要教師能創設富有情趣教學活動,枯燥的讀背,學生肯定要喪失興趣,他們喜歡新奇事物,喜歡展示自我。所以我讓他們都參與到課文裏,擔任齊國小記者的身份。表演是孩子喜歡的節目,爲了演好角色,學生就必須主動去讀課文,揣摩人物的心理。這是一個需要多種才能的綜合活動,需要學生髮揮創造能力。師生的關係完全是平等的,我只是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

在此基礎上,通過表演又加深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對其中蘊含的情感有了切身的體會,在動態的思維與活動中,提高對語言的感悟能力,提高了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1

在新教育的課堂中我們更新了自己的課堂教學理念,增長了知識。

特別是他們的資料讓我大開眼界。如學生的故事情節繪畫,他們有繪畫冊,仿寫詩歌會有詩歌集,仿編故事有故事書,學生日記、中高年級的讀後感,或做的手抄報,還有他們的讀書交流活動,老師的隨筆,老師的班級記錄等等。都做的特別的詳細、精緻。這說明什麼呢?如果沒有平時一點一滴的積累,沒有平時真正的體驗、實踐、落實,就沒有我們看到得堆積如山的成果展示。他們把新教育真正的落到的實處。他們的老師、學生、家長真正的走在了新教育的這條幸福之路上。

課間我們參觀他們學校的校園文化的時候,每到一處都有學生給我們主動介紹。他們吐字清晰、落落大方,介紹的也很有條理。讓我感覺到這羣小傢伙口才真好。這纔是真正的體現了小學生在學習生活中的主人翁意識,每個學生都意識到自己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了。

其實,我覺得新教育就像是那天二年級讀寫繪課中老師所講的一鍋石頭湯,需要每一個人的付出,正因爲有了每一個人的努力,纔有了今天新教育的精彩展示。我們的老師、學生、家長辛苦着,收穫着,成長着,幸福着。我們才真正的走在那條幸福的教育之路上。

三年級是個承上啓下的過渡年級。培養三年級學生的語文能力,應着重放在段的訓練上。三年級段的教學主要任務是理解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結合有關內容,展開合理大膽的想象。能找到重點句,理解句與句之間的關係,知道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

1、讀段: 在段的讀、說、抄、寫過程中,讀是基礎,讀懂一篇文章要遵循一定的過程,一步一步地讀下去,達到透砌理解。過程得當,能理解得順,理解得深。應抓好三個環節。

一是初讀,讀出“順”字,要讀準字音、讀好停頓、重音,乃至速度、語氣,能流利地把課文讀下來。

二是理解,要突出“思”字,要把學生學語文的過程和學生的認知過程統一起來,讓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思想內容,經歷“具體--抽象--具體”的心理歷程。教師精心設計問題,以啓發學生的思路。對於重點段落,要讓學生在讀熟的基礎上,通過講讀,使學生掌握學習方法。

三要熟讀。要指導反覆誦讀,直至熟讀成誦。使學生能體會課文所表達的意思,能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說段:說段在讀段之後進行,要求學生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段的思想內容的理解,這樣把課文語言轉化爲個性語言,對課文語言進行同化。剛開始說段訓練時,學生會用接近原文的句子的複述甚至是背原文,老師應具體指導學生一句一句地說,然後,把整段話連起來說。在指導說段時,還應把概括地說和具體地說結合起來進行。課文中人物的語言,神態,心理活動等等,可以聯繫課文,讓學生進行大膽的想象。能寫就不說,能說就不讀。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3、寫段:在三年級段的教學中,先概括後具體的寫作方法佔了很重要的地位。所以要學生建立段的概念,必須引導學生理解句子意思及句子之間的內在聯繫,認識段的組合規律,真正讀懂一段話。然後及時指導學生仿照課文中段的組合形式,進行寫的訓練,使讀和寫有機的結合起來,把讀寫訓練貫穿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這樣吸收在前、表達在後,既培養了學生讀的能力,對段的理解與認識;又培養了學生寫的能力,學會寫好片斷,讀寫相互促進,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讀寫能力。告訴學生寫段時。第一句概括段的意思;中間用幾句話對第一句展開記敘;末句要總結段的意思,但字面不能與第一句重複。用自己的話寫課文某段話的意思,要求用總分段式來寫。

