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時尚熱點 >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2月25日,創立於美國的咖啡品牌“藍瓶咖啡”中國大陸首店開業。在八點開業之前,排隊隊伍已長達十幾米,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1

你可能常常在中國看到以一些以藍色瓶子爲主logo的咖啡店,但那些都不是正主。

這家鼎鼎大名、人人效仿的咖啡品牌就是Blue Bottle(即藍瓶咖啡)。Blue Bottle 由James Freeman 2002年創立於美國加州洛杉磯,是第三次咖啡革命——精品咖啡浪潮的領頭羊(第一次是誕生於19世紀的速溶咖啡,第二次則是以星巴克爲代表的連鎖咖啡崛起)。從西雅圖到舊金山,從北美到東亞,它成功將咖啡,從單純的“提神飲品”轉變爲格調品位的代名詞之一。

從咖啡愛好者和週末市集上的咖啡車起步,這個品牌將“精品咖啡”這個模糊的概念,做成了差異化顯著的視覺體系、門店服務和產品體驗,並穩定地推廣到數家門店內。

目前,Blue Bottle已拓展韓國、日本等海外市場,風靡全球之際,Blue Bottle “開一家火一家”的傳奇從未被打破。

Blue Bottle的在咖啡史上的地位也讓其獲得資本熱捧。2017年,Blue Bottle 宣佈獲得一筆7000萬美金的風險投資,投資者中不乏Fidelity、Google Ventures等業內大佬,也有像Jared Leto(2014年憑藉《達拉斯買傢俱樂部》獲奧斯卡最佳男配角)這樣的時尚先鋒。

同一年,雀巢以約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這家咖啡品牌68%的股權,之後完成收購,目前,藍瓶咖啡是雀巢的全資子公司。

進入中國內地,Blue Bottle的依然走精品咖啡路線,舉手投足都是優雅風範。Blue Bottle十分善於利用建築和設計語言來體現品牌想要傳達的格調。內地首店坐落於上海靜安國際中心的一座二層洋房內,這座洋房曾是上海豪門朱氏舊居原址。1919年,商人朱幼鴻在此設立裕通麪粉廠,現如今爲靜安區文物保護點。據36氪瞭解,內地首店內的桌椅都是品牌從世界各地淘來的“古董”。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

二層的古董椅,圖片來自Blue Bottle

精品咖啡領頭羊

在某種程度上,以Blue Bottle爲代表的精品咖啡館,並不以取代星巴克爲目標,而是要跳出以星巴克爲代表的“第三空間”理念, 讓消費者重新聚焦於一杯咖啡最本質的味道和背後隱藏的文化。

這種對初心和文化的追求,多少和創始人James Freeman本人經歷有關。James Freeman曾是個演奏單簧管的音樂家。在創立Blue Bottle前,他的一大愛好就是用原始的烘焙方式(即新鮮烘焙)烘焙咖啡豆,例如使用帶孔的烤盤。2007年去日本旅遊期間,James Freeman對日本的虹吸和手衝咖啡製作法非常感興趣,決定在美國推廣,此後手衝咖啡產品成爲Blue Bottle的經典款。

他曾有一句名言廣爲流傳:“現代人步履太匆匆,即使喝咖啡也不帶感情。”的確,縱觀目前規模較大的咖啡品牌,星巴克幾乎成爲了“辦公”場景,瑞幸(提供外賣服務,但會提升起送價)、manner均鼓勵自提,並不執着於對消費者進行強咖啡文化的輸出。在James Freeman看來,咖啡不僅是提神醒腦的工具,而是注入了大量文化元素、有溫度的東西。

因其對咖啡味道和文化的追求,Blue Bottle遵循“致簡致美”的極簡打法,是美國消費升級的典型案例。無論是開店策略、還是品牌整體的設計風格均是如此。

Blue Bottle提倡將一杯好咖啡做到極致。策略類似的還有ShakeShack,“做最好的街頭漢堡”,它們的核心競爭力都在於致力於超出競爭對手的新鮮度與絕妙口味。因此,Blue Bottle代表的是有“工匠精神”的咖啡店。他們關注的並不是擴張速度有多快,盈利能力有多強,而是如何爲客人調製出一杯真正能最大限度保留其原始風味的咖啡。

