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着裝搭配 > 服裝搭配 > 古代成親的步驟

古代成親的步驟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5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結婚詳細流程: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花轎迎親;拜堂;宴賓;鬧洞房;合巹。

古代成親的步驟1

1、提親

古代的婚姻都是父母做主,所以一開始需要媒人上門提親,之後互換庚帖,看兩人是否相配,相配之後便可商議婚事

2、定親

古代的婚姻多數都是買賣婚姻,所以一般需要兩家開始談論聘禮,成爲小禮,定親之後,男方需要將商議好的東西用箱子擡到女方,女方回禮一般都是閨女自己做的繡品。

3、成親

成親的日子稱爲是好日,這一天就是喝喜酒的日子,在這個日子錢,新郎會拿着紅紙寫知單,來請長輩親友吃喜酒,長輩們也會在自己的名字下面寫上一個知字。

4、嫁妝

定親之後,男方會去女方搬嫁妝,一般女方的嫁妝是需要讓人觀看的,所以一俺都是放在廳堂裏,嫁妝一般是衣物、錢財珠寶等,等嫁妝搬到了男方家,婆婆會來翻箱子。

5、花轎

坐花轎有明媒正娶的意思,一般分爲四人擡和八人擡,迎親日新郎官或花轎出門,以茶糕點來供奉矯神,之後放鞭炮一路吹吹打打到新娘家。

6、開面

在女子出嫁的時候,會有一個叫做喜娘的人給新娘絞去臉上的汗毛,被稱爲開面,就是我們現代人的脫毛之說,爲了美麗和喜氣,新娘都要進行開面。

7、上轎

新娘上花轎之前,需要男方喜娘催三次,這樣會顯得新娘不願意出嫁,寓意告訴新娘不要忘了養育之恩,之後做進花轎後,女方放炮仗,並用茶葉米粒撒在轎頂。

8、拜堂

花轎進新郎家的門,男方家開始奏樂放炮仗迎花轎,之後有一個小女孩俗稱出轎小娘迎接新娘,用手拉三次新娘的衣角,之後拜堂,隨後新郎將新娘引入洞房。

古代成親的步驟
  

古代娶親流程

1、納采

男方請媒人去女方提親,若是女方同意,那麼男方會正式向女方求婚,正式求婚的時候會攜帶活雁爲禮。

2、問名

就是託媒人問女子的姓名和生辰八字,之後合婚,要是男女八字相合的話,便進行下一步納吉。

3、納吉

合婚的消息告知女方,然後會送活雁以及一些珠寶錢財作爲禮物,也就是訂婚的意思了。

4、納徵

男子將聘禮帶入女方家,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彩禮和一些禮物,女方則會回一些禮物,比如女子的繡品。

5、請期

男方選定吉日,告知女方,一般吉日會選擇兩個,讓女方挑選,女方則會避開女子的月經期。

6、親迎

吉日已定,在吉日那天去女方家迎接新娘,之後回到男方家,拜堂隨後進入洞房。

總結:

以上就是關於古代成親的步驟,古代娶親流程的全部內容了,相信大家看完本文後也對古代成親的章程有了更多的瞭解,希望能幫到你。

古代成親的步驟2

1、納采

這是一趟“破冰之旅”。

男方委託的媒人到女方家來拜會一番,放下一份彩禮,客套幾句——您看這倆孩子都挺般配的,給個機會行不行?

一般來說,女方是不會拒絕的。

爲啥呢?

因爲其實男方上門“納采”之前,還有一個前置的小程序,叫做“下達”,就是說,由媒人先來登門踩場,共同對男方家進行“資產審計”,只有感覺真的“般配”,纔會同意對方上門“納采”。

不然的話,豈非太冒失了?