仿段。規定選材範圍,要求用總分段式寫。本冊教材後有很多寫段的練習題,應儘量讓學生多動筆進行寫段訓練,使學生語文能力有所提高。許多作品,特別是一些文學作品,蘊含着非常豐富的情感。這是因爲,作者在現實生活中對他所接觸的事物有了某種情感,纔會產生表現這一事物的慾望和動機,要麼直抒胸懷;要麼將情感滲透、隱含在事理的記敘和論述之中。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度體驗。精選在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課文,多是感情色彩濃重的文章,既體現了作者健康向上、美好高尚的情感,同時又體現了作者對醜惡、虛假、病態、庸俗情感的批判。人的美好的情感是後天習得的。閱讀教學要使學生在一次又一次體驗課文中對各種美好的情感的讚揚和對醜惡情感的批判中,形成對美醜、善惡的分辨能力,形成愛美揚善、忌醜憎惡的比較穩定的、持久的態度體驗,即在心中逐步形成美好的情感世界。因此,閱讀教學在培育學生美好情感方面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和得天獨厚的條件。

請看教材《翠鳥》這篇課文的最後一段話:“我們真想捉一隻翠鳥來飼養,老漁翁跟我們說:‘孩子們,你們知道翠鳥的家在哪裏?沿着小溪上去,在那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裏面很深,逮它很不容易啊!’我們只好打消了這個想法,在翠鳥飛來的時候,我們遠遠地看着它那美麗的羽毛,希望他在葦杆上多停一會兒”。這本是一段充滿情感的語言。但是教學中,有的教師卻很容易將理解的重點放在翠鳥住處的特點上,大講什麼翠鳥的生活習性。這和作者的初衷就相去甚遠了。其實這段文字處處都洋溢着作者對翠鳥的喜愛之情。由想逮到打消念頭到遠觀希望多停留一會兒,無一不體現着對翠鳥的喜愛。“打消想法”是對“真想”的無奈與失望,“遠觀”和“希望”又是對失望與無奈的補償,一個“情”字貫穿個這段文字的始終。如果忽視了這段文字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就可能在理解上出現偏頗。語言是表情達意的工具,因此,感情內容是語言意義組成部分之一。

理解語言,不僅要理解語言所表達的具體內容,還要體會蘊含在語言中的感情,特別是那些作者不直接表達的、比較含蓄的情感。所以體會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又是理解語言的重要的組成部分。人在閱讀時,對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內容有兩個方面的表現:一是能否把握住文章的情感內容;二是能否對把握住的情感內容迅即做出自己的情感反應。這種“把握”與“反應”是閱讀能力的重要體現。這就要求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必須要讓學生理解語言所表達的感情內容,同時對語言所表達的感情產生共鳴,感情的參與,將會使人們對語言的理解變得更加豐富和敏銳。總之,指導學生閱讀,不僅要指導學生從語言文字入手理解內容,還要重視引導學生體會感情,如若拋開對語言的情感內容的理解和體驗,,就不可能對語言做出準確、完整的理解。

4、在閱讀教學中要重視語感的培養:值得一提的是,在閱讀教學中,應該十分重視語感的培養。所謂語感,就是對語言的一種豐富的、敏銳的感受能力。語感雖然和心理學、語言學、文學乃至於哲學有着密切的關係,但是首先提出語感概念的卻是語文教育家夏沔尊先生。這說明語感這個概念從它誕生那天起,就和語文教學有着不解之緣。半個多世紀以來,人們對語感的研究越來越深入,直至寫入目前的語文課程標準。

語文閱讀教學是一個非常複雜的現象,所涉及的問題極爲廣泛,對它的研究與認識永遠不會完結終止。舊的問題尚無定論,新的問題又接踵而來。否定之否定,反思與發現,回顧與展望,這些都是在研究小學語文教學中出現的正常現象。應該承認,對閱讀教學的規律,我們的認識還是很有限的,本文也只能就其中的某些問題談談個人的看法,不妥之處希望得到同行的批評指正。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2

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沒有把握住語文課的特點,把語文課上得不倫不類。比如,把《偉大的友誼》上成了政治課;把《把七顆鑽石》上成了思品課;把《蝙蝠和雷達》上成了科學課。這樣的老師很多,有的還是全國著名的教師。他們在全國各地上示範課,一些教育類學術報刊上還發表他們的教學設計、課堂實錄。一些出版社還爲這些教師出集子。其實,這些人根本沒弄明白,語文的本質,不知道語文課要完成的任務是什麼。

