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知識 > 死亡稱呼大全名字

死亡稱呼大全名字

來源:女友組    閱讀: 8.5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古代,謂天子死爲“崩”或“駕崩”,諸侯死爲“薨”,大夫死爲“卒(zu)”,一般官員死稱“逝”,士死曰“不祿”,庶人(平民)死曰“死”。

死亡稱呼大全名字1

常見:去世、過世、逝世、長眠、安息。

意外:遇難、喪身。

未成年而死:夭折。

高齡而死:登仙。

爲國爲民:犧牲、捐軀、殉國、殉職。

和尚死:圓寂、坐化、示寂、示滅、昇天。

帝王死:駕崩、大薨、山陵崩、大行、登遐。

死亡稱呼大全名字
  

對仇敵:見閻王、回老家、歸西天、斷氣、完蛋、翹辮子、一命嗚呼。

此外:卒、歿、疾終、溘逝、作古、棄世、下世、物故、厭世、棄養、損舍館、棄堂帳、啓手足、隱化、遷神、解駕、遁化、遷化、遷形。

死亡階段

瀕死期:主要特點是腦幹以上神經中樞功能喪失或深度抑制,表現爲反應遲鈍、意識模糊或消失。各種反射遲鈍或減弱,呼吸和循環功能進行性減弱。

臨牀死亡期:主要特點是延髓處於深度抑制和功能喪失的狀態,各種反射消失、心臟停搏和呼吸停止。後兩者認爲是臨牀死亡標誌。

生物學死亡期:是死亡的最後階段。此期各重要器官的'新陳代謝相繼停止,併發生不可逆性的代謝停止。

死亡稱呼大全名字2

死亡是人類自然的淘汰,直稱死亡或許讓人有點難以接受,以便不同的場景以下爲大家整理了關於死亡的雅稱:

自然之死稱:壽終、百年、老了、謝世、長逝、長辭、走了、故去、就木。

非正常死亡稱:遇難、喪身、蒙難、罹難、暴亡、身亡、殉亡、暴斃、斃命、喪生、亡命。

在非生活地或非成長地死亡稱:客死。

因飢餓而死稱:餓殍。

未成年人的死稱:夭折、早逝。

青壯年時候的`死稱:英年早逝。

光榮的死亡稱:犧牲、就義、成仁、殉道、殉國、捐軀、光榮、殉職、英勇獻身、慷慨就義等。

老朽之年的死稱:壽終正寢。

死亡稱呼大全名字 第2張
  

無論預兆的死亡稱:遇難、猝死。

自殺之死稱:自盡、厭世、自絕於人民。

對死亡的婉轉說法:見去樓空、天妒英才、駕返瑤池、音容宛在、師表長存、大義凜然、殺身成仁等等。

被執行死刑的人稱:伏法、正法。

對尊重的人死稱:逝世、去世、長逝、溘然長逝。

佛教界稱死亡爲:圓寂、涅槃或往生。

天主教或基督教稱死亡爲:釋勞歸主、魂歸天國、榮登天國、主懷安息、蒙主寵召。

道教界稱道士之死爲:羽化或昇天。

中國穆斯林稱死爲:歸真。

民間的死亡說法:過世、過去了、去了、走了、長眠、先走一步、老去、作老人、千古、上西天。

死亡稱呼大全名字3

中華民族五千年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身爲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中文化唯一傳承至今而沒有中斷的國家,我們對於文化這方面是有獨特的話語權的。

從啓蒙時期的夏商周文化,到秦漢時期文化的大一統,經歷了唐宋時期文化的繁榮時代,再到元明清的學術文化稍停滯時期,儘管在這期間文化遭遇了不少浩劫,但都抵抗住了壓力,傳承至今。

近代以來,我們的民族被入侵,文化也遭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損毀,近代資本主義的入侵更是將西方文化滲透進了我們國家,我們似乎在一個時期內對西學十分癡迷,甚至打着反對傳統文化的旗幟,對傳統文化進行大肆破壞。

但是,中國的歷史文化是具有相當大的美麗的,在當下的主流價值觀下,我們並不反對人們崇尚別的國家的文化,但是我們也應該回眸看看我們國家的文化,好好體會體會我們國家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禮”是儒家文化的內核之一,我們教導後代從小要尊師重道、以禮待人,禮對於我們中國人來說具有特殊的意義。通常,我們稱呼別人時都要以禮相稱,但是你知道嗎,我們對於死亡都有不同的稱呼來體現禮的思想。

死亡稱呼大全名字 第3張
  

在古代,我們對於死亡的說法,也是有禮可循的,對於不同人物的死亡都有不同的稱呼,《禮記曲記》中這樣記載:“天子死曰崩,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祿,庶人曰死。”從這點可以看出,我們對於死亡的說法有崩、薨、卒、祿、死。

但事實上死亡的說法有很多,我們今天就來簡述一下最常見的五種。第一種稱之爲崩,崩在古代大都指君主、帝王的死亡,天子在古代具有崇高的地位,被認爲是上天的兒子,下凡來管理人間的大小事務,所以天子去世,對於天下來說就是如山崩地裂般的事情,所以把天子的死亡稱作崩。

後來,崩也用來描述皇后的死,因爲在古代,皇上和皇后代表了“龍“和”鳳“,兩人具有相當的地位,而且皇后還掌管着三宮六院,爲皇上打理好後宮事務,皇后同樣接受着百官的朝拜,據瞭解,我國漢代時期是皇后地位最高的時期。

由此可見,太上皇和太后的死亡自然也可以用崩來形容,因爲他們都是之前的皇帝和皇后。第二種死亡的類型我們稱之爲薨,薨在周代的時候,用作對諸侯的死的稱呼,後來的朝代沒有了諸侯,就用來描述官位比較高的大臣的死。

值得一提的是,太子的死也可以用薨,雖然太子很大程度上可能會成爲皇帝,但是終究比皇帝低一等,所以也用薨來表示死亡,還有皇帝的妃子的死亡也要用薨,因爲她們畢竟是皇帝的家眷。

死亡稱呼大全名字 第4張
  

第三類對於死亡的稱呼就是卒,卒本來是終結、完結的意思,在最開始的時候,我們把士大夫的死亡稱爲卒,後來逐漸演化爲稱三品以下、五品以上的'官員的死亡。

這第四類稱呼就是祿,祿在古代的解釋就是俸祿,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薪水的意思,古代稱“祿”爲“不祿”,意思就是士大夫死後不能繼續領薪水的意思。

第五類稱呼就是死,也是我們今天延續至今的對於死亡的稱呼,古代稱死的範圍比較廣泛,一般“卒”以下稱爲死,後來逐漸普及到了民間,老百姓的死亡也可以稱之爲死。

這就是古代幾類比較典型的關於死亡的稱呼,但是對於死的稱呼絕不僅僅侷限於此,並且隨着朝代的發展,這些稱呼中有的都逐漸被拋棄了,並且這些稱呼都有逐漸向下層轉移的趨勢。

我們聽說過的別的稱呼如“見背”是指長輩的去世,和“昇天”“歸天”“辭世”是一個意思;比如“夭折”是未成年而死去的人的意思;又比如寺廟中和尚的死還可以用“圓寂”“雲寂”來形容;喇嘛的死和和尚的死又有所區分,用“涅槃”來形容。

這些對於死亡的不同稱呼都展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中華文化之所以能夠傳承至今,一定是具備了天然的魅力的,所以我們不必去過分推崇西方文化,只要發揚光大我們的優秀傳統文化,一定會使得中華文化增光添彩。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