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生活保健 > 人口密度分界線

人口密度分界線

來源:女友組    閱讀: 6.0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人口密度分界線, 這條線北起黑龍江黑河,一路向着西南延伸,直至雲南騰衝。這就是著名的中國人口分界線:“愛輝—騰衝”線,在國際上,命名爲“胡煥庸線”。下面來看看人口密度分界線。

人口密度分界線1

以黑龍江的黑河市和雲南省騰衝縣劃一條直線爲界,該線東南部人口多,該線西北部人口少。此線又名胡煥庸線,這條線從黑龍江省璦琿(1956年改稱愛輝,1983年改稱黑河市)到雲南省騰衝,大致爲傾斜45度基本直線。線東南方42.9%國土居住着94.4%人口,以平原、水網、丘陵、喀斯特地貌和丹霞地貌爲主要地理結構,自古以農耕爲主;線西北方人口密度極低,是草原、沙漠和雪域高原的世界,自古以遊牧爲主。正是由於氣候地形的不同,相關學者猜測,胡煥庸線是氣候變化的產物。

在漢唐時期,西部的黃土高原及關中地區氣候較爲溫暖溼潤,因而能夠承載更多的人口,從而成爲歷代中國政治、經濟中心。唐中期曾頻繁從長安遷都洛陽,除了政治、經濟上的解釋,長安地區不斷髮生的自然災害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宋代以後,氣候變化日益表現出“胡煥庸方向”的趨勢,中國人口、文化、經濟重心遂逐漸南遷長江流域。明清兩代,政府雖然大力經營甘肅,但胡煥庸線以西,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糧食自給已成問題。

人口密度分界線

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教授王錚表示,胡煥庸線是中國東南季風的影響範圍。1230年—1260年的氣候突變,基本奠定了中國的近現代氣候特徵。由此時期開始,各種旱澇災害特別是大洪澇災害空間頻率分佈的走向與胡煥庸線日趨吻合,越到近代越明顯。所以說,胡煥庸線表現出中國的近代氣候特徵。王錚等學者研究還發現,因氣候變化導致農業生產潛力波動,人口則因農業產出的區域不同作相應變化,從而形成了後來胡煥庸學者所發現的人口地理分界線——胡煥庸線。

而近代發現的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是我國半溼潤區和半乾旱區的分界線,該線與胡煥庸線基本重合,也揭示出氣候與人口密度的高度相關性。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土地便向荒漠化發展,正如先前所說線的西北部一般以草原、沙漠、高原爲主和以畜牧業爲主,而線的東南部降水充沛,地理、氣候迥異,農耕發達。

“胡煥庸線”劃出兩個迥然不同的自然和人文地域。由於人口分佈的特點,從現代來看“胡煥庸線”在某種程度上也成爲城鎮化水平的分割線。這條線的東南各省區市,絕大多數城鎮化水平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而這條線的西北各省區,絕大多數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人口密度分界線2

“胡煥庸線”最初叫“璦琿-騰衝線”,1935年由地理學家胡煥庸提出,後來被美國學者稱爲“胡煥庸線”,隨着地名的變遷又被改名爲“黑河-騰衝線”。這條連接中國版圖上黑河與騰衝兩地的直線是中國人口密度的分界線,但背後也是中國農牧經濟的分界線和自然景觀的分界線。

“胡煥庸線”深層次代表的是中國400毫米等降水量線,正是降水的差別造成了這條地理分界線兩邊氣候的差異,從而形成了兩邊自然景觀的不同,也使得兩邊在農耕和遊牧之間有了不同的選擇。那麼正好處在這條線上的那些地區,有着什麼樣的景觀和人文風情呢?

黑龍江黑河與齊齊哈爾

作爲“胡煥庸線”東北起點的黑河原名璦琿,這座黑龍江南岸的小城和俄羅斯隔江相望,市區周邊有多個和近代相關的歷史遺存,轄區內的火山遺址五大連池是黑河最著名的景點;齊齊哈爾西部和“胡煥庸線”擦身而過,這座叫鶴城的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最不可錯過的景區是被稱爲“中國鶴家鄉”的扎龍溼地。

內蒙古 | 呼倫貝爾,興安盟,錫林郭勒與烏蘭察布

離開黑龍江進入內蒙古,“胡煥庸線”兩邊的自然風貌差別更爲明顯:中國面積最大的地級市呼倫貝爾一派草原風光,往南的.興安盟則分佈着廣袤的森林,從阿爾山到柴河,森林間一座座火山湖分外耀眼;錫林郭勒雖然以草原爲主,但也不乏洪善達克這樣的沙漠景觀;原名集寧的烏蘭察布南邊已和晉冀長城接壤,農牧文化交匯特徵明顯。

