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時尚熱點 > 婆媳難相處有原因

婆媳難相處有原因

來源:女友組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婆媳難相處有原因,自古以來,婆媳關係都是劍拔弩張,最難相處的,媳婦總覺得婆婆管得太寬,其實那只是媳婦們沒有找到婆婆的軟肋,如果能做一個討婆婆喜歡的媳婦那就沒有矛盾了。下面講述婆媳相處難的原因。

婆媳難相處有原因

婆媳難相處有原因1

1、缺少溝通

其實這個問題就是導致上面問題的出現,婆婆與媳婦之間就跟夫妻相處一樣得溝通,媳婦與婆婆溝通不單單是解除問題,還能拉近兩個人之間的距離,這樣的婆媳關係就會越來越好。

2、媳婦太懶

婆婆覺得媳婦進了婆家門就是來分擔家裏的家務和照顧老公的,而不是在家裏談情說愛,畢竟婚後的生活不是有愛就飽了,媳婦有了孩子還得照顧孩子呢,所以太懶的媳婦是得不到婆婆歡心。

3、媳婦不尊重婆婆

女人們看來都是婆婆挑剔媳婦,其實媳婦也會有不講理的,婆媳間的問題並不是婆婆一個人的錯,比如說媳婦不會說話,本意本來是這樣的,可是說出來的話特別傷人,甚至造成不尊重的問題。

4、媳婦將婆婆當外人

媳婦們總是在抱怨婆婆沒有把自己當自家人,其實媳婦們自己還不是一樣把婆婆排外了,要不然怎麼會有婆婆老了還沒人養去外面撿垃圾呢,其實就是媳婦覺得婆婆又不是自己的媽媽,所以對婆婆各種不好。

婆婆最喜歡哪種媳婦?

1、珍惜家庭,愛老公愛孩子。

珍惜家庭是最重要的一點,婆婆感受到你對家庭的付出和愛,自然也無話可說。首先你當然得愛老公,做好一個妻子應該做的事情,打理內務,爲丈夫降壓,對他忠誠。

2、最起碼得尊敬她。

有時候婆婆也有自知,她不是你媽,她也不求你像對媽一樣對她。但尊重,是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友好關係的基礎,這點必須得有。尊重公婆的生活習俗、起居飲食、日常愛好。不一定更要有求必應,但至少要表示出尊重的態度,這樣人家纔會尊重你。

3、會做家務。

很多辣媽都覺得千萬不要在婆婆家做家務,否則以後的家務活都由你來承擔。其實做不做家務不要緊,婆婆最在乎的不是如何把家務活都丟給你做,而是在乎你到底會不會做。所以,不要因爲怕做家務而不學做家務。不要把家務活的重心搞錯,即使你不做家務,你也必須讓公婆知道你有能力將家裏打理好。

4、有自己的收入來源。

每個辣媽都會發夢嫁入豪門什麼都不幹坐享榮華富貴,但同樣也是每個婆婆都怕自己兒子娶個什麼都不會的女人回家吃軟飯。只需要一件事就能解除婆婆的這種對抗心理,那就是你有一份自己的收入,工資、自己物業的租金,只要自己有活幹,能養活自己,婆婆起碼知道你不是圖他兒子的錢,也沒必要圖。

5、長得好看又聰明幽默。

長得好看的女人,尤其是秀氣類型的,多數婆婆也是一看就開心。女人看女人其實也是看臉,其次再看相處,通常長得聽話秀氣的辣媽,婆婆都會鍾愛有加,而聰明會看臉色、外面工作也體面、人更是幽默風趣會逗笑,這種媳婦婆婆就更是想要捧在手心裏了。不過說實話,要婆婆不喜歡這種媳婦,那肯定就是婆婆的問題啦。

6、對着婆婆不要太計較錢。

錢這東西說的有點白,也就是家庭經濟的問題。老人的消費觀和年輕人的消費觀肯定有所出入,在這點上辣媽最好備好一份給老人花的錢,這樣就能給她一定的消費空間,在空間以內你也不用管婆婆太多。這樣在婆婆看來,就是你有閒錢也願意給她花,也不跟她斤斤計較,這不就是一家人的表現了嗎?她當然就會喜歡,而且多留點錢給她養老,其實也是對老人的一種孝順。

7、不天天往孃家跑,不說婆家壞話。

婆婆雖然知道自己不是你媽,但也會有私心希望你不要經常往孃家跑,因爲在外人看來好像自己對你不好才讓你跑回孃家,這相當於一個門面問題。另外婆婆也害怕你把婆家不好的東西都會在孃家說出來,無論你有沒有說,當她聽到這樣的閒言閒語,肯定會怪在你頭上。所以請辣媽們稍稍忍讓,回孃家不要太勤快,也給點面子婆婆。當然啦,其實你做好表面功夫,回孃家也是沒問題的。

8、大家閨秀顧及家庭形象。

很多婆婆對賢惠的媳婦完全沒有抵抗力,特別是特別秀外慧中,懂得保持個人及家庭形象的女人,這是很多婆婆都相中的加分項。個人而言,媳婦要注意形象,不馬虎不邋遢,不露肉不花哨,不粗魯不放肆就是最好。對家庭而言,要代表家庭形象,和鄰里打好關係,對內不知道,但對外一定要保持家庭和睦的'景象,壞事不出門,好事傳千里是滿分標準。有這樣的媳婦,婆婆也能從鄰里間多增幾分面子。

婆媳難相處有原因2

爲什麼婆媳關係不大容易相處和諧呢?有的研究者依照弗洛伊德的思路,從婆媳對兒子兼丈夫的情感佔有慾及“戀母情結”等角度去解釋。當我們嘗試用社會心理學的視角去分析時,又會得到什麼結論呢?

