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快讯 > 开心乐园 > 一个人的格局怎么理解

一个人的格局怎么理解

来源:女友组    阅读: 2.4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一个人的格局怎么理解,人的格局即指人的度量和胸襟,一个人的格局怎么理解,格局最高者,早已超然物外,“我根本不在乎自己赢不赢”,但因眼界和实力均已到位,也绝不会输。

一个人的格局怎么理解1

浅谈对人的格局的理解

引子:在春节前夕,一个好友回长沙来看我。晚上吃饭时一起聊到了“格局”这个词。格局?人的格局?以前从未听人提起过这个词啊。然后他说格局是中国国学中的一个词,人和人之间的交往或者是交流人的格局很重要。。。。。。

格局,人的格局,我在质疑,于是我将格局两个字百度了一下。得出了以下几条关于格局的解释:a)艺术或机械的图案或形状;格式;布局b)局势或态势c)形容人的度量与胸襟。d)可以指一个范围。大概就是以上几种解释了。其中与人扯上关系只有c了。由此可知所谓人的格局就是指人的度量和胸襟了。但我想不只这些,应该还有以下几种衍生的意思。

一个人的格局怎么理解

首先还是讲讲我对人的格局的字面意思的理解吧。人的格局即指人的度量和胸襟。我们通常讲一个人很大气,气量很大,宰相肚里能撑船。也就说这个人的格局很大。但是这样讲显然是不全面的。你可以讲他大气但是你不能讲他的格局大。也就是说人的气量大也只是体现人的格局大的一个方面。不能以偏概全。

既然不能以偏概全,那么是不是人的格局应该有个完整的定义呢?答案是没有!因为人的格局是个在发展的事物,它是不断在在变化中发展的。我们知道人是个很复杂的事物,同时我也认为人应该是我们所知道的宇宙中最为复杂和难以掌控的事物了。人之所以复杂,应该也是复杂在人的格局上面。人的格局伴随着人的一生。我们常说人生如戏。人生如棋。人生就是一场修行。所谓的修行、戏、棋我认为就是人的格局。这里我们可以将人的格局理解为人的修为所到达的深度。这里所讲的修行我认为最为主要的应该是思维方面的修为。而且我也一直认为人的思想能发展到多远人就能走多远。人的思想或者说思维和命运也是有个从属关系的。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思维就有什么样的行为,这就是意识指导行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有什么样的习惯,这就是说习惯这个质是很多行为的量所积累而形成的;有什么样的习惯就有什么样的性格,这也是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所产生的;有什么样的性格就有什么样的命运。也可以说是性格决定命运。我们常常说某某命好,而且喜欢把自己和别人做比较,看完上面的思想和命运的从属关系,我们也知道了其实人与人之间是不具有可比性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格局是不一样的。人与人的格局是不具有可比性的,不能说某人的格局一定比另外个人的格局大,毕竟人不是所谓的神。况且这个世界根本没有神。这也就是人的局限性。但是下面我想分析一个人的格局,这个人的格局是很大的,很特殊的,很值得我们学习的。

我想讲的这个人就是三国时期的曹操,曹孟德。曹操这个人相信看过三国的人都应该知道,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世人称之为奸雄。易中天先生则称之为可爱的奸雄。我们知道历史人物一般都有三种形象。1)历史形象即历史上人物真实形象。2)文学形象即历史人物在小说作品中的形象。3)民间形象即历史人物在民众心中的形象。而我这里所讲的是第一种即历史上真实的曹操这个人的格局。既然是可爱的奸雄。我们知道曹操的性格是很复杂的。他也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性格最为复杂的一个人了。他的复杂就好像他全身上下都长满了脸一样。我们知道曹操是很喜欢笑的。他的笑包括很多种的笑,有开玩笑的笑,有自嘲的苦笑,甚至有要杀人的讽笑。曹操是很真诚的,是个性情中人,这一点可以从他的诗词中可以看出来的。但他同时也是奸诈的,喜欢杀人的。比如他曾错杀吕伯奢一家。总之,曹操的性格是很复杂的,能将这么多张脸统一在一个人身上这本身就是一种大气,这也是他格局大的体现之一。要研究曹操的格局,我们得先研究一下曹操的做人之道。在讲曹操的为人之道之前我想先引用一下曹操的一首叫《短歌行》的诗,这首诗也称得上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首诗。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迁,枉用相存。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首诗是写在赤壁之战之前。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知道赤壁之战前曹操的为人之道。大概就是聪明,真诚,随意,深沉。曹操的聪明我想不用再解释了。还有曹操是挺随意的,他只要不是在正式的场合,他的`吃,穿,住,行都是很随意的,而且还经常和人开玩笑,打哈哈。他的真诚和随意都可以从诗中看出来,我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曹操这样的为人之道也就注定了他就有了非同一般意义上的用人之道。

