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合集15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2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作爲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案,藉助教案可以讓教學工作更科學化。那麼優秀的教案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合集15篇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

設計意圖:

大班幼兒的認知、操作、邏輯思維能力在不斷提高;同時,他們不僅僅滿足於老師所告訴的、所傳授的,他們更希望通過自己的能力加以證實。因此,他們對操作比較感興趣。但由於幼兒各方面的發展還不成熟,他們的對某一事物也許明白,卻無法從具體轉化爲自己內在抽象的概念,所以通過活動我希望他們能把自己對事物的外部特徵的認識轉爲內在的、有規律的思考。

活動目標:

1、通過活動使幼兒能從生活、遊戲中感受事物的關係,學會如何分類。

2、通過幼兒的操作、探索,培養幼兒發現、觀察比較、歸納事物特徵的邏輯思維能力;

3、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活動準備:

紅、黃、藍不同顏色的傘圖片各2張,小動物圖片各一張,各種水果圖片若干、大小不同的球若干。

活動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說呀!在美麗的大森林裏,森林動物超市開業了,營業員小熊把一堆亂亂的傘放好,可突然聽見這些傘說話了,“喂喂喂,你可別把我們這麼放,我們不這樣住,我們要一樣得住一家”。聽傘們這麼吵,小熊可急壞了,“呀!這,這可怎麼辦呀?”小朋友讓我們一起來幫幫小熊,好嗎?

1、出示圖片——紅、黃、藍不同樣色的傘

2、小朋友們我們一起擦亮你們的小眼睛,仔細觀察下我們該把傘怎麼放更合適呢?(要求幼兒分成三份,到黑板上粘貼)

3、讓幼兒說出自己分類的理由。

二、森林超市開業,許多動物都來逛超市了,逛累了,小動物們就找了三間小洋房休息,小動物們都想去休息。我們來看一下都有哪些小動物?

1、出示圖片——小白兔、小花貓、啄木鳥、小喜鵲、小山羊、大老虎、大獅子、小麻雀、小蜻蜓、大象、小青蛙、小海豚、小烏龜

2、師:只有三間房,這麼多動物要住,怎麼分才能使小動物們滿意呢?小動物們都爲難了,請小朋友幫忙分一下。請你講一下這樣分的理由。

3、幼兒小組討論分法。

4、找幼兒試着分類並說出分類的理由。

師總結:我們可以按照小動物的顏色、活動的範圍:水中的、陸地的、空中的,按身體的大小,按兇猛程度或者其它特徵來分。

有的小朋友說“老虎和獅子最厲害,他們分一間屋”

“小喜鵲、小麻雀、百靈鳥、啄木鳥、貓頭鷹、小蜻蜓一間屋,他們都會飛”

“小青蛙、小海豚、小烏龜一間屋,他們都會游泳”……

小朋友們替小動物分好房子,小動物們都休息了,讓我們一起來做個遊戲輕鬆下吧!

三、遊戲——分球

遊戲要求:找三組幼兒進行比賽,把放在一起的球按大、中、小不同分類,那組分的又快又對獲勝,可以獲得小紅花。

四、幼兒動手操作自主分類:

1、師:小朋友們分的本領着麼大,來幫老師一個忙好嗎?

讓幼兒拿出課前老師發的各種水果、文具、球類圖片讓幼兒按自己所想動手分類。

2、讓幼兒說出分類理由。

3、師總結:我們應該按照水果類、文具類和球類,也可以說是吃的、玩的、用的分類。

五、結束活動:

小朋友們這節課的表現可真好啊!老師決定要和小朋友們一起去操場做遊戲,小朋友們聽老師的口令,男孩站一隊、女孩站一隊,我們一起排着隊去做遊戲。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2

設計意圖:

基礎階段的數學教育要求幼兒能解決問題,通過參與實踐活動,在利用和運用數學方面的能力得到發展。數數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技能,而對於有一定數概念的大班孩子有必要探索、學習羣數的方法,選擇自己喜歡的羣數方法來解決生活中數數問題。本次活動根據孩子對糖果很喜愛這一特點,並充分利用了羅山的糖果資源,以讓幼兒當"小工人"幫忙數、裝糖果的方式,積極踐行《指南》精神,在輕鬆的氛圍中引導幼兒快樂、自主地學習羣數,並引導幼兒在操作中探索羣數的方法,找出自己喜歡的羣數方法,以便應用到生活中。

一、活動目標

1、用糖果探索和發現按羣數數的方法。

2、嘗試用不同的數數方法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3、樂於參加數數活動,體驗不同方法數數的樂趣。

二、活動準備:

知識經驗準備:已有按數取物的經驗。

物質準備:糖果圖片、糖果、盤子若干;記錄表、筆人手一份;

三、活動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師:小朋友有吃過糖果嗎?糖果廠的老闆找不到工人來幫忙裝糖果,他很着急,想邀請小朋友當小工人把糖果裝進盒子裏。

(二)提出要求,初次探索

1、教師出示糖果圖片(10個)引導幼兒觀察點數。

師:現在請小朋友看一看,數一數圖上一共有幾個糖果?你是怎麼數的?

2、引導幼兒猜想兩種不同的數數方法哪種較快。

師:小朋友們,你們覺得一個一個數比較快,還是兩個兩個數比較快呢?爲什麼?我們動手試一試就知道了。

3、提出操作要求師:糖果廠的老闆幫小朋友準備了一些糖果和一個小盤子,等等請用你想嘗試的數數方法把糖果裝進盤子裏。

(1)在數糖果時,要注意控制你的音量,不要打擾到旁邊的小朋友。

(2)要積極開動腦筋,用多種辦法來裝糖果。

4、幼兒集體操作驗證,教師分別觀察指導。

(1)幼兒操作,教師重點觀察幼兒數數的方法並進行個別指導。

師:你是怎麼數的?那這樣數快嗎?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2)集中分享數數方法,教師記錄並歸納小結。

師:王老師準備了一張記錄表要把你們分裝糖果的方法記錄下來。現在請小朋友們把自己數數方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小結:因爲一個一個數要數10次,兩個兩個數只要數5次,所以用兩個兩個數比一個一個數的方法來得快一些。

(三)再次探索,提升經驗師:老闆看到剛剛小朋友都做得很好,所以又給我們新的任務啦,你們看這次老闆給了我們一張糖果的卡片訂單,要求我們用很快的速度把糖果數出來。

1、引導幼兒討論,用什麼數數方法裝糖果更快。

師:除了按一個一個數、兩個兩個數的方法裝糖果,還可以怎麼裝更快呢?

