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快讯 > 开心乐园 > 教育的随笔集锦15篇

教育的随笔集锦15篇

来源:女友组    阅读: 1.25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随笔是一种散文体裁,可以抒情、叙事或评论。你见过的随笔都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教育的随笔,欢迎阅读与收藏。

教育的随笔集锦15篇

教育的随笔1

《爱的教育》是一个叫安利柯的小学生的日记,但他写出了人间最朴实,最平常,最感人的真情,让我对爱有了更深的理解。书中有安利柯的许多同学,有助人为乐的卡隆,有学习优秀的代洛西,无赖的弗兰谛,可怜的贝谛……其中,我归喜欢的是助人为乐、保护弱者的卡隆,因为卡隆乐于助人,不求回报,我们要学习卡隆不求回报,乐于助人,保护弱者的精神。生活中,有许多人十分可怜无助,像有困难的同学,为了孩子乞讨的母亲,他们是多么地痛苦,我以后要多多伸出援助之手,即使就给人一句安慰,一块钱,别人也会万分感激你。我不由地想起文圣孔子的一句名言:爱人者人人爱之,敬人者人人敬之。这句话是多么地有道理啊!我还喜欢卡隆的行为,我对他十分敬佩。书中有一段关于卡隆的故事:弗兰谛欺侮克洛西,笑话他的母亲驼背,克洛西忍无可忍,飞起墨水瓶砸向弗兰谛,没想到打中了老师。老师生气地问谁干的,卡隆竟然站起来为克洛西顶错。多么高尚的行为!一般我们犯错,都是不肯承认。而他舍己为人,为克洛西顶错,这是常人所做不到的。所以我喜欢卡隆。

从这本《爱的教育》中,我悟到了真爱,让我感受到人们是多么需要相互关心、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多奉献一点爱吧!让更多无助的人感受到爱的温暖!我要抱有一颗爱心,对痛苦无助的人多一点关心,对他人多一点诚心。这是我读《爱的教育》最大的体会。

从前,我买了一本《爱的教育》,我没有好好的阅读它,总是随便翻几页就过去了,现在放暑假了,我正好趁这机会好好地读一次了。

《爱的教育》这本书它是有非常非常多的小故事组成的,故事中所展现许多美德,给我们树立起朴素而又正确的是非标准。给我印象最深的是里面其中的一个小小的故事,它说的是:小主人翁——安利柯,在街上散步的时候,遇见了一个非常瘦弱、脸色苍白、还抱着一个小孩子的女乞丐向安利柯讨钱。他什么也没给这个女乞丐,只是看着她就摆摆手走开了,其实安利柯身上装着许多钱的,他只是不想把钱给那个女乞丐。

其实让我印象深刻的不是安利柯的行为,是安利柯妈妈说的话。她是这样说的:“你不该这样。一个真正不幸的人伸手乞求时,我们不该视而不见、假装不知啊,尤其是为了吃奶的小孩儿而乞求的母亲,那怀中的小孩说不定正饿着,如果真是这样,那位母亲该是怎样的难过呀!假如你母亲——我,不得已要对你说‘安利柯啊,今天不能再给你食物了’,你想,那时的我,心里会是怎样的难过的呢?”

看了他母亲说的话,我想起了以前,曾经站在我面前的、那些要求我帮助的那些穷人,家里也说不定一样有正饿着的老人和小孩正需要我的帮助,如果当时我可以给他们一些钱,或者就一个硬币,他们一定会感激万分,可是我当时为什么没有这样做呢?因为我当时认为他们这一些又脏又臭的乞丐根本不需要我们大家的同情。回想起以前的点点滴滴,我的脸不由的红了……

教育的随笔2

晚年梁实秋在给女儿文蔷的一封信中说:“孩子长大了,如果一切事都肯坦白地和父母商谈。实在是最好的事。倒不一定是父母的指导就好,是孩子与父母建立互信的关系,这实在是真正的健全的伦理……”另外一封信中说:“×××哭诉儿子不孝顺。头脑落伍。‘孝顺’二字早该弃置不用了。如果孩子态度不好,那是做父母的教养之道有毛病,除了自责,别无话说。周作人说过一句话,‘五伦其实只有朋友一伦而已’。我深以为然。”

这段话道出了梁实秋的教子之道,即,把孩子当作一个正常的人,当作朋友来对待。此虽非什么惊天哲理,但能以之为原则坚持下来,也不是易事。尤其是梁实秋生活的年代,尚在传统向现代过渡阶段,不将孩子看作私有财产已是先知先觉,走在了前面。

梁实秋本有三女一子,其中二女早天,剩下大女儿文茜、儿子文骐、小女儿文蔷。在儿女们的记忆里,梁实秋是一个慈父,而不是严父。他喜欢讲故事,儿女们很爱听,每天晚上都要凑到他的卧室里来缠着他讲故事。他常常即兴发挥,妙趣横生,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说到伤悲处,孩子们也会潸然泪下。一次,他讲一个孩子走丢了,找不到妈妈了。文蔷哭起来。梁实秋的妻子就责骂他总把孩子逗哭,于是梁实秋接着讲,后来有人在那孩子的额头上贴了一张邮票,把他寄回了家,文蔷才破涕为笑。听故事过程中,孩子们有时困极了,蜷缩在他的身边睡过去。粱实秋轻轻地把他们抱回床,给他们盖好被子,舔犊之情殷殷至深。

梁实秋夫妇不对孩子声色俱厉,他们采取以身作则,无为而治的办法。文蔷初中时留级,自己感觉很惭愧,但梁实秋只是叹了口气,并没责备她。文蔷回忆,当时只感到侥幸,日后才悟出父母对自己的慈爱、体贴和谅解。