那么曹操的用人之道究竟是什么呢?八个字即洞察人性,洞悉人心。曹操能做到这点真的是很不容易的啊。他的用人之道是站在一个对宇宙和人生哲学的思考的高度才产生出来的。据历史学家统计曹操一生光追随他的谋士就有102个。我们在这里暂且不去列举和研究曹操的用人之术了。我们想想曹操作为一个军事集团的老板,他能将其手下的每个人才都“物尽其才”,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人的格局。这也很值得我们现在企业,政府,组织去学习,去研究。如果我们把格局比作是一个圆圈的话,那么曹操这个大圆圈势必是把他的手下的人才的圆圈都给包括进去了。这也正是由于他对他手下每个人才性格和心理的透彻理解。他能够和自己的人才将心比心,他也很清楚他的那些人才最想在他那里得到什么,而且他总是将人情做到最足,而且他所给予他那些人才是远远比他们想的还要多。这要在现代的一个企业里,是完全可以作为一个企业的文化的核心内容的。因为企业文化是什么啊?企业文化,就是企业老板的为人处事的哲学。也就是一个企业要发展关键的看这个企业的老板的格局有多大,是否能装得下这么多人才的格局。而不是拼命的去招收人才,然后因为不理解人才的格局,而让人才白白流失掉。那么究竟怎么去了解每个人才的格局呢?当然我们不是曹操,我们没有他那种能洞察人性,洞悉人心的水平,但是我们可以试图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了解人的格局。

我们都知道著名的六度分割理论也叫小世界理论。它是说任何一个陌生人之间所间隔的人不会超过六个。也就是说,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六度分割有点像,黄金分割理论0.618:1。我所理解的六度分割理论说到根本上就是人与人之间的聚合效应。而且要实现这种聚合效应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什么条件呢?那就是这两个人之间的格局得有交汇或者说是重合的地方。比如他们可能有共同的爱好,有共同的认识的人,共同的利益需求。总而言之,六度分割理论是解决了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认识问题。但要实现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聚合”,还得他们之间的格局有交汇点。这个交汇点就是指上面所说的共同爱好,等等。人的格局的理论也同样适用我们认识的人之间。我们经常说人与人之间有代沟。比如我们常说我们和我们父母之间有代沟,有些问题无法交流。80后与90后之间有代沟。这种代沟你可以理解为不同时代之间的人有代沟。但是我说是我们之间的人的格局交汇点太少了,导致我们之间缺乏沟通,从而导致我们之间格局交汇点越来越少了,结果是产生的代沟越来越深。其实只要我们试图去了解和理解另一方的格局,这样的代沟完全有可能变小或者是消除。就拿我自己做个例子。我家是在农村,父母都是农民。他们都是60年代的人。我是个80后。以前我回家过年都不是很开心,因为每到大年三十下午我就要被我爸拉去上坟。而且还要跪拜作揖。我觉得这都什么年代了,还这么迷信啊。结果好几次我都不去,结果搞的和父亲的关系很僵,代沟也越来越深了。但这次回家过年在父亲的“邀请”下,我是欣然接受了,而且人情做得很到位。结果这次在家我和父亲聊了许多,感觉我们之间的代沟也小了许多。我一下感觉自己的格局大了许多。因为我已经试着开始去了解和理解父亲的格局了。当然父亲作为他自然是高兴的,他认为孩子到底是长大了懂事了。其实我不是我懂事了,我在心里还是认为父亲的那种行为是一种迷信的行为,尽管他的动机可能只是为了缅怀死去的长辈。是我格局变大了。这里到不是说父亲的格局就一定是小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格局是不具有可比的性的,但是可以交汇点或者说是交汇区间的。而且这种交汇区间越大,说明聚合作用会越明显。通俗点讲就是这两个人的人际关系将会越来越好,越来越久。