還有一種現象也比較普遍,過於偏重分析課文的內容。這些教師把課文內容挖掘得特別深,分析得非常透。很精采,很到位。到頭來,學生的語文素養沒什麼提高。比如教《第一場雪》把課文沒寫出的內容也分析透了。

近兩年,又出現了一種現象,用多媒體取代了語言文字。多媒體的確是很好的教學輔助手段。但只能是輔助,不能取代,是爲了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語文。如果把課文的內容都用多媒體課件代替了,學生還學什麼語文。學生的語文素養又怎麼能培養?語文課就得讓孩子通過語言文字來理解,來感悟,來品味。學生正是在這樣的過程中提高語文素養的。

在能力培養方面,也存重理解能力培養,輕其他能力培養的問題。雖然,閱讀能力最主要的能力是理解力,但理解能力不是閱讀能力的全部,還有記憶力,閱讀速度等等。人們普遍忽視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隨着社會的發展,閱讀速度對一個人越來越重要,互聯網的出現,人們得到信息比原來便捷得多,信息量也大得多。這樣,就對人們的閱讀速度要求越來越高。

還有一個問題,語文需要積累。而很多教師只注重理解,而忽視了積累。

各科教學都需要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也不例外。這一點,很多教師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

這些現象看上去是表面的問題,其實,每一種現象背後都有深層次的教育理論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得知道,語文是什麼。語文課的任務是什麼。當然,對語文本質的認識,有一些爭議,但都只是有不同的側重,都承認語文是最重要的基礎學科,既有工具性,又有很強的思想性,語文教學最主要的任務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當然,還有其他任務。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3

1、小聲讀課文,把你感覺有趣的句子和段落標出,多讀幾遍。這樣一步步有層次、有目的的閱讀,使學生不知不覺地在閱讀實踐中掌握讀書的方法,形成了閱讀的能力。課堂中還重視學生語言的積累,如讓學生說說:“這封信最打動你的是哪些地方?從中你對巴金爺爺有了哪些瞭解。”他們在朗讀句子“我們每個人都有更多的愛,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時間,比維持我們自己的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只要爲別人花費了它們,我們的生命纔會開花。”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談感受等,體會巴金爺爺對生命的理解和對我們的殷切期望。

2、三個維度教學目標有機結合,相互滲透,融爲一體,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如讀書建議:選擇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你最想讀哪一句話?這樣的話語不僅使學生明白了讀書的要求,還使學生想參與、想表達他最喜歡的內容,調動了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再如:在交流讀書體驗時,根據學生的讀書感受,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去讀、去想;再讀、再體驗,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驗到樂趣,積累語言、運用語言。

《錢學森》教學反思

《錢學森》一課生動地記敘了我過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在美國時,一刻也沒有忘記祖國,以及回國後爲我國運載火箭和導彈的研製及發射作出了卓越貢獻,讚揚了他時刻不忘祖國的高尚情懷。教材有兩個突出特點:

1、通過語言展示人物的內心世界,表現強烈的愛國情懷,是本篇的重要寫作特色;同時,文中還有多處側面描寫,也能夠烘托人物的特點。

2、本文的寫作思路較爲清晰“留學、回國、貢獻”,但是作者採取的是倒敘的寫作順序,設置懸念引人入勝,有別於一般文章。在教學中還有一條主線就是寫作方法的指導教學,“語言描繪表達人物特點”“側面描寫烘托人物特點”“倒敘”等,順着這條主線,文章“坎坷回國路”的處理就可以換個方法,這也是側面描寫,這也是烘托人物的愛國品質的,如果抓住了這點,那就完整許多。

這篇課文感情真摯,動人心絃。課堂上,我緊緊抓住錢學森所說的話,結合補充資料,引導學生進行品讀、感悟錢學森的愛國情懷。在教學中,讓我感受最深的就是在最後一個環節,讓學生展開想象,寫一寫:當錢學森雙腳踏上祖國土地的那一刻,他會說些什麼,做寫什麼呢?在寫後交流時,學生們各抒己見,最讓我意想不到的是,竟有一個同學以詩歌的形式呈現,並且在朗讀時,是那麼地

有感情,真可謂是聲情並茂。看到學生那麼的動情,我知道學生們真正的走進了文本,與主人公的愛國之情產生了共鳴,達到了學習這篇文章的目的。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中刻畫了“在惡劣的環境中,成爲一個成功者,一個英雄”的魯濱遜的形象:“身着羊皮短衣短褲,腰間別一把小鋸、一把斧子,肩上掛着**袋子,背上揹着一個筐子,掛一支鳥槍,頭頂撐一把又醜又笨的羊皮傘??”儘管這是小作者的想象,但卻是"具有大無畏冒險進取精神的人"的形象代表。他的想象來源於魯濱遜在艱難困境中的種種表現,來源於對魯濱遜不屈靈魂的深深敬意,來源於對探索、創造精神的追求。