1949年后,文茜和文骐因为要继续上学,留在了北京,小女儿文蔷则跟父母来到了台湾。对身边惟一的女儿,在性教育方面基本上是缺乏的。其实这也是该时代的总体特征。文蔷小时问的有关性的问题,都没得到回答。后来渐渐悟出这是不能提的事。因此,到了十二三岁仍糊里糊涂,不懂人事。等到她上了大学,有一天回家,看到客厅茶几上放着一本有关生理卫生的杂志。她很奇怪,因为这种杂志是从来不进家门的,哪儿来的呢?她好奇地拿起来翻阅。一看,恍然大悟,里面有男女生殖器官的基本知识。文蔷看完后也不作声。过了几天,家中又出现一本,是第二期。这时她才明白,这是父母有计划的预谋,要给她一些必要的知识。这种神秘的杂志出现了几次之后,叉神秘地在家中消失。于是她的性教育也就圆满结束了。文蔷说,这种教法虽然不够理想,但是妈妈爸爸居然想到了,尽力而为了,已是不易。

不过,作为慈父的梁实秋也有极少的暴力的时候。在文蔷记忆中,有一年冬天大清早,她不肯穿裤子就要到院子里去玩儿,谁劝也不听。父亲火起,把她抓起来,猛扔到一大堆棉被上;然后再抓起来,再扔,把她扔得头昏眼花。棉被很软,摔上去一点也不疼,但是父亲的盛怒和暴力却让文蔷难忘。她说自此以后。她就学会了穿了裤子才能出门。这听起来有点好笑。我们当然不提倡父母对孩子使用暴力,但若辨证地看,似乎也有其事半功倍的一面。

大女儿文茜也有类似的经历。上世纪三十年代,有一天梁实秋正在午睡,文茜一个人在楼下客厅里描红模子练字。她低头看到墨极黑,抬头看墙很白,幼稚的她就想,如果在白白的墙上涂一个黑黑的十字,一定很好看。于是,她端起小凳子,站上去画了个十字,黑白分明,十分耀眼。正在独自欣赏的时候,梁实秋午睡后从楼上走下来,看到涂黑的墙,勃然大怒,打了女儿几杖,并令她罚跪不起。文茜吓哭了,哭了半天也没人理她,直到跪地沉沉睡去。后来,还是外婆替她把黑十字刮去,此事才作罢。文茜说,自己一辈子始终不敢在墙上题××到此一游的墨迹,“看到别人乱涂,也会下意识地想到父亲的竹手杖。此之谓家教。”她对父亲的责打没有怨言,甚或还有感激。

无论采取什么方法,只要因人施教,把孩子引上正途,这种家教就应该是成功的。

教育的随笔3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人人都需要爱心,在幼儿园学习和生活的孩子们更需要爱心。

记得有位名人曾经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好孩." 作为幼儿教师教育好孩子是我们最终的目标,要想实现之歌目标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保教工作中全方位的奉献出我们的爱心。

10月份我们品质提升工作重点也是爱心,故事的 搜集以及教师的爱心的提升,维拉让工作的成效显著,在班级里给小朋友讲述关于爱心的古诗让他们明白什么是爱心,什么是孝顺。进过几天的讲述我发现效果还是非常的好的。我带着孩子们到户外散步,孩子们看见小朋友摔倒,我们班的孩子赶紧去吧他扶起来,还拍拍他身上的灰尘像模像样的说:”没事别怕疼!”看到孩子们这么有爱心的样子,我感觉到很欣慰。 我想,也许是我不经意在工作中传递给孩子们的爱,在日常工作中爱心体现的无处不在。帮助孩子系好鞋带、盖好被子是爱心,尊重孩子、信任孩子、鼓励孩子也是爱心、 爱心是重要的,有爱心我们就会在日常生活和保教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把这种博大而宽厚的爱心不断的转换成工作的耐心、责任心。

请不要吝惜我们的爱心,让我们在幼教的岗位上全方位的奉献我们的爱心,让孩子再爱的海洋里不断的茁壮成长!

教育的随笔4

我今天早晨起床后异常兴奋,毫无困意。因为今天就要和新一届的孩子见面了。据同事介绍说初三4班在初一、初二的时候非常稳定,班风正、学风浓。由于特殊情况原来的班主任离开了这个集体,我想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种打击,对于我来说更增加了压力,责任重大呀。但我相信自己能够很快和大家融合在一起,让4班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相信所有的孩子能够和我戮力同心共创辉煌。

首先感谢周俊瑶、杨威、朱露露三位女同学,上午八点多到校后打扫教室,一直忙碌到十一点多,而满脸尘土、浑身是汗的三个孩子毫无怨言,认认真真、一丝不苟的劳动,打扫完毕后,走进教室让人感觉焕然一新,对于孩子的付出我会铭记肺腑的。谢谢你们!

下午,同学们陆陆续续的来了,整个下午,我始终和在大家一起,给我的感觉这个班的孩子太好了,训练有素。虽然有迟到的,但有的孩子在迟到后不好意思的说老师我迟到了,我想这样的孩子真令人称赞,虽然迟到,但对老师的态度特别诚恳,所以我经常对自己的学生说:我最欣赏尊重人的人!尊重才能营造和谐,在和谐的环境中生活与学习才会有滋有味、有声有色。

对于一个普通的班级来说,有喜必有忧,有令人值得骄傲的地方,必然也有令人忧虑的地方,因此,看到可喜的一面的同时,我也看到了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对于这些,我有心理准备,也有应对策略,因为每接手一个新的班级,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更何况是把优生提走的情况下。

其实,一个问题就是一个课题,当把问题当成课题来研究,会发现工作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麻烦事儿也能让生活多姿多彩,更何况还有这么多活泼可爱的孩子支持我、帮助我。

曾经的辉煌已成过去,新的挑战已在眼前。既然缘分让我和4班的孩子们今天相识,我相信明天就会相知。

一路高歌,一路凯歌!辉煌永远我们--初三4班!