成立20年,Blue Bottle也不過開出了100家左右的門店。從數量來看,甚至不如近兩年聲名鵲起、主打高性價比精品咖啡的manner(目前門店超過200家,且還在快速擴張中)。在品牌整體的設計風格上,James Freeman選擇了經典、簡約的中世紀現代風格,既是懷舊,也是流行。例如,藍色瓶子的logo的整體設計是手繪風,而穿過瓶身的舊logo的設計,透着濃厚的20世紀90年代美國流行的嬉皮士文化風。

爲了與時俱進,Blue Bottle還推出了新的設計版本。將品牌名稱從瓶身中抽離出來,設置在藍瓶子圖標下方,同時提高了藍瓶子的明度,讓新logo顯得更年輕活潑。

在門店設計方面,內地首店仍是與北歐的極簡風格類似,牆面均爲乳白色,一樓現代的傢俱與混凝土的組合營造出簡潔的風格,二樓各式古董傢俱則創造出溫馨懷舊的氛圍。在二樓的另一端,還有藍瓶咖啡全球唯一一臺60年曆史的飛馬(FAEMA)意式濃縮咖啡機,承載它的是由上海本地回收舊門框和窗框製作的吧檯。

Blue Bottle門店內部圖,來自Blue Bottle

從選品到製作咖啡的過程也相對複雜,並且有一套十分嚴格的標準和體系。據大中華區總經理胡駿對媒體的說法,Blue Bottle 採用挑選SCA杯測評分84分以上的精選咖啡進行烘培製作咖啡。內部還有自己的一套評分體系,去判斷咖啡豆的質量好壞。

此外,Blue Bottle 還會爲不同味的咖啡豆度身定製烘焙曲線,烘焙師參考自動設置的烘焙曲線,同時根據每批生豆的狀態和烘焙分量,手動調校曲線,實現全球門店一致的出品。而烘焙機的各項數據,會自動上傳到藍瓶咖啡的內部系統上,並保存在雲端,亞洲市場的質量控制團隊每天都會跟上海彭浦烘焙廠的團隊開會討論參數。在彭浦烘焙廠,每烘培出一個批次的咖啡豆都會進行杯測來評定。

進入中國市場意味着什麼?

進入中國後,Blue Bottle 也面臨着本土化和激烈競爭。

來到中國前,在亞太市場,Blue Bottle 先選擇了受西方文化影響更大的韓國和日本,即使在中國,也首先選擇了生活方式更西化的香港。這些門店目前都獲得了不錯的發展。

但中國內地是個不斷擁抱變化的市場。這與Blue Bottle的“慢工出細活”截然相反。據媒體報道,早在2016年,Blue Bottle就曾調研過中國市場,但最終沒有立項。

事實上,爲了更快的適應中國市場,開店前,除了有多位來自股東雀巢的高管,Blue Bottle還引入了來自星巴克的員工。

例如,大中華區總經理胡駿,曾任原星巴克中國Siren Retail(新零售集團)負責人,在星巴克烘焙工坊籌備中發揮重要作用。

即使近年來在中國業績表現不佳,雀巢(咖啡業務)和星巴克中國仍是迄今爲主在中國發展的最爲成功的外資咖啡品牌,Blue Bottle選擇沿用巨頭老人,無非是想在保留格調的基礎上,快速本土化。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 第2張

以Blue Bottle擁有的江湖地位、品牌定位和設計風格來看,一段時間內,其門店不缺流量,也不會缺少網紅打卡,可以預見,Blue Bottle的門店信息將會很快被呈現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從開業這幾日的情況來看,在門店周邊數百米內都排着大長龍。

