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開悟的人身上有光

開悟的人身上有光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7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開悟的人身上有光,學佛法可以修身養性,學習佛法的目的,講究的是“覺悟”,提高智慧以後讓自己能夠有所開悟,衆生皆有可能開悟,以下分享開悟的人身上有光的相關文章。

開悟的人身上有光1

開悟之後眼神也會有變化,開悟的人身上都有一種自然美,帶有人性的光輝。

其實,開悟之前,與開悟之後,是有很大不同的,至少在這四個方面,開悟之前,與開悟之後,判若兩人,對照一下,這四點,就可以看出,自己是否開悟了。

第一點,開悟之前物質重於精神。

往往迷的很深的人,從對物質的貪戀程度上,就可以看出,一個人,如果太過於貪戀物質,就說明,這個人,迷的很深,若對物質貪戀的程度越低,就證明這個人,悟的越深。

開悟的人,會把更多經歷,放在精神和內心上,不會再去執着在物質上,開悟之後的人,對精神上的追求是重於物質的。

第二點,開悟之前,感情重於智慧。

我們大多數人,都會把感情看得很重,我們對親人有感情,對愛人有感情,對喜歡的事物,也會產生感情,而且這種感情,要遠遠超過理智。

開悟的人身上有光

迷的越深,感情越重,而悟的越深,就會學着去用智慧來觀照自己的行爲,一切都會用智慧去指導生活,而開悟之後的人,智慧一定重於感情。

第三點,開悟之前,個人重於集體。

很多人,都會把自己看的很重,往往在做一些事情上,都會表現出以自我利益爲主,去看待問題,而開悟以後的人,因爲會明白,其實一切都是一個整體,個人只是整體的一部分,所以開悟的人,會以大衆集體爲主,不會在以個人的角度,去看待問題。

第四點,開悟之前,得到重於佈施。

很多人,在開悟之前,總是希望自己,多得到一些,並不明白,其實失去纔是得到的道理,而開悟之後,就會把佈施放在第一位,時刻以幫助他人爲重,不會在以自我爲中心。

對照這四點,就可以知道,自己離開悟還有多遠,把這四點,可以看做一點,那就是,開悟之前,活在顛倒之中,把一切錯的當成對的,把一切假的當成真的,而開悟之後,就會遠離這種顛倒,推翻一切之前的想法,當你喜歡上一切從前討厭的事物,或者厭惡一切從前最喜歡的事物時,就可以證明,我們在進步,我們離開悟,又近了一步。

開悟的人身上有光2

真正開悟的人,身上會有四大特徵

第一、開悟的人能夠平等地對待衆生。

真正開悟的人,心中是沒有分別的,無論是對待自己的父母,還是對待衆生的父母,還是對待一隻飛禽走獸,都能去慈悲的對待,不會因爲衆生的地位和種類,而去分別對待。

真正開悟的人,都懂得一個道理,一切衆生皆有佛性,一切衆生在自性上都是平等的,萬事萬物沒有高低貴賤之分,當你懂得了這個道理,你就不會再去隨隨便便傷害身邊的人,也就不會再去傷害其他衆生。

第二、開悟的人永遠都活在當下。

《金剛經》上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我們唯一能夠把握的,只有當下的瞬間,真正開悟的人,永遠都是身心合一的,永遠都是活在當下的。

開悟的人身上有光 第2張

開悟的人,不會擔憂未來,也不會執着過去,只是把自己的心,安住在當下,開悟的人,無論在做任何事情,都能全身心的投入其中,將自己的身體和靈魂,安住在當下的瞬間。

我們大多數人,都是身體和心靈是分開的,身體在牀上睡覺,心裏想的卻是與睡覺毫無相關的事。而真正開悟的人,自己的身體走到哪裏,心就會在哪裏,身和心始終是在一起的。

第三、開悟的人依教奉行,很少求佛保佑。

《金剛經》上說:“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一個開悟的人,很少去寺廟裏求佛保佑,因爲真正開悟的人,都明白一個道理,求人不如求己,我們唯一可以依靠的人,只有我們自己。

只有把自己修行好了,自己的路才能越走越順,如果你整體都想着讓別人幫你做事,讓佛賜福給你,你很難開悟,學佛也很難進步。

學佛人需要懂得一個道理:萬般神通皆小技,唯有空空是大道。開悟的人,不會追求神通,也不會追求各種境界,因爲一切有爲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唯有空空纔是大道。

第四、開悟的人生活會變得簡單。

生活越簡單的人,越接近世間的大道,大道至簡,當年佛陀成道後,每天的生活只有吃飯、睡覺以及爲衆生說法,再也沒有其他的事情可做,其實我們生活中,大多數事情,都是不需要去做的',對於你來說,真正重要的事情,只有那麼一兩件。

開悟的人身上有光3

佛教:真正開悟的人,身上都有這3大特質

一、心中無事、心無掛礙,不生任何雜念妄想。

佛教禪樂《春歌》裏寫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閒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一個人最大的福氣不是家財萬貫,而是內心的安寧與清淨。身上事少,自然苦少。“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人們之所以整天煩惱不斷、憂心忡忡,就是因爲想的太多,看不開、放不下,心中貪念、執念太多,既想得到這個,又想要那個,故而感受人生之諸苦。

“一切唯心造”,人生之苦樂皆由心而感知,心亂則一切亂,心安則一切安。人生在世猶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學佛應時刻觀照好自己的念頭,如如不動,心能轉境,而不被外境所轉,才能於任何境緣中處變不驚、鎮定自若。不論是遇到順境還是遭遇違緣,都能保持平靜淡然的心態,如此即爲開悟的狀態。

開悟的人身上有光 第3張

二、爲人處世中道,不走極端。

正所謂“月滿則虧,物極必反”,凡事不可強走極端,應知中庸之道,處事不偏不倚、調和折中,中間纔是恰到好處。現實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喜歡劍走偏鋒,信佛也是迷信神力,認爲自己一旦求佛,佛菩薩就必須加持自己,否則就質疑佛法的真實性,簡直是愚癡無知。

一個人如果太極端,就會深刻地感受到命運的大起大落、大是大非,從而也會令自己的心時刻處於跌宕起伏之中,不得安穩。比如,遇到得意之事,不要過於忘形,因爲往往福禍相依;遇到悲傷之事,也不要過於哀愁,因爲往往苦盡甘來。

凡事不要做得太滿,花開最好的時候是半開,而一旦全開,就離花落不遠了。人生最貴莫過於一個“忍”字,不大喜大悲,沒有善惡美醜之分別,時刻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態,自然泰然處之,遠離一切煩惱妄想,斷除一切苦厄。

三、不盲目相信和崇拜,有自己的智慧和悟性。

學佛應當向內求,“心外無物、心外無法”,不要搞形式主義、自欺欺人,更不要盲目相信和崇拜,要有自己的認知和覺性,不要人云亦云,別人說什麼就是什麼。是否真正受到佛法的利益,要問問自己的心,不要看別人,修行是自己的事,與別人無關。

學佛學什麼?學佛菩薩的慈悲與智慧,有了智慧,才能不迷惑、不迷信,建立正知正覺,不斷修福修慧修身,精進修學,從而擺脫苦厄、遠離愚癡煩惱。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