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戰爭論讀後感1000字

戰爭論讀後感1000字

來源:女友組    閱讀: 7.1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爭論讀後感1000字,不同的人看同一本書會有不同的感受,閱讀被賦予的文化內涵是深厚的,在閱讀的世界中可以拋開一切,足不出戶也能盡知天下事,看看戰爭論讀後感1000字,動手寫出自己的感悟吧。

戰爭論讀後感1000字1

戰爭的起源或萌芽是從什麼地方開始的呢?戰爭這個名詞會不會從我們的字典裏消失?讀完《戰爭論》我只得到一部分答案,還有一部分答案可能永遠無法知道。

戰爭論讀後感1000字

戰爭是敵我雙方搏鬥無限放大的結果,戰場上,我與敵人搏鬥爲了生存,我會盡一切辦法打敗敵人,格鬥技巧,武器狀況,都可能決定我的生死。無數個我這樣的軍人去搏鬥,去打倒敵人,那就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武器狀況,軍人整體素質,陣型,戰術等決定一場戰爭的勝敗。所以當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對大清的木質船,大刀片子佔有絕對的優勢,也自然能得到戰爭的勝利。

那麼戰爭起源於何處?遠古時代人少,(讀書筆記 )不可能有戰爭,只有兩個野人爲一個雌性野人打架或決鬥,就像動物那樣爲了交換而已,其實就是爲了生存的.延續。隨着人口數量的增長,出現了部落與部落,人種與人種,國家與國家的戰鬥,說到底還是爲了一種目的,一種更好的發展,生存的目的。如日本的擴張就是爲了適應人口的增多。所有的戰爭都逃不開這樣的目的。從原始的征服到現代的政治。都是爲了獲得利益,如果沒有利益,就沒有人願意去戰鬥,戰爭是兩敗俱傷的,從來沒有贏家。所謂的勝利只是將自己的損失加於敵方而已。所以戰爭是政治的一種手段,一種得到利益而流血的過程。

人存在於世界,如果不剋制自己的慾望那麼就一直會有爭鬥,小則國家內部而已的階級利益矛盾,大則國與國的生死存亡。戰爭會與人的思想境界有關,人類從來都是在索取,向大自然,向自己有能力征服的國家,(所以有了殖民地,有了奴隸)。上天給予人有限的能力,人卻有無限的慾望。

所以戰爭萌芽於人類的慾望,隨着社會進步,有了國家有了政治制度,戰爭就成了統治者獲取更大利益的工具。從秦滅六國到第二次世界大戰沒有逃出這個範圍,打着民族強大復興的旗號去強行奪取其他民族發展的權利(殖民要求,租界,關稅,鉅額的戰爭賠款),人類多麼可恥啊!!而戰爭則成爲政治的手段,成爲別國插手他國的工具。

而戰爭能否消失就在於人類社會能否真正的團結在一起,沒有國界,沒有人種的歧視,讓教育真正發揮作用,認識到我們都是地球人。那樣戰爭纔有可能真正的從字典裏消失。

戰爭論讀後感1000字 第2張

而《戰爭論》從政治的角度出發,認爲政治主導戰爭,戰爭只是手段,政治纔是目的。這很正確,認識到這點,我們看待一場戰爭就更能有力的把握它。我們不需要考慮“忘戰必危,好戰必亡”等格言,記住政治的目的就能深刻的理解戰爭,美伊戰爭就大概如此吧。人類的最終歸宿應該還是一個大同社會,但願都能認清戰爭的本質。

中國人愛好和平,我們不希望戰爭,但若要是認爲我們好欺負,你們有能力征服,那麼來吧,我們接受挑戰。你用你的價值觀衡量世界,我必將你的價值觀還到你的身上。明犯我大漢者,雖遠必誅。

同時不要忘了一句話:兵者,國之大事也,生死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孫子兵法》

戰爭論讀後感1000字2

戰爭的目的是使敵人服從我們的意志。爲打到這個目的,必然要使敵人無力反抗。而使敵人無力反抗就必須要消滅敵人的軍事力量。這裏的軍事力量應該包括軍隊和敵人的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因爲戰爭是人與人之間的鬥爭,所以其必須在感情的範圍之內。因此戰爭的精神力量不應該忽視也不能忽視,特別是在一些關係生死的殊死的鬥爭中。使敵人無力反抗一定要摧垮其國家和人發的抵抗意志,在理論上至少是這樣的,其表面的特徵可以是簽訂和約,要求苟合。這些特徵至少說明敵人目前承認了失敗,以後怎麼樣那是以後的事了。

在概念上分析,使敵人無力反抗會使鬥爭趨向於極端,然而在現實中必須也完全有必要對其修正。因爲人是有感情的,不會爲純粹的邏輯而獲得力量。戰爭是充滿偶然性的,這也是因爲精神力量即意志力在戰爭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人們在戰爭尤其是在激烈的戰爭中不可能面面俱到,因此任何的疏忽都會導致戰爭進程的變化(相對於戰爭發生前的預測的)。這也是偶然性。

在任何時候不能忘掉,戰爭是政治以另外的一種手段的延續。因此政治目的始終存在於戰爭的始末。也許戰爭過程的進程對原來的政治目的有影響,甚至較大的影響。但是我們通常認爲這種影響一般不會根本影響原來的政治目的或是影響的限度極爲有限。需要說明的是,在兩方敵對感情和意圖不強或是力量相對稱時,政治目的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甚至全左右戰爭的進程。即使在一般條件下,政治目的也會極大的影響戰爭的進程,或是嚴格控制其規模,或是無忌的放大其規模(即使沒有什麼真正的敵對意圖和目的)。通常情況下是嚴格控制其規模。

