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教會孩子擁有自控能力

教會孩子擁有自控能力

來源:女友組    閱讀: 6.8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教會孩子擁有自控能力,孩子的成長與家長的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一個健康快樂心智健全的孩子也是需要全面發展的,那麼在生活中如何教會孩子擁有自控能力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有什麼方法吧。

教會孩子擁有自控能力1

1、對孩子關愛、敏感、尊重、平等

2、令行禁止(說到做到)

3、強化(讓好行爲得到好結果)

4、冷落(孩子做錯事時情感冷落)

5、誘導(講道理,分析後果)

6、暫停(情緒激動時冷處理)

7、剝奪權利(打電腦遊戲,看電視,去網吧,給零花錢)

8、消弱(忽視不良的行爲)

教會孩子擁有自控能力

首先對孩子要特別關愛,還要尊重。

孩子出生的時候,心理學家說,父母對孩子特別敏感,孩子的問題行爲就少。而父母比較冷漠,哭了尿了也不關注,這樣的孩子以後的問題行爲很多。所以我們培養孩子,就要對他特別地敏感,特別地關愛,這種敏感和關愛不是特別地溺愛,就是我能夠知道、瞭解到、注意到孩子的一舉一動,孩子的喜怒哀樂、情感,我能夠了解孩子的身體狀況,而不是無限制地給他很多的東西順從他。

第二點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要做到令行禁止,說到做到。

實際上這也是家長最容易犯的一個問題,比如說家長說孩子,說一遍孩子不聽,說兩遍不聽,說十遍還不聽,問題在哪兒,我們家長往往是說到了做不了。小孩兒實際上是特別會看臉色,特別能夠找到大人的軟肋,哪一個地方最薄弱從哪裏下手。比如說有的孩子就會這樣:爸爸比較好說話,要買什麼東西都找爸爸,不找媽媽。所以首先我們要調整自己的狀態,不能沒完沒了地一遍一遍地說,

我們要求孩子晚上某個時間睡覺,不能夠看電視,就不要講條件。有的家長容易講條件,孩子說,我再看五分鐘,我再看十分鐘,媽媽說行再看十分鐘,十分鐘以後馬上上牀睡覺。這樣不行,說不能看,馬上就不能看,他開始肯定會有反抗,會哭會鬧,當他第一次反抗覺得沒有效果,第二次反抗也沒有效果,第三次也就不反抗了。原則的問題你要做到令行禁止,比如說不好好吃飯,大人追着喂,不行,你不好好吃就不吃了,你餓了也不給吃,必須到吃飯的時候再吃。這對矯正孩子的某一些問題非常有效,叫令行禁止,說到做到。但是不要什麼事情都這樣,不要到最後讓孩子覺得像老鼠見貓似的。

第三點就是強化。讓孩子的好行爲得到好的結果,這就是強化。

當做一個好的行爲,你認同的行爲,你要給他一個好的結果。表揚,必要的時候給一點小獎勵。物質獎勵其實也不是那麼重要,精神獎勵更重要。比如說給一些小紅花,一些什麼方法,這些對孩子的良好行爲非常有作用,非常好用。比如說孩子不好好吃飯這個問題,是很多家長遇到的問題。大人追着跑着,給他吃飯。不好好吃,怎麼辦,又擔心不吃飯營養不良,追着喂,尤其是老人,更是那樣的。不要這樣子,你可以跟他說,你今天好好吃飯,我給你獎勵一個小紅花,當你有五個紅花的時候,我帶你去哪裏玩或者是怎麼樣。你就根據孩子設立不同的獎勵的東西,或者是獎勵的方式,這就是強化。大一點的孩子可以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比如說你打掃衛生了,倒垃圾了,我給你一個小紅花,好好寫作業了,給你幾個小紅花。比如孩子說媽媽我想買一個什麼,比如說買一個棒棒糖,那要用兩個小紅花。出去玩用幾個小紅花,晚上晚睡一會兒,看一會兒電視,要用三個小紅花,這是強化。強化也可以培養孩子的自控能力。實際怎麼樣?好好吃飯也是自控了,不想吃,但是要按照規矩,在大家所規定的時間內吃飯,要控制他自己這種不想吃的情況。還有不想睡覺,要控制自己的情緒,我不想睡覺,我想要一個東西,我要控制自己。

強化可以和削弱配合使用。忽視孩子的不良行爲,剛纔說過,對一些比較內向的孩子,見人不打招呼,不喜歡打招呼,家長有的時候就是說怎麼見了人不打招呼,這樣子不好,媽媽不喜歡你了,不要這樣子。這樣他會越來越膽小,越來越害羞,越來越不敢出去見人。這時候你忽視孩子的這種行爲,如果他見人不打招呼,你發現了這種問題,比較內向、比較害羞,你忽視他,然後鼓勵他說,你要見了面打招呼,有禮貌。當他比如說見着誰打招呼了,見了一個小朋友,或者是見一個小動物打招呼的時候,你說,今天表現真好這種削弱和強化的配合使用,說表現真好,你今天見到阿姨打招呼了,媽媽怎麼樣怎麼樣,這樣子來,她不打招呼的時候不去關注他,把這個行爲忽視掉,忽略掉,當出現跟你所期望的行爲的時候,你去表揚他,強化他。

