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一個人的格局怎麼理解

一個人的格局怎麼理解

來源:女友組    閱讀: 2.4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一個人的格局怎麼理解,人的格局即指人的度量和胸襟,一個人的格局怎麼理解,格局最高者,早已超然物外,“我根本不在乎自己贏不贏”,但因眼界和實力均已到位,也絕不會輸。

一個人的格局怎麼理解1

淺談對人的格局的理解

引子:在春節前夕,一個好友回長沙來看我。晚上吃飯時一起聊到了“格局”這個詞。格局?人的格局?以前從未聽人提起過這個詞啊。然後他說格局是中國國學中的一個詞,人和人之間的交往或者是交流人的格局很重要。。。。。。

格局,人的格局,我在質疑,於是我將格局兩個字百度了一下。得出了以下幾條關於格局的解釋:a)藝術或機械的圖案或形狀;格式;佈局b)局勢或態勢c)形容人的度量與胸襟。d)可以指一個範圍。大概就是以上幾種解釋了。其中與人扯上關係只有c了。由此可知所謂人的格局就是指人的度量和胸襟了。但我想不只這些,應該還有以下幾種衍生的意思。

一個人的格局怎麼理解

首先還是講講我對人的格局的字面意思的理解吧。人的格局即指人的度量和胸襟。我們通常講一個人很大氣,氣量很大,宰相肚裏能撐船。也就說這個人的格局很大。但是這樣講顯然是不全面的。你可以講他大氣但是你不能講他的格局大。也就是說人的氣量大也只是體現人的格局大的一個方面。不能以偏概全。

既然不能以偏概全,那麼是不是人的格局應該有個完整的定義呢?答案是沒有!因爲人的格局是個在發展的事物,它是不斷在在變化中發展的。我們知道人是個很複雜的事物,同時我也認爲人應該是我們所知道的宇宙中最爲複雜和難以掌控的事物了。人之所以複雜,應該也是複雜在人的格局上面。人的格局伴隨着人的一生。我們常說人生如戲。人生如棋。人生就是一場修行。所謂的修行、戲、棋我認爲就是人的格局。這裏我們可以將人的格局理解爲人的修爲所到達的深度。這裏所講的修行我認爲最爲主要的應該是思維方面的修爲。而且我也一直認爲人的思想能發展到多遠人就能走多遠。人的思想或者說思維和命運也是有個從屬關係的。也就是說,有什麼樣的思維就有什麼樣的行爲,這就是意識指導行爲;有什麼樣的行爲就有什麼樣的習慣,這就是說習慣這個質是很多行爲的量所積累而形成的;有什麼樣的習慣就有什麼樣的性格,這也是從量變到質變的飛躍所產生的;有什麼樣的性格就有什麼樣的命運。也可以說是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常常說某某命好,而且喜歡把自己和別人做比較,看完上面的思想和命運的從屬關係,我們也知道了其實人與人之間是不具有可比性的。因爲人與人之間的格局是不一樣的。人與人的格局是不具有可比性的,不能說某人的格局一定比另外個人的格局大,畢竟人不是所謂的神。況且這個世界根本沒有神。這也就是人的侷限性。但是下面我想分析一個人的格局,這個人的格局是很大的,很特殊的,很值得我們學習的。

我想講的這個人就是三國時期的曹操,曹孟德。曹操這個人相信看過三國的人都應該知道,三國時期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世人稱之爲奸雄。易中天先生則稱之爲可愛的奸雄。我們知道歷史人物一般都有三種形象。1)歷史形象即歷史上人物真實形象。2)文學形象即歷史人物在小說作品中的形象。3)民間形象即歷史人物在民衆心中的形象。而我這裏所講的是第一種即歷史上真實的曹操這個人的格局。既然是可愛的奸雄。我們知道曹操的性格是很複雜的。他也可能是中國歷史上性格最爲複雜的一個人了。他的複雜就好像他全身上下都長滿了臉一樣。我們知道曹操是很喜歡笑的。他的笑包括很多種的笑,有開玩笑的笑,有自嘲的苦笑,甚至有要殺人的諷笑。曹操是很真誠的,是個性情中人,這一點可以從他的詩詞中可以看出來的。但他同時也是奸詐的,喜歡殺人的。比如他曾錯殺呂伯奢一家。總之,曹操的性格是很複雜的,能將這麼多張臉統一在一個人身上這本身就是一種大氣,這也是他格局大的體現之一。要研究曹操的格局,我們得先研究一下曹操的做人之道。在講曹操的爲人之道之前我想先引用一下曹操的一首叫《短歌行》的詩,這首詩也稱得上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一首詩。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爲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萍。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遷,枉用相存。契闊談宴,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首詩是寫在赤壁之戰之前。通過這首詩我們可以知道赤壁之戰前曹操的爲人之道。大概就是聰明,真誠,隨意,深沉。曹操的聰明我想不用再解釋了。還有曹操是挺隨意的,他只要不是在正式的場合,他的`吃,穿,住,行都是很隨意的,而且還經常和人開玩笑,打哈哈。他的真誠和隨意都可以從詩中看出來,我這裏就不一一列舉了。曹操這樣的爲人之道也就註定了他就有了非同一般意義上的用人之道。

