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家庭 > 別把家庭教育變成應試教育的“幫兇”

別把家庭教育變成應試教育的“幫兇”

來源:女友組    閲讀: 7.7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有報道説,西安某校多名學生因背書差遭教師暴打;也有報道説某地高二學生疑因壓力大而跳樓自殺,曾因玩手機與家人爭吵;更有報道説,兩個月來,瀋陽發生了幾起中小學生因各種原因走上自殺道路的極端事件。

別把家庭教育變成應試教育的“幫兇”

這些報道出來以後,不少人將這類問題歸因於時下的學校教育,但筆者更為擔心的倒是一些家長的跟帖。這些跟帖的背後,是“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傳統觀念在作祟。不少家庭的教育理念是“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成功的標準就是有高收入,有好享受。六一前夕,廣東清遠就有不少家長帶着自己的孩子去參觀一套價值400多萬元的豪華別墅,以激發孩子的成功慾望。正是這樣的理念和認識,才有了“要是我孩子,我就支持老師”“我也是孩子的爸爸,如果老師只體罰到這程度,我還是要點讚的”之類的神跟帖。也是六一前,西安民辦初中進行“小升初”綜合素質階段性評價,4萬餘小學生趕考,3000餘名家長將考點擠得水泄不通。

由此可見,中國的基礎教育遭人詬病,需要反思的恐怕遠不僅僅是學校教育,還有家長,乃至整個社會。

受人追捧的“虎媽”“狼爸”現象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看看他們的家庭教育,除了獨裁與專制,還有什麼?不少家長,就是這樣一邊痛批着應試教育,一邊不擇手段地強迫自己的孩子成為應試教育的犧牲品,理由往往只有一個: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為了孩子的學業,為了不讓他們掉隊,為了他們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家長的普遍態度就是除了學習,孩子的玩樂與休閒都是要控制的,更有甚者,除了學校佈置的學習任務以外,家長們還會給孩子另外佈置任務。

許多家庭的孩子甫一出生,父母們就為他們謀劃着未來的每一步。為了這些規劃的實現,我們的家庭教育忽視了孩子應有的權益和心理需求。對孩子的體罰、變相體罰比起孩子未來的美好生活,就算不了什麼了。所謂“嚴是愛,鬆是害”,想要有美好的未來,就要孩子學會克己、自控、勇敢、堅毅,絕對服從父母、服從老師,永不反抗。至於體罰,只要沒傷筋動骨,沒有危及生命,那就是小菜一碟了。

所謂可憐天下父母心,父母的苦心表面上看來都是為孩子,説到底還是為他們自己。他們需要孩子光宗耀祖,需要他們為門楣增光,更需要他們為家長圓上自己當初沒有圓的種種美夢。孩子實際上只不過是他們的一個工具而已。正是這些錯誤的價值觀讓家長們忽視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忽略了生命成長的規律。不少家長們也清楚,成大業者往往不是在學校裏成績最好的那些人,考試成績原本就不能説明什麼。但輸不起啊,我們的家庭教育就這樣成了應試教育的“幫兇”。

為人父母,需要明白這樣的基本道理:要想孩子有健康的發展,就要有健康的家庭教育。健康的家庭教育首先要理解孩子的實際需要,為他們實現需要提供支持與幫助,而不是強迫他們實現我們的期待;更要正確地看待孩子的學業,要明白孩子當下的學業未必能夠決定他未來的生活,真正能決定孩子未來的是他的生活態度與價值取向;最要明白的是,對一個具體的生命而言,成長才是第一位的,良好的生命成長需要的不是壓抑與束縛,而是自由與放鬆。

親愛的家長,如果真的為了孩子的未來,不妨“把你的大皮鞋從孩子的脖子上拿開,研究他們的需要(而不是你的需要),不要被專家蠱惑,暫時停下輸贏的競賽遊戲,重新建立起孩子與第一手經驗的關係”,我們的孩子“才會獲得有規律的輕鬆感和正面體驗,如安全、可靠、信任、自我價值、信仰和希望”,才“能清晰地感受到自我以及與外界的相聯,這其中包括對他人、對生活、對自然的同情、尊重和寬容”。唯其如此,他們的未來才有希望。

如果真想走出基礎教育的困境,不妨試着從我們的家庭教育開始——改變觀念,轉換方式。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