2、介紹記錄方法師:老師已經把糖果都畫在紙上了,請你把你數數的方法用筆圈在一起,比如:你是用兩個兩個數的辦法,就用筆把兩個兩個的糖果圈在一起,然後,在後面寫出總共圈了幾次,並看看,哪種數數的辦法最快。

3、幼兒嘗試記錄,教師全面觀察指導。

師:你們看,每個小朋友的位置上已經準備記錄表和筆。等會裝糖果的時候,請小朋友控制好自己的聲量,並在記錄紙上記錄儘量多的辦法。

4、集體分享記錄的方法和結果。

師:請已經完成的小朋友帶着你的記錄表回到位置上與同伴說說你是怎麼數的。

(四)活動延伸,遷移運用

師: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用兩個兩個數、五個五個數的方法來數數。以後在我們的生活中,小朋友可以根據需要選擇其中一種方法來繼續數數量更多的數。比如100、200還可以用什麼樣的方法來數會更快呢?小朋友可以把這個問題帶回家,跟爸爸媽媽一起來想一想!

教學反思:

能將物體以2、5、10單位進行按羣數數。讓幼兒當糖果廠的小工人,在數糖果的過程中,幼兒也初步瞭解了按羣數數的含義,本次活動我以設計糖果廠的場景切入主題,幼兒都能積極回答,說出自己的想法,以遊戲形式幼兒很感興趣,提供的讓幼兒操作的糖果幼兒都很感興趣,在操作探索的時候積極性都比較高,但是在讓幼兒操作環節前提的要求不夠詳細,常規的要求也是要提,比如我沒有說操作完的糖果要排整齊放框框裏,個別幼兒就開始玩,雖然是大班但是我發現常規的要求還是要求,有時就因爲小小的環節,以前好不容易建立起來的常規又慢慢的鬆散掉,本節課還存在着一點不足是:我沒有把握整個環節的重點,讓幼兒的知識經驗得不到進一步的提升,這也是數學活動中非常關鍵的一點,接下去我會觀摩平行班的數學活動,思考我設計的合理嗎,考慮周全了嗎?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3

價值取向:

利用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製作骰子,投放到數學區域中,供孩子們投擲,觀察、講述。發展幼兒目測、投準的能力,提高手部的精細動作。能根據畫面列10以內的加減算式,寓教寓樂,使孩子們在玩樂的過程中對數學活動產生濃厚的興趣。

材料設計:

在數學區提供若干個放面霜的正方體空盒子,把空盒子的六面塗成紅色或綠色,在空盒子的六面分別貼上10以內數字或10以內物體的圖案也可以貼上10以內的點子,記錄單若干份,記錄筆。

玩法提示:

讓幼兒選擇兩隻相同圖案的綠色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合起來是幾,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後在記錄紙上列加法算式。

讓幼兒選擇一隻綠骰子和一隻紅骰子,任意擲骰子,看看面朝上的是幾和幾,比比誰多誰少,講講、說說、再算算然後在記錄紙上列減法算式。

指導要點:

1、活動剛開始時,可由兩位幼兒各持一骰子進行投擲,再共同觀察、講述,待熟悉後可由一位幼兒獨立操作並記錄。

2、鼓勵幼兒選擇多種骰子進行投擲活動。

3、在操作中,如果遇到不能確定的現象可向老師或同伴請教。

4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七隻小猴在哪裏

活動目標:

1、學習7的加減,能根據花朵顏色的不同列出加、減法算式並進行7以內數的加減運算。

2、進一步鞏固對加、減法算式及其含義的理解。

3、愛動腦筋,能積極參與加減運算活動。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有看圖列組成式的經驗,學習過6以內各數的加減和7的組成。

2、物質準備: ,

――教具:圖片一張(上面畫7只猴子,其中1只小猴,6只大猴;2只猴子在樹上,5只猴子在草地上;3只猴子在吃香蕉,4只在吃蘋果。)

――學具:《幼兒用書》(P11、12、13頁),幼兒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看猴子去。

――教師:還記得《7只小猴去旅行》的故事嗎?小猴們旅行回來了,我們去看看它們吧。

――教師(出示圖片):小猴在哪裏?它們都在幹什麼?

――請幼兒說一說每個小猴子的位置,以及它們正在做什麼?如:1只小猴子,6只大猴子………

――教師:你能用一道算式來表示嗎?

――引導幼兒列加法或減法算式,並說一說每個數字表示什麼意思。如:1+6=7

表示1只小猴子和6只大猴子合起來是7只猴子。再如:7―1=6表示7只猴子中,有一隻小猴子剩下的都是大猴子。

――繼續引發幼兒的思考:你還能列出和剛纔不一樣的算式嗎?

2、幼兒操作活動。

――看圖按特徵標記列算式。請幼兒觀察畫面上的實物有多少?它們的顏色和其它特徵是怎樣的?然後,列出7的第一組加法或減法算式。

――觀察連續的三幅圖,講述圖片的含義,列出加減算式。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幼兒用書》第12、13頁,引導幼兒練習7的第二組、第三組加減運算。(也可採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活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日常或區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看特徵列算式”的活動,鼓勵幼兒說出每道算式的意思,幫助幼兒理解加減法的含義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4

內容與要求:

1、學習根據圖片中人物的不同特徵排列8的加減法式題,理解加減涵義。

2、進一步瞭解雨天與人們生活的關係。

準備:

大圖片一張(材料包②P17);人手兩套數字卡1-8

過程:

一、說說下雨

1、出示圖片:圖片中的人們遇到了什麼天氣?小朋友是怎樣上幼兒園的?各用了什麼雨具?

2、說說打傘和穿雨衣的優點與缺點,哪些人適合穿雨衣?哪些人適合打傘?爲什麼?

3、除了打傘和穿雨衣,人們還有哪些避雨的方法?

二、探索8的加減法

1、仔細觀察圖片:圖片中一共有幾個人?他們還有什麼不同(雨具、交通工具、性別、包)?

2、嘗試根據人物的不同特徵,列出8的加減式題。

3、交流所列式題,說說所表示的意思?

4、討論:5+3=8與3+5=8都是按撐傘與穿雨披的不同列式,所表示的意思有什麼不一樣?