《一本男孩子必讀的書》通過魯濱遜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突如其來的不幸遭遇前,不能慌了手腳,要努力樹立起戰勝困難的信心,要善於觀察和思考,尋找一切有利生存和發展的因素,進行創造性勞動,同時還要努力排除孤單情緒,要看到希望,要樂觀向上。儘管我們現在不太可能會碰到魯濱遜的境遇,但是他積極的人生觀同樣值得我們學習和繼承。這也就是《魯濱遜漂流記》能代代相傳的原因。

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讓學生去關注主人公遭遇到了哪些艱難和挫折,這對他們的人生起了什麼影響,以此來體會主人公在逆境中奮起的崇高品質。

我以爲這篇課文最重要的一個功能是,課文不僅是一篇日記,而且是一篇非常優秀的讀書筆記,學習了課文我們不能不引導孩子說說,這篇讀書筆記主要是圍繞哪些方面來展開的?我們也可以嘗試讓孩子選擇一本書,認真閱讀,圍繞這三個方面嘗試寫一篇讀書筆記。

《小草和大樹》這篇課文,從課題表面來看,寫的是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初讀課文後,便了解到課文寫的是夏洛蒂?勃朗特三姐妹的成材故事!小草和大樹在文中有着深刻的含義,學生只有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的含義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後,才能輕鬆的理解文章的深刻主題。那麼,如何引導學生理解詞義以及學習課文呢?本次教學設計,我在教學時作了如下嘗試:

一﹑整體感知課文

本課以自然界中常見的兩種事物作爲課題,比較接近學生生活,所以,我先讓學生就課題暢談自然界中這兩種事物的特徵。學生根據自身的理解從形象方面

不難概括:小草很不起眼,而大樹則很高大。隨後,我質疑:如果小草和大樹分別表示兩種不同地位、身份的人,那麼你們認爲,它們分別代表什麼樣的人?對於這樣的問題,學生很容易就概括出:小草象徵着低微不起眼的人,大樹則象徵着高貴顯赫的人。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是相通的,這樣設計,便於學生產生興趣,並且爲下文學習鋪墊。

二、聚焦“文學”,思索小草和大樹的含義

在學生對小草和大樹在身份上有了整體認識後,我引導學生再次認真讀課文,並概括全文內容,隨後聚焦“文學”一詞,隨後我總結質疑:從課題上我們知道,“小草”可以代指身份低微不起眼的人而大樹則可以代指身份高貴顯赫的人。如果從“文學”這個角度上來看,“小草”和“大樹”分別可以代指什麼樣的人呢?這樣的設計教學,讓學生在學習課文之前就能夠通過教師的引導,對文中的小草和大樹有了一個整體的理解,這樣的教學避免了在課堂上對小草和大樹的內在含義的枯燥講解。並且通過引導讓學生自己總結結論,也易於調動學生的的思考。就內容而言,也爲下文學習奠定了基礎。

三、質疑:是小草還是大樹?

理解含義後,再提出“她們是小草還是大樹”這樣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這樣做能養成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好習慣。並且由這個問題,讓學生對本文內容也有更深印象的理解,爲下文學習奠定基礎!

四、“小草”到“大樹”所受挫折

以問題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走近人物內心。這一部分內容,學生只有真正理解夏洛蒂的內心的期待,他們才能真正理解詩人羅伯特騷塞的回信對她的打擊的程度是非常深的。

在學生對文章內容分佈有了瞭解之後,師質疑引導:一個人的成功,背後總要經歷很多挫折與磨難,三姐妹從文學界的“小草”變成“大樹”,她們經歷了那些挫折與磨難?邊讀課文邊化出相應的句子,在旁邊寫上自己的感受。

對於騷塞的回信這部分內容,首先我通過創設情境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騷塞這封信的真正含義。理解信中騷塞所說話時的那種傲慢與訓誡。在理解的基礎之上,指導學生讀出信中的那種傲慢而又冷冰冰的口吻。

