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生活保健 > 七夕節是幾月幾號

七夕節是幾月幾號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七夕節是幾月幾號,七夕節是很多情侶期待的節日,七夕節的來歷有很多說法,關於七夕節的傳說故事也有很多,那麼下面大家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七夕節是幾月幾號的相關知識吧,希望對大家能有所幫助。

七夕節是幾月幾號1

七夕節農曆時間

農曆七月初七是七夕節,又稱乞巧節。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節日,也被認爲是“中國情人節”。

2021七夕是2021年8月14日,星期六

七夕節由來

“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從歷史文獻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隨着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爲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曬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爲終局。舊北京在給亡人做道場時往往以做滿“七七”爲完滿。以“七曜”計算現在的“星期”,在日語中尚有保留。“七”又與“吉”諧音,“七七”又有雙吉之意,是個吉利的日子。在臺灣,七月被稱爲“喜中帶吉”月。因爲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爲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祕的美感。“七”與“妻”同音,於是七夕在很大程度上成了與女人相關的節日。

七夕節是幾月幾號

古人過七夕方法

農曆七月七,人稱“乞巧節”,拜祀活動在晩上舉行,故又稱“七夕”。有關七夕的傳說想必大家一定都不陌生。在傳說中,天帝對於織女與牛郎的愛情竭力加以反對和破壞,並將他倆分隔在天河南北,不許相會,僅在每年七月七夕,才允許見面一次。《古詩十九首》有“迢迢一水間,脈脈不得語”之句,寫的正是小夫妻被阻隔。

不過,最早關於七月七日的節日的可信記載來自東漢時期。這個節日最初與牛郎織女的傳說沒有關係。《玉燭寶典·七月孟秋第七》引東漢學者崔寔(shí)所著《四民月令》記載:

“四日,命治麴室,具簿持槌,取淨艾;六日,饌,治五穀磨具;七日遂作麴及磨。是日也,可合藍丸及蜀柒丸,曝經書及衣裳,作幹糗,採蕙耳也。”

由此可見,最初的七夕是古人曬書曬衣裳的節日。

在《世說新語》上,也有一個比較好玩的有關七夕故事:

“郝隆七月七日出日中仰臥。人問其故,答曰:“我曬書。”

就是說郝隆這個人,在七夕這天搞起了行爲藝術。別人曬東西,他曬自己,名曰“曬書”。

在那個時代,這種曝曬防潮的風俗十分盛大且鄭重,到了七夕節這天,從皇家到平民,全國都會熱情地投入起來。一項常見的勞動,也獲得了節日所必備的儀式感。

曝曬本身屬於勞動,雖然獲得了儀式感,但畢竟娛樂性不強,長此以往,這樣的節日很可能會沒落。幸好後來有織女和牛郎拍牛趕到。於是,七夕的另一個核心風俗出現了。

牛郎織女的傳說把七夕的主體變成年輕女性,七夕也就因此被稱作“女兒節”,或稱婦女節。

織女感情被破壞的傳說讓人聯想到女兒出家後的委屈。於是這一天成了古代新媳婦“回孃家”的日子,民間父母對於新嫁出去的閨女,每到七月初七要接回家來,意即要保護女兒和女婿的幸福生活

除了回孃家,“乞巧”是七夕節的重頭戲。據傳,織女是個勞動巧手,所以在七夕這天,歷代婦女都要向織女乞巧,希望學到好的技藝。南朝梁代宗懍撰在《荊楚歲時記》寫道:“七月七日,爲牽牛織女聚會之夜。是夕,人家婦女結綵縷,穿七孔針,或以金銀玉石爲針,陳几筵酒脯瓜果於庭中乞巧。有喜子網瓜上,則以爲符應。”可見南北朝時七夕乞巧已很盛行,祭拜雙星、月下穿針、蜘蛛網絲等成爲主要習俗。

用喜子乞巧是最受民間婦女歡迎的一種方式。喜子指肖蛸科的蜘蛛。如果肖蛸在供神的瓜果上結了網,那就是乞到了巧的預兆,而且網越密,乞到的巧越多。由於蜘蛛結網和人類編織有一些相似,妹子們常常在七夕捉一隻肖蛸放到盒子裏關一宿,等到天亮的時候打開盒子,大家互相比較誰的肖蛸結的網多。網越多,就預示妹子今年的手越巧。