教育的随笔5

现在,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给孩子选择各种各样的音乐兴趣班、培训班,而大多数家长心里并不确定为什么要让自己的孩子学习这些,甚至有些人认为“别人家孩子学,我们家孩子也要学”。音乐培训机构本没有错,让人觉得困窘的是家长或者一些老师,并没有从孩子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没有把其和其他基础学科一样重要对待,而是把音乐教育作为了一种可有可无的纯兴趣培养和打发孩子空闲时间的工具。

我们所知道的,语言是人一生中重要的支配技能,孩子从胎儿期的时候就被一个丰富的语言世界包围,他们早早地对未来所需要的词汇进行一次次、一遍遍的积累、内化。等到身体本能逐渐发育,尤其是口腔发育的日益成熟,孩子自然地会说出第一个字、第一句话,从此跨出了人生重要一步。

其实,音乐启蒙和语言一样尤为重要。大家都听说过一句话,“音乐是一种世界语言”,可见音乐与语言在某些方面是相通的。通过音乐,孩子不断第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完善自己,就像在乐队合奏中一样,倾听彼此、享受音乐、分享和合作,这才是有意义的音乐人生,这才是接触和学习音乐的初衷。通过音乐,孩子们彼此沟通配合、学会理解,并且在音乐中,可以发挥任何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反过来讲,作为老师,应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引导孩子?首先,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并非要把每一个孩子都培养成音乐家或者区分和鉴别出孩子是否有音乐天分,而是要引导孩子把音乐真正变成自己的语言,为他们未来生活增光溢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发现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放下我们所有的期待与渴望,静静地等待孩子,因为音乐的掌握和语言发展一样,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一个获得和沉淀的过程。假以时日,花开漫芬芳。

教育的随笔6

早打算好周末享受一下春日的阳光,不过当我美美地走在大街上心情却因为看到很多的幼儿园的“孩子”背着“行囊”在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的陪同下,特别忙碌的赶往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特长班而大打折扣,唯一的感觉就是:“特长班”怎么如此盛行?

和许多家长探讨过这个问题,总结下来大概有1/3的人觉得周末孩子没地去,在家呆着还不如到特长班学点东西,2/3的人认为应该让孩子学一技之长,以便能在以后的社会中有更好的生活,还有一小部分人觉得别人的孩子都在上特长班自己孩子不去的话,有点对不住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但是真的会出现家长们所预期的结果吗?

首先探讨一下幼儿期最关键的是要培养什么?我们知道一个人能否成功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智力水平即有多聪明,而是取决于其非智力因素的发展,非智力因素是相对于通常的智力而言的心理特征,它主要由心理发展过程中的情感意志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兴趣、动机、气质、性格、以及理想、信念等因素共同组成,最通俗的即坚持性、自信心、勇敢、活泼、合作性等等品质的发展。培养非智力因素在幼儿期最好的途径就是养成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现在我们都非常重视“素质教育”幼儿更不能例外,素质教育是什么呢?目前还没有固定答案,但大家都比较认同的是:当你把所学的知识全忘掉,剩下的就是素质。很显然在幼儿期要培养的不是单纯的认多少字,背多少诗,会算多少题,如果想让孩子有美好的未来就应该从长处着眼,着重发展幼儿的非智力因素。

班里因为开展“瑞吉欧幼儿教育中国化研究”的课题,所以有幸听到这样的活动案例:XX市某幼儿园的孩子们在一段时间对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了让孩子亲身体验碗的制作过程,家长和教师带孩子去陶吧去制作碗,很多孩子对以前的碗是什么样的产生疑问,家长和教师便一起带幼儿到博物馆参观,上千年的碗的历史那么生动地直观地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惊呆了,兴奋极了,他们相互交流着,讨论着,相互感染着,这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感动了所有的人……讲这个例子只是想说明我们给予孩子知识应该从孩子的兴趣出发。

每个孩子都是学习的天才,求知欲是与生俱来的,不过为什么在孩子后来的发展中出现了差异呢?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的因素。家庭在孩子发展问题上所持的不同的价值观、教育观直接形成了不同的环境从而作用于儿童,出现了个体差异。曾经读过这样一则报道:上海深圳等经济发达地区有不少高学历家长在孩子入托时并不希望幼儿园教给孩子单纯的技能知识,他们更希望孩子在一种友好、合作、安全的环境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乐观的活泼的性格等等,他们更强调孩子的意愿,他们的家庭属于民主型家庭,就像刚才的案例一样他们会在孩子需要的情况下,为孩子提供学习的环境,支持孩子的行为,当然这些地区的社会环境相对要好许多,作为同在一片蓝天下的我们的孩子可能现在还参观不到东营的博物馆,还找不到陶吧,但他们应该拥有一样的快乐童年。

班里的琪琪有天对我说:“星期六我要学英语,还要学画画呢?”我问她:“宝贝,你累吗?”“嗯,当然了,可我妈妈让我去学,我很听话!”真想不到,周末孩子比我们还忙,好像有的孩子还要上三个特长班,他们才是真正的奔波呀!但最令我们担忧的是有多少特长班懂得幼儿教育,略懂得幼儿教育的又有谁会着眼于孩子的长远发展。兴趣是要培养的,但我们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刚刚萌芽的兴趣,不知道是会被扶持起来,还是会被拔苗助长。都说特长班办得好不好,要看家长的反应,而家长观察到的也便是孩子们最直观的表达:比如几张画,几个动作,甚至几个单词,因此特长班也就特别重视这些最表面的可呈现东西,但那些不能呈现,也就是最关键的各种能力:比如观察力、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等呢?这些能力都是隐性的,而且要经过若干年后才能显现出来,所以在这个功利性如此强的经济社会里,谁会来做,谁能来做?!不少家长觉得自己孩子特别有舞蹈的天赋,肢体语言很丰富,想送舞蹈班,可是她才4岁、5岁,甚至更小;有的家长想让孩子成为钢琴家,即便不是也想让孩子多接触一点音乐,可是总会学着学着就变质了,钢琴是外国的乐器,外国人听都没听的考级成为许多家长趋之若骛的目标,实际上舞蹈也罢音乐也好他们到底都是用来干什么的?谁都知道,它们是人类表达和释放情感的最原始的行为,是给人们带来快乐的,如果没有快乐可言,它们还会有延续下去的生命力吗?

