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幸福生活 > 生活保健 > 白露为什么叫白露

白露为什么叫白露

来源:女友组    阅读: 2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白露为什么叫白露,一年有24个节气,每个节气都有每个节气的天气气候特征,有一些节气,我们有着比较传统的习俗,比如冬至要吃饺子等等,每个节气都不一样,那来看看白露为什么叫白露

白露为什么叫白露1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

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

为什么叫白露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一、气象特征

植物开始有露水进入白露节气后,夏季风逐步被冬季风所代替,冷空气转守为攻,暖空气逐渐退避三舍。冷空气分批南下,往往带来一定范围的降温幅度。人们爱用“白露秋风夜,一夜凉一夜”的谚语来形容气温下降速度加快的情形。

此时,中国北方地区降水明显减少,秋高气爽,比较干燥。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此时期,第一场秋雨往往可以缓解前期的缺水情况,但是如果冷空气与台风相会,或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双方较量进退维艰时,形成的暴雨或低温连阴雨对秋季作物生长不利。

西南地区东部、华南和华西地区也往往出现连阴雨天气。东南沿海,特别是华南沿海还可能会有热带天气系统(台风)造成的大暴雨。

另外,此时部分地区还有可能出现秋旱、森林火险、初霜等天气。如果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华西地区、华南地区的夏旱,得不到秋雨的滋润,都可能形成夏秋连旱。

有谚语形容:“春旱不算旱,秋旱减一半。春旱盖仓房,秋旱断种粮。”北方部分地区,如西北的陕西、山西、甘肃、华北等地,秋季降水本来偏少,如果出现严重秋旱不仅影响秋季作物收成,还延误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生长,影响来年收成。

另外,伴随秋旱,特别是山地林区,空气干燥、风力加大,森林火险开始进入秋季高发期。

二、天气注意事项

1、早晚及时添加衣服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一过,穿衣服就不能再赤膊露体了。

另外,白露之后天气冷暖多变,尤其是早晚温差较大,很容易诱发伤风感冒或导致旧病复发。如果这时候贪食寒凉,更容易把脾胃的机能变得不正常,损伤脾胃阳气,尤其是脾胃虚寒者更应禁忌。

2、注意营养养肺润燥

白露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白露以后,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地面的水汽结露就开始增多了。过了白露,人们容易出现口干、唇干、咽干、皮肤干燥等症状,这就是典型的.“秋燥”。

白露时节的饮食应当以健脾润燥为主,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进食不宜过饱,以免增加我们肠胃的负担,导致胃肠疾病。

3、夜晚睡卧不可贪凉

白露是一个表征天气转凉的节气,虽然白天的气温仍可达三十多度,但夜晚仍会较凉,日夜气温差较大,若下雨则气温下降更为明显,因此,要注意早晚添加衣被,不能袒胸露背,睡卧不可贪凉,所谓“白露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正是说明这个道理。

白露为什么叫白露2

白露的天气

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白露一般在每年公历的9月7日到8日,此时太阳达到了黄经16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所以这白露的“白”字,其实并非指露水的颜色是白的,而是来自于古人的阴阳五行观念。

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与温度有关的一个节气。有说法认为,白露这天是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不过这一说法从数据统计上来看,可能只在北方的部分地区比较准确,但对我国大部分地区来说,白露前后也确实是昼夜温差比较大的一个时段。所以俗谚有“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的说法,总之白露前后,秋意渐浓天气转凉,要开始注意增添衣物了。

白露时节,我国北方和南方在降雨方面有很大的差异。北方的降雨通常很少,秋高气爽的同时,天气也比较干燥。这一方面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农事活动,放火、抗旱应该是比较注意的事情。而在我国的南方地区,则是秋雨绵绵的天气。尤其是如果遇上冷空气和台风相持不下的情况,也比较容易形成持续的强降雨,这对农事活动又十分的不利。

白露的风俗

1、吃龙眼

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白露时节,龙眼个大味甜口感好,此时吃龙眼是再好不过的了。