在線上的銷量也十分紅火。目前,Blue Bottle在微信小程序上線藍瓶咖啡電商渠道,上面會出售門店同步的咖啡豆、周邊產品如馬克杯、環保布袋等等——不侷限於門店,且帶着品牌文化的周邊產品,往往是利潤較高的業務之一。上線不到一個小時,藍瓶咖啡小程序上的咖啡豆產品已經全部售罄。

但生意能否持續更爲重要,尤其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下。

中國市場消費者對咖啡文化接受仍然需要一段時間,目前在國內業績增長良好的咖啡品牌也均爲主打性價比的咖啡,例如瑞幸、manner、Tims等。

從價格帶上,Blue Bottle 主打40元左右的咖啡,屬於中高端,與其價位接近的有星巴克、%Arabica和各類單體咖啡館。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預測,這一個價格帶的高端精品咖啡市場空間佔比爲25%-30%。而目前市場上現有的品牌還不足以讓高端精品咖啡的市場空間飽和。

此外,處在這個價格帶的消費者通常價格敏感度不高,更追求咖啡的品牌效應和口味。選擇維持格調,Blue Bottle 或許也意圖避開如今在國內競爭更爲充分的中低價格帶。

從這個意義上來說,Blue Bottle也許從來也不是瑞幸、manner們的競爭者。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2

你願意爲一杯咖啡在寒風裏等待6小時嗎?

2月25日,創立於美國的咖啡品牌“藍瓶咖啡”中國大陸首店開業。門店地址位於上海的蘇州河畔,由上海裕通麪粉廠員工宿舍舊址改造而成。

雖然不在商圈中心,距離地鐵站仍有一段距離,但首店開業當天,仍有不少粉絲專程趕來,在八點開業之前,排隊隊伍已長達十幾米,且大都爲年輕人。

截至目前,藍瓶咖啡全球門店總數爲102家,門店數量最多的東京也僅有15家。但此前有消息顯示,預計未來藍瓶咖啡將陸續在內陸開出10家門店。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 第3張

作爲一個成立近20年的品牌,由於其對咖啡現磨現衝以及較高的咖啡豆品質追究,被譽爲“咖啡界的蘋果”。同時行業也將其視爲是繼速溶咖啡、商務連鎖咖啡之後的“第三次咖啡浪潮”引領者。

不過,在當前,中國本土精品咖啡正在積極求變,而藍瓶咖啡進入內陸卻依舊遵循着“傳統”的精品單店運營思路。

顯然,藍瓶咖啡將不得不要與“中國學徒們”貼身肉搏。

藍瓶咖啡門前的衆生相

2月25日早晨5點,博主林林關掉昨晚早早設定好的鬧鐘從牀上爬起洗漱,爲接下來前往藍瓶咖啡內陸首店做準備。

上海的天剛亮,路燈還沒熄滅,林林頂着睏倦出發前往藍瓶咖啡門店,出門前她特意喝了一杯咖啡提神。

早晨6點半左右趕到咖啡店門口,小林發現已有5~6人在排隊等待,爲了保證第一批進入門店,她迅速加入隊伍。此時,距離門店8點半正式開業還有2小時。

吹了許久的冷風,林林作爲首批顧客順利進入咖啡店。熱情的店員、整齊的周邊、特色小吃以及與星巴克差不多的咖啡價格都給她留下了不錯的印象。

資料顯示,門店面積約300平米,分上下兩層,店內共50名員工,其中40人爲咖啡師。店內咖啡價格在28~48元,小食價格在20~38元左右。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 第4張

早晨的排隊人羣

儘管剛剛對外營業,但店門外苦等數個小時的顧客已排出十幾米的長龍。據現場保安預計,如果從8點開始排隊,預計等待時間將超3小時。

新消費日報記者從現場觀察到,排隊的人羣以二十多歲的年輕人爲主,不少是和朋友結伴而來。其中,有的是附近公司職員,有的是探店博主,還有很大一部分人就是爲了嚐鮮打卡而來。現場也有附近公司專程派人前來排隊,一口氣購買了70多杯作爲公司福利。