那麼曹操的用人之道究竟是什麼呢?八個字即洞察人性,洞悉人心。曹操能做到這點真的是很不容易的啊。他的用人之道是站在一個對宇宙和人生哲學的思考的高度才產生出來的。據歷史學家統計曹操一生光追隨他的謀士就有102個。我們在這裏暫且不去列舉和研究曹操的用人之術了。我們想想曹操作爲一個軍事集團的老闆,他能將其手下的每個人才都“物盡其才”,這本身就是一種了不起的人的格局。這也很值得我們現在企業,政府,組織去學習,去研究。如果我們把格局比作是一個圓圈的話,那麼曹操這個大圓圈勢必是把他的手下的人才的圓圈都給包括進去了。這也正是由於他對他手下每個人才性格和心理的透徹理解。他能夠和自己的人才將心比心,他也很清楚他的那些人才最想在他那裏得到什麼,而且他總是將人情做到最足,而且他所給予他那些人才是遠遠比他們想的還要多。這要在現代的一個企業裏,是完全可以作爲一個企業的文化的核心內容的。因爲企業文化是什麼啊?企業文化,就是企業老闆的爲人處事的哲學。也就是一個企業要發展關鍵的看這個企業的老闆的格局有多大,是否能裝得下這麼多人才的格局。而不是拼命的去招收人才,然後因爲不理解人才的格局,而讓人才白白流失掉。那麼究竟怎麼去了解每個人才的格局呢?當然我們不是曹操,我們沒有他那種能洞察人性,洞悉人心的水平,但是我們可以試圖從以下幾個方面去了解人的格局。

我們都知道著名的六度分割理論也叫小世界理論。它是說任何一個陌生人之間所間隔的人不會超過六個。也就是說,最多通過六個人你就能認識任何一個陌生人。六度分割有點像,黃金分割理論0.618:1。我所理解的六度分割理論說到根本上就是人與人之間的聚合效應。而且要實現這種聚合效應是需要一定的條件的。什麼條件呢?那就是這兩個人之間的格局得有交匯或者說是重合的地方。比如他們可能有共同的愛好,有共同的認識的人,共同的利益需求。總而言之,六度分割理論是解決了兩個陌生人之間的認識問題。但要實現兩個陌生人之間的“聚合”,還得他們之間的格局有交匯點。這個交匯點就是指上面所說的共同愛好,等等。人的格局的理論也同樣適用我們認識的人之間。我們經常說人與人之間有代溝。比如我們常說我們和我們父母之間有代溝,有些問題無法交流。80後與90後之間有代溝。這種代溝你可以理解爲不同時代之間的人有代溝。但是我說是我們之間的人的格局交匯點太少了,導致我們之間缺乏溝通,從而導致我們之間格局交匯點越來越少了,結果是產生的代溝越來越深。其實只要我們試圖去了解和理解另一方的格局,這樣的代溝完全有可能變小或者是消除。就拿我自己做個例子。我家是在農村,父母都是農民。他們都是60年代的人。我是個80後。以前我回家過年都不是很開心,因爲每到大年三十下午我就要被我爸拉去上墳。而且還要跪拜作揖。我覺得這都什麼年代了,還這麼迷信啊。結果好幾次我都不去,結果搞的和父親的關係很僵,代溝也越來越深了。但這次回家過年在父親的“邀請”下,我是欣然接受了,而且人情做得很到位。結果這次在家我和父親聊了許多,感覺我們之間的代溝也小了許多。我一下感覺自己的格局大了許多。因爲我已經試着開始去了解和理解父親的格局了。當然父親作爲他自然是高興的,他認爲孩子到底是長大了懂事了。其實我不是我懂事了,我在心裏還是認爲父親的那種行爲是一種迷信的行爲,儘管他的動機可能只是爲了緬懷死去的長輩。是我格局變大了。這裏到不是說父親的格局就一定是小的。因爲人與人之間的格局是不具有可比的性的,但是可以交匯點或者說是交匯區間的。而且這種交匯區間越大,說明聚合作用會越明顯。通俗點講就是這兩個人的人際關係將會越來越好,越來越久。

