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親子之交也需講究平等原則

親子之交也需講究平等原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0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親子之交也需講究平等原則,如何讓親子溝通更順暢,成爲困擾很多家長的難題。教育專家表示,親子溝通應尊崇平等原則,雙方只有達到平等地位了,這種溝通才會更順暢,也會讓家教效果更好。下面是小編爲大家帶來的關於親子之交也需講究平等原則的內容,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親子之交也需講究平等原則
親子之交也需講究平等原則1

在壓力中逆來順受的孩子因爲心靈的能量得不到有效的釋放,常常會發生心理障礙,創造性遭受破壞的同時很容易伴發行爲問題。

家長教養寶寶的過程中,每一件具體事物的處理方式都在對孩子的個性發展發揮作用。

吃的方面如此,比如家長強迫寶寶吃喝,機械地規定進食時間等等,容易造成厭食以外,還會給寶寶造成心理壓力;隨便寶寶挑食,邊吃邊玩邊哄,一味地順着孩子的衝動,常常造成偏食以外,還會嬌縱孩子進而產生性格缺陷。

玩的方面也如此,有些家長爲了開發智力過多要求孩子做這做那,尤其是強迫孩子按照規定的方式玩耍,這樣短期內似乎滿有成績,但時間稍長就會發現寶寶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習慣開始出現問題,而且可貴的創造性也會遭受損害。反過來,如果家長任憑孩子自由發展,事情做不好遊戲玩不好就隨便放棄了,不僅有礙智力發展,對於意志力和探索精神的培養也十分不利。

我們常常看到孩子跟家長遊戲時與同小夥伴遊戲時截然不同的表現,在小朋友當中孩子更隨意、更主動、也更樂於參與和模仿,這就是平等的力量。家長的技能和活動特點自然跟孩子大相徑庭,但重要的是我們與寶寶交往時心理上要保證平等,孩子有他的自主意識,也有相當的能力,跟他遊戲萬不該當成任務,而應該努力投入其中做個真正的玩伴。

大一點的`寶寶語言能力大大進步,也懂得了很多事物,家長可以跟孩子講講成人的觀點,也要多聽聽孩子的想法,經常平等地與寶寶交流思想,既能讓孩子有所獲益,家長自己也一定會有新的感受。

親子之交也需講究平等原則2

小丫今年十一歲,是一個很文靜和很乖巧的女孩,平時走路和說話的聲音都很輕。媽媽張珊讓小丫上了七個補習班,如美術班、鋼琴班、舞蹈班、演講班,等等,正好從週一到星期天每天下午都有補習課。

有一天,在外地工作的小丫的爸爸李思接到電話,說小丫住進了醫院。於是,李思急忙趕回來看小丫。在進病房之前,李思找到大夫問小丫的病情,大夫說也沒什麼大病,主要是太累造成的。

“一個才十一歲的小孩怎麼會這麼累呢?”李思覺得太不可思議了。

見到小丫,爸爸問:“小丫,你上那麼多學習班,你累嗎?有沒有你不喜歡的課程?”

小丫對爸爸說:“我都喜歡,它們都讓我學到了很多東西。”

李思注意到,小丫說這句話時,她看了媽媽一眼,而張珊聽到女兒這樣說,臉上也露出了笑容,彷彿在說:“乖女兒,你真懂事。”

李思瞭解張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知道讓小丫直接表達自己的感受不容易,於是他換了一種說法方式,讓小丫把七個補習班按喜歡的程度排序,結果,小丫把鋼琴課排到了最後一位。

爸爸問:“小丫,你爲什麼把鋼琴課排到最後一位呢?你爲什麼不喜歡鋼琴課,把理由告訴爸爸。”

也許是在心裏憋得太久了,小丫用很小很小的聲音對爸爸說:“我……不想上……鋼琴課。”

“你怎麼能這樣想?”聽到女兒這樣說,站在小丫旁邊的張珊一下子急了。

“媽媽,你這樣說,不就是非讓我學不可嗎?”小丫終於說出了心裏話。

張珊愣了一下,立即又帶着怒氣爲自己辯護說:“我這樣做,也是爲了你好!”

看到媽媽生氣了,小丫膽怯地說:“那我病好了就繼續學吧。”

“這可是你自己說的!”張珊語氣很硬地強調說。

李思終於找到了小丫的病根:那就是她對張珊身上專制的恐懼,她不敢說出自己的真心話。

小丫爲什麼對張珊產生這樣的心理恐懼?因爲在張珊身上有一種天生的權威,這種權威讓張珊很難把小丫當作一個與自己同樣具有尊嚴的“人”來對待。在張珊看來,小丫必須無條件地服從自己的安排,因而她對小丫的各方面都進行控制。如果小丫不服從,她就進行威脅。當然,她的這種威脅不一定是通過語言,而是製造在小丫看來是很恐怖的氛圍。

家長在與孩子的交流溝通過程中,並不只有語言在傳達自己的意思;交流信息的要素很多,家長說話時的口氣、眼神、手勢等因素,它們作爲家長要表達的意思的一部分,都在影響孩子的心理感受。像張珊說的“你怎麼能這樣想?”和“這可是你自己說的?”這種說法,雖然不是直接威脅,但在小丫聽來跟威脅的意思差不多,因而覺得很恐怖。

家長在與孩子的交流過程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語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感受,因爲在交流過程中,不僅只有你說的內容在表達你的意思,你的語速、語調和語態都在表達你的意思,都會給孩子帶來相應的心理感受。比如,你問孩子:“你從這件事中學到了什麼?”你既可以用一種責難的語調,也可以用一種表示鼓勵的語氣。前者可以營造出一種讓孩子感到親近和信任的氣氛,後者就會造成一種讓孩子本能地疏遠你和對你產生敵意的氛圍。然而,很多家長對這種效熟視無睹,他們相信孩子會乖乖地聽自己的,這就是當孩子開始對抗他們時,他們才恍然大悟:“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

“媽媽這樣做,也是爲了你好!”這是家長通常在強迫孩子做他們不願做的事的時候的理由。從主觀上來說,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家長做的每一件事的確是爲了孩子好,但在客觀上,由於不能平等地對待孩子,孩子沒有感到自己受到應有的尊重,所以不僅難以讓家長如願以償,很多時候適得其反。如果孩子得不到家長應有的尊重,那他們通常會採取兩種應對措施,一是頂撞,實際上就是關閉與家長有效溝通的渠道,即關閉自己的心扉,拒絕與家長交流。孩子的另一種做法就是由於害怕,只好百分之百地順從家長的意願,家長怎麼說自己怎麼做,就像小丫這樣。所以,這類孩子表面上看上去很乖,其實那是他們扭曲自己感情後呈現給家長的一種假象。

在溝通之前,家長就擺出一付“我都是爲你好”的高高在上的架勢,那不可能做到真正有效的溝通。像小丫這樣的孩子實際上很聰明,她們知道自己對家長說真心話沒用,而且一說真心話就會遭到聲色具厲地批評,所以,她們慢慢地只好說違心話了,而且也開始變得自卑了。

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交流必須在平等的氛圍中進行。家長只有瞭解孩子感情的真實狀態,才能根據這種實際情況制定出有針對性的家庭教育方案,達到預期的目的。要了解孩子感情的真實狀態,就要做到孩子跟家長說真心話,不致於被誤導,好心辦壞事。要讓孩子跟自己說真心話,那就要平等地對待孩子,尊重孩子的心理感受,引起孩子內心產生強烈共鳴,從而激發出孩子內心生產一種美好的感情。除此之外,家長別無選擇!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