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如何跟青春期的男孩子溝通

如何跟青春期的男孩子溝通

來源:女友組    閱讀: 8.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跟青春期的男孩子溝通,溝通是人與人之間、人與羣體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思想達成一致和感情的通暢。以下來了解如何跟青春期的男孩子溝通。

如何跟青春期的男孩子溝通1

1、理解青春期男孩

正在青春期的男孩,他們的轉變程度會出現不同的狀態,這時的他們急需家長的理解,他們不希望家長不分場合地批評他,這個時期的男孩子是敏感而脆弱的,批評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要讓孩子發自內心的接受,否則只會激起男孩的逆反。

2、給青春期男孩自由

進入青春期的男孩是非常渴望自由的,父母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讓孩子學會自己支配時間,任何孩子,在成長階段,都需要自由的空間和時間,父母要學會尊重以及保護孩子的自由。

3、保護男孩的自尊心

在青春期男孩遇到困難時,或者學習上遇到失敗時,父母要幫助孩子尋求一條解決的方案,而不是打擊和諷刺,這讓很傷男孩的自尊心。

如何跟青春期的男孩子溝通

4、不要過度保護男孩

男孩的成長過程雖然是非常驚險的,但也是充滿希望和樂趣的,但父母不該爲了不讓孩子受挫折而去過度保護孩子,父母應該鼓勵孩子去嘗試,只有不斷經歷,孩子纔會長大。

5、給孩子表達的機會

青春期男孩也是家庭中的一員,在遇到事情需要商量時,請給予孩子表達的機會,聽聽孩子的想法,這對於發展男孩的個性極爲有利,也能促進親子之間的關係。

6、父母做好榜樣

如果想讓孩子變得自律,那麼父母首先要自律起來,如果想孩子脾氣好一點,那麼父母就不要動不動發脾氣,因爲父母的言行,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注意事項

總之,與青春期男孩溝通,要採取理解、鼓勵的方式幫助孩子度過這個特殊階段,切不可採取強制手段。

如何跟青春期的男孩子溝通2

母掌握跟青春期男孩交流的一些技巧

1、徵詢他的意見

遇事向兒子諮詢絕對不代表他可以爲所欲爲,但是這確實意味着他有發言權。如果從兒子小時候開始你就一直這麼做,這會對他的成長有很大的幫助。平時要和兒子一起交流,聽聽他們的心聲,遇事和他們商量。這種做法會幫助他們培養起良好的是非判斷能力。如果你認真聆聽,他自己也會這樣。

2、避免讓兒子難堪

有時候,如果你的兒子對你說或表現出他不想和你交談,應該儘量避免說或做任何可能使他們因爲這種行爲而感到羞愧的事情。讓兒子難堪只會引起他們的反感並使他們變得冷酷無情。

3、接受簡短的回答

身爲男孩的母親,當問他們問題時得到一個非常簡短的回答,這一點不足爲奇。如果我們能夠接受這種簡潔的回答,避免刨根問底,在某個時候,他們可能會更願意和我們分享他們的祕密。

當兒子真想交談時,他們通常直奔主題,儘量用最少的字眼。他們希望我們也要簡潔。從經驗可知,他們不希望我們過分誇大事實、舊事重提或喋喋不休。

如何跟青春期的男孩子溝通 第2張

4、尊重他的隱私

兒子需要媽媽充當他最信任的“紅顏知己”。然而,我們常常有意或無意地辜負了他們的信任。我們可能會認爲兒子說的事情很有趣,但他們不喜歡我們重複他們的話,把他們的糗事告訴其他人。他們的意思是:“一定要保密,媽媽!”