三、看式題編應用題,理解減法涵義。

1、出示式題8-1=7,用“共有X人,走了X人,還剩X人”的形式說說表示的圖意。

2、將8-2=? 8-3=? 8-4=?算出得數,並講講所表示的圖意。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5

活動設計意圖: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提出"數學教育必須要讓幼兒能從生活和遊戲中感受事物的數量關係;教師要引導幼兒對周圍環境中的數、量、形、時間和空間等現象感興趣,建構初步的數概念,並學習用簡單的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和遊戲中的某些問題。"由此可見,生活化、遊戲化已經成爲構建幼兒數學課程的最基本原則。認識人民幣並學習使用人民幣進行購買的活動,是非常貼近幼兒生活的活動,本活動爲了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本着直觀性、參與性的原則,從動手操作、情感需要和快樂學習三個方面進行了設計。以"智力闖關"引入,以"買玩具"爲活動情境主線,讓幼兒從一開始就進入活動情境,在緊張、有趣的遊戲情境中感知10元以內貨幣的換算,進一步加深幼兒對數概念的認識,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在遊戲中,也培養了幼兒的責任心,能夠認真負責的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務。

活動目標:

1.認識人民幣,在遊戲中進一步感知10元以內的貨幣換算。2.能夠在遊戲中學會遵守規則。

3.體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

活動準備:

人民幣樣板每人一套、錢包每人一個、點鈔劵若干,貼有價籤的玩具若干。

幼兒原有水平:幼兒認識人民幣,瞭解人民幣的面值大小及種類,有過與父母共同購物或獨自購物的經驗。

活動重點:在遊戲中感知10元以內貨幣的換算。

活動難點:能夠將換算關係運用到遊戲當中。

活動過程:

一、智力闖關師:今天我們要玩開"玩具商店"的遊戲,首先我要招聘收銀員,收銀員要認識人民幣、會使用人民幣,並能正確點數人民幣。孩子們,你們敢挑戰嗎?

第一關:給人民幣排序(引導幼兒把仿真人民幣按面值大小排序。)第二關:"點鈔大賽"。

收銀員還要學會清點人民幣,數一數一共有多少張紙幣。

(引導幼兒用自己的方法數一數點鈔劵,最快最準確完成的點鈔的兩位幼兒可以贏得收銀員的角色。)第三關:我是計算小能手(引導幼兒根據教師提出問題,進行10以內人民幣的換算。如:5元裏面有幾張1元?10元裏面有幾個1元?10元錢可以用哪兩張人們幣來表示? 6元可以用幾張人民幣表示?……)分析:興趣是幼兒主動參與的關鍵,招聘收銀員進行闖關活動,極大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使他們樂於、敢於嘗試參與闖關活動,從而認識人民幣,並在遊戲中進一步感知10元以內的貨幣換算。

二、角色遊戲"買玩具"師:我們買玩具怎樣能知道各種玩具的價格?怎樣知道自己的錢夠不夠買這種玩具?

(引導幼兒說出出"看價格標籤,可以問服務員等。)師: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價格標籤。

(引導幼兒認識各個玩具的價格標籤。)師:請小朋友拿上你的人民幣去買你喜歡的玩具吧。

請2名幼兒做收銀員,其他幼兒當顧客。"顧客"挑選自己喜歡的玩具,然後到收銀臺繳費,收銀員詢問價格,顧客報價格付錢,收銀員找零錢,進行買賣活動,可以調換角色,遊戲反覆進行。

分析:鼓勵幼兒嘗試自己解決遊戲中的數學問題,購少量物品時,有意識地鼓勵幼兒參與計算和付款的過程。

三、延伸活動

在區角設計小商店,滿足孩子購物活動的需求。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6

活動目標:

能初步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在小組活動中能邊做邊講操作過程。

活動準備:

教具:貼絨紅圓片5片,貼絨數字1—10。

活動過程:

集體活動。

認識單、雙數。

“貼絨上有什麼?”“每一行有幾個紅圓片,誰會用數字表示?”請幼兒在每行圓片下放在相應的數字。“你怎麼數得這麼快?”“我們一起來說說每排圓片的數目。”帶領幼兒依次說出每排圓片的數目。“小圓片要出去散步了,我們讓每行的圓片兩個兩個手拉手,排好隊。”教師示範兩兩排列。方法是把最上面一個圓片拿下來與最下面的一個配對,如果單數會有一個不能成對。“現在1、2、3、4、5的圓片已經兩個兩個排整齊了,誰來爲後面每行的圓片兩兩排隊?”“看看哪些數兩個兩個配對後有一個是單的,哪些數兩個兩個配對後沒有單的?”“兩兩配對後,有一個單的就叫單數,兩兩配對以後沒有單的叫雙數。”

1、區別10以內的單、雙數。

分別指單數和雙數引導幼兒討論。教師可任指某一數,引導幼兒觀察。“它是幾?排成什麼樣子?是單數還是雙數?”

2、小組活動第一組:區別單、雙數。看看每行的圓片是幾,在單數下的格子裏打“√”

“做完後講講哪些是單數?”

第二組:區別單、雙數,在雙數下的格子裏打“√”。

第三組:小動物住第幾層樓。

教後感:孩子操作,概念較清楚,初步認識了10以內的單雙數。這節課的課堂氣氛很好。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7

活動目標:

1、嘗試根據杯子的形狀分類,目測比較同一形狀容器內水的體積。

2、善於觀察客觀事物和現象,提高觀察的準確性。

3、培養幼兒與他人分享合作的社會品質及關心他人的情感。

4、探索、發現生活中的多樣性及特徵。

活動準備:

6個杯子、3個量杯。

活動過程:

一、情景引入,引發幼兒產生比較的'興趣。

師:今天是小明媽媽的生日,家裏來了幾個客人,客人分成兩桌坐下,媽媽給每人倒了一杯水,(教師揭開遮擋杯子的布)小明發現左邊桌子上有3杯水,3只杯子是不一樣粗細,右邊也有3只杯子,這3只杯子的水也不一樣,究竟那杯水多,那杯水少?小明特別特別的想知道,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幫小明猜猜看,到底哪杯水多,哪杯水少?(引導幼兒自由猜測)

二、嘗試根據杯子的形狀分類,目測比較同一形狀容器內水的體積。

1、引導幼兒觀察,提出疑問。

(1)、你們是怎麼比的呢?