人口密度分界線 第2張

陝西 | 榆林與延安

“胡煥庸線”進入陝西后部分與長城相伴,也幾乎在晉陝蒙交界區域和老牛灣等景區擦過。龍洲丹霞和雨岔大峽谷堪稱陝北丹霞雙壁,沙漠中的淡水湖紅鹼淖生活着世所罕見的遺鷗,荒野中的統萬城在訴說着赫連勃勃“君臨萬邦”的野心,而橫空出世的石峁遺址則在一層層揭開華夏上古文明的面紗。

甘肅 | 慶陽,平涼,天水與隴南

“胡煥庸線”穿過甘肅的四座城市往往會顛覆人們對甘肅的印象:黃土高原上的慶陽和平涼更像陝西,貧瘠的土地上卻有石油和梯田;隴上江南天水以“麥積煙雨”自豪,坐擁甘肅第二大城市卻低調地如一座睡城;隴南地區屬長江流域,這裏是西北真正的江南,萬象洞只有南方纔有,官鵝溝則有一絲九寨的風韻。

四川 | 綿陽,成都,雅安與涼山

如果說“胡煥庸線”的東北段多數與長城重合,那麼進入四川后則彷彿渾然天成--從綿陽到雅安和四川盆地西緣重合,白馬王朗與九寨黃龍互依,西山晴雪和蜀山之王相映,蒙頂山的茶園雲霧繚繞,碧峯峽的林木四季常青。這條線從大涼山斜切而過,也串起了一個叫做“大香格里拉”的超級景觀圈。

雲南 | 麗江,大理,保山與德宏

川滇邊界的瀘沽湖是雲南境內“胡煥庸線”上最北的景觀,它的靜和虎跳峽的動形成鮮明的對比。“胡煥庸線”三次橫切金沙江後繼續往南與瀾滄江和怒江相交,沿線的納西族、白族、怒族和傈僳族等民族風情不容錯過。騰衝是滇西南旅遊的頭牌城市,自然和人文俱佳,但其西南邊有一座更值得造訪的小城--幾乎與“胡煥庸線”擦身而過的瑞麗。

人口密度分界線3

中國國土上,有一條看不見的線,你不一定知道它,它卻可能影響過你的生活。

這條線北起黑龍江黑河,一路向着西南延伸,直至雲南騰衝。1935年,國立中央大學地理系主任胡煥庸通過數萬個數據一點一點在地圖上摸索出這條線。那時他是從人口的角度看這條線的——線的西北方向,是“大漠長河孤煙”,佔中華民國國土面積的64%,卻僅有4%的人口;而線的另一頭,是“小橋流水人家”,僅有36%的國土,卻聚集着另外的96%的人口……

這就是著名的中國人口分界線:“愛輝—騰衝”線(解放後稱“黑河—騰衝線”),在國際上,命名爲“胡煥庸線”。

2009 年,中國地理學會發起“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評選,“胡煥庸線”名列其中,被稱爲20世紀中國地理最重要發現之一。

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夜晚燈光圖也顯示,夜晚的中國在“黑河-騰衝線”東南部更亮。

人口密度分界線 第3張

那是一條清晰的、幾乎驟然就從熙熙攘攘變得人煙稀少的分界線,就好像從南到北的中國人,在接近這條線時會意識到什麼,於是不約而同停止了向外遷徙的步伐。

這讓胡煥庸忍不住在論文中感嘆:“其多寡之懸殊,有如此者。”

不過,最令人唏噓的,要算這條線的“巋然不動”。

這條線被發現後的幾十年裏,很多驚天動地的事情發生過:建設兵團墾荒戍邊,支援大西北,三線建設,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國人一次次地大規模從線的東面遷往西面,一次次喊着“人定勝天”走向廣闊天地開創未來。然而,2014年4月11日,當即時通信軟件騰訊QQ的同時在線用戶數突破2億時,有人發現,用戶們依然從東北到雲南劃出了一條清晰的邊界——一邊滿是QQ在線的信號,另一邊就是大片黑暗,一如1935年中央大學教授書桌上人口分佈圖的模樣。

這條線如今被稱爲“胡煥庸線”。在2009年地理學界評選出的“中國地理百年大發現”中,它僅次於“珠峯測量”,名列次席。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