5、保持冷靜

如果你焦躁不安,聲音越來越高,兒子不會理會你想說什麼。迫於無奈,他可能會留在房間裏。但他會終止談話,把你拒之門外。

6、避免打斷兒子說話

沒有比打斷兒子思路不讓其把話講完更能打擊他的交談慾望的了。讓我們面對現實吧,我們大多數人都犯了這個錯誤,因爲我們可能會覺得自己想要得更多或早已預料到他們會說什麼。

雖然現在的男孩大多對高科技產品應用自如,但他們可能會拙於交流。他們需要你的幫助,例如,哪怕是再多花幾分鐘,允許他們完整表達自己的意思,鼓勵他們爲自己辯解。

7、避免口舌之爭

要弄清所問的問題是必須回答還是不必回答。例如:對於大多數青少年來說,類似“你要去哪兒?”“你什麼時候回來?”“你和誰去?”這樣的問題是必須回答的,而不是不必回答的。

在這種情況下,除非回答問題,否則後果自負。同樣的道理,如果問的問題不必要求回答(例如,今天在學校怎樣?),媽媽們有必要問之前就聲明,“你要是不想說就不說。”

8、允許提問和產生分歧

倘若父母不讓其子女有不同意見,僅僅因爲他們認爲自己總是正確的,這是控制過頭的跡象,會讓孩子緊閉心扉。一旦他們抵制你的問題,獨立思考的能力就會被隨之壓制。那麼也就沒有機會提出質疑或各抒己見,交流的可能性急劇下降,因此使男孩失去和你交流的願望。

9、不要把十幾歲的兒子當作孩子對待

青少年停止與媽媽溝通最常見的原因是:他們感覺媽媽仍然像對待三歲小孩一樣和他們講話。他們聽夠了“我不是告訴過你嗎?”這樣的話。許多媽媽總是不斷訓導、提醒、貶低、訓斥或告誡他們。這只是會使他們感到自己是個失敗者,內疚感與日俱增。

請媽媽們記住,在兒子青春期的這段時間,我們需要包容他們、體諒他們,哪怕感覺自己被他們拋棄了。

拓展:

青春期的孩子如何溝通

1、家長要有青春期意識

許多家長對孩子的青春期變化感到突然,沒有思想準備,更不必說有預先干預的理念和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了。這些家長由於沒有青春期意識,對孩子的心理髮展後知後覺,看到孩子不同以往的表現,只是一味強調孩子“不乖了”、“逆反了”等,情緒就會煩躁不安,進而直接影響對孩子無端干涉的頻率、範圍和方式,引起進入人生第二加速發展期孩子的強烈不滿。

青春期是個體長大過程中非常重要的年齡階段,它雖是悄然而至,但卻是逐漸進入的,且有明顯的生理髮育表徵(第二性徵)和心理變化的外部表現。父母如果有青春期意識,對家庭教育能夠多投入些時間、精力和感情,是會及時捕捉到種種變化,欣然迎接孩子的青春期的,並坦然面對孩子對父母依戀的減弱,修整以往的教育方式。

相信這樣的父母,與青春期孩子的溝通就會自然、順暢得多。

2、實現好兩個過渡

如何跟青春期的男孩子溝通 第3張

青春期是人生旅途中一個非常美妙、奇異、燦爛的時期,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正欣喜地體驗着自我意識的覺醒和性意識的覺醒,體驗着自己的長大,他們“變得有主意了”,就是因爲他們自覺長大了,成人心態在他們內心正迅速膨脹。

面對他們,父母必須逐漸實現從父母心態向成人心態的過渡。某些家長仍然抱着孩子還小時對他的那種“父母心態”,與孩子溝通,總是居高臨下的態勢,期望孩子還能像“以前那樣乖”;一開口總是“教育”的口氣,那麼,孩子是不會向你敞開心房的。

第二個必須實現的'過渡,就是對孩子的教育,從權威的影響到客觀的、分析引導過渡。這點與第一點是密切聯繫的。對自覺已經長大的青少年,父母的權威在漸漸失落,當前因爲社會的迅猛發展,不注重學習的家長,常常一開口就顯得很外行,權威的失落真有“一落千丈”之勢。

某些家長還一廂情願地採用指令式、批評式的“教育”,道理都懂的初中生當然不會買賬。他們在遇到困難、問題、挫折之後,需要的是來自父母的客觀分析和引導,而且,這種分析和引導還應該是朋友式的、設身處地的。