幼儿园的孩子太小了,他们最爱的是玩,最需要的还是玩,别老让孩子待一个地方,他们会感觉统合失调的,会不知道怎样和别人交往的,难道我们小时候玩的高兴时被父母叫回家时会高兴的忘乎所以?借用在上海学习时一位学前教育专家的话:可怜可怜幼儿园的孩子吧,让他们多玩会儿,等到了小学,他们哪里还能如此彻底的玩?!所以当妈妈准备换好行装去逛街的时候,当爸爸说出无数个理由要加班的时候,请别把孩子送到他不能好好的、安全的(心理上)、放松的

玩的地方,那样对他们是有些不公平的。当父母和孩子一起玩的时候,你会找回久逝的童心;你会和孩子一起想办法解决各种各样的稀奇古怪的问题比如:蚂蚁的房子是什么样的?树上为什么会有眼睛?小鸟地窝是什么样的?等等,从你的行为中孩子会学会怎样查询资料,怎样解决遇到的问题,怎样和别人合作研究,怎样适时的表达自己的情感,怎样遇到困难不放弃……别说这是孩子的事情,其实这才是最伟大的事情!

你能够带孩子在一个周末去春游,但下一个周末呢?下一个季节呢?别剥夺了孩子“玩”的权利,他们是在“玩”中长大的,当然这种“玩”会在你的“牺牲”的陪伴下收获孩子和你真正的幸福!

教育的随笔7

“让妈妈带我去帮你买小金鱼!”

――热心的蔡芮哲

课间活动时,我与孩子交流时讲述过要为班级买些小金鱼的设想。不想放学时,调皮好动的蔡芮哲见妈妈来接他,一个劲飞奔过去,推着妈妈嚷道:“妈妈,胡老师说要买些小金鱼,你认识卖金鱼的阿姨的,你带我去帮胡老师买吧?”看着他的热情劲,于是我们就此事进行了交流,并将此光荣的任务交给了蔡芮哲,他显得特别的高兴。

第二天一早,蔡芮哲小心地提着一塑料袋的漂亮小金鱼走近了教室,紧接着又兴奋地讲述开了。“我和妈妈昨天放学就去买的!”“一共有十二条小金鱼呢!”“胡老师,这是鱼药,卖鱼的阿姨说现在就要开始放的,少放点,可以治白点病的!”……

瞧着他的积极劲和认真劲,我又邀请他与我一起照顾喂养小金鱼。我想,他很多时候的行为是比较让人讨厌,但是他又是一个较为童真的孩子,不为老师对自己的批评、指出而计较,还能积极、热情地为老师分忧解难,此举正是我们成人所应该学习的。

教育的随笔8

从教五年多以来,接触了一群又一群的孩子,有些是大家喜欢的“好孩子”有些是大家反感的“问题孩子”,他们就像颜色不一、高低不同却都还未盛开的蓓蕾,各有各的的姿态和芳香,只要我们用心感受便能倾听这些蓓蕾绽放的声音。“好孩子”固然深受我的喜爱,但是那些“问题孩子”更需要我的倾听和帮助。

“问题孩子”之荣涛,他是班里“攻击王”,他内向固执而且敏感,如果他觉得小伙伴要欺负他了或者小伙伴先打了他,那他一定会狠狠地反击,但是通常他会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作出过度反应。他的攻击性行为一方面是为了引人注意,一方面似乎是为了发泄自己的不满情绪。如:上课时,他会莫名其妙地捏别人;排队时,他会突然去撞前面的同伴;画画时,他会冷不丁地往小伙伴脸上、衣服上或者画纸上画一条线;兴奋时,他会突然抓小伙伴一把……问他为什么老这样干坏事,他说是小手不听话,问他这样做对不对,他说下次不敢了。

通过观察和分析,我认为他的攻击性行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强而表现出来的无意识的失控行为。针对他的这一特点,我想如果过分关注他,只会扩大他的问题和缺点。如果就此采取一些特别的措施,反而会使他感到自己与其他小朋友不一样,是个不好的典型,从而更加导致他不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因此,在他出现无意识失控行为时,我会设法加以阻止,但决不斥责他,也不实施压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观臆断而伤害他。然后,再找适当的机会,了解他的行为动机,耐心地告诉他同伴间的相处之道,暗示他努力改正缺点。当他稍有进步时,我便马上大张旗鼓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逐步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和信任。

荣涛的攻击性行为使他同伴之间的关系不太协调,小朋友常常出于害怕而疏远他,满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以新的攻击性行为来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这般形成“恶性循环”。为此,我尽量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如当他带来自制玩具时,我就专门请他介绍、演示玩法并指导同伴玩;当他把移动黑板的轮子安装好时、当他把小朋友的文具盒修好时,我便夸他手巧,让全班小朋友向他学习;当他从家中带来自己做的手工作品时,我就立即把它装饰在教室里。通过种种办法,使他逐渐树立自信,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一次早操活动时,一开始他比往常都做的认真也不攻击旁边的小伙伴,我便夸奖他做得真帅气,像个小解放军,呼吁其他小朋友要向他学习,整个早操下来他都无比的认真,就连最后放松环节按着先后一个跟着一个离开操场他都可以一改往常的插队行为。一个学期过去了,他不仅渐渐地改掉了以前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而且还经常帮助老师和小朋友拿送各种游戏教具、摆放桌椅、主动帮助阿姨擦桌子,渐渐地,他从一个人人害怕人人讨厌的“攻击王”变成了老师的“小帮手”由此可见,老师通过种种办法可以改变孩子的不良行为,可以让他在孩子们中间拥有一定的威信、让大家真正地亲近他、接纳他。