在宮廷中,“乞巧”的方式更加優雅。王建《宮詞》曰:“每年宮裏穿針夜,敕賜諸親乞巧桂。”乞巧樓主要作爲乞巧表演的舞臺。宮女手中各持宮中特製的七孔針,以五色絲線對月穿針,針孔小,絲線細,月光微,夜風大,姑娘們若能順利地巧穿,便爲“得巧”。巧姑娘爲得巧而雀躍,圍觀者一齊喝彩。

唐明皇可謂乞巧的最熱心倡導者,他與楊貴妃還在七夕互述衷情:“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爲連理枝。”

古代的江南還有這樣的習俗:刺繡女孩會在夜晚月光下,將一根繡花針輕輕放到一碗水面上,藉助水的表面張力將針託浮,在月光照射下,針周圍會出現水波紋,哪一個波紋最複雜,就會繡出最好的作品,有時針上穿有紅絲,意味着向織女“乞巧”。唐代詩人林傑的詩《乞巧》說:“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織女渡河橋,家家乞巧望秋月,穿盡紅絲幾萬條。”

顯然,古代婦女慶祝節日可不是買買買那麼簡單呢!那是一個屬於巧媳婦的年代!

七夕節是幾月幾號2

七夕中都有哪些動人的故事傳說呢?

牛郎織女

孤兒牛郎和哥哥嫂嫂生活在一起,經常被嫂子虐待,分家後只分得一頭很有靈性的老黃牛相依爲命。後來一次放牛的.時候,老牛突然口吐人言,告訴牛郎,有仙女下凡,並告訴他如果天亮前仙女回不去就會留在凡間,牛郎按照老牛說的,看到漂亮的織女心生愛慕,偷偷拿走了她的衣服,後來兩人很談的來,織女便作了牛郎的妻子,過着男耕女織幸福的生活。天帝知曉後,大怒,押解織女迴天庭,老牛帶着牛郎去追織女,王母在拔下頭上的金釵,在天空劃出了一條波濤滾滾的銀河。牛郎織女的堅貞愛情感動了喜鵲,爲他們搭成了喜鵲橋,兩人在銀河上終於相會。此時感動了天帝,允許牛郎織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鵲橋上會面一次,這也是七夕節的由來。

金牛星下凡

上面講到了牛郎身邊能口吐人言的老黃牛,相傳老黃牛是金牛星下凡,所以如此通靈。老牛死之前給牛郎託夢,讓牛郎在它死之後剝下牛皮留存,等七月七日那一天,披着牛皮就可以上天和織女相會了。

七夕節是幾月幾號 第2張

乞巧節

這是河南魯山的傳說,相傳牛郎死後藏於魯山,其後備子孫在魯山生活。魯山有兩大習俗,一個是家家戶戶養牛,但養牛不殺牛、牛死後掩埋的習俗一直延續了很久,這算是對先輩牛郎的老黃牛的尊重吧。另一個是乞巧節,每年農曆七月初一到七月七日夜,穿着新衣的少女們在庭院向織女乞求賜授巧技,稱爲“乞巧”。

七夕節是幾月幾號 第3張

鵲橋

鵲橋是傳說鳥神受牛郎織女的真摯情感而感動派來的喜鵲搭成的橋。牛郎和織女的這份愛情感天動地,喜鵲甘願以喜鵲橋來完成兩人每年一度的美好相會。但是,相傳入秋後的第七天,也就是七夕節這一天,喜鵲會因爲搭橋,被牛郎織女踩着頭來回的走動,所以會造成“禿頂”。

每當我們擡頭看着天空那廣袤的銀河時,就很自然的想起牛郎織女的傳說,會尋找哪一顆是牛郎星、哪一顆是織女星,哪一顆是他們的孩子。牛郎織女的故事,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對美好的愛情生活的追求和嚮往,也給我們留下了“七夕節”這個美好的愛情節日,比起西方的情人節更加的有文化內涵和時代氣息,需要我們不斷繼承和發揚。

七夕節是幾月幾號 第4張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