婆媳雙方常常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結果兩方都不滿意。社會心理學的研究發現,中國人在對各種人際關係分類時,會採用一個雙維度的標準。一個維度是關係中兩個人身份角色的距離,一個維度是關係中兩個人的真情交換和義務履行的均衡。

在家庭關係中,親子關係是一種血緣關係,父母兒女以血脈相連,在以父子軸爲核心的中國文化裏,親子關係顯得尤爲重要。而夫妻關係、兄弟姐妹關係相形之下其重要程度都會弱一些。對於每一個人來說,這些關係是與生俱來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來的。因此,我們對這些關係在情感表達上就形成了各自的區別。

對此,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稱之爲“等差之愛”。意思是說,在親子之間、夫妻之間、手足之間都有來自角色身份規定的情感。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說的“應有之情”。不同的關係有不同的倫理規範,也有不同的情感類型。

一般來說,在家庭生活中,由於家庭成員不僅有很近的血緣關係,而且還耳鬢廝磨,朝夕相處,同時具有最切近的應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

當原本沒有親緣關係,“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於相愛“走進一家門”的時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動的。婚姻不僅帶來了夫妻關係,而且也帶來了一大串家庭關係身份,新娘子一下掉進了一張關係網當中,需要四面應付。婆媳關係就是其中比較重要的關係。而對於媳婦來說,婚前與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較少,所以,對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對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員就只有應有之情。

應有之情只是一種根據角色規定的情感,例如傳統倫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這種義務之情由於僅僅是義務,很容易讓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婦心裏會想,我們之間沒有交情,我不是你從小帶大的,因爲結婚,我就要對你百般照顧,我自己的父母我還沒來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現在這樣我就很不錯了。婆婆心裏會想,你在我家裏出出進進,就是一家人了,你應該像個兒媳婦的樣子啊!一方強調真有之情,另一方強調應有之情,兩方都不滿意。

當婆媳雙方混淆了婆媳關係與母女關係,會因爲對方無法滿足自己的預期而漸生不滿

然而,抱怨婆婆的媳婦或抱怨媳婦的婆婆常常忽視一個現象,那就是無論婆婆還是媳婦,她們的母女關係一定比婆媳關係要好。被兒媳婦看作是“惡婆婆”的人,卻對她們自己的女兒疼愛有加,在她們的女兒眼裏,“母親”、“孃家”都是無法替代的情感港灣。反過來,被婆婆認爲不懂孝順的媳婦,卻總是對她們自己的母親時常惦念,關懷備至。

婆婆看到媳婦與自己的兒子結婚,走進自己的家,就會本能地形成一種預期,那就是兒媳婦應該像女兒、兒子那樣對待自己。可是往往兒媳婦因爲缺乏“真有之情”恰恰無法做到這一點。兒媳婚後改口稱婆婆爲“媽媽”,也會本能地將婆婆的行爲與自己的母親相比,形成婆婆應該像母親這種預期。當雙方混淆了婆媳關係與母女關係的時候,往往會因爲對方無法滿足自己的預期而漸生不滿。

不滿的情緒出現後,婆婆和媳婦又都會出現一種歸因偏誤,那就是認爲婆媳關係就是婆媳關係,永遠不會變成母女關係。有的婆婆說:“無論你怎麼對她好,她也不會變成你的女兒的。”媳婦就更容易說:“哪個兒媳婦是婆婆養大的?她怎麼會對我像對她女兒那麼好呢!”她們都不懂得通過對方的母女關係來看對方的情感和人品,來體會對方的真情。如果用真情來換取真情,婆媳關係就一定會與母女關係一樣,成爲家庭關係的新的情感支柱。

“分家單過”日漸普遍,社會結構中夫妻軸的地位正在上升,但父子軸依然有重要地位

在傳統社會裏,女性嫁到夫家後,對於孃家來說,已經是一盆潑出去的水。姓名被改變,或是隻保留孃家的姓氏,變成“王李氏”、“張劉氏”,或是本名前冠以夫姓,成爲夫家父子軸上的一個配角。孃家已經不再是自己的家,爲父母養老送終的真情表達受到了限制,而夫家也還不是自己的家,要對陌生人生出真有之情並非易事。因此,媳婦處在卑微的地位上,一熬就要幾十年,直到成了婆婆,夫家才終於變成了自己家。

現代都市青年婚後一般不與父母同住,農村青年婚後“分家單過”的現象也越來越普遍。於是,婚後的媳婦就有了三個意味不同的家———孃家、夫家與自己家。自己家是一種以夫妻爲主軸的家庭,維繫夫妻感情的主要是真有之情,而不是血親關係。而夫家是丈夫的孃家,孃家是自己的孃家。一些已婚女性總是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孃家排在第二位,把夫家排在第三位。一些已婚男性則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孃家排在第二位,把妻子的孃家排在第三位。這就是一些夫妻衝突的來源。很多夫妻爭吵的理由往往是“你媽是媽,我媽就不是媽嗎?”要求對方把順序排列與自己相同。這就反映出在社會發生變遷的今天,儘管在家庭中夫妻軸的地位上升了,但是在我們身上,父子軸仍然有着相當重要的價值地位。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看到兩種協調婆媳關係的思路。一種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妻子會把丈夫的孃家也當成自己的孃家,把丈夫的父母當作自己的父母;丈夫也是一樣,把岳父岳母當成自己的父母,把妻子的孃家當成自己的孃家。另一種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相互尊重對方對孃家的價值認定,體驗對方的父子情深或母子情深,站在對方的立場上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這兩種思路儘管有些不同,卻都可以較好地協調因婆媳關係引起的夫妻衝突。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