好了,終於寫到結尾了。扯動扯西,扯了許多。以上是我這次過年回家所思考人的格局的一個文字性質的總結。其中可能邏輯上有些是不通的,甚至還有些自我矛盾的地方。不過這都不要緊,因爲我這些文字就是在我內心矛盾的條件下寫出來的。我想說的在當下一個浮躁的社會條件,如果人人都試着去相互瞭解各自的格局,這樣人人溝通起來會要省下不少的力氣,而且會少許多的不愉快,由此社會也會變得和諧許多。就這麼多了。

一個人的格局怎麼理解2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看這三點

關於格局,知乎有位網友解讀得很妙:

格局較低者,只在乎自我,堅持“我要贏,但我要身邊的人都輸”;

格局中上者,會顧及他人,信奉“我要贏,但我要身邊的人一起贏”;

格局最高者,早已超然物外,“我根本不在乎自己贏不贏”,但因眼界和實力均已到位,雖無所謂輸贏,卻也絕不會輸。

晚清名臣曾國藩說:謀大事者首重格局。

那又是什麼決定着一個人的格局呢

能承受多大的委屈

“我想辭職,這工作我幹不下去了!”昨天接到堂妹的電話,她哭着抱怨。

原來,昨天上午主管讓她交給經理簽字的文件,下午主管來要的時候,經理還沒有籤。於是覺得是堂妹辦事不力,批評了她。

但是一上午,她並沒有看見經理。

堂妹越說越覺得委屈,眼淚嘩嘩地掉。

被嬌慣長大的堂妹大概還沒透徹地理解過這句話:做人,總是要受委屈的。

於是我給她講了個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德國相當強盛,因爲“鐵血宰相”俾斯麥和國王威廉一世這對搭檔配合默契,同心協力。

但讓人意想不到的是,國王威廉一世經常在處理完政務後,氣得滿臉通紅地回到後宮。

這時候,皇后就會問他“你又是受了俾斯麥那個老頭的氣了?”

國王沒好氣地應了:“除了他,還有誰能讓我生氣呢?”

皇后不解了,“那你爲什麼老是受他的氣呢?而且還不責罰他。”

威廉一世嘆了口氣,細細解釋着:“他是宰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下面許多人的氣,他都要受。那他受了氣往哪裏出呢?只能往我身上出啊。我受點委屈沒什麼,國家能好就行。”

柳傳志曾經就對接班人楊元慶說過:“人生在世,註定要受許多委屈。一個人越是成功,所遭受的委屈也就越多。”

而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就看他能承受多大的委屈和對待委屈的態度。

小格局者,無法忍受半點委屈,總是以己爲先,只想到個人的利益,更會爲委屈所累,抑鬱躊躇;

而格局大的人則不然,他們會一笑置之,會超然待之,更甚至會轉化勢能,在委屈中砥礪前行。

所以我們看到,正是威廉一世對待委屈灑脫淡然的態度,纔有了德意志帝國的興盛。

就像馮侖所說:“偉大都是熬出來的。”

吞下了委屈,揉碎了委屈,新生出來的,是你的格局。

能承擔多大的責任

1920年的一天,美國一位年近12歲的小男孩與小夥伴們踢足球的時候不小心把鄰居家的玻璃踢碎了。

鄰居要求小男孩拿錢賠償。於是闖禍的小男孩怯生生地回家向父母要錢。

嚴厲的父親聽後板着臉,不發一言。母親不忍責怪小男孩,從旁說情。

於是父親給了小男孩15美元,但嚴肅地跟他說:“這15美元是我借給你的,你需要想辦法還回來。你闖的禍,就應該你自己負責。”

爲了還錢,男孩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一放學就去刷盤子洗碗打工賺錢。

在把錢還給父親的那一刻,父親欣慰地拍着男孩的肩膀:“一個能對自己的行爲負責任的人,將來一定是有出息的。”

這個男孩不是別人,正是美國第33屆總統——羅納德·威爾遜·里根。

後來,在回憶往事時,里根總統感慨地說:“那一次闖禍,讓我懂得了做人的責任。”