很快,線下黃牛也聞風而來。

新消費日報觀察到,黃牛代購三人一小組,一次性下單20杯左右,分批次帶出門店,爲了得到更多印着品牌LOGO袋子頻繁往來於門店內外,還有一人則負責兜售並聯系跑腿騎手配送咖啡。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 第5張

手提大量藍瓶咖啡的黃牛

在黃牛的手下,原本42元一杯的冰拿鐵賣到了100元一杯。儘管價格翻了一倍還多,但依舊有部分想嚐鮮又懶得排隊的顧客前來問價、購買。

在微信小程序上,藍瓶咖啡的咖啡豆和周邊產品開售不到1小時,其中部分已被搶購一空。

下午2點半,保安開始勸退仍在陸續趕來的排隊人羣。此時,站在隊伍最前方的麗花是從早晨9點半到達門店,已累計排隊超5小時。

而處於隊伍末尾的莫妮卡下午2點纔開始排隊,等到進入門店,已是晚上7點咖啡店即將打烊的時間。但即便順利進店點單,顧客仍需要等待半個小時至1個小時現場製作。

當天,小紅書、抖音、B站等平臺有不少博主發佈了藍瓶咖啡打卡的相關內容。有的博主對於排隊數小時感到十分不值,有的博主則因“藍瓶咖啡”的品牌影響力而認爲此次打卡並不虧,還有的博主吐槽咖啡也並不如想像中好喝,味道與其在國外門店喝過的相差不大。

藍瓶咖啡來了,已過最佳時機

綜合整個市場來看,藍瓶咖啡進入中國大陸市場的時機已經過了最好的時機。

實際上,藍瓶咖啡在開店前,已在上海佈局其專屬咖啡烘焙廠以保證咖啡豆的品質,但從性價比來看似乎並不“香”。

有博主在多次探店之後列出價格對比表,數據顯示,上海門店咖啡飲品價格相較於香港、日本、紐約、韓國貴30%左右;袋裝咖啡豆價格更是比國內同類咖啡豆貴2~3倍,同時也比國外精品咖啡豆價格高。

就在藍瓶咖啡首店附近500米範圍內,新消費日報記者共發現2家星巴克、1家瑞幸、1家Manner以及1家開寫字樓內部的獨立咖啡店,足以滿足附近白領不同層次的咖啡需求。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 第6張

資料顯示,藍瓶咖啡此前已經歷6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到1.2億美元,參投機構不乏美國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Fidelity等。

截至目前,藍瓶咖啡全球門店總數爲102家,門店數量最多的東京也僅有15家。但此前有消息顯示,預計未來藍瓶咖啡將陸續在內陸開出10家門店。

天眼查顯示,國內已完成註冊的藍瓶咖啡分公司共有5家,其中香港1家、北京1家、上海3家。這或許暗示了藍瓶咖啡在國內市場並不保守的拓展思路。

然而作爲對比,剛獲得數億元融資的Seesaw已開出超30家門店,未來還將把資金投入到開更多連鎖門店上。更不必提Manner與M Stand已全面轉型連鎖咖啡模式,短短數年就在全國分別開出357家、146家門店。

中信證券咖啡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市場中,各個價位都已經存在頭部玩家。比如,15~20元/杯的選手包括快餐店咖啡和瑞幸;20~30元/杯的參與者主要是平價精品咖啡;30~40元/杯是傳統歐美系精品咖啡店的強勢領域,例如星巴克還兼具社交、辦公等屬性地位很難被撼動。

顯然,儘管是精品咖啡的鼻祖,但藍瓶咖啡不得不要與“中國學徒們”貼身肉搏。

精品還是連鎖?