最後,在學生能夠有感情的讀出這段文字之後,我再創設情境:夏洛蒂滿懷信心的將信寄了出去,沒有想到卻收到這樣一封回信。此時,夏洛蒂的內心會想些什麼呢?她會怎樣對待這封信呢?讓學生就此問題暢談,在此基礎上學習下文,引導學生抓住文中描寫夏洛蒂姐妹做法的詞語、句子,體會她們三姐妹的堅定的決心。

《姥姥的剪紙》這篇課文采用第一人稱,敘寫了姥姥心靈手巧,剪紙技藝精湛,圍繞“喜鵲登枝”和“老牛兔子”的剪紙展開了“我”和姥姥之間動情有趣的故事,表現了“我”對姥姥的深切懷念之情。

教學過程中,我緊緊抓住“姥姥的剪紙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姥姥心靈手巧、勤勞善良”這條線索,帶領學生走進姥姥與作者的內心情感世界.通過引導學生理解“熟能生巧,手都有準頭了”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從中感悟姥姥的話是經驗

之談,做什麼事都要有恆心,有毅力,勤練不止!姥姥爲什麼如此熟練,下面的“總剪”二字透露端倪,因爲老是不斷地剪,豈能不熟練?手都有準頭了,因爲總剪,再熟練不過了,日久天長,剪起來就心中有數,從哪兒開始,到哪兒結束,要注意什麼,剪起來才能得心應手,豈不是有了準頭了。這樣循序漸進的教學,學生很容易明白。

在教學過程中,我覺得學生的說話練習還需老師進一步引導,讓學生列舉生活中的人和事,也像姥姥剪紙那樣,因爲不斷地練習,反覆地實踐,達到了熟能生巧、出神入化的地步,從而進一步體會姥姥的話中寓意!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4

教師有苦難言的苦衷

玉門市管莊學校李秀蘭

常聽有人說,老師有什麼,不就是那麼幾節課,每年有兩個大假期,多麼清閒啊!其實,這恰恰是他們對老師工作的不理解,他們不懂得幾節課的背後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辛苦,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來看作業,需要超出幾節課幾倍的時間研究學生,老師手上的工作可以停止,老師心上的工作是沒有時間限制的。

老師工作的繁重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繁重的作業,小學在應

試教育的重壓下,大多數都在搞大量的機械作業,家長逼着看作業,老師忙着批改作業非常疲勞。二是複雜的學生問題,現在,社會對教師的要求高,家長對孩子的期望高,而孩子的思想十分複雜,這就給老師的工作帶來了太多的艱難,面對社會衆多因素造成的問題學生,要求老師一個解決,老師搜腸刮肚,心裏勞累,不言而喻。老師工作的繁重更多地是體現在下課後,心理的沉重負擔上,這種工作的無形延續讓老師全天候工作,這是其他任何一個職業所不具備的。這種工作看不見,摸不着,但自己又說不得。因爲,你一說累,就會有許多人反駁,農民會說,你能比我們挖土揮汗辛苦?工人會說,你能比我們機器隆隆辛苦?商人會說,你能比我們風險奔波辛苦?有苦不能說,只能埋在心中。

  20xx.09

小學語文教師教學隨筆15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而在期初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學生要學習的是非常抽象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作爲識字的工具它本身沒有意義,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從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實踐證明還是比較有效的。

一、創設故事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如ü在j q x後面要省去兩點,這個拼寫規則對一年級孩子來說是個“老大難”,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給孩子們講了個故事:小ü是個特別愛哭的孩子,這不,今天就他一個人在家,多沒意思啊,他越想越傷心,哭得眼淚吧嗒吧嗒地直掉(師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正好jqx走過他家,聽見哭聲就去敲門,jqx知道原因後對小ü說,你別哭,把眼淚擦乾淨了我們就陪你一起玩。小ü聽了,連忙把眼淚擦掉(師擦去兩點),然後和jqx手拉手(板書:ju qu xu)一起玩。(教讀ju qu xu)再用順口溜“小ü碰到jqx,擦乾眼淚再拉手”。再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的時候,我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園去玩,來到公園門口,他們碰到了Y和W,Y拉着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i,w拉着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wu,剩下小ü一個人站在公園門口,它又傷心得哭起來,看看,眼淚又流出來了(同樣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y聽見了,回到門口對小ü說:“我也喜歡和你做好朋友,不過你得把眼淚擦乾,我再和你拉手。”小ü聽了馬上擦乾了眼淚和大y拉手,他們也成了好朋友,變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u。到後面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e的時候,我還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過後面讓學生自己猜猜:大y說üe必須答應它一個條件它們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條件是什麼嗎?有了前面的基礎,很多學生都能說出y後面的ü也要把兩點去掉。我想這樣的故事一定能讓他們牢牢記住j、q、x和y後的ü是要去掉兩點的。