3、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不對”

一位家長說到自己的孩子偏激,不聽勸。這位家長說,有段時間,孩子一回家就說自己學校的一位老師這不好那不好,反正就是對這位老師偏見很深。這位家長很有技巧,因爲平時孩子執拗起來,要是說他不對立馬就會點燃火藥桶,所以她並沒有當面反駁孩子,而是私下裏找孩子的老師談了幾次話,瞭解了事情的真相。

之後這位家長反覆考慮了怎樣和孩子討論這件事,最終這位家長靈機一動,和孩子說:“孩子,我和你們老師談了,你們老師覺得自己確實也有些地方做得不對,但是又沒法拉下面子和你道歉,但是你也要考慮一下自己做的事有沒有不妥當的地方”。孩子一言不發,但是家長明顯感覺到,孩子對於這位老師的看法變了,之後再也沒有在家說過老師的壞話。

某著名教育專家表示,因爲孩子正處於心理成長時期,對於外界的看法相當敏感。所以一旦你明確的說他不對,他一定會臉紅氣粗地反駁。“一些孩子,只要你嘴裏冒出‘你是不對的’幾個字,接下來的溝通就會無效,因爲你的理由他根本已經沒有心思去聽了,而是想方設法找你言語中的漏洞,來證明自己是對的”。

專家建議,在遇到孩子做一些錯事的時候,千萬不能上來就否定他,而是要先肯定他正確的部分,然後話鋒轉到他不妥當的地方。

4、給予適切鼓勵

青少年的父母總希望能夠建立他們子女的“自信”,使其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學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自信心的建立,來自於自我的成就動機與別人的讚美和鼓勵。

許多父母吝於或疏於給孩子適切的鼓勵,特別是在溝通的過程中,要求多過徵求他的同意、苛責多於讚許。其實只要適當地把握“鼓勵”的原則,溝通的結果多半是能趨於一個積極、正面的行爲導向,使親子之間的關係更和諧。

青春期的孩子容易出現的幾個心理問題

1、抑鬱苦悶。這種心理狀況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對於一些事物的需求不能滿足,從而出現低落的情緒:心灰意懶以及對事物無興趣等現象。

如何跟青春期的男孩子溝通 第4張

2、緊張焦慮。青少年在發育時期,也常常也因爲對一些問題和一些事情認識上的偏差而導致一種緊張焦慮的心理狀況。

3、自卑失望。自卑是一種由不適應的自我評價所引起的自我否定、自我拒絕的心態。懷有自卑心理的人,對自己的能力和品格的評價過低,看不到自己的價值,總覺得自己不如別人,甚至低人一等,總是處在一種消極的心理狀態下。

4、社交苦難。每個人總要和人打交道,這種交道包括物質上的來往,也包括心理上的交流。人際交流的好與壞,反映了人們在相互交往中的物質的和精神的需要能否得到滿足的心理狀態。

青少年期雖然心身發展較快,但此時他們思想尚未成熟,對社會的認識能力、辨別是非能力不強,自我控制能力差;同時青少年好奇心及模仿性強。使他們很容易受同伴或不良社會風氣的影響,易養成不良習慣和沾染不良嗜好。現在有不少青少年沉迷於電子遊戲、電腦遊戲或上網而不能自拔,嚴重危害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部分青少年因交損友甚至走向吸毒、偷竊等違法犯罪之路。

另外,具有行爲問題(如反社會行爲、家庭內暴力、出走、自殺等)的青少年,通常遭到過太多的批評、指責,他們對成年人幾乎都充滿敵意和不信任,往往較難糾正。如何正確引導青少年是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共同責任。

如何跟青春期的男孩子溝通3

如何增進與青少年子女的親子溝通

接納孩子心聲

1、表達接納的態度:

當一個人能感覺到被另一個人真正的接納和溝通時,他就具有幫助別人的能力。很多父母都認爲如果接納孩子的行爲,他就會依然故我,要幫助一個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告訴他,你不能接納他這樣的行爲,他將來纔會變得更好。