“问题孩子”之国琳,他是班上的淘气鬼,也是全园闻名的“皮大王”,手脚一刻不闲,屁股坐不住小椅子。上课时,特别爱做小动作,一会儿翘翘椅子,一会儿又惹惹小朋友;活动时,更是横冲直撞,豪无约束。一天之内,告他状的小朋友接连不断:“老师,他打我”,“老师,他抢我玩具”,“老师,他推我” ,“老师,他尿尿尿到我裤子上了” ,“老师、我的画被他弄花了”“老师,他把我的鞋子藏起来了”……只要有他在,教室便不得安宁。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国琳的爸爸在乡政府上班,妈妈经营一家洗车店,父母都比较少时间管孩子,偶尔回来也是用比较简单粗暴的方法对待孩子。孩子因此比较缺少管教,逐渐使他养成了“没有人能管我、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星期一下午吃点心时国琳又管不住自己,用喝剩的豆浆将旁边的小女生洒得满头满脸。被洒的小女生委屈得大声哭泣,他却瞧着自己的“杰作”,乐得大笑。我又气又恼,顿时训他一顿,然而理智迫使我按捺住心中怒火,耐心地说服教育:“豆浆是营养品,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厨房阿姨辛苦磨出来的,能浪费吗?小朋友之间应该相亲相爱……”他低下头,轻声说“老师,我错了,我改正。”,我窃喜这一次终于收到成效。傍晚户外活动时,国琳站在台阶上挥动着手臂,很神气地学交警指挥车辆。我走过去对他说:“你做的真好,真象一个小警察。现在,老师和几个小朋友扮司机和乘客,你当警察,大家一起玩这个游戏。”他听了我的话,用兴奋的眼神望着我,然后有点不好意思地摸摸头。我鼓励他说:“我们等着你做游戏呢,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能干的交通警察。”他在我的鼓励下,很快地投入了游戏。在游戏中,我以角色身份不断给他以鼓励,直到游戏结束时,他都始终坚守岗位。对他的表现,我及时地给予了表扬和鼓励,孩子们也纷纷鼓掌向他表示祝贺。慢慢地他比较有规则意识了,而且对小朋友也比较友好了,他和班上不少孩子都成了好朋友了,为此他高兴地和爸妈分享自己的进步。

通过用心感受、耐心倾听“问题孩子”背后的原因,我创设“小老师”“小帮手”“小交警”等机会,逐步增强荣涛和国琳的自控能力,培养他的坚持性;在活动中,正确对待孩子的攻击性行为,积极发挥他的长处、肯定他的优点,使国琳成为小伙伴都喜爱的好朋友、好榜样;耐心倾听,用心帮助,通过家长交流、取得家园教育一致,并能理解和支持教师的工作,最终一起帮助孩子们改掉身上的坏毛病,只要我们做个有心的教育人,相信越来越多的“问题孩子”会变成深受大家喜欢的“好孩子”。

《指南》的精神告诉我,在教育过程中做个有心人,站在孩子的角度上看问题、思考问题、理解问题,尊重他们的兴趣、爱好,善于发现其自身的优点、长处,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和等待每个孩子,特别是对那些大家眼中的“问题孩子”,我们应该耐心倾听,用心帮助,使他们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

教育的随笔9

又是一个月,这个月我的收获颇多。很开心我们班的孩子又进步了,老师是爱你们的呢!你们要加油哦!

上了中班以后,男孩子们的脾气也长了。他不开心不乐意或者是难过的时候,不管和他说什么,他都会哭,会和你顶嘴,让老师也跟着长脾气。有时候真的觉得,我们是为他好,为什么他不要听啊?我一定要和他家长好好交流一下了!这样的想法会时不时的从我脑子里跳出来!

其实当我静下来,仔细去分析一下他们的情绪就知道那是情有可原,那是有办法解决的。

已经有半个学期了,可我们班上的一个男孩子时不时上学来要哭闹,离园活动时不好好玩玩具,等妈妈来接时,他又使劲玩,怎么也不肯回家。每次与他对话,他都岔开话题

一天晨谈时,他又在门口哭闹,保育老师就去哄他了,我并没有去哄他,如果一直这样做的话,他仍旧改不了这个习惯,于是我请他妈妈和保育老师都回避,请他站到我身边,所有的孩子也都坐着。

我对他说:“你是男孩子还是女孩子?如果是女孩子我可以允许你对我撒娇。”

他说:“我是男孩子。”

“那好,既然你是男孩子,刘老师说过,无论男孩子遇到什么事情,都不能掉眼泪,只能坚持住去解决困难。”

他点点了头,我又继续说:“你现在要解决一些问题,最近你来幼儿园总是哭,其实妈妈走了以后你就不哭了,很勇敢的。然后到了下午放学你又不肯回家,老师和你说话,你还和老师顶嘴,那么我想问问你对不对?”