好了,终于写到结尾了。扯动扯西,扯了许多。以上是我这次过年回家所思考人的格局的一个文字性质的总结。其中可能逻辑上有些是不通的,甚至还有些自我矛盾的地方。不过这都不要紧,因为我这些文字就是在我内心矛盾的条件下写出来的。我想说的在当下一个浮躁的社会条件,如果人人都试着去相互了解各自的格局,这样人人沟通起来会要省下不少的力气,而且会少许多的不愉快,由此社会也会变得和谐许多。就这么多了。

一个人的格局怎么理解2

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看这三点

关于格局,知乎有位网友解读得很妙:

格局较低者,只在乎自我,坚持“我要赢,但我要身边的人都输”;

格局中上者,会顾及他人,信奉“我要赢,但我要身边的人一起赢”;

格局最高者,早已超然物外,“我根本不在乎自己赢不赢”,但因眼界和实力均已到位,虽无所谓输赢,却也绝不会输。

晚清名臣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

那又是什么决定着一个人的格局呢

能承受多大的委屈

“我想辞职,这工作我干不下去了!”昨天接到堂妹的电话,她哭着抱怨。

原来,昨天上午主管让她交给经理签字的文件,下午主管来要的时候,经理还没有签。于是觉得是堂妹办事不力,批评了她。

但是一上午,她并没有看见经理。

堂妹越说越觉得委屈,眼泪哗哗地掉。

被娇惯长大的堂妹大概还没透彻地理解过这句话:做人,总是要受委屈的。

于是我给她讲了个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相当强盛,因为“铁血宰相”俾斯麦和国王威廉一世这对搭档配合默契,同心协力。

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国王威廉一世经常在处理完政务后,气得满脸通红地回到后宫。

这时候,皇后就会问他“你又是受了俾斯麦那个老头的气了?”

国王没好气地应了:“除了他,还有谁能让我生气呢?”

皇后不解了,“那你为什么老是受他的气呢?而且还不责罚他。”

威廉一世叹了口气,细细解释着:“他是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下面许多人的气,他都要受。那他受了气往哪里出呢?只能往我身上出啊。我受点委屈没什么,国家能好就行。”

柳传志曾经就对接班人杨元庆说过:“人生在世,注定要受许多委屈。一个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就越多。”

而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就看他能承受多大的委屈和对待委屈的态度。

小格局者,无法忍受半点委屈,总是以己为先,只想到个人的利益,更会为委屈所累,抑郁踌躇;

而格局大的人则不然,他们会一笑置之,会超然待之,更甚至会转化势能,在委屈中砥砺前行。

所以我们看到,正是威廉一世对待委屈洒脱淡然的态度,才有了德意志帝国的兴盛。

就像冯仑所说:“伟大都是熬出来的。”

吞下了委屈,揉碎了委屈,新生出来的,是你的格局。

能承担多大的责任

1920年的一天,美国一位年近12岁的小男孩与小伙伴们踢足球的时候不小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

邻居要求小男孩拿钱赔偿。于是闯祸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回家向父母要钱。

严厉的父亲听后板着脸,不发一言。母亲不忍责怪小男孩,从旁说情。

于是父亲给了小男孩15美元,但严肃地跟他说:“这15美元是我借给你的,你需要想办法还回来。你闯的祸,就应该你自己负责。”

为了还钱,男孩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一放学就去刷盘子洗碗打工赚钱。

在把钱还给父亲的那一刻,父亲欣慰地拍着男孩的肩膀:“一个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的人,将来一定是有出息的。”