這裏送的所謂“彩禮”,也不是今天論斤稱的人民幣,而是一隻大雁。

至於爲什麼用雁?說法也不一。

有從精神文明上講的,說大雁作爲候鳥,遵從天時,暑來寒往,從不爽約,以此表明,媒人和提親者是守信之人。

不過,我老刀還是贊成物質文明上的解釋——能射落大雁,至少說明,準新郎有合格的射獵技能,身體和身手都不錯,將來足以養家。直到今天,在非洲的某些部落,男人必須要打來獵物,證明自己的技藝和勇氣,纔能有娶妻的資格。

古代成親的步驟 第2張
  

2、問名

收下彩禮之後,女方覺得差不多,可以繼續推進了,男方就會再來拜訪一次,再送下一隻大雁,然後把女方的姓、名,連帶出生日期都問清楚,鄭重地抄下來帶走。

這可不是多此一舉,因爲古代講究“同姓不婚”,不然就有亂倫之嫌。

按照先秦時期的稱謂慣例,女子才稱姓,男子之間彼此稱氏。就拿孔老夫子來舉例吧——

孔子本姓“子”、孔氏、名丘、字仲尼,按照當年的習俗,男子稱氏,因此稱“孔丘”;要按今天的習慣,其實該叫他“子丘”了。

當時在外邊拋頭露面的,主要是男人,所以說,彼此之間只知其“氏”、不知其“姓”,倒也不稀奇。這樣的話,結婚前就必須問清楚,以免“男女同姓,其生不蕃”。

當然了,秦漢之後,姓氏逐漸合一,這個程序也就簡化了。

而對一些大家族來說,還要額外再問一下女孩母親的姓名,這主要是爲了搞清楚,女子是嫡出還是庶出?這一點,對將來婚禮的規格,婚後在夫家的地位,都有決定性的影響,比如《甄嬛傳》裏的宜修皇后,庶出之女的身份,就是她心中永遠的痛。

至於問生日,是爲了計算夫妻雙方的年齡是否般配,但最重要的是,爲了下一個步驟定吉凶。

3、納吉

在這一步,要把男女雙方的生日卡片,拿到男方家的家廟,看看婚配結果是吉是兇。

先秦時期,估計只能找專業人士來卜一卦,宋代之後流行四柱(生辰八字)預測法,那麼在街上找個算命先生,也是可以的。

如果得到的是吉兆,男方依舊是找女方登門拜會,依舊是送上一隻大雁——這倒黴的大雁,它招誰惹誰了——一般來說,女方會表示“不敢辭”,也就是說,准許繼續推進。

當然,也可能得到凶兆,那麼婚禮程序就此終止,兩個年輕人一別兩寬,一隻大雁也幸運逃出生天。

這個環節在今天看來十分可笑,但在古代,其實是用祖宗和老天爺在做信用背書,給婚姻賦予了神聖性。納吉之後,假如女方要悔婚,或者男方要退婚,那可就是和祖宗神明對着幹,要揹負很大的社會壓力了。

4、納徵

這一步,男方將正式下聘禮到女方家裏,相當於今天的訂婚,所以宋代以後,納徵也被稱爲“納成”,也就是說,百年大事,到此爲止,其實就算是“成”了。

所以說,今天的人們,其實混淆了“彩禮”和“聘禮”這兩個概念。

5、請期

親已經定了,就該選日子迎新娘了。

事實上,男方早就找人算好了良辰吉日,但是無論如何,爲了表示對女方的尊重,下面還是要帶上一隻大雁——大雁聽了欲哭無淚,我TM的'何罪之有——再次登門,請示一下。

作爲對等的禮節,一般來說,女方會欣然同意男方的選期,也不會要求改期。

6、親迎

到了約定的日期,新郎就要親自出馬去接媳婦。

和今天最大的不同,古時候“婚”通“昏”,這可不是說,我因爲“昏”了頭所以要結“婚”,而是說——親迎要選在黃昏時分。

直到唐代,中國才逐漸改爲白天迎新娘。在今天中國的某些地區,婚宴必須在中午12點之前上菜,過午辦婚禮,那是二婚的表現。

在這一天,女方要家廟裏辦筵席,以保證親迎的過程是在女方祖先見證下完成的。

三個月後分尾聲:廟見、返馬

嚴格來講,即使入過洞房,也不見得就是“咱家的米”了,整個禮儀還有一個長長的小尾巴。

就像今天入職有“試用期”一樣——打個比方,女權主義者莫罵我——古時的婚姻,也有三個月的“猶豫期”。

親迎之後三個月,婆家人認可新媳婦合乎婦德,沒有大肚子出懷(這說明,新娘至少在婚前的幾個月之內,是守貞的),便請小兩口去家廟行拜祭儀式,認可新媳婦爲夫家的一員了。此後,才能稱她爲“婦”,是爲家族編制內的“正式員工”了。

服裝搭配
服裝單品
明星裝扮
時尚街拍
奢華品質
秀場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