他摇摇头,有点难为情。我又说道“既然是不对的,那请你把你做的不对的事情想一想,然后和全部的小朋友说一说到底错在哪里,从现在起怎么改正错误。”

于是他想了一会,认认真真的把自己不对的地方说了一遍,然后保证了以后再也不哭闹,不和老师顶嘴了,妈妈来接时就乖乖的回家。说一定会做到的。

我问:“小朋友都记住他的话了吗?”小朋友都说:“记住啦”

我又对他说:“现在全班小朋友已经都记住你的话,那你就要做到,男子汉就是要这样顶天立地,要坚强,说话要算数哦!”于是我请全班孩子给他鼓鼓掌。接下来的日子,他真的有明显的改变,时刻记住自己的承诺,进步很大啊。

还有几个一贯调皮的孩子,我也用了这个方法,发现他们真的有这个意识,真的能去改正一些错误。

我一直强调他们是男孩子,是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以后也许他们要肩负起很多责任,不光是在幼儿园,学校,还是在家里,或者社会,我希望我们班的孩子会很棒,很勇敢!老师为你们加油哦。

教育的随笔10

晨间活动在进行户外游戏时,大家都玩得非常开心。这时,我突然听到“哇”的一声大哭,原来是特特把顺之给撞倒了。特特不以为然地说了一句“对不起”就要离开。看到这一情景,我知道特特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给别人带来的后果。他认为自己说声“对不起”就行了,就跟他没关系了。所以,应该引导他用行动来道歉。于是我赶忙叫住了他,并伸手将顺之小朋友轻轻扶起,一边哄着一边问:“你为什么哭呀?”顺之说:“疼。”“特特跟你说对不起了,你还疼吗?”我故意奇怪地问。“疼。”顺之不解地答道。

听了顺之的话,我问特特:“你摔过跤吗?”他点点头。“你摔跤时有什么感觉?”特特低头说:“疼。”“那你疼时希望别人怎么样呢?”我又问。“揉揉。”他想了想,小声说道。然后蹲下去伸出他的小手给顺之揉一揉,还把她身上拍打干净,嘴里还说着“真对不起,还疼不疼?我给你吹吹。”他这样一来还真见效。刚才哭得很厉害的顺之,竟然不哭了,嘴里还说着:“没关系,我不疼了。”看见特特认真地在做这件事,我摸着他的头对他说:“你看,光说声对不起,顺之还在哭,说明她还疼、还委屈呢。你帮她拍拍土,揉一揉,这样关心她,她的疼痛就减轻了。她也很快地原谅你了。所以,以后不小心碰了小朋友除了说对不起,还可以帮他减轻伤痛。这样,小朋友就会原谅你的。”他点点头。

看着他俩跑走的背影,我想,教师在处理孩子之间的一些偶发的不愉快的事情时,光教育孩子说“对不起”是不够的,还应该利用这个时机对他进行移情教育,让他看到自己的行为给同伴造成的影响,使他们能够站到同伴的角度去思考,真心地表达歉意。

教育的随笔11

当今社会,孩子的教育成为家庭中一件大事。之所以这样,原因很多,凭借高考改变命运后的家长有意无意地感受到学习带来的生活改变,希望自己孩子有更好地改变,同时担心已有的改变也会因为孩子的学习而失去;一部分学校转嫁教育责任,家长承担了越来越多课后作业监督与检查的任务;社会节奏越来越快,学校补课,课后辅导等氛围给家长带来无形压力;竞争的环境给教师与家长无形压力,这些压力转嫁到家庭教育中……

在如此这般的境遇之下,很多家长牺牲了自己,为了孩子的学习辞掉工作做了全职妈妈;有的家长放弃职业规划重心放在孩子身上;有的家长甚至陪读;陪考……

是的,父母能够陪伴孩子的关键期没有几年,这种陪伴的缺失会给孩子成长带来较多问题。但是这不能成为父母牺牲自己成全孩子的充足理由。每个人都有自我价值实现的需要,这种需要与家人和社会的认可联系在一起的。如果体会不到价值感,多数人会焦虑、失望或者烦躁,这样的状态对家人和孩子来讲都不是好事。前两天看到一则新闻,滋味母亲带着一双儿女要去跳楼,原因是丈夫出轨。我不知道这位妈妈是不是全职妈妈,但很显然她把重心完全放在家里,才会出现遇事后用这种极端方式威胁来解决问题。

我见过,也听说过很多做得特别好的父母,尤其是妈妈。为孩子包揽一切日常事务,为孩子安排好一切课余时间,为孩子学习自己重新学习中小学内容,还有的家长为了孩子有更好的教育不惜夫妻分离……昨天听到一位学习很好的孩子,每周额外做八套试题,中学生考试和满分差一分挨一巴掌……这样的孩子心理负担有多重!

我不是说,父母不要管孩子,适度地慢慢放手,在孩子婴幼儿阶段,陪伴很重要,家长要抽出较多的时间来陪伴孩子,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但小学以后,家长就要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慢慢退出,给孩子越来越多自主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让孩子逐渐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会在不同状态下去调整自己心态。

同时,家长的自身发展是很重要的,家长要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成长自己,发展自己。用自己积极的状态、上进的工作态度和获得的社会成就激励孩子,给孩子塑造一个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和工作作风。

另外,学习成绩不是孩子成长的唯一。家庭里有爸爸妈妈,有爸爸的拥抱和幽默,有妈妈的唠叨与微笑,有爸爸妈妈相互支持、相互欣赏带来的幸福温暖的感觉会伴随孩子成长,让孩子成长为一个有温度、有责任感的人。

教育的随笔12

随着幼教机制的不断合理化改革,幼儿园教育模式越来越顺应幼儿年龄特点,呈现出轻松自主的发展趋向。幼儿园教学环境的布置也正在尝试无课桌教学,但在一些空间、资金等条件受限的幼儿园,活动、就餐、教学三室合一,还不得不借助桌椅来组织幼儿。于是幼儿坐位的编排便成为一个令老师费心的问题:每个孩子都爱当排头,每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领头雁。怎么才能让每个孩子都开心,每位家长都满意呢?