这个男孩不是别人,正是美国第33届总统——罗纳德·威尔逊·里根。

后来,在回忆往事时,里根总统感慨地说:“那一次闯祸,让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

记得曾看到过这么一句话:人生所有的履历都必须排在勇于负责任的精神之后。

因为有了责任心,就有了担当。责任会放大我们做人做事的格局。

勇于承担责任的人,眼界宽阔,不计较眼前的利益,在乎的是更长远的目标。

而枉顾责任的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得失,往往会失了信誉,丢了格局。

有这么一个故事,说一位老木匠辛苦一生建造了无数所房子。

有一天,他觉得自己老了,想要回家安享晚年,于是跟老板辞别。

老板不忍老木匠离开,但见他去意已决,于是让他再建完最后一所房子再离开。

老木匠答应后马上就开始动工,但人们都看得出,老木匠归心似箭,注意力完全没有集中到工作上来。房梁是歪的,木料的漆也没有以前刷得光亮。

在完工的那一天,老板却给了老木匠这所房子的钥匙,告诉他这是送给他的临别礼物。

这下老木匠愕然了。他从未想到,自己这一生建造了无数精美又结实的房子,最后却只得到了这么个粗制滥造的礼物。

而这礼物,还是他亲手打造出来的。

只着急要回家的老木匠,没有对这最后一栋房子负好责任,丢了晚节,也失了做人的格局。

一个人的格局有多大,就看他能承担多大的责任。

因为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思想更清明,心态更积极,眼界更长远。

能承载多大的使命

假如将责任的意义无限放大,那便成了使命。

一个带着使命感活着的人,其人生格局,更加壮阔。

中国现在有房奴,有车奴,有孩奴,但有这么一个人,他是“馆奴”。

他就是“历史的敲钟人”——樊建川。

从9岁开始,樊建川就在收集抗战藏品,到后来更是毅然辞去副市长的职务,走上了更赚钱的从商之路。

他从商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他赋予自己的人生使命——建博物馆,宣扬历史。

他说,“四川有两千家房地产开发商,少我一个没关系。中国13亿人,12.5亿都应该过自己平淡的正常生活,但应该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梁,敲响警钟,去做牺牲,我就想做敲钟人。”

于是他挺起了脊梁,耗资几千万,奔走十多年,致力于建造博物馆,让更多的人关注历史,铭记历史。

在《一个人的抗战》这本书的序言中,樊建川写道:“一个国家的光荣,可以让13亿人去分享,而国耻,同样需要每个人承担。”

2007年,樊建川与妻子决定将建川博物馆聚落以及所有文物,全部无偿赠与成都市政府,捐赠价值在80亿元到100亿元之间。

而他本人,也已写好遗嘱,要将遗体捐给重庆三医大,希望用自己的皮,绷一面军鼓,放在博物馆里。

他说:“谁要敲一下,我就在声控电视墙上给他唱首歌,他给博物馆捐1000块钱。这样,我死了,还能给博物馆做贡献。”

乔布斯说:“活着,就是为了改变世界。”

或许你会认为只有这些大人物才会有自己的使命,但其实不然。

这世界属于他们,也属于平凡的你和我。一个带着使命感在工作和生活的人,过得更宏伟更幸福。

一个人的格局怎么理解 第2张

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演讲时说过这么一个故事:

约翰·肯尼迪在访问美国宇航局的太空中心时,他看到一个拿着扫帚的看门人,于是走过去问那个人在做什么。

那个人说:“总统先生,我正在帮助一个人送上月球。”

就像在费里尼的电影《大路》中,女主角和小丑在星空下对话:“即使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小石头,都有它的使命。”

所以芸芸众生的我们,不仅是医生,不仅是老师,不仅是文字工作者,不仅是工人……

是游走在生死边缘奋力救赎的使者;是细心呵护未来传递文明的桥梁;是抚慰人心创造文明的先创;是创建城市改变世界的工程师……

一个人的格局大不大,就看他能承载多大的使命。

懂得承载使命的人,会主动放大个人的责任,哪怕渺小如蝼蚁,也会为这个世界去散发自己的光与热。

有格局的人,不计较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所谓风物长宜放眼量。

如此方能成就大我,活得大气又磊落。

所谓格,就是指人格;局,是指气度,胸怀。

一个承受过委屈的人,更懂宽容,更能坚忍;

一个承担过责任的人,更懂担当,更有眼界;

一个承载过使命的人,更有气魄,更显气节。

集以上三者,必是有大格局之人,不可限量。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