咖啡市場未來沒有統一答案

相比較此前雀巢統治速溶咖啡、星巴克引領連鎖咖啡的市場格局,當下中國的咖啡市場顯得充滿了不確定性。

其中,精品咖啡就是最大的變量。

所謂“精品咖啡”是將咖啡的製作視爲手藝,從沖泡手法、咖啡豆的烘培加工到咖啡豆的新鮮度等都被包括在判斷“是否優質”的標準內。

而上海則是中國咖啡店發展最爲迅速的'地區。

資料顯示,上海的精品咖啡市場起步於2012年,爆發於2015年,至2018年上海精品咖啡消費者教育基本完成。隨着星巴克全球最大甄選烘焙坊、%Arabica、Peet‘s等品牌不斷涌現,關於咖啡口味、設計、性價比的“內卷之戰”。

2021年初,美團在上海咖啡文化週上發佈了《上海咖啡消費地圖》,數據顯示上海已超越紐約成爲全世界擁有咖啡館最多的城市。

據另一份《上海咖啡消費指數》報告顯示,獨立咖啡和精品咖啡店佔到總數的55.88%。

一直以來,咖啡的普及大都離不開星巴克、雀巢乃至快餐店咖啡的品牌影響力帶動。

但在中國,在咖啡各個細分領域,都涌現了不少新品牌。2021年咖啡賽道累計融資39.36億元,大部分資金都投向了新興的連鎖咖啡品牌。

其中既包括三頓半、時萃SECRE、永璞等速溶品牌,也有精品咖啡品牌轉型連鎖的Seesaw、M Stand也分別獲得了1次和2次融資,單次投資金額都達到上億元。

2月28日,上海本土精品咖啡品牌Seesaw再獲數億元A++輪融資,主動擺脫依靠咖啡師的傳統精品咖啡風格,努力朝着連鎖咖啡品牌發展,提出2022將實現3倍業績增長。

反觀藍瓶咖啡,2017年,雀巢以5億美元收購了藍瓶咖啡68%的股權,這使得該品牌估值很快突破7億美元。但也有評論表示,這一價格相較於此前每輪數千萬美元的融資,並不算高估。

2月26日,儘管是週末,但藍瓶咖啡門前排隊的人數已不復25日的盛況,排隊人數有所下降。

可以預見的是,在網紅熱度褪去後,這家藍瓶咖啡能否像如今一樣座無虛席還有待市場的驗證。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3

“如果在下單後遇到長時間排隊等待,咖啡師需要即時與顧客溝通,比如前面還有幾單您的咖啡就做好了,同時,在把咖啡遞給顧客時,還要將杯身的藍瓶logo朝外,並配以微笑和問候。”

美國網紅咖啡品牌藍瓶咖啡對極致服務的追求被業界津津樂道,但在中國內地首家門店開業當天,消費者可能沒有機會體驗到。

“早上8點到店門口時,就已經排出了五、六百米的長隊。”2月25日,藍瓶咖啡上海門店終於開業。咖啡愛好者劉斌一大早從嘉定趕到靜安的蘇州河畔,爲喝上這杯連硅谷科技巨頭都稱讚的咖啡足足排了3個小時的隊。等到他終於能一飽口福時,咖啡上面的拉花已經散掉了。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 第7張

頂着“第三波咖啡浪潮鼻祖”“咖啡行業的蘋果”“創始人是咖啡界喬布斯”的耀眼頭銜,藍瓶咖啡進軍中國市場的每一步,都備受消費者關注。和Seesaw、Greybox、Peet’s、%Arabica等咖啡新勢力一樣,藍瓶咖啡自然也被視爲挑戰星巴克地位的另一候選者。

不過,不論是產品定價,還是在門店數量等方面,藍瓶咖啡想要在中國的咖啡市場佔有一席之地,仍然需要一定的時間。

排隊3小時,黃牛叫價150元/杯

藍瓶咖啡上海門店位於靜安區一棟二層的老式小洋樓中,甫一開業,便成爲魔都新的打卡勝地。

“就算是在人們熱衷於排隊的上海,我也是很久沒見過這種場面了。”劉斌告訴時代財經,早上6點,就有人頂着寒風在藍瓶咖啡門店外排起了隊。到9點,“人龍”已經將整個洋樓圍了起來,百米長隊幾乎維持了一整天。