(2)、我們來看看究竟誰說得對。

2、教師演示引導幼兒瞭解比較的方法。

(1)、將左邊3只杯子裝滿水,引導幼兒瞭解不同的杯子是很難直接判斷出來的。

(2)、師:這3杯水哪一個裝得多,哪一個裝得少?(幼兒自由發表意見)

(3)、拿出測量水杯,引導幼兒觀察水面到達的不同刻度,進行比較。

(4)、師:現在可以說一說,那杯水多?"(教師將三個量杯放在一起,引導幼兒觀察,並說出水面高的那個水多)。我們只用眼睛看是,是不能準確地比較出多少的,得用測量工具來測量。

3、引導幼兒遷移經驗,對右邊桌子上的水進行比較。

(1)、師:大家來看看右邊這3只杯子,這3只杯子是一樣大,但3只杯子的水不一樣多,哪一杯多?哪杯少?(引導幼兒先比較杯子的大小,再得出同種類的杯子中的水面高的就表示水多的結論。)

(2)、師:相同形狀的杯子怎麼目測比較多少(引導幼兒說出水面高看起來滿的就是多。)

4、小結:這節課,大家都知道怎樣比較哪杯水多,那杯水少了嗎?小明家的客人都渴了,我們一起請客人喝水。這節課我們就學習了新課《請喝水》。

在家裏嘗試找不同形狀的杯子和相同的杯子測量哪杯水多。

教學反思

1、活動的開始我先從幼兒身邊的事談起,通過啓發式提問,層層遞進,引發幼兒思考“假如沒有水,動物、植物、大自然、人類生活發生什麼變化”。爲了拓展幼兒的視野我選擇了有代表性的圖片,讓幼兒通過自由觀察、和同伴交流,進一步感受到水的作用。

2、課件中,整個自然界從有水到沒有水的強烈變化,不僅增進了幼兒對水的作用的瞭解,而且使大部份幼兒都發自內心地感到水的重要性。

3、不足之處在於:在討論互動環節風有些匆忙,應該多給幼兒說的機會和時間而且還可以拓展到保護水資源同治要單純地停留在節約用水的方法上。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8

活動目標:

1、瞭解時鐘的結構及分針、時針的運行規律。學會看整點。

2、發展幼兒的邏輯思維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時間,養成按時作息的好習慣。

活動準備:

1、硬紙片模型鍾若干件。

2、課件PPT3、玩偶一個活動過程:

一、引入並簡單認識鍾及其作用1、引入並簡單認識鐘的種類及其作用。

教師調鬧鐘鬧鈴引入提問:⑴你們猜猜是什麼聲音?(鬧鐘的鬧鈴)⑵家裏還有哪些鍾?是什麼形狀的?(有鬧鐘,手錶,掛鐘和大座鐘)⑶鐘有什麼作用?(鐘不停的走,告訴人們幾點了,人們就按照時鐘上的時間進行學習休息)2、簡單認識鐘面。

教師:今天老師也帶來了一個鐘,看看它是什麼形狀的?(圓形)請你仔細觀察鐘面上有什麼?

總結:有兩根針和12個數字。

提問:⑴這兩根針有什麼不同?(長度不同)教師:他們都有自己的名字,長的叫分針,短的叫時針。我們在看看數字,提問:⑵正上面的是數字多少?(12)⑶正下面的是數字多少?(6)二、由時針、分針賽跑,引導幼兒感知時針、分針的運轉規律。

教師:今天呀,時針和分針要進行依次跑步比賽,現在他們都摘在數字12的起跑線上了。請你們猜猜誰回贏?好,比賽就要開始了,預備-開始!

(教師操作鐘表)提問:誰跑的快?(分針)議論:分針和時針跑的時候,他們之間有什麼祕密呢?教師反覆操作。

總結:分鐘走一圈,時鐘走一格,這就是一小時。

三、認識整點。

教師:那麼分針和時針指的數字又表示幾點呢?別急,老師來告訴你。看鐘的時候,先看時針,在看分針。當時針正指着一個數字時,分針有正指着12時,就表示"幾點了"邊撥鍾邊和幼兒一起"一點鐘,兩點鐘,三點鐘……六點鐘"撥鐘的時候,一定要按照順時針的方向撥,順時針的方向就是鐘面上的數字從小到大的方向。

四、請個別幼兒練習。

練習撥7點,8點,9點,10點……12點五、全體練習。

請幼兒按照一日生活時間表"早上7點起牀,上午9點上課,中午12點吃午飯,下午4點放學,晚上9點睡覺"另外請小動物來檢查。

六、結束部分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9

活動目標:

1、學習8的加減運算,能正確地列出8的加減算式。

2、嘗試用三個數字在符號板上擺出不同的加減算式,初步感受加法交換律和減法的互換關係。

3、積極地動腦思考,主動探索數字在算式中的不同位置。

活動準備:

1、經驗準備:幼兒學過7以內各數加減法及8的組成。

2、物質準備:

――教具:符號底板(底板分成四格,兩格上寫有加號和等號,另外兩格寫有減號和等號,符號中間有空間便於寫數字),8、3、5三個數字各一張,筆一支。

――學具:《幼兒用書》(P14、15、16),幼人手一支筆。

活動過程:

1、奇怪的門卡。

――教師:爸爸帶花花到其他城市去遊玩,他們住飯店時,服務員給他們出了一道題,我們一起去看一看。

――教師(出示符號底板和8、3、5三個數字):服務員說,當他們用這三個數字在門卡上擺出四道力口減算式,才能順利地拿到門卡進房間。你們願意來試試嗎?

