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明白得體退出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明白得體退出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白得體退出的父母孩子更優秀,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離不開父母家人的呵護,但當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識之後,作爲父母的我們得學會放手,現在來爲大家分享明白得體退出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明白得體退出的父母孩子更優秀1

上週五老家有事,我爸叫我弟請假回去。

中午時分,弟弟說車間主任不準假,今天晚班9點才能走,但那會已經沒有回鄉下的班車,但事出緊急必須回去,我弟就一句“請不到假”,一副無奈何。

後來不知怎麼他按時回到家,原來是我爸電話給一個親戚兼我弟同事,讓他帶着弟弟一起到車間主任那說明情況,最後得到假。

忍不住嘮叨我爸,明明可以讓弟弟自己想辦法解決,他每次都大包大攬忙前忙後東奔西走,這樣下去,弟弟什麼時候才能成熟懂事?

應該讓他自己想辦法請假,我爸說來說去還是那一套:他還小。

是,還小,30好幾的人,沒有一點獨立辦事能力,作爲父母能操心一年兩年,十年二十年後如何辦?

同樣是請假,同樣需要麻煩親戚,完全可以由弟弟自己邀請他去說明情況,即便他想不出此方法,作爲父母應該是教他方法,而不是代勞。

養孩子,就是一個漸行漸遠、慢慢放手的過程。

但我們身邊很多父母卻不這麼認爲,青春期不許早戀,上大學孩子想學文父母偏說理科好,進入社會孩子想做這個父母讓做那個;

好不容易有個合適對象挑三揀四考察祖宗八代,子女成家後想何時來就隨時登門介入子女家庭生活

熟悉的人都知道,這個弟弟最大的毛病就是不成熟沒主見

這裏面有他自身的不足,更多的可能是因爲父母不懂得放手,永遠把他拴在自己視線和能力範圍之內,所以弟弟永遠什麼都做不好。

明白得體退出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父母總覺得孩子還沒長大,總認爲對孩子的事包辦和干預是因爲他們“不懂事”“還小”,殊不知,這樣下去即便年過三十也無法真正成熟,更別提順利融入社會,挑起家庭重擔。

龍應臺曾說:“所謂父母子女一場,不過意味着你和他的緣份就是今生今世不斷的目送他漸行漸遠,你站在路的這一端,看着他漸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然後,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把對孩子的愛藏在心底,放手,讓他走,成長是孩子份內的事,讓我們彼此相愛,又彼此獨立。

有個做心理諮詢的朋友,她說過一個故事:

一個60多歲的老太太,兒子快40歲,獨生子,大專畢業就沒認真上班過,進廠嫌晚班累、當保安嫌工資低、跑出租嫌來錢慢,幾年下來手上空空如也,賺的還不夠自己花,怎麼辦?

只能吃住靠父母,很普通的雙職工家庭,就這樣的情況,還將一輩子的積蓄全拿出來給兒子買一套兩居室,幫他張羅對象,最終將媳婦娶進門。

原以爲這下該安心過日子,誰知即便結婚生子他仍不長進,起初兒媳在超市上班,工資不高,勉強還能生活,時間久了也不願出去上班。

老太太每天做好一日三餐,給兒子家送飯,一來二去年紀越來越大,做飯送飯不知哪天是頭,於是問我朋友,這樣下去怎麼辦?

朋友也好奇,問老太太,如果不送飯,會怎麼樣?

老太太說,那他們會叫外賣吃快餐,糊弄一頓是一頓,但是這樣沒營養孩子可怎麼辦?

原來在兒子結婚之前,經常玩遊戲廢寢忘食,老太太就將飯菜送到房間電腦桌前。

這種奇怪的父母子女關係看似兒子沒出息不爭氣,追根溯源,還是父母願意讓他“啃老”所致,啃到父母年邁不能動彈才驚覺再沒資本和能力讓孩子啃下去。真的是孩子不願意獨立嗎?