2、采十白

在浙江温州、苍南、平阳等地区,民间有“采十白”的习俗。人们抓住白露节气这一天,去田野间采集十种带“白”字的中草药,如白茅甘、白木槿和白毛苦等,以期与“白露”的形名相应,然后拿来烹制草药煨乌骨白毛鸡或者鸭子等,以达到滋补身体、祛除风气的效用。

3、祭禹王

白露时节还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传说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渔民称为“水路菩萨”。

白露以后,鱼肥蟹膘,为了能在捕捞时有一个风平浪静的湖面,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时节,这里都要举行祭禹王的香会。

4、酿白露酒

苏浙地区有自酿白露米酒的习俗,旧时苏浙一带乡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酿酒,用以待客。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谷酿成,略带甜味,故称“白露米酒”。

5、饮白露茶

我国一些地区还有饮白露茶的习俗。经过夏季的酷热,白露前后正是茶树生长的极好时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而是有一种独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爱。

6、吃番薯

在文成,民间认为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丝和番薯丝饭后,不会发胃酸,故旧时农家在白露节以吃番薯为习。中医学认为,红薯味甘性平,补脾益气。《本草纲目》记载,红薯有“补虚乏、益气力、健胃、强肾阴的功效”,使人“长寿少疾”。

白露养生指南

1、“白露到!第一件事就是养肺!”

中医认为,“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肺是人体最“娇嫩”的器官,而立秋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很容易伤肺,特别是老年人,如果因秋燥而伤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许多肺部疾病。秋天是养肺润肺的最佳时机,只有养好肺,到了冬天才能肾气充足少生病。

2、白露过后吃什么?

古代医家张景岳说:“春应肝而养生,夏应心而养生,长夏应脾而变,秋应肺而养收,冬应肾而养藏。”

整个节气的饮食养生应以清热祛湿、健脾和中为主,因而中医有“夏天(清)补心,长夏(淡)补脾”之说。

我国一贯有“秋季进补”的习俗,但进补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调理好。

这个时候人们的脾胃本就虚弱,若过食寒凉之物只会“火上浇油”,引起腹泻也就是在所难免的了。所以过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

忌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忌吃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

可多吃点:粳米、籼米、玉米、薏米、番薯、豆腐等。

白露节气,秋意渐浓。我们终于要告别夏季炙热的阳光,迎来风轻云淡,天高水长的秋天了。

这也是整个一年中昼夜温差最大的一个节气,每个人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节饮食结构,勤换衣物,合理进补,加强锻炼身体。

白露为什么叫白露

3、白露当养阴

白露,即白色的露珠。根据阴阳五行规律来说,秋季在五行中属金,其色白,所以白主要是指秋季;露则是指是“阴气渐重,露凝而白”,是指秋季此时阴气在渐渐加重,早晨在路旁的树叶上可以看到露珠。

有谚语说“过了白露节,夜寒日里热”,是说白露时白天夜里的温差很大。古语云:“白露节气勿露身,早晚要叮咛。”提醒人们此时白天虽然温和,但早晚气候已凉,打赤膊容易着凉。

4、白露运动,动静结合

早晨是锻炼身体的最佳时间,此时气候宜人,天高气爽,动静相宜,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如登山、打太极拳、游泳等,长期坚持可增强心肺功能,让生物钟自然过渡到下一个节气。在进行以上运动锻炼的同时,还可配合一些“静功”,做到动静结合,动静和谐。

5、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

中医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脚不露”的说法,也就是说白露节气过后,穿衣服就不能赤膊露体。特别是病人、老人、体弱者,更要注意随着气温的变化加减衣服,最好出门带一件外套。

面料以纯丝、纯棉或混纺为好,防凉又止燥。还要注意腰腹部、膝关节保暖,不要“刻意”露出后背和肚脐。夜晚要关上窗户,换上长袖衣入睡,将薄棉被备在床头十分必要。由于“白露”后阴气上升阳气下降,因此衣物可以单薄些,薄而不露,适当“秋冻”。

健康养生
生活保健
常见疾病
女性健康
单身
恋爱
婚姻
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