――幼兒思考。請個別幼兒來演示,說一說自己擺的是什麼算式,集體檢查。鼓勵幼兒用三個數擺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

2、幼兒操作活動。(幼兒用書P14)

――看房子特徵列算式。觀察8座小房子,根據房子的顏色,在加減符號旁邊填寫數字,列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

――觀察左邊的數字,請你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

――觀察三組蔬菜,想一想:哪兩組蔬菜力口起來和下面的數字相同,請畫線連起來。

――帶領幼兒分別打開第15、16頁引導幼兒練習8的第二組、第三組和第四組加減運算。(也可以採用分組練習的方式,本;舌動只完成一頁練習,其它練習放在曰常或區域中進行。)

3、活動評價。

――請幼兒介紹操作活動。

――引導幼兒觀察兩道加法算式和兩道減法算式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發現兩道加法算式的數字都相同,但加號兩邊的數字位置不同;兩道減法算式是等號兩邊的數字位置交換了。

――請幼兒觀察自己的記錄結果,看看有沒有同樣的發現。表揚正確列出四道不同的加減算式的幼兒。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0

一、說活動教材

排序,在我們的生活中到處充滿了排序:服裝花紋上的排序、皮包上圖案的排序、飾品排列上的排序、環境裝飾上的排序、物品包裝上的排序、公園中花草種植的排序……這些有規律的排序帶給我們生活中的美。孩子們在生活中有意或無意識地會發現生活中存在一些排序的現象。如:吃飯的碗和盤子周邊的漂亮的花邊;裙子袖口和裙邊的花邊;衛生間瓷磚排列的圖案……而我們教師正是孩子發現、運用和創造這種有規律的美的引導者。

幼兒學習排序可以爲幼兒建立初淺的數學概念做好準備。幼兒學習排序,可以按物體量的差異排序,也可以按物體的某一特徵或者規律排列順序。大班幼兒已經積累和建立了有關物體在顏色、形體和數量等特徵差異排序的數學經驗,可以更進一步地學習按照物體量的差異和數量的不同進行10以內正逆排序,初步體驗序列之間的傳遞性、雙重性和可逆性的關係。新《綱要》提出“在幼兒的生活中進行數學的學習”,讓幼兒在生活中學數學、玩數學、用數學,教師引導幼兒在遊戲和玩樂中初步接受和學習有規律的排序,並鼓勵幼兒將之應用於生活。

根據大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學習能力,並結合《綱要》精神,我爲幼兒選擇的教學活動爲“按物體的特定規律排序”,並設定在大班第二學期進行。

二、說活動目標

1、活動目標

(1)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2)增強幼兒對排序操作活動的興趣,逐步發展幼兒的思維、觀察、比較和初步的判斷推理能力。

2、重點: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

3、難點:引導幼兒發現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並學習排序。

分析:目標(1)爲認知目標,重在鼓勵幼兒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比較,發現物體排列的傳遞性、可逆性,並進行大膽自主的排序活動。其中發現和學習物體遞增遞減的排序規律是本次活動的新知識點,也是難點部分。

目標(2)是能力和情感目標,通過各種形象有趣的排序活動的操作,對幼兒進行排序學習,重在激發幼兒對排序活動的興趣,掌握排序操作的方法,發展幼兒的排序能力。

三、說活動準備

1、幼兒經驗準備:已經有按照物體某一特徵規律進行排序的經驗:如按照物體的顏色規律的排序、長短規律、寬窄規律、高矮規律的排序等等。

2、環境材料創設準備:新家藍圖,幼兒分組操作材料:鋪地磚(藍白泡沫毯)、串彩鏈(長短寬窄顏色不同的長條手工紙)、圍圍牆(四種顏色的炮彈玩具)、種樹(高矮品種不同的樹)遞增遞減排序示範卡片三張、雪花片、黑白序列的排序圖樣、黑白方塊若干。

四、說活動過程

活動環節

環節一:教師出示新家的藍圖,提出今天活動的要求。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此環節起到引題並激起幼兒學習興趣的作用。)

環 節二:教師介紹裝修的材料,提出裝修的要求。幼兒自主探索物體簡單的排序規律,進行分組操作。

鋪地磚:按照藍白顏色變化規律排序。

圍圍牆:按照炮彈顏色及節數規律排序。

做彩鏈:根據紙條長短、寬窄、顏色的不同有規律串彩鏈。

種樹:按照樹的形狀、高矮不同規律排序。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訓練幼兒靈活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不同層次的幼兒可以選擇不同活動材料進行操作,便於分層指導、因材施教。在幼兒的自主操作、同伴間的探索交流和師生的共同小結的活動中,重點目標的第一層次得以解決。)

環節三:出示三張遞增、遞減規律排序的卡片,(卡片1:蝴蝶不變,小花逐一增多;卡片2:蝴蝶不變,小花逐一減少;卡片3:蝴蝶逐一減少,小花逐一增多)。幼兒通過觀察、比較,發現圖形遞增、遞減排序的規律。然後幼兒用不同色彩的雪花片,學習按物體數量的遞增和遞減的規律排序。解決問題、達成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觀察、比較、發現、操作等方法解決了重難點目標,這是對幼兒進行初步判斷、推理能力的訓練。

環節四:欣賞黑白序列,教師出示黑白序列,讓幼兒觀察尋找序列中黑白兩色是以幾個爲一組進行排列,知道黑白兩色也可組成許許多多有趣的序列。鼓勵幼兒設計運用已有的排序知識設計一條“黑白配”小毛巾。幼兒介紹自己設計的“黑白配”小毛巾,說明排序規律。

解決問題、達成目標:這一環節通過欣賞、觀察分析、和設計表述等方法,使活動的重難點目標得以突破提升。

活動延伸:

觀察家裏、大自然中具有規律的排序現象,讓幼兒互相交流。讓幼兒帶着問題觀察生活,將所學到的數學知識滲透到生活情景之中並進行再運用,有利於培養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促進其創造能力的發展。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1

活動目標

1.學習按一定特徵給物體多次分類並統計、記錄。

2.能用恰當的語言表達分類的方法和結果。

3.引導幼兒積極與材料互動,體驗數學活動的樂趣。

4.引發幼兒學習圖形的興趣。

活動準備

1.兩種不同大小、顏色、形狀的樹葉模切卡片每人一套,分類記錄卡。

2.音樂《找朋友》。

3.幼兒學習資源3第20頁。

活動過程

1.引導幼兒討論確定分類標準。

幼兒操作模切卡片,將樹葉摳下,仔細觀察,討論這些樹葉的大小、顏色、形狀有什麼不同,如果把這些樹葉分成兩組,有幾種不同的分法。

2.清幼兒給樹葉分類,並記錄分類結果。

3.彙報交流,分享成果。

(1)請2~3名幼兒給大家講講是怎麼分類的,分的結果如何。鼓勵幼兒大膽連貫講述,並進行集體驗證。

(2)引導幼兒知道同樣的樹葉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分類方法,體驗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性。

