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亲子秘笈 > 育儿宝典 > 幼儿美术放飞孩子的天性

幼儿美术放飞孩子的天性

来源:女友组    阅读: 2.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幼儿美术放飞孩子的天性,儿童画不只是儿童画的,而是画出的画是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认知。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幼儿美术放飞孩子的天性的相关文章,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幼儿美术放飞孩子的天性1

婴儿一出生就带来了两种能量: 一是精神,二是潜力。还带来两种技巧,一是道道,二是圈圈。还带来两种表情,一是哭, 二是笑 。虽然哭和笑不是画法,却能情绪参与其中,影响绘画。

有一种力量驱使幼儿遵从幼儿发展规律,特点是秩序性,阶段性,不可逆转性,这个力量就是精神。

比如,先有臂和腿,后有脚手,这个规律是不能改变的。? 就像一只花的绽放前包蕾,花开了是什么样,上帝早就定好了。 这都不是我们成人抄心的事,静待花开就行了。

幼儿阶段是一个发展的大系表,其中的每一个阶段都是大系中的一个环节。这些环节环环相扣,上下衔接,不能提前,也不能推后,有着严密的发展规律,教育只能在这个规律下进行。

幼儿美术放飞孩子的天性

3岁有3岁的形态,5岁有5岁的样式,7岁有7岁的画面。5岁画的画像7岁画的,就是教育违背了教育规律,画得越像,错误越大,教育越失败。孩子的画是什么年龄画什么画,最好的儿童画不是画得最像,而是符合年龄段的认知。没有“错误”、在视觉上看着光鲜、漂亮的画肯定不是儿童画。

儿童画的画“不畸形”、“不难看”,都符合成人的欣赏习惯,不懂得人都说好,那还叫什么儿童画。儿童画不只是儿童画的,而是画出的画是儿童的思维,儿童的认知。就是眼看着儿童画的,只要不是儿童的思维,也不能称为儿童画,是典型的`冒牌货!

幼儿美术好像是一根地铁线路图,到一个年龄就是一个站。儿童美术这辆车到了哪个站,都会有新的形式出现。

如:天性像地铁线路图的全程,人到老仍有天性存在,只是年龄越大天性越少。

感性从2岁开始从天而降,陪着天性,从此兄弟俩相伴一路前行,从2岁多感性加入与天性一道玩4年多,到了6岁半7岁又多了个伙伴,理性来了。

自从理性到来后,天性和感性就没有安生的日子过了。理性和天性、感性老是干仗,越来天性和感性干不过理性。

因此,孩子的画越来越失去了童趣,孩子又想玩,又想学习的矛盾突出。整个幼儿期只有天性、感性,直到7岁理性加入,在往后的日子里天性、感性、理性兄弟三结伴而行,虽然有点儿磕磕碰碰,还算团结。

年龄越小天性、感性越多,画的画越纯真、质朴,好玩、有趣。

儿童想象画的最好的时候是6岁。

年龄越大接近10到12岁的时候,理性占了上风,画的画更接近实际,更客观,更现实,更符合成人的欣赏习惯了。

幼儿美术放飞孩子的天性2

如何对幼儿美术绘画作品的欣赏

线条中体会幼儿的个性

一幅作品的构图,大多以线条为之。从幼儿所表现出来的线条,可以了解这个幼儿是否大胆、细心、胆怯,或优柔寡断,同时也可以了解他观察或想象事物的敏锐度。因为一切线条皆有其独特的感觉,以及其代表的语言或特殊意义,从这些线条的组合所产生的动感、韵律,都可以看到幼儿情感的流露。在幼儿的画纸上,留下的不仅仅是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无始无终的过程。如幼儿欣赏的奥托·奇科特的作品就是一些凌乱复杂、毫无规律的线条,你无法分辨画家究竟想描绘什么,表达什么,只是感到那种随意和无法复制。在幼儿的线条画作品中,你会发现,创造性有所成长的幼儿会毫不犹豫地画出自己的想法,线条大胆、圆润、狂放,智慧有所成长的幼儿,倾向于用细节表达积极的知识,线条细腻、温婉、清晰。

色彩中感悟幼儿的情感

色彩同线条一样可以表达感情,同时也可以表现幼儿个性,让欣赏者通过“移情作用”探索幼儿的内心世界,一般而言图式期以前的幼儿较主观,如同图式期一样,带有原本存于幼儿之观点,过了图式期之后,幼儿在色彩的表现又比较容易发展出主客观色彩昏庸的形式。我们往往从一幅作品的主色系来了解幼儿的心理或生长环境过程等。色彩的运用表达了幼儿当时的情绪,我们能从幼儿图画的色彩中读出其兴奋、压抑或愤怒。如有一个幼儿在作画时用了大量的黑色,画面感很沉重,后来知道这个幼儿是想描述在夜晚梦见恐怖的场面,他想用黑色来把它掩盖掉。

幼儿美术放飞孩子的天性 第2张

构图中解读幼儿的思考

年龄越小的幼儿造型越夸张、有趣、富含创意,反之越大的幼儿在造型上越趋谨慎,但逐渐丧失创意;而从所表现出来的图象来看,年龄越大图像越趋丰富,这当然与他们的生活经验有关。如巴塞利兹的作品就以扭曲的造型、夸张的色彩来表达他笔下的人物,他的构图最大的特点就是“倒置的人物”,幼儿被这种充满戏谑、幼稚、粗糙、原始、非理性、矫饰且疯狂的色彩与造型深深地吸引着,于是在幼儿的作品中,也可以看到“头足倒置”的人物形象,看到支离的构图画面,看到幼儿的一种思考、观点、情感和冲动。

材料中传达幼儿的能力

材料只是创作的媒介,通常而言,被选择的绘画工具大多是蜡笔或水彩笔,这种包装精美的彩色笔,的确让幼儿喜爱,训练了幼儿对线条、颜色的初步经验,然而却因其太方便使用,使幼儿失去与颜料之间的直接接触,缺少了触摸的感受,同时加上在调色、混色上的一些缺点,让幼儿的作品流于呆板,缺少变化,并对绘画素材少了一些探索与体验。如果我们提供足够丰富的绘画工具和材料供幼儿选择,我们会发现,有的幼儿选择单一的材料和工具,有的幼儿喜欢混用各种材料,并不是说选用单一材料的幼儿能力弱些,而选择各种材料的幼儿能力就强些,最重要的是幼儿能否把每种材料的“笔触”与“特色”表现出来。

内容中蕴含幼儿的创意

加德纳说:“差不多每一个孩子到了4~7岁时,在有合适环境的鼓励下,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对于所有的孩子来说,这个阶段正是最自由的阶段。”看每一个幼儿的绘画作品,虽然画面内容的组合不尽合理,但幼儿却有其合理的解说,通过幼儿对画面内容的解说,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幼儿独特的创意。纲要中说“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所以说,我们不但要关注幼儿的创作结果,更要关注他们的创作过程,读懂他们的画外之音,尊重幼儿的创作意想。

怀孕手册
新妈手册
育儿宝典
孕育饮食
早期教育
母婴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