这也曾经是我很头疼的问题。但通过不断探索与实践,问题已不在是问题。在此不妨说来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假如教室空间较大的话,我们可以尝试“大拼盘”的方法。

如:有时将桌椅排成几个大方块、有时排成几竖排或几横排,也可以采用大圆圈的'形式,还有“花儿朵朵”等等;或将移动黑板移至教室的不同方位,让一位幼儿都有当排头的机会。

二、如果教师空间太小,以上方法无法实施的话,我们可以采用“流动法”。

不妨试试将全班的小朋友按大、中、小个儿分成三到四组,每组幼儿差不多一般高。然后本组幼儿每天向前递进一个座位,每两周幼儿便有一次做排头的机会。还可以请每一天的排头分别负责本组的卫生安全及常规管理,充当老师的小助手,在第二天的晨会上请孩子们民主选举出最棒的小助手,老师再给予适当的奖励。与此同时,各组幼儿定期左右轮换,以预防斜视、近视等眼疾的发生。这样,不但能有效的保护孩子的视力,而且还可培养孩子的组织管理及自我管理能力,在管理与评价中强化孩子的是非观念,潜移默化的矫正幼儿胆怯、害羞、孤僻等不良性格倾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还能充分体现出教学中“面向全体”的教育原则。家长放心,孩子开心,老师们何乐而不为呢?

另外,我们还应该尽量尝试室外教学,让孩子在清新美丽的自然中吸取养分,培养广泛的兴趣。以操场、草坪等室外区域作为教学场地,不受空间的限制,阳光清风,轻松愉悦;蓝天白云,自由广阔,孩子们一定会喜欢的。

老师们,咱们一起来试试吧?!

教育的随笔13

在写这篇总结和计划之前,刚好看完刘爱萍老师写的班级故事,对于六年级二班的特殊孩子—唐绍泽所有老师都可以对他的学习不好作出原谅,对他的手工制作和画画作出表扬,为什么其他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我们就认为他们不好好学,完不成作业就使劲的批评抓住不放,其实有时候我也在反思自己,我对学生们的要求都一样,布置作业也不会有多大差别。有时候想想不是所有学生的能力都一样,是不是应该有区别的对待每一个孩子。

教育是什么?我们到底应该怎么教育学生?有时候我也在反思自己,我感觉现在这种应试教育已经让老师和学生们身心疲惫,从早到晚没有一点放松的时间。从早上六点开始学生们就要老老实实的上操,呆在教室,不能大声说话,一直到晚上九点。回到宿舍也不能说话,曾经有班里第一名的学生到办公室对老师说,一回到宿舍我就控制不住自己,总想发泄一下自己,我就不住的说话。想想一个学习这么优秀的学生都这么做了那其他学生呢?现在,老师们也已经开始不允许学生犯错了。

现在的孩子们到底怎么了?周三晚上看完《小小的我》这部电影老师们都被感动的流下眼泪,可是我们的孩子们都无动于衷,但是唐绍泽却流着眼泪跑到教室问老师:那位小朋友是不是真的去了天堂?他是不是真的没有手?我在反思,在社会功利化的今天,孩子们是不是也变得功利化,感情都淡化了,而恰恰是我们认为不聪明的孩子做出了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或许我们会说他还小,他真的还小。其实,现在的我们也已经变得功利化,更注重孩子们的学习成绩是否优秀,是不是给班级扣分,而淡化了对孩子们的其他方面的教育。

现在感觉刘爱萍老师已经走在了我的前面,为了应对孩子们的学习疲劳,在课前组织学生们集体唱歌,想《奔跑》《我相信》等等,很给学生们提精神。同时,还让全班学生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没人闲下来整体状态就好了,并且刘老师自身也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读书、写笔记、写文章给学生们树立了一个典型,就同我的班级故事中写的一样,我们的孩子需要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可不可以多树立一些榜样,最好是老师,让老师在学生们的心目中高大起来,学生们崇拜老师了自然会好好学习,希望学校领导可以考虑在全体学生面前多给老师们办法一些荣誉证书或者其他奖励,这样既激发了老师们的工作热情,又让孩子们看到原来我的老师这么优秀,双赢的选择,何乐而不为?

啰啰嗦嗦这么多希望可以有值得领导参考的东西,谢谢能够坚持看完。

教育的随笔14

前些日子,我到朋友家作客,碰巧他们家姑娘也在。那孩子上大学以后,我已几年未见,现在她个儿比以前高了,人也比以前美了,还就读在上海有名的高校,难怪朋友逮着谁都止不住的夸自己的女儿。

就在我们聊天的时候,朋友妻子好像遇到了什么麻烦,她向一旁正在玩手机的女儿求助。那孩子与朋友微信上聊得火热,敷敷衍衍地告诉她等一会,但事情好像很急,朋友妻子继续拍着女儿的肩膀,催促她快点。谁知道她女儿突然站起身,把手机摔在一旁,冲着她喊起来,“都说了等一会儿,没看见我和别人聊天么,你烦不烦呀。”朋友看到场面有些尴尬,向我打起了圆场,小孩子给***惯的不像话,见笑了。我笑了笑没说话,但心里对那个孩子的失望丝毫未减。

孟子说过:不得乎亲,不可以为人;不顺乎亲,不可以为子。人一生最好的教养,就是善待父母,不需要你有多大的功绩,只要能让父母时时顺心,事事舒心就已足够。但人往往把善待看得很重,要功名利禄,要荣华富贵,却忘记了慎重对待自己的一言一行。结果父母用一辈子的修行,为你建造了浮屠,你却用刹那的任性,将他们打入地狱。