劉斌對時代財經表示,雖然藍瓶咖啡門店裏對客流進行了限制,但在下午3點之前並沒有限制單個顧客購買咖啡的杯數,不少黃牛一次購買了幾十杯咖啡,並在門店外兜售,甚至開出了一杯150元的天價。

在同步上線的藍瓶咖啡線上商城,不少產品也被搶購一空。在上海門店開業時,藍瓶咖啡在微信小程序上線了電商渠道,出售咖啡豆、馬克杯、環保布袋等產品。上線不到一個小時,咖啡豆產品即全部售罄。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 第8張

失望總是與熱鬧並存。

“在上海,藍瓶咖啡的品質應該處在精品咖啡的中上水平,但要跟第一梯隊的獨立精品咖啡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李浩曾在上海的一家外資咖啡企業工作,對咖啡有比較深入的研究。他對時代財經表示,可能是剛剛營業,門店客流量太大,藍瓶咖啡的整體出品不算穩定,“我買的第一杯拿鐵,連完整的拉花都沒有,只能重做”。

在大衆點評平臺,藍瓶咖啡高居上海咖啡廳熱門榜第一名,但評分卻只有3.7分。消費者的抱怨大多集中在“排隊時間太久”“服務不到位”等方面,更有消費者表示,咖啡價格高,整體不如星巴克。

對於在中國市場的經營計劃,時代財經致電藍瓶咖啡官方客服,對方表示,目前在內地,藍瓶咖啡僅在上海佈局有門店,外地的消費者想要體驗公司產品,可在微信小程序商城購買。

貴過星巴克,中國門店賣出全球最高價

藍瓶咖啡是典型的精品咖啡品牌。

在咖啡消費者的認知裏,精品咖啡是要貴過星巴克的存在,而藍瓶咖啡則徹底加深了消費者對這一現狀的印象——藍瓶咖啡的售價大多處於30~50元的區間,其中美式咖啡爲32元/杯,拿鐵爲42元/杯,摩卡爲46元/杯,價格均高於星巴克同款。

有媒體統計,藍瓶咖啡上海門店產品的整體售價比日韓美門店的定價高出35%~40%,甚至比地租、物價貴出天際的香港店還要高。

“和星巴克一樣,與國外其他門店相比,藍瓶咖啡在中國市場的定價是最貴的,當然這其中有市場策略、供應鏈、設備和原料價格等各方面的原因。”上海咖越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振東告訴時代財經。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 第9張

而細數藍瓶咖啡的發家史,它更是將“精品”二字發揮到了極致。

藍瓶咖啡最早開在美國舊金山的一家農貿市集上,因爲對市場上過度烘焙、不新鮮的咖啡感到厭惡,單簧管演奏家詹姆斯弗里曼(James Freeman)開始獨自烘焙新鮮的咖啡豆,並將其製成咖啡對外出售。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弗里曼曾自稱缺乏商業頭腦,但深諳咖啡豆的種植和加工之道。他能記住每種咖啡的產地和農戶名稱,能品嚐出各種咖啡的味道。

在早期銷售階段,弗里曼經常與顧客通過電話交流,問的問題也總是“請問你們喜歡哪種咖啡”“願意喝多少咖啡”。如果談話足夠愉快,藍瓶咖啡每週都會將咖啡送到客戶家中。

在中國,藍瓶咖啡也堅持做精緻咖啡的理念。據媒體報道,在上海門店開業前,咖啡師的前置培訓長達2個月以上。在產品方面,藍瓶咖啡堅持使用84分以上的咖啡豆,研磨後45秒內使用,平均一杯咖啡要等待15分鐘。