第四點暫時冷落,孩子做錯事的時候,你要給他情感上的冷落。

我們現在不提倡體罰什麼,但是小孩兒是很在意父母的情感冷落的。表現不好了,父母不高興,會記得很深,會改變他的行爲。我女兒小的時候就是這樣的,她自己弄得不好的東西,她自己哭,我就不理她,她就不哭了。慢慢慢慢總是這樣的,她又自己去弄,自己弄好了,或者是你幫點她,說你這樣子好了,你自己要調整,你不會的時候你要問爸爸媽媽,你不要哭。當她做錯事的時候,你冷落她。做得不好的時候,有的家長批評或者是很嚴厲的批評,訓斥,都不好。

第五點是引導,給孩子講道理。

對大一點的孩子你給他講一些道理教給他。

第六條是“暫停”。

這是一種臨時性的懲罰方法,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讓他回到自己房間呆一會兒,限制他的自由,好像軍隊裏關禁閉。這種方法適用於父母、孩子脾氣都比較暴躁的家庭,它可以抑制雙方的火氣,雙方都冷靜地思考思考。冰球比賽就用這種懲罰,較輕微的犯規小罰——罰出場1分鐘,較嚴重的犯規大罰——罰出場3分鐘。其實這種方法並沒有最終解決問題。暫停之後,還要輔以別的方法,如冷落、引導、取消權利、講道理等。

第七條,取消權利。

平時孩子在家裏可以玩遊戲,玩電腦,向媽媽要錢,週末晚睡一小時,這些都是屬於孩子的權利。但是如果他犯了錯誤,可以取消這些權利,可以按照他犯錯誤的大小,決定取消什麼權利。使用這種方法,關鍵是要前後一致。不能今天這樣,明天那樣,媽媽這樣,爸爸那樣,或父母這樣,爺爺奶奶那樣。尤其不要說話不算話,答應給獎勵的不給獎勵;說懲罰的,心一軟就不懲罰了;說冷落他,過一會忍不住了,撲哧一笑,一切恩仇全解除,下次孩子照樣我行我素。有的家庭是,爸爸媽媽負責管孩子,爺爺奶奶負責慣孩子,這種家庭的教育怎麼能好呢?

第八,消弱、忽視。

忽視就是對孩子的某些行爲採取不理睬的態度,裝作沒看見。這樣做,就等於使孩子的'行爲得不到什麼好結果,既不批評,也不贊成,結果,這個行爲就會慢慢地消弱。舉個例子,在一個幼兒園裏,有一個小女孩總是爬窗戶,老師怕她摔着,每次看見她爬到窗戶上,就把她抱下來,過一會她又上去了。這個孩子肯定是希望得到大人的個別關注,但是在幼兒園裏,一個班上幾十個孩子,老師不可能撫摸每個孩子,抱抱每個孩子,她就上窗臺,一上窗臺老師就得去抱她。後來我告訴老師說:你不用理她。結果,孩子在窗臺上站了十幾分鍾,自己下來了。經過這樣幾次,她的毛病就改了。又如,孩子在家裏,你在做飯,他摔門,或者使勁敲一個東西,其實孩子這樣做是希望你去和他交往,但是你沒有時間和他說話,他就搗亂。這時候,你越說他越不行,等於強化了他的行爲;你不理他,過一會他覺得這樣做沒有結果,他就不做了。對孩子的有些行爲我們是可以這樣的。比如,他自己的東西找不到了,非得讓你幫他,你就可以不理他,讓他自己找,告訴他,只有他自己最清楚東西放到什麼地方。如果你馬上幫他找,以後他一有什麼東西找不到,馬上就來求你。

教會孩子擁有自控能力2

第一步:引導約定

媽媽:孩子,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買東西吧,媽媽只能買一樣東西,可是你可以選擇兩件,可以嗎?孩子:好的。(如果孩子不同意,媽媽就取消去超市這件事情)

說明:在購物之前一定要和孩子確認好購買量。因爲孩子通常對媽媽(“獨採信息源”)充滿放肆和依賴,因此,媽媽買東西的量比孩子相對的少,是孩子在這個時期對媽媽的愛衡量後,認爲是否得到滿足的普遍標尺。

第二步:去超市購物

媽媽:孩子,你只能買兩樣東西啊,所以你要好好想想,這個東西要不要買,如果你買了,那如果前面有你更喜歡的東西怎麼辦啊?你看,媽媽就什麼都還沒買,因爲可能前面有媽媽特別喜歡的東西啊。媽媽記得只可以買一樣東西,所以媽媽就會挑一件最喜歡的東西買。(媽媽要刻意在孩子旁邊進行提醒)孩子:媽媽這個好嗎?我想要這件。媽媽:我覺得不錯,不知道前面是否還有更好的呢?

說明:媽媽一定要把握好,按照事先與孩子約定所採購物品的數量結束這次採購。經常性地以培育孩子邏輯思維“自控、自抑”能力爲目的而進行這樣的採購,就會使孩子邏輯思維習慣性“自控、自抑”能力的基本結構得到良好的創建。

當然,在通過超市購物使孩子初步形成邏輯思維“自控、自抑”能力基本結構的同時,還要舉一反三地把這種培育模式運用到客觀生活中的其它方面,比如:去遊樂場參加遊樂項目、去動物園觀察動物的數量、每天甜品的飲用量、下樓和其他孩子玩耍所帶的玩具數量等等。只有這樣,才能使孩子未來在社會生存信息環境中所需要的習慣性邏輯思維“自控、自抑”能力的良好創建打下堅實的基礎。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