4.請幼兒閱讀幼兒學習資源3第20頁,分類並記錄,相互交流分類的方法及結果。

5.遊戲:“我的朋友在哪裏”。

(1)玩法:幼兒站成一圈,請出6位幼兒站到圈裏找朋友。《找朋友》音樂開始,幼兒隨音樂節奏拍手,找朋友的幼兒邊拍手邊找和自己有相同特徵的幼兒手拉手成爲好朋友,音樂結束時請幼兒說一說找到的好朋友是誰?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2)遊戲可進行3次,教師提醒幼兒按衣着、性別、頭髮等特徵來找好朋友。

活動延伸

1.關注生活中的分類現象,如家庭中櫥櫃的物品、超市中各種物品的擺放等

2.活動結束時,請幼兒分類收整玩具和材料。

活動反思

設計本課時,我以主題內一個故事的內容激趣引入,幼兒興致很高,在探討分類的方法時,幼兒紛紛發言,在指名板演時欲欲躍試。在操作過程中,幼兒能通過協商的方法按某一特徵把樹葉分類,掌握分類的方法,結束時,設計送樹葉回家這個遊戲,既進一步強化了分類,又使幼兒認識“葉落歸根”的自然規律了,增長知識。整堂課,幼兒在遊戲的情境中學習,掌握了分類的方法,發展了語言表達能力,學會了合作交流,享受了成功的樂趣。本課存在的不足是,對幼兒自主探索的重視不夠,如果一開始直接去撿樹葉回來就讓他們試一試分類,效果是否會更好呢?

小百科:樹葉是樹進行光合作用的部位。葉子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形狀、大小、顏色和質感。葉子可以聚成一簇,也可以遍地散落。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2

活動目標:

1、瞭解面積的幾種比較方法。

2、學習用正方形畫格子,數格子的方法測量面積,比較面積的大小。

3、知道面積一樣的圖形,形狀不一定一樣,初步感知守恆。

活動準備:

各種圖形、小正方形

活動過程:

一、梳理已有的經驗,運用各種方式比較面積大小,引出“面積”概念。

1、目測法比面積大小

老師出示兩張大小差異較大的圖形(綠、藍)

師:“兩個圖形哪張大?”(幼兒:“……”)師:“噢,眼睛一下子就看出來了。”

2、重疊法比面積大小,(教師出示兩張大小差異小的紙)

師:現在哪個大?有不同意見嗎?(幼兒:“桔黃色的大,白的大……),師:“看着差不多,怎麼比大小?”(幼兒:“重疊起來”)

請幼兒上來嘗試。

師:我看他是一邊的邊角都對齊的,你是用了什麼辦法?這個叫重疊法。

師:哪個大?大了那麼一點用重疊法一下子就知道了。

總結:當兩個圖形看着差不多比不出大小的時候,重疊法真是個好辦法。

(教師:對,當兩樣東西看不出面積誰大的時候,重疊法真是個不錯的辦法)

3、引出“面積”概念

師:通過剛纔兩組的比較,我們知道圖形的(的表面)有大有小,圖形的大小還有一個名字,叫作圖形的面積。

通過比較,可以說綠色紙的面積比藍色紙的面積大,教師指着另一組問:這組可以怎麼說呢?。,(幼兒說:“黃色紙的面積比白色紙的面積大)。

4、數格子法比面積

教師出示兩張不規則圖形,(面積一樣)

師:這裏又有兩個圖形,可形狀很奇怪,那個面積大?有(什麼)辦法比出來嗎?重疊法可以用嗎?

教師:“別擔心,我今天帶來了一樣工具,是什麼?它能幫助兩個圖形測量面積、比較大小。

怎麼量呢?(教師將圖形貼在黑板上)將正方形角與1號圖形邊角都對齊。畫下輪廓線,再將邊去和剛纔的輪廓線邊角重疊,畫出輪廓線,從左到右按順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畫好了,在畫下一行,邊量邊畫,將整個圖形都量好、畫滿。之後用這個小正方形用同樣辦法,將②號圖形量好畫滿。

師:量好後,你知道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了吧嗎?(幼兒:一樣大)怎麼知道?量一號圖形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量②號圖形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所以它們的面積是一樣的。

教師:那我們數數1號圖形用了幾個正方形,(教師邊數邊記下),數數2號圖形用了幾個正方形。所以他們的面積是一樣大的。

(教師總結:看來雖然圖形不一樣,但面積也會有一樣大的時候。)

剛纔比面積大小時用了什麼方法?(幼兒:畫正形方法),對,我們是用正方形畫格子,每一格格地數出來,所以可以叫它數格子法。

(教師小結:給兩個形狀不一樣的圖形比不出面積大小的時候,數格子法真是個好辦法。)

二、幼兒操作:

師:數格子法那麼好你想不想試試?

A、(一組4個圖形、4個方塊、勾線筆)

①、我在後面的桌上的籃子裏面給你們每個人準備了一個圖形,一個小正方形,用畫格子數格子法知道圖形的面積並記錄下來,請你們不拿椅子,4個人用一張桌子。(記錄下來後將小正方形放回原處,拿圖形回到位置上,看誰第一個坐下來。

②、去找你的好朋友比一比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跟另外一邊比一比。

請幼兒上來:“你剛纔跟誰比,那××上來吧,你們倆誰的面積大,誰的面積小。爲什麼(面積佔幾格)哪有沒有跟你好朋友的圖形面積是一樣大的呢?爲什麼?形狀一樣嗎?看來面積一樣大的圖形,形狀可以不一樣啊。誰跟他們的面積是一樣的舉起你的圖形吧。

②、現在這些圖形要回家了,面積一樣大的圖形他們都是一家人。(教師出示圖形的家。這這是誰的家?這個家的圖形面積都是幾啊?請三個人驗證。

B、教師出示圖示已作好。

請你比一比這3個圖形幾號面積最大,幾號小,我們一起從一號開始數吧?(邊說教師做記錄)。

按照面積大小,它們三個怎麼排隊?(教師指着記錄表)排好後,師:“你是用什麼順序排的,還有別的排法嗎?兩種方法你會了嗎?排好後,將每個圖形面積用了幾格記錄下來。

②、我的記錄表做好了,我給你們每組也準備了一張記錄表,請你四個人一組,每個人拿一個圖形,一個小正方形工具,將圖形量好畫滿之後,4個人將面積大小按順序排列起來。(教師字有幼兒工具),並記錄每個圖形面積,再請組長上來講一講。

驗證:你們最大圖形面積數了幾格,最小圖形數了幾格,你是用什麼順序排的。

結束:我們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數格子給圖形面積比大小,我們到教室看看有哪些東西可以了着用這個辦法來比面積大小。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3