記得曾看到過這麼一句話:人生所有的履歷都必須排在勇於負責任的精神之後。

因爲有了責任心,就有了擔當。責任會放大我們做人做事的格局。

勇於承擔責任的人,眼界寬闊,不計較眼前的利益,在乎的是更長遠的目標。

而枉顧責任的人,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得失,往往會失了信譽,丟了格局。

有這麼一個故事,說一位老木匠辛苦一生建造了無數所房子。

有一天,他覺得自己老了,想要回家安享晚年,於是跟老闆辭別。

老闆不忍老木匠離開,但見他去意已決,於是讓他再建完最後一所房子再離開。

老木匠答應後馬上就開始動工,但人們都看得出,老木匠歸心似箭,注意力完全沒有集中到工作上來。房樑是歪的,木料的漆也沒有以前刷得光亮。

在完工的那一天,老闆卻給了老木匠這所房子的鑰匙,告訴他這是送給他的臨別禮物。

這下老木匠愕然了。他從未想到,自己這一生建造了無數精美又結實的房子,最後卻只得到了這麼個粗製濫造的禮物。

而這禮物,還是他親手打造出來的。

只着急要回家的老木匠,沒有對這最後一棟房子負好責任,丟了晚節,也失了做人的格局。

一個人的格局有多大,就看他能承擔多大的責任。

因爲敢於承擔責任的人,思想更清明,心態更積極,眼界更長遠。

能承載多大的使命

假如將責任的意義無限放大,那便成了使命。

一個帶着使命感活着的人,其人生格局,更加壯闊。

中國現在有房奴,有車奴,有孩奴,但有這麼一個人,他是“館奴”。

他就是“歷史的敲鐘人”——樊建川。

從9歲開始,樊建川就在收集抗戰藏品,到後來更是毅然辭去副市長的職務,走上了更賺錢的從商之路。

他從商的目的,是爲了完成他賦予自己的人生使命——建博物館,宣揚歷史。

他說,“四川有兩千家房地產開發商,少我一個沒關係。中國13億人,12.5億都應該過自己平淡的正常生活,但應該有一部分人挺起脊樑,敲響警鐘,去做犧牲,我就想做敲鐘人。”

於是他挺起了脊樑,耗資幾千萬,奔走十多年,致力於建造博物館,讓更多的人關注歷史,銘記歷史。

在《一個人的抗戰》這本書的序言中,樊建川寫道:“一個國家的光榮,可以讓13億人去分享,而國恥,同樣需要每個人承擔。”

2007年,樊建川與妻子決定將建川博物館聚落以及所有文物,全部無償贈與成都市政府,捐贈價值在80億元到100億元之間。

而他本人,也已寫好遺囑,要將遺體捐給重慶三醫大,希望用自己的皮,繃一面軍鼓,放在博物館裏。

他說:“誰要敲一下,我就在聲控電視牆上給他唱首歌,他給博物館捐1000塊錢。這樣,我死了,還能給博物館做貢獻。”

喬布斯說:“活着,就是爲了改變世界。”

或許你會認爲只有這些大人物纔會有自己的使命,但其實不然。

這世界屬於他們,也屬於平凡的你和我。一個帶着使命感在工作和生活的人,過得更宏偉更幸福。

一個人的格局怎麼理解 第2張

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學演講時說過這麼一個故事:

約翰·肯尼迪在訪問美國宇航局的太空中心時,他看到一個拿着掃帚的看門人,於是走過去問那個人在做什麼。

那個人說:“總統先生,我正在幫助一個人送上月球。”

就像在費里尼的電影《大路》中,女主角和小丑在星空下對話:“即使是一粒微不足道的小石頭,都有它的使命。”

所以芸芸衆生的我們,不僅是醫生,不僅是老師,不僅是文字工作者,不僅是工人……

是遊走在生死邊緣奮力救贖的使者;是細心呵護未來傳遞文明的橋樑;是撫慰人心創造文明的先創;是創建城市改變世界的工程師……

一個人的格局大不大,就看他能承載多大的使命。

懂得承載使命的人,會主動放大個人的責任,哪怕渺小如螻蟻,也會爲這個世界去散發自己的光與熱。

有格局的人,不計較眼前一城一池的得失,所謂風物長宜放眼量。

如此方能成就大我,活得大氣又磊落。

所謂格,就是指人格;局,是指氣度,胸懷。

一個承受過委屈的人,更懂寬容,更能堅忍;

一個承擔過責任的人,更懂擔當,更有眼界;

一個承載過使命的人,更有氣魄,更顯氣節。

集以上三者,必是有大格局之人,不可限量。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