最好的善待,其实就在每个不经意间,温柔以待。

教育的随笔15

《爱的教育》是每个家庭必备的好书,是为人子女者,为人父母者,为人师长者一生务必一读的经典著作。该书由意大利作家亚米契斯写于1886年,书的原名是《Houre》,翻译是"心"。它的英译本是《Heart》,译意也是"心"。儿童文学翻译家叶君健在《爱的教育》代序中说:"心"这个字又可以作"感情"解释,在中外文都是如此。夏丐尊先生说原来就想译成《感情教育》,序言中他还说,在1920xx年,他得到这本书的日译本后,一边读一边流泪。他许愿要译成中文,不光是给孩子们读,让父母和教师都跟他一样,流一些感动的眼泪、惭愧的眼泪,夏先生终于在1920xx年将书译成中文。五四期间,《爱的教育》就被朱光潜、丰子恺、茅盾、夏衍等知名学者作为当时"立达学园"学生们的重点读物,几乎人手一册。当时不少学校教师,也把这本书定为中小学生的必读课外书。

《爱的教育》的副标题是《一个意大利小学生一学年日记》,通过小学生安利柯三年级的学年日记,歌颂了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劳动、热爱大自然等做人的优良品德,歌颂了为他人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对弱小和不幸者给予同情、不畏艰难困苦的伟大精神,书中无论哪一章、哪一节,都把"爱"表现得真切动人、淋漓尽致,大至对国家、对社会、对民族的"大我"之爱,小至亲子情、师生情、兄弟情、朋友情……纯真无邪的"小我"之爱,处处扣人心弦,时时引人入胜,感人肺腑。

《爱的教育》以小男孩安利柯的眼光,以日记体的形式,由100篇文章组成。全书主要由三部分构成:主人公安利柯学年日记(包括作者所见的发生在家庭、学校、社会上的各式各样的小故事以及作者安利柯的真实感受);他的父母亲及他的姐姐在他日记上所写下的劝诫性、启发性的文字;10则老师每月在课堂上宣读的精彩、感人的小故事(每月例话)。《爱的教育》中描写了那些平凡生活着的但却是真实感人的人物,它以最朴实的语言,讲述着100个与孩子有关的故事,《扫烟窗的孩子》、《班长》、《穷人》、《虚荣心》、《感恩》、《嫉妒》、《争吵》、《告别》等等,歌颂了儿童的纯真感情。该书的特色是以孩子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事物,描述了学校孜孜不倦的老师们如何关爱学生们的学习和启发学生们的心灵;描述家庭中父母亲对子女心灵成长的引导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描述可爱单纯的小学生如何在学习和生活的相处中彼此照顾、彼此鼓舞,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书中表露了家庭、学校到整个社会,都在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环境,培养和塑造儿童爱国爱民爱生活的感情。对于教育来说,除了知识的传承书中还强调了教育所具有的更大的意义,那就是对受教育者心灵的启发和开导。

"今天开学了,乡间的三个月,梦也似的过去,又回到了这丘林的学校里来了。早晨母亲送我到学校里去的时候……"《爱的教育——第一章——始业日》。"嘿,安利柯该上4年级了。哎!没几天二年纪的洛佩谛为救一个一年纪同学受伤了。好,我们班从从五百英里外来了个黑肤色孩子,老师说因为远道来的要特别爱这同胞。对,今天是每周例话:少年爱国者……"第一章没读完,我已经深深感受到亲子之情、师生之谊、朋友之恋、祖国之爱……深深感受到爱、关怀、包容、互助、献身……这就是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怀着激动的心情拜读完全书,被一个个真实的事件感动着;《爱的教育》书中那些平凡的人物:小石匠、卖炭人、父亲的老师、我的老师、铁匠的儿子、盲童等等,依然浮现在我眼前。

在《爱的教育》中有这样一篇日记——"爸爸的护士",讲述的是一个乡下孩子进城探望生病的父亲的故事。在医院里,孩子日夜守护着医生指定给他的爸爸。喂水、喂药,病人每呻吟一声,孩子的心就跟着紧缩一下……可在后来,故事并没有按照我们惯常的想象往下发展,而是发生了一个另人难以预料的转折:就在孩子为自己的"爸爸"担心焦虑时,他的真爸爸突然出现在他眼前,望着要带自己离开的爸爸,孩子这样说:"不,爸爸……他愿意我在他身边,现在他病很重,再忍耐一下吧,我没有勇气离开他……"

就是这句朴素的话语,能让任何一下健谈的、自以为高尚的成年人哑口无言。爱的美德正是我们急不可待的要教到孩子手里的珍宝。那么什么是爱呢?忍不住想要引用圣埃克絮佩里童话中小王子说过的一句放:"使沙漠显得美丽的,是它在什么地方藏着一口水井。"除却各种对爱的术语化很强的解释,我想爱就是这要一口水井,在沙漠中行走,而能够拥有它,不仅仅是自己,也是他人的幸运和的勇气,但水井,却能为我们的前行提供永远的安全和保障,更是成就我们的生命不可或缺的源头。

而更让我们这些自诩为教育者的成人失措的是,尽管爱的表现有很多,真正能使其成为受教育者灵魂精髓的那部分却不能强意授予,只有一种力量能有效,那就是——感染。一旦疏忽了这点,爱便失却了成为品格的动力,而沦于虚假和下流。届时,这不仅将成为施教者和受教者的悲哀,更将是家国之悲哀,同类之不幸。

记得周国平的散文中曾提到过爱的反义词是冷漠,而非其他,感受颇深。对于他人的冷暖、甘苦,乃至生命价值的冷漠,可谓一种令人恐怖的恶疾。而更让人害怕的是它的传播范围是以人类社会为基础的。免疫力稍差,即被感染,而我们的孩子恰恰是最最易感的人群。这样的病菌一旦侵害了他们的灵魂,再要根除,绝非易事。曾有过这样一个报道,大意是说一位小学教师在班里搞调查——如果你发现路边躺着一只受伤的小狗,会怎么办。大部分孩子竟回答用车轧死它,把它踩死……令人不寒而栗!

思之,警之,省之,教育之艰,任务之重,不言而喻。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