二、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習

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學完平舌音和翹舌音後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把一句繞口令傳下去)、變一變(b、d、p、q這四個聲母很容易混淆,學生自制卡片拿出來擺一擺,再讓它們翻個跟頭變一變)、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看誰讀得快又準)、寫一寫(用拼音寫寫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着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長頸鹿請客(叫出用音節標出的菜名)、摘蘋果(蘋果形狀的紙上寫着各種拼音,誰讀對了就把蘋果摘回家)等。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練得紮實。

三、聯繫生活親密接觸漢語拼音

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於生活的外延,課程來源生活,生活即課程,課程即生活。漢語拼音本身就是學習漢字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學習應該重在運用。在學完了全部拼音之後,我就讓學生爲教室裏的一些物品用拼音寫出它們的名字,如電視機、電腦、黑板、課桌、凳子、門、窗、日光燈、電扇等等,讓學生在多讀多練中熟練掌握音節的拼讀;每天送學生一首詩,讓他們自己去拼讀,自己去讀詩;國慶節期間,我讓學生試着用繪畫和音節記錄下看到的聽到的或想到的,寫得好的貼到“學習園地”展出;讓學生帶一本課外書利用中午時間進行課外閱讀等。

剛入學的一年級學生很明顯的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而在期初的一個多月時間內,學生要學習的是非常抽象的漢語拼音。漢語拼音作爲識字的工具它本身沒有意義,對於善於直觀形象思維的一年級新生來說更是枯燥單調乏味。從漢語拼音本身的特點和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考慮,我採取了以下措施進行教學,實踐證明還是比較有效的。

一、創設故事情境學習漢語拼音

如ü在j q x後面要省去兩點,這個拼寫規則對一年級孩子來說是個“老大難”,因此在教學的時候,我給孩子們講了個故事:小ü是個特別愛哭的孩子,這不,今天就他一個人在家,多沒意思啊,他越想越傷心,哭得眼淚吧嗒吧嗒地直掉(師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正好jqx走過他家,聽見哭聲就去敲門,jqx知道原因後對小ü說,你別哭,把眼淚擦乾淨了我們就陪你一起玩。小ü聽了,連忙把眼淚擦掉(師擦去兩點),然後和jqx手拉手(板書:ju qu xu)一起玩。(教讀ju qu xu)再用順口溜“小ü碰到jqx,擦乾眼淚再拉手”。再如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的時候,我又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星期天,小i小u和小ü到公園去玩,來到公園門口,他們碰到了Y和W,Y拉着小i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i,w拉着小u的手做好朋友成了整體認讀音節wu,剩下小ü一個人站在公園門口,它又傷心得哭起來,看看,眼淚又流出來了(同樣用彩色粉筆點出兩點),這時候y聽見了,回到門口對小ü說:“我也喜歡和你做好朋友,不過你得把眼淚擦乾,我再和你拉手。”小ü聽了馬上擦乾了眼淚和大y拉手,他們也成了好朋友,變成了整體認讀音節yu。到後面教學整體認讀音節yue的時候,我還是用了相似的故事,不過後面讓學生自己猜猜:大y說üe必須答應它一個條件它們才能做朋友,你知道y的條件是什麼嗎?有了前面的基礎,很多學生都能說出y後面的ü也要把兩點去掉。我想這樣的故事一定能讓他們牢牢記住j、q、x和y後的ü是要去掉兩點的。

二、在豐富多彩的遊戲活動中學習

以多種形式的遊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看口形猜韻母,根據音節猜圖畫等)、傳一傳(學完平舌音和翹舌音後讓學生一個接一個地把一句繞口令傳下去)、變一變(b、d、p、q這四個聲母很容易混淆,學生自制卡片拿出來擺一擺,再讓它們翻個跟頭變一變)、玩一玩(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讀出來,看誰讀得快又準)、寫一寫(用拼音寫寫自己的名字,同桌的名字、好朋友的名字)、小白鴿送信(信封上用音節寫着送信人名字,讀對了就能送對,給送對的一份禮物)、長頸鹿請客(叫出用音節標出的菜名)、摘蘋果(蘋果形狀的紙上寫着各種拼音,誰讀對了就把蘋果摘回家)等。通過趣味性強的遊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鬆,練得紮實。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