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傳統美食粽子的寓意

傳統美食粽子的寓意

來源:女友組    閲讀: 9.5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傳統美食粽子的寓意,粽子是端午節的標誌之一,也是端午節必吃的食物,對於端午吃粽子這一習俗,人們都是非常看重的,那麼下面就為大家介紹下傳統美食粽子的寓意。

傳統美食粽子的寓意1

1、吃粽子吃粽子:除瘟驅邪、求吉祥:最初粽子的寓意是用作祭祖及神靈。

2、因為粽和宗音近,因此端午節吃粽子寓意取光宗耀祖,所以家家户户的人都在過端午的時候吃上粽子。

傳統美食粽子的寓意

3、功名得中:粽和中音近,有功名得中之意,在古時寓意學士考得功名。通常古代科舉考試都在秋天,因此在端午節時,要考取功名中第的人吃粽子可以寓意一舉中的。

4、紀念屈原: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傳説,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久而久之,端午節吃粽子便成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

5、驅趕蛟龍:蛟龍會偷祭祀的東西,而它怕艾葉和五色繩,所以便用其來包祭祀食物。

傳統美食粽子的寓意2

端午吃粽子代表什麼寓意

端午吃粽子除了紀念屈原外,也有闔家團圓的意思,畢竟現在的端午節已經是法定節假日,每到端午節各地的遊民便會回家與家人團聚。還有另外一層寓意,便是“求子”,粽子有諧音“中子”的意思,一直有傳聞吃了粽子就能得兒子的風俗,寓意人丁興旺的意思,總之端午吃粽子是好意,一定要記得吃粽子。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端午從字面上還有“端五”、“重五”、“重午”等名稱。“端”古漢語有開頭、初始的意思,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據考,許多流傳至今的端午習俗也與屈原毫無關係。

比如粽子,最早文字記載出自許慎的《説文解字》,食粽子習俗早於屈原去世400多年。最開始吃粽子是在寒食節這一天,是為了紀念介子推。之所以端午節要吃粽子只是人們為了紀念屈原而定的一個説法而已。到了現在還有一些地方會在清明節前一天和清明節當天吃粽子。

相傳,這些民俗活動是為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是楚國三閭大夫、詩人,由於奸臣誹謗,昏庸的楚王不但不採納他聯齊抗秦的主張,反而放逐了他。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的國都。相傳,屈原投汨羅江後,當地百姓聞訊馬上划船撈救,一直行至洞庭湖,始終不見屈原的屍體。

為了寄託哀思,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糰、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

人們見後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罈雄黃酒倒進江裏,説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後來為怕飯糰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粽子。

傳統美食粽子的寓意 第2張

端午節為什麼要吃粽子

一般認為,端午節吃粽子是為了紀念偉大詩人屈原,實際上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説端午節吃粽子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只是反映民眾的心裏願望而已。

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端午吃粽子的禁忌

1、忌未熟先吃。包粽時,我們不要將粽包得太大,否則便難以將它弄熟。粽子必定要完全弄熟才可吃,不然對健康有損。

2、忌保存太久。已包好的粽比較好儘快吃掉,不宜保存太久,最多隻保存3-4日,吃時亦要再次加熱。此外,保存粽的地方亦要清潔衞生,比較好放於陰涼透風的地方。

3、忌大量進食。粽由糯米造成,但糯米卻不易消化,所以患有或曾患腸胃病的人不宜多吃。此外,小朋友、老人家的消化功能亦較差,所以吃粽時必需有剋制,並且儘量趁熱吃,以免冷卻後更難消化。

4、空腹不宜吃粽子。如空腹吃粽子,糯米就會在胃裏停留很長的,刺激胃酸分泌,可能導致有慢性胃炎、食道炎的患者宿病復發。

5、吃粽子時不宜喝冷飲吃粽子的時候不要喝冷飲,喝冷的東西更輕易讓糯米凝固,更不易消化,讓人感覺到滯脹。

傳統美食粽子的寓意3

端午節吃粽子的寓意是什麼

1、是紀念屈原;