因此,大多數父母都是採取“不接納”的方式來面對子女,以評估、判斷、批評、教訓、命令的方式來傳達信息,讓孩子知道自己是不被接納的。這種“不接納”的方式使孩子不再跟父母談心,而常是自己獨自去面對問題。

若父母透過自己的語言向孩子表達“接納”的感覺時,可以使孩子接納並喜歡父母,並幫助子女成長髮揮潛能,從而協助孩子去解決自己的問題,給予支持的力量,幫助其渡過青少年期的一些痛苦與失望。而“接納”的重點是一定要表示出來,讓孩子感受到真正被接納。接納雖然是屬於被動的,所以更要藉由主動的溝通或表達才能讓孩子感受到。

2、以身體語言表達接納:

是指經由姿勢、手勢、面部表情或其他動作來表達。

(1)以“不干涉”表現接納:當孩子從事自己的活動,父母不輕易干涉,會讓子女感覺到“我現在做的事是對的”、“我玩的遊戲是被允許的”、“父母接納我正在做的事”。

而一些父母常會闖入孩子的房間、檢查孩子物品等,這無形中已干涉到孩子的活動,並傳達出“我不接納你”的信息,通常會引起孩子的不安、恐懼與焦慮。

(2)以“沉默的傾聽”表示接納:有時候什麼都不說也是一種很清楚的表示接納。心理輔導專家都知道利用這個方法,因爲別人肯聽你說話是一種很美妙的經驗,會使人覺得被接納。所以什麼都不說跟什麼都不做是一樣的,是表示接納的一種方式,而這種接納有助於建設性的成長與改變。

如何跟青春期的男孩子溝通 第5張

3、以語言表達接納:

父母與子女在互動上當然不能全然保持沉默,語言的溝通亦十分重要,將於下文的積極傾聽、我的信息、鼓勵等親子溝通方式中進一步說明。

表達積極傾聽

傳統父母總是習慣說教、指揮、命令、威脅等,因此要父母扮演積極傾聽的角色並不容易,而積極傾聽可以減少孩子“被否定”的害怕,這種方式代表了關愛。

願意積極傾聽的父母會表現出一種全新的感激、尊重與關愛,使孩子對父母產生親密的感覺,因而也會相對地對父母表達出類似的反應。因爲父母肯傾聽孩子的心聲,孩子當然也願意聆聽父母的看法。

除此之外,積極的傾聽可以幫助孩子分析問題,孩子會因不斷的傾訴而逐步分析自己的問題,最後找出建設性的解決方法,進而變得較自主、負責和獨立。 當孩子透露他的心聲時,父母要聽得出孩子是不是遭遇到困難了。

每個孩子在生活中都會遭遇到一些困難、失望、挫折與痛苦。如,與朋友、手足、父母、老師、環境之間的問題,或是自己本身的問題。解決這些問題若能得到父母的幫助,孩子就會擁有健康的心理,獲得更多的力量與信心。

父母在傾聽孩子的說話時,一定要察覺他的問題。但有一個重要的原則運用是“問題所有權”,亦即辨別問題到底是屬於誰的?親子關係中常會出現三種情況:

1、孩子有問題:孩子的需要未能獲得滿足,但這不是父母的問題,因爲孩子的行爲已干擾到父母需要的滿足。

2、父母和孩子都沒問題:孩子滿足了他的需要,而他的行爲也並未干擾到父母的需要。

3、父母有問題:孩子滿足了自己的需要,但他的行爲干擾了父母的需要。

積極傾聽在“孩子有問題”最有效,但在“父母有問題”時卻無能爲力。大多數父母習慣把孩子的問題攬在自己身上,給自己帶來不必要的壓力,不僅破壞他們與子女的關係,也失去了許多幫助孩子的機會。

惟有當父母接納“問題是孩子的”觀念後,他才能夠訓練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 有時孩子也知道一些情況不能改變,但是因爲有人接納他、瞭解他,就能幫助他消除那種不安的感覺。