設計思路:

在區角活動和遊戲中,孩子很喜歡用積木經行建構,在活動中,經常會聽到孩子有這樣的討論:“我的房子比你造的高!”“我的房子造的比你大!”“爲什麼你的房子比我小但是用的積木比我多呢?”“你用的積木比我多”。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孩子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中間的積木看不見,不知道有多少。

於是針對孩子空間邏輯的發展,設計了這節以培養孩子有條理推測數量和挑戰空間邏輯的活動。我覺得這個題材對發展幼兒空間方面的計算能力還是非常有幫助的,因此想針對我部目前還不配備白板的情況下,對教案作進一步的調整和梳理,繼續設計出符合大班幼兒的教學活動。

活動過程:

目標:

1、 在數積木的過程中,學習有序地觀察和統計數量的方法。

2、 能清晰地表達觀察的內容,喜歡挑戰空間邏輯遊戲。

準備:正方體小積木;“積木房”圖片若干;記錄用紙和筆

流程:

一、 話建築,贏積木

導語:在我們居住的城市裏有各種各樣的老房子和新建築,你喜歡怎樣的房子,爲什麼呢?

激趣:想不想造一幢喜歡的房子?

過渡:今天我們就用積木來造房子!每組的桌上有幾塊積木呀?夠不夠造一幢房子?

那就請你們就分成4組在數積木遊戲中贏取更多的積木。

二、 爭回答,數積木

(一) 數數相同數量的積木房

導語:聽清題目喲!(出示相同數量積木建造的不同房子)

出題:我用積木造了4幢房子,請你們用好方法數一數,每幢房子各由幾塊積木建成的?

形式:將答案記錄在記錄紙上,呈現在每幢房子的下方,答對的爲本組加上一塊積木。

驗證:移去屋頂,拆層演示

重點提問:房子有幾層?每層有幾塊?一共有幾塊?

小結:數量相同的積木能造出不同的房子,只是有的積木被其他積木擋住了,我們不容易發現,點數的時候我們可以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不多數,也不漏數看不見的那些積木。

(二)找找躲起來的積木塊

導語:有的小組領先了,有的小組暫時落後,不過沒關係,我又造了一幢房子,房子裏有些積木很頑皮,像玩捉迷藏一樣躲了起來。讓我們仔細觀察,把藏起來的積木找出來。

出題:準備好了嗎?請問這幢房子有幾層?每一層有幾塊?共有幾塊積木建成?

重點:移去屋頂,拆層演示,幫助幼兒學會數隱藏起來的積木塊。

小結:房子一層層往上造,如果上層有幾塊積木,那這些積木下一定也有幾塊積木

三、 造房子,數“磚塊”

(一) 造幢房子把分數

導語:經過兩輪的比賽,哪一隊的領先了呢?請每組朋友用你們現有的積木造一幢房子,然後我們一起來數數你們的房子由幾塊積木建成,共得到了幾分。

重點:鼓勵各組建造出點數上有難度(有多層、有重疊)的房屋

集體點數時一層一層數清楚

(二) 學做小小建築師

導語:(出示建房圖紙)你們造房子、數積木的本領都那麼大。那你們能不能在根據圖紙上的建房要求,在5分鐘內造出與圖上一模一樣的房子,並一層一層的數清楚他是由幾塊積木建成的呢?

要求:每隊派一個代表挑選喜歡的圖紙,用積木搭出與圖中相同的房子,要造的又快又好!

重點觀察:每組搭的房子是否與圖紙上的一樣,各組搭建、點數的方法。

驗證:他們搭的房子與圖紙上的一樣嗎?記錄的對不對呢?

小結:雖然各隊拿到的圖紙看起來不一樣,其實是同一幢房子從不同的角度拍出的照片,所以搭出的房子是相同的。

四、延伸:

導語:小小建築師們讓我們回去建造更多獨特的房子,考考你的好朋友們你是用幾塊積木建成的好不好!

教學反思:

今天的活動較爲順利的開展了,也達到了我預期的效果。還成爲了我園計算專題組的“一課多研”研討的課例,反思一路走來獲得成功的的原因,我覺得有:

a) 關注細節的設計

計算活動教具多,對環節間的小結語要求也高,在這一次組織活動前教案在我的腦海中一次次的“過電影”,把握了每一個環節的細節要點(孩子合作中可能的狀況、每一次小結重點提煉和梳理的內容、重難點落實的方式)。“細節決定成敗”,活動前我讓一個個環節都順溜了,我想這也是活動活動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吧!

b) 注重互動的有效性

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羣大班的孩子,所以在今天的活動中我不僅關注師生間的有效互動,也爲孩子們創造了很多合作互動和思考的機會,無形中提高了生生互動的有效性。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4

教學目標:

1、清楚面積的幾種比較方式。

2、學習用正方形畫格子,數格子的方式測面積,比較面積的大小。

3、明白麪積一樣的圖案,外形不見得一樣,初步瞭解守恆。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教學預備:

種種圖案、小正方形

教學過程:

一、理順已經具備的經驗,使用種種方法比較面積大小,導出“面積”觀念。

1、用眼睛觀測法比面積大小

教師展示兩張大小差別比較大的圖案(綠、藍)

師:“2個圖案哪張大?”(孩子:“……”)教師:“噢,雙眼一瞬間就發現啦。”

2、疊加法比面積大小,(幼兒教師展示兩張大小差別小的紙)

師:此刻哪一個大?有不贊同見嗎?(孩子:“桔黃的大,白的大……),教師:“望着相當,怎樣比大小?”(孩子:“疊加起來”)

請孩子上來嘗試。

師:我看他是一邊的邊角都一一對齊的,你是用了啥方法?這一個叫疊加法。

師:哪一個大?大瞭如此一點用疊加法一瞬間就明白啦。

彙總:當2個圖案望着基本上比不出大小時,疊加法實在是個好方法。

(幼兒教師:對,當兩樣物品看不出面積誰大時,疊加法實在是個挺好的方法)

3、導出“面積”觀念

師:通過剛剛2組的比較,我們明白圖案的(的表面)大大小小,圖案的大小另外還有一個名稱,叫圖案的面積。

通過比較,可講綠色紙的面積比藍色紙的面積大,幼兒教師指着另1組問:這組可怎樣講哩?(孩子講:“黃色紙的面積比白色紙的面積大)。

4、數格子法比面積

幼兒教師展示兩張無序圖案,(面積一樣)

師:這兒又有2個圖案,可外形非常奇怪,那一個面積大?有(啥)方法比出來嗎?疊加法能用嗎?