此外,與國內咖啡連鎖品牌喜歡從星巴克、Costa挖人不同,藍瓶咖啡更傾向於尋找合適的人,而不是有一定行業經驗的人。藍瓶咖啡首席執行官布賴恩·米漢(Bryan Meehan)曾表示,面試新員工的第一個問題是“你是否喝咖啡”,一個對咖啡不感興趣的人很難去欣賞製作咖啡的匠心工藝。

藍瓶咖啡起大早,趕晚集

早在兩年前,市場就已傳出藍瓶咖啡要進入中國市場的消息。如今,中國的咖啡賽道早已過了萌芽期,新品牌遍地開花,姍姍來遲的藍瓶咖啡,又還有多少機會?

王振東認爲,藍瓶咖啡此時才佈局中國市場,屬於“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

“在2017年食品巨頭雀巢入股後,藍瓶咖啡並不缺少資金、供應鏈方面的支持,卻遲遲沒有進入中國市場。但現在,國內咖啡市場已經不是一張白紙,消費者對咖啡的興奮點和閾值早已被拔高,各大品牌也並不缺乏創新能力和先進的硬件設備,如何在未來打動消費者,是它們需要考慮的問題。”王振東對時代財經表示。

一個好的信號是,不同於傳統連鎖咖啡品類中品牌林立,精品咖啡目前仍有一定的增長空間。

藍瓶咖啡一杯單品的售價在40元左右,在中國咖啡市場處於高端精品的價格帶。目前處於這個價格帶的知名精品咖啡品牌,除了藍瓶咖啡外,還有%Arabica與星巴克臻選等。根據中信證券研究部預測,這一個價格帶的高端精品咖啡市場空間佔比爲25%~30%,而現有的品牌還不足以讓市場空間飽和。

德勤在《中國現磨咖啡行業白皮書》則提到,已養成咖啡飲用習慣的消費者當中,中國一線城市人均咖啡消費年杯數爲326杯,達到美國、日韓等成熟市場的水平,二線城市仍有一定差距,對應杯數則是261杯。藍瓶咖啡仍然可以有所作爲。

藍瓶咖啡中國首店:一杯咖啡要排6小時 第10張

但悲觀的聲音則認爲,眼下的中國市場,留給精品咖啡的空間依然有限。

王振東告訴時代財經:“相比於售價在10~20元的大衆咖啡,精品咖啡的消費頻次較低,剛需性更差,目標客戶羣體也比較窄,品牌認同度不高,目前市場只能集中在一線城市的核心商圈,雖然也有一定的下沉空間,但依然很有限。”

短期來看,藍瓶咖啡似乎還不會挑起一場速度與規模之戰。

官方數據顯示,藍瓶咖啡現有門店約102家,多分佈於美國,亞洲市場則分佈在日本、韓國、中國等。藍瓶咖啡在2015年進入東京之後,目前僅開設15家門店。2019年,藍瓶咖啡在韓國首爾的首家門店開業後,如今也只開設了7家門店。

藍瓶咖啡大中華區總經理胡駿此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中國市場一定是藍瓶咖啡所有市場當中發展最快的。不過,她沒有透露未來藍瓶咖啡在中國的拓展速度,但稱不會像其他咖啡品牌那樣採用激進的擴張策略。

王振東告訴時代財經,藍瓶咖啡的品牌戰略和星巴克不同,規模化並不是其經營目標,按照此前在其他國家的擴張節奏,它們只需要找好市場定位,未來幾年在中國的一線城市開出20多家店即可。

據他透露,目前藍瓶咖啡的中國門店主要由日本團隊運營,藍瓶咖啡想要在中國市場實現本土化,未來繼續擴張,應該會在產品品類、定價上進行調整。

相比之下,藍瓶咖啡的競爭對手們早已做好了快速擴張的準備。其中,M Stand計劃從10餘家門店增長至80~100家左右,Algebraist則表示,要將直營門店數由當前的30家提升至100家。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