2、求子,人們互贈粽子寓意是求子;3、功名得中,因為“粽”和“中”音近,古時寓意考中功名;

4、光宗耀祖,中“粽”和“中”音近,因為端午節吃粽子寓意“光宗耀祖”,所以每家每户都吃粽子。

屈原是我國偉大的愛國主義詩人,他積極主張楚國聯合齊國,抗擊秦國,他的意見沒有被採納,反而被罷了官,發配到邊遠的.地方。楚國快要滅亡時,農曆五月五日這天,屈原投汨羅江自殺。屈原投江後,楚國人民為了不讓江裏的魚蝦鼈蟹吃屈原的屍體,就往江裏投好吃的食物。

這樣年復一年,人民為了紀念這位愛國詩人,每逢端午節那天,便把食物投到江裏祭祀屈原。一天晚上,有一位老人在夢裏夢到屈原,就問他:我們給您投去那麼多的食物,您吃到沒有?

屈原説:你們送給我的飯,都讓那些魚蝦鼈蟹吃了。老人問怎樣才不會被他們吃掉呢?屈原説:你們用竹葉把飯包起來,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它們以為是菱角就不敢搶着吃了。第二年的端午節,人們就照着屈原説的話,向汨羅江裏投下尖角粽子。可是,過了端午節後,屈原又給老人託了個夢,説:謝謝你們給我送來了那麼多粽子,我吃到了。

但大多數仍是被魚蝦鼈蟹吃了。老人問屈原:還有什麼辦法呢?屈原説:送粽子的船要打扮成龍的樣子,因為魚蝦鼈蟹屬龍管轄,它們不敢吃龍王的東西。從那以後,年年端午節那天,人們划着龍船到汨羅江送粽子,這就是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的來歷。

傳統美食粽子的寓意 第3張

端午節吃粽子的由來

歷史上關於粽子的記載,最早見於漢代許慎的《説文解字》。“粽”字本作“粽”,蘆葉裹米也。從米,葼聲。西漢把粽子做為最早出現的端午時食,應屬“梟羹”。《史記》“孝武本紀”注引如淳言:“漢使東郡送梟,五月五日為梟羹以賜百官

。以惡鳥,故食之”。大約因為梟不易捕捉,所以吃梟羹的習俗並沒有持續下來。銼是端午的主角-粽子,在稍晚的東漢就已出現。一直要到晉朝,粽子才成為端午的應節食品。粽子應該算得上是中國歷史上迄今為止文化積澱最深厚的傳統食品了。

200年後南朝梁文學家吳鈞在《續齊偕記》中説:“屈原五月五日投汨羅而死,楚人哀之,遂以竹筒貯米,投水祭之。”,按《齊諧記》説法,因為怕祭屈原之米被蛟龍所竊,因此創造了粽子這種形色。因為蛟龍怕楝葉、綠絲。可見人們對忠義之士感情之彌篤了。

粽子的各種類型:

“竹葉粽”:“取竹葉裹白糯米粽煮之,尖有如生切菱角。”

“艾香粽”:“糯米淘淨,夾棗、慄、綠豆,以艾葉浸米裹,入鍋煮。”

“甜茶粽”:“取真武山優質甜茶取汁用來製作粽子,其粽子色澤金黃油亮,入口潤滑細嫩,柔軟”

粘稠,齒頰留香,回味甘甜,去膩消食,營養豐富”

“臘肉香腸粽”:“臘肉香腸包的小粽,入口就有過年團圓的氣息。”

“薄荷香粽”:“薄荷水浸米先蒸軟,拌洋糖,用箬裹作小粽,再煮。”

“豆沙粽”:“豆沙、糖、脂油丁包小粽煮。”

“蓮子粽”:“去皮心,拌洋糖,包小粽。”

“松仁粽”:“去皮包小粽”

“火腿粽”:“入火腿塊包粽,火腿要金華者,精肥適均。又,肉丁包粽亦可。”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