幼兒教師:“別擔憂,我今日帶來了一樣工具,是啥?它能協助2個圖案測面積、較大小。

怎樣量哩?(幼兒教師將圖案貼於小黑板上)將正方形角與1號圖案邊角都一一對齊。畫下外型線,再把邊去與剛剛的外型線邊角疊加,畫出外型線,從左到右按次序一個接一個,一行畫好啦,在畫下一行,邊量邊畫,將整個圖案都量好、畫滿。以後用這一個小正方形用一樣方法,將②號圖案量好畫滿。

師:量好後,你明白它們的面積誰大誰小了吧嗎?(孩子:一樣大)怎樣明白?量1號圖案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量②號圖案面積用了6個正方形。因此它們的面積是相同的。

幼兒教師:那我們點數1號圖案用了幾個正方形,(幼兒教師邊數邊記下),點數2號圖案用了幾個正方形。因此他們的面積是一樣大的。

(幼兒教師彙總:看起來儘管圖案不同,可是面積亦會有一樣大時。)

剛剛比面積大小時用了何種方式?(孩子:畫正形方式),對,我們是用正方形畫格子,每一格格地數出來,因此可叫它數格子法。

(幼兒教師總結:給2個外形不同的圖案比不出面積大小時,數格子法實在是個好方法。)

二、孩子動手操作

師:數格子法如此好你是否想試一試?

1、1組4個圖案、4個方塊、勾線筆

①我在後方的桌子上的籃內面給你們人人預備了個圖案,一個小正方形,用畫格子數格子法明白圖案的面積並記錄下來,請你們不拿小凳子,4個人用一張桌子。(記錄下來後將小正方形放回原處,拿圖案回到位置上,看誰1、個坐下來。

②去找你的好夥伴比比哪個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跟此外一邊比比。

請孩子上來:“你剛剛跟誰比,那××上來吧,你倆哪個的面積大,哪個的面積小。爲何(面積佔幾格)哪有沒同你好夥伴的圖案面積是一樣大的啊?爲何?外形一樣嗎?看起來面積一樣大的圖案,外形可不同啊。誰同他們的面積是一樣的擡起你的圖案吧。

③此刻這一些圖案要回家啦,面積一樣大的圖案他們均是一家裏的親人。(幼兒教師展示圖案的家。這這就是哪個的家?這一個家的圖案面積均是幾啊?請三個人驗證。

2、幼兒教師展示圖示已作好。

①請你比比這3個圖案几號面積最大,,幾號小,我們一塊兒從1號開始數吧?(邊說教師做記錄)。

依照面積大小,它們三個怎樣排隊?(幼兒教師指着記錄表)排好後,教師:“你是用何次序排的,另外還有其它的排法嗎?兩種方式你會了麼?排好後,將每一個圖案面積用了幾格記錄下來。

②我的記錄表完成啦,我給你們每一組也預備了張記錄表,請你四個人1組,人人拿一個圖案,一個小正方形工具,將圖案量好畫滿以後,4個人將面積大小按次序擺放起來。(幼兒教師字有孩子工具),並記錄每一個圖案面積,再請小組負責人上來說說。

驗證:你們最大圖案面積數了幾格,最小圖案數了幾格,你是用何次序排的。

完結:我們用了正方形量一量、數格子給圖案面積比大小,我們到教室瞅瞅有哪一些物品可了着用這一個方法來比面積大小。

活動反思:

今天的活動主要是引導孩子認識“〉”和“〈”,能準確區分“〉”符號和“〈”符號。整個活動的層次比較清晰,孩子通過觀察、比較認識了“〉”和“〈”,通過老師的引導以及操作的過程,大部分孩子能正確區分符號,並能準確的在兩個數字中選擇符號,雖然孩子能進行區分,但在表達上有些孩子會出現讀錯現象,主要是對符號的認識還不夠,我將在區域活動中進行個別輔導及幫助,讓孩子在正確區分的基礎上並能掌握正確的讀法。

幼兒園大班數學教案15

設計思路:

幼兒對生活中的“0”,已經有了廣泛地接觸,對“0”也具有了初步地認識。但這些經驗是零散的,不完整的。爲了使幼兒對“0”有個較全面的瞭解,我設計了大班數學活動《認識“0”》。依據《綱要》和課改新的精神,圍繞市級《幼兒園數學活動有效師幼互動策略研究》研究的課題,此教學活動選擇的內容極具生活化,提供豐富直觀、形象的課件、實物,意在擴展幼兒的視野,發展他們的數學思維,採用“主動參與、樂於探索、交流與合作”的教學方式,促使幼兒與教師、與同伴、與材料有效的互動,使之在學中玩,玩中學,從而獲得直接的數學的經驗,瞭解“0”在生活中的作用。

活動目標:

1、瞭解、懂得“沒有”可以用“0”表示,並初步瞭解“0”還可以表示“起點”、“界限”等,探索“0”在生活中的作用。

2、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數學活動,激發他們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3、培養幼兒的觀察、思維及操作能力。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

2、教具、學具:3個罐子(內裝有硬幣、圖片)、數字0—6卡片4套;直尺、電話機、門牌號、車牌號、電話號碼、計算器、手機模型手機、溫度計、秒錶、體重器、電風扇、小鉤稱圖片和實物等。

活動過程:

一、溫故蘊新,複習《拍手歌》

1、以玩遊戲的形式複習拍手歌。

師請幼兒各找到一個好朋友玩《拍手歌》遊戲,提示幼兒《拍手歌》唸到“你拍六我拍六,六隻小猴盪悠悠”即好。

2、“小猴子盪悠悠,盪鞦韆玩累了,肚子也餓了,心裏想:媽媽爲我準備了什麼好吃的?小朋友,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二、瞭解“沒有”可以用數字“0”表示。

展示課件:小猴子逐次吃桃的過程。

猴媽媽爲小猴準備什麼食物?(桃子)

(1)盤子裏有幾個桃子?(2個桃子)

我們可以用數字幾表示?(數字2表示)出示數字“2”。

(2)小猴肚子餓了,吃了一個桃子,盤子裏還剩下幾個桃子?(盤裏還剩1個桃子)可以用數字幾來表示?(數字1表示)出示數字“1”。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