不是。別說成年子女,哪怕蹣跚學步的孩子,套着學步帶也會時時想掙脫父母懷抱。

這是一種本能,走向自主獨立的本能,但父母總是有意或無意地阻撓孩子想走遠的心。

明白得體退出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第2張

那些正在啃老的子女,與其說孩子不願意“斷奶”,不如說是父母一直沒有主動剪斷“臍帶”。

父母不懂得放手和退出,只會加劇孩子自身能力的退化,讓孩子難以在社會上立足和實現自身價值。

父母的初衷是愛,而最後的結果是“害”。

你想讓孩子避免走彎路,卻不知這些你替他避開的彎路,會以另一種形式在未來的某一處等着他,那時只會比現在更艱難。

孩子已經長大,總要經歷這個困難的過程,越早獨立行走越容易走出一條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的價值。

父母懂得得體退出永遠不嫌晚,孩子已長大,世界在變化,只有走在路上,他纔會明白什麼對他來說是最好的。

好比一棵樹,想要長成頂天立地的棟樑之材,必須要有自己獨享的土壤和空間。

父母這棵大樹如果一直幫孩子遮風擋雨,小樹雖然可以少受風霜雨雪,但一定會缺少陽光照耀,怎能長得結實挺壯。

父母不顧孩子感受執意照顧到底,說是愛,其實是“枷鎖”。

明白得體退出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第3張

看過一個訪談節目,金星問孟非,“假如你的女兒,談了一個男朋友,你一點都不喜歡他,怎麼辦?”

孟非說:“少來往。”

他說的很淡定,他沒有說會和女兒交流一下對方如何不好,他的態度是雖然不認可孩子的選擇,但是尊重她的選擇。

然後接下來的節目他說:“上一代人對下一代人介入的越深,子女的幸福可能性越低。”

我非常同意這個看法,任何一個家庭,當父母之愛凌架於一切關係之上,這個家和孩子離完蛋不遠了。

父母愛孩子,支配孩子,孩子想發展,因爲角度不同,會讓家庭關係失去平衡,總有一方會受到傷害。

父母之於孩子,界限感尤其重要,面對逐漸長大的孩子,父母懂得進退比滿腔毫無剋制的愛更重要。

希望所有父母在孩子年幼時給予周密的照顧,與他同行,當孩子長大,放手分離,做一場智慧的遠行,讓他們有機會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遭、看一看。

明白得體退出的父母孩子更優秀2

近日,伊能靜在綜藝節目《理想家》中迴應了自己的兒子穿女裝一事,並在節目中分享了自己的教育觀。

伊能靜在節目裏說:“得體的退出是媽媽給你最大的愛,無論什麼時候你回頭,我們一直都在這裏……父母最大的成就就是讓孩子獨立完成自己的人生。”

伊能靜的教育觀感動了不少網友,也深深感動了我。同時,也讓我忍不住思考,作爲父母,究竟怎樣纔算是在孩子的生活裏“得體的退出”?

其實,“得體的退出”並不是真正號召家長們完全退出孩子的世界,而是倡導在孩子們具備了一定的獨立能力時,應該給予孩子一定的自由。每個人生來就不同,孩子們的興趣愛好也多種多樣,不能因爲自己的孩子和別的孩子有着不同的興趣,就不分青紅皁白地阻止。

明白得體退出的父母孩子更優秀 第4張

前些年很流行一個詞——“媽寶男”。這個詞用來指那些一味順從家裏長輩的話,而不顧其他人處境的男人們,尤其是處在婚姻關係裏的男人。無論是“媽寶男”,還是“巨嬰”,背後都體現出父母對孩子生活的過度干涉。

每個孩子都是一棵小樹苗,在小樹苗剛剛破土而出,經不起風吹雨打的時候,小樹苗就需要大樹的庇護。而當小樹苗有了自己生長的能力之時,大樹的庇護就會變成阻礙小樹苗吸收陽光的最大障礙。

你保護的越好,孩子抗壓能力可能就會越弱。當不可避免的挫折終於來臨時,最先倒下的'往往是沒有經歷過錘鍊的孩子。

愛不是圈養,更不是沒有限度的保護。孩子總會長大,總會在某一個階段開始有自己的想法,當孩子開始有自己的想法時,家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

像伊能靜一樣學會在孩子的成長之路上做到“得體的退出”,可能更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但“得體的退出”不等於一味的縱容,當你發現孩子的想法不健康或者不利於成長時,也應該及時指出來,幫助孩子認識錯誤,及時改正錯誤的觀念。

“得體的退出”不是完全退出、一味縱容,而是要在可控的範圍下儘量給予孩子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等方面的自由,讓孩子在可控的範圍裏擁有決定自己人生的權利。

畢竟有時候,試錯的過程也是一種成長的過程。得體的退出,纔是父母給孩子最大的愛。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