父母要等到嚴重的問題出現時纔去積極的傾聽嗎?還是像孩子只要有一些小事便開始注意?孩子每天都會傳遞信息給父母,述說他們遇到難題的感覺。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提出任何保證都是無效的,只有積極的傾聽才能解決問題。

孩子要的是父母體會與瞭解他的感覺,許多父母抱怨他們的孩子不跟他們討論心中的問題,其實孩子會以試探和猶疑的口吻提出問題來,只是這種心意常被父母一貫傳統的反應(如訓誡、說教、諷刺等)給打消了。

運用積極傾聽時,父母常犯的錯誤:

1、經由指導來“操縱”孩子:有些父母使用積極傾聽會失敗,是因爲他們內心有想要操縱孩子的企圖,希望孩子照他們所要的去做。

例如,有的父母假借傾聽之名,想達到要孩子用功讀書的目的,結果孩子在感到威脅之餘,不但不會領情,而且會出現防衛的姿態。因爲,孩子會很快察覺到父母操縱的企圖,認爲父母想改造他,雖然父母不是直接的控制,但是已使孩子的獨立性受到威脅。

2、打開門後又關上:有些父母打開積極傾聽之門後,隨即又關上,因爲他們沒耐心聽孩子把話說完,或是不認同孩子的看法。

3、缺乏共鳴的傾聽:父母積極傾聽的同時,一定要以關愛與同理心來聽,也就是要和孩子產生共鳴,因爲我們在說話時都希望別人明白自己的感覺爲何,孩子是特別敏感的,當他們和父母溝通時,渴望父母的共鳴,否則會認爲父母不懂得了解他們的感覺。

如何跟青春期的男孩子溝通 第6張

4、積極傾聽的時間不對:當孩子不願談他們的感覺時,就算父母肯洗耳恭聽也是白費。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等他願意說的時候再傾聽,而非強迫他立刻說。傾聽只是幫助孩子跨出解決問題的第一步,讓他把感覺說出,讓問題具體化,父母不必操之過急。

運用“我”的信息在親子溝通中,強調父母宜多用“我覺得……”、“我感到……”、“我認爲……”等語句表達,但許多父母急於運用或用得不當,卻往往沒有得到預期的效果。

因此,以下提出幾個運用“我”的信息要注意的地方:

1、僞裝之“你”的信息:許多父母雖然在和孩子溝通時,也記得使用“我”的信息表達方式,但很多時候其中還是隱含了“你”的信息在裏面。例如,一位父親談到他和孩子的對話中有:“以修剪草坪這件事來說吧,每次你偷懶,我就覺得生氣。”當爸爸說“每次你偷懶”,跟直接罵“你是懶鬼”是沒有兩樣的。

2、彆強調消極的感覺:當父母在發出“我”的信息時還常犯個錯誤,就是忘了“我”的信息是要表達“積極”的感覺,而往往他們所傳達的是“消極”的感覺。

3、反應太過溫和:有些父母對於一些自己心中覺得嚴重且強烈的真正感覺,不放進“我”的信息中,尤其一些真正嚴重的事是必須要真實傳達,孩子纔可能感到衝擊,纔可能改變行爲。

4、反應太過激烈:有些父母在剛學會“我”的信息後,就急着去面對他們的子女,結果是像火山爆發,一發不可收拾。很多父母誤以爲“我”的信息是用來發泄他們對子女的不滿,結果反而傷害到孩子,讓他覺得有罪惡感、父母在責備他。通常“憤怒”的父母會用“憤怒”的表現來教訓孩子,所以生氣常會變成是 “你”的信息,帶有責備和批評。

給予適切鼓勵

青少年的父母總希望能夠建立他們子女的“自信”,使其養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學會對自己的行爲負責。自信心的建立,來自於自我的成就動機與別人的讚美和鼓勵。

許多父母吝於或疏於給孩子適切的鼓勵,特別是在溝通的過程中,要求多過徵求他的同意、苛責多於讚許。其實只要適當地把握“鼓勵”的原則,溝通的結果多半是能趨於一個積極、正面的行爲導向,使親子之間的關係更和諧。以下是幾個重要原則:

1、對孩子有信心:青少年需要大人的指導是天經地義,但一旦指導原則確定且互相同意後,父母應要求孩子有遵守約定的誠意,而且相信他們會去遵守(信任他們)。也就是對孩子要有正面的期望,不要認爲他做不到,也不應要求他做到完美。

2、建立孩子的自尊心:不要把他拿來和其他兄弟姐妹或朋友進行比較,每一個人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給子女選擇做自己的權利。經常拿來和別人比,尤其是比他表現好的比較,跟當別人面前打他的耳光沒什麼兩樣,不僅有傷孩子的自尊心,而且使他容易放棄努力。

3、肯定孩子的努力和進步:沒有人天生是完美的,只要青少年的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和努力,父母都應該鼓勵他們。鼓勵是在強調過程(努力、行動、前進),而不是在結果(成就、得失、榮耀)。找出其最有興趣的事物,鼓勵他發展實際(不是遙不可及) 的目標,不要給他壓力,以他能力可及之限爲標準,要求過高的結果常會導致孩子反抗或退縮的兩極反應。

4、集中注意力在他的優點和潛力:不要指責孩子的錯誤,多給他的優點和能力加油,幫助他找到屬於自己的潛能。每個人不同的特質造就他存在的意義,在他表現不好的項目上給予鼓勵,在他表現好的項目上肯定其長處,真誠的告訴他:“你會做得很好!”

5、接納犯錯的可能:在學習的過程中,犯錯是在所難免的,而青少年正處在嘗試不同角色以達到“自我認定”的階段,接納他,與他一起討論,親子一同在這過程中學習,檢討出原因並找出可能改進方法,幫助孩子面對錯誤而自行修正,

而且不忘記對他說:“我們永遠在這裏給你支持的力量!” 訂定規範在生活的競賽中,父母是教練,孩子是球員,共同訂定一套彼此都能接納的“遊戲規則”是制勝的保證。

如何跟青春期的男孩子溝通 第7張

1、訂定規範:

做父母最大的挑戰,便是訂定家中的規矩。爲維持家中的紀律,很多父母會把它和“懲罰”畫上等號,但規範必須是幫助孩子步入成熟和獨立的規範,是協助他預防和糾正錯誤的過程,讓孩子知道如何自己下決定,學會自動自發地對自己的行爲負責。

規範是與孩子平等討論而建立的協議,因着雙方對此協議的尊重和遵守,讓孩子學會自我規範,走向對自己行爲負責的成熟且獨立的坦途。

2、學着改變自己:

這是規範訂定之前的主要條件,因爲一個人不可能“決定”任何一個人的思想或行爲,能決定只有自己的改變。所以,想受到孩子尊重,先要尊重孩子。

訂定規範前,要讓孩子瞭解你想解決問題、相互溝通的誠意。你們是平等的個體,青少年不再是小孩子,他們擁有自己的意見、學會獨立思考的模式。父母要真正的尊重他,他纔可能對父母產生自發性的尊重。

3、協議規範的步驟:

(1)澄清問題:父母與子女將彼此對問題的看法提出,強調是事實陳述,而不是情緒反應。換言之,要就事論事,不要借題發揮。

(2)腦力激盪、角色扮演:開誠佈公地與對方交換問題解決方式的建議。這時一個好方法是“角色扮演”,鼓勵雙方互換角色,父母去體會兒女表達的意見,子女亦設身處地去感覺父母的想法和考慮,互相問對方,“如果你是我,會怎麼處理?”提出各種解決分歧和問題的可能方法。

(3)選擇最好的結論:藉由上項各種解決方法的討論,對各種建議做評價,在雙方都能接納的前題下,選擇一個最好的結論。

(4)規範訂定後,最重要的是共同遵守的誠意,使規範成爲“非強迫”性自發行爲的動力,如此規範才能持久。當然,也需要互相給一段適應時間,定期做評估,使規範永遠切合實際環境和需要。父母的身教重於一切,本身一定要以身作則,雙親的標準亦須一致,以免孩子無所適從。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