戰爭論讀後感1000字 第3張

戰爭是政治的延續這是戰爭的固有屬性。政治往往要比戰爭理智精明的多。而戰爭本身往往是充滿偶然性的,暴力的.。其中人的感情是關鍵的因素。

在現實中消滅敵人的軍隊和意志力往往要考慮自己的消耗,要考慮自身是否會被敵人消滅,還有當敵人的防禦強於進攻時產生的間歇,這樣戰爭也不會向極端發展。綜上考慮由於自身的顧慮和客觀的情況可能會使戰爭進程充滿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好像使我們以前的分析失去了意義。實事也說明在很多的情況下真正的戰爭(即是兩方的真實的撕打)並沒有發生。應該認爲戰爭中進行的軍事行動應該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爲真正的戰爭進行的所有的準備,包括軍事動員,物資運輸,軍隊的調整集結。二是真正的戰爭,真正的撕打。可以知道在兩方的力量相差懸殊時,當一方認識到對方的軍事力量遠遠超出自己的力量時,就自動的放棄抵抗。這也是所謂的“不戰而屈人之兵”。其實戰爭進程已經開始了。

這種不確定性並不與戰爭的目的即使敵人無力反抗矛盾。因爲當一方不爲消來敵人做準備或決心不進行決佔而對方抱有積極的目的時刻消滅對手時,這一方在戰爭中必然會處於不利的局面,因爲他在戰爭中在沒有判定出對方不進行決戰的情況下做出了消極的不決戰的決心,這樣在戰爭中他必然處於慌亂並且不能集中力量,限度使用力量。這樣的結果必然是可悲的。

所以使敵人無力反抗,消滅敵人軍事力量,摧垮敵人的意志力這個戰爭目的雖然不是每次戰爭都要達到的目的,但是它自戰爭一開始就存在於所有的軍事行動中,只是由於政治目的或其它原因緩和或是遏制了。

戰爭論讀後感1000字3

這一點,我大約也不用讀這一類書了。

馮 卡爾 克勞塞維茨參謀官閣下作爲小貴族出身的普魯士正牌科班軍校畢業生,雖然實戰戰績並不比他廟算功夫來的硬朗,但也不妨礙他書中相當一部分觀點表現出的實用性和創新性(至少當時看來是這個樣子的)。Von爵爺所處的時代距今已近兩百年,從書中援引拿破崙戰爭的史例看來,該時期方法主義盛行致使將軍們的想象力達到一種近乎於貧乏的狀態。最好的例子莫過於耶拿會戰中路易親王在扎爾費爾特,陶恩沁在多倫山,以及作爲兩翼的布呂歇爾和格拉威爾特都因襲用腓特烈之斜行戰鬥隊型而全軍覆沒一事,除此還有同一時期拿破崙麾下將領清一色的熱衷於集中大兵團血戰和較早前法國革命時代流行寬大戰線包圍戰法之史例爲佐證。總的說來,書的名字起的夠宏大,並且從篇幅上講也算得上面面俱到,這得益於作者一生豐富的軍中履歷;不過可惜的是,因爲克勞塞維茨將軍親自指揮重大戰役的經驗並不豐富(1815的林尼戰役作爲布留赫爾軍團參謀長,敗於拿破崙之手),同樣我們從作者行文立意中也不難發現他若隱若現的以旁觀戰略決策者的角度進行闡述,所以在一些微妙的技術性問題(比如詭詐,兵力牽制)上顯得有些流於表面,甚至對一些實際的困難(並不是全然無法克服的,比如情報分析)抱以一定程度的逃避態度。

戰爭論讀後感1000字 第4張

目前爲止我只讀完了第一卷,該部分有一個詞的使用頻率很高——“概然性”。這裏所謂的概然性並不是指不可預測的隨機事件,而是說因爲情報不確定或者消息在傳遞過程中產生滯後性導致當前敵情的不明朗(類似遊戲中的戰爭迷霧),然則這種情報的不準確有多大程度是源自客觀技術限制,有多大程度是因爲諜報人員的作業能力不足,有多大程度僅與將帥的優柔寡斷相關聯,有多大程度上因爲只有被動獲取而沒有佯動誤導,有哪些不確定性可以克服,那些在現行條件下無法解決。。。。。。這系列問題本就需要分類探究,深入討論的。不過在情報一章中,作者固然沒辦法否認情報對一場戰役勝負的重要性,卻過分誇大了它的不可靠性和多變性,認爲可靠的情報“不過是著書立說的人想不出更好地說法時提出的一種聊以自我安慰的可憐的遁詞而已”,同時不知是否因爲對不確定性帶有一種先驗性的偏見,作者乾脆直接武斷的蓋棺定論“簡單地說,大部分情報都是假的,而且人們的膽怯使情報的虛假性和不真實性變得更大了”。對於將帥而言,舉棋不定固然是大忌,然則不至於因爲這個原因就從一個極端滑向另一個極端,更不至於“遵循這樣一條規則:強迫自己,也就是說違反自己內心的想法擺脫恐懼而面向希望”。

我很懷疑戰略部分諸多的概然性有多少隻是基於技術的問題。至於後來的詭詐一章裏作者認爲“把大量兵力用來裝模作樣是危險的,因爲這樣做很可能不發揮作用”和“在戰略這個棋盤上,是不存在詭詐和狡猾所不可缺少的靈活性的”。哪怕退一萬步講,戰略只需要作者所謂的果決眼力,那麼緊隨此章之後的《空間上的兵力集中》,《時間上的兵力集中》又將如何達成呢?難道僅僅依靠部隊機動力的差異,或者又是概然性?

戰爭論讀後感1000字 第5張

還有一章很有意思《軍事天才》,這裏作者說“由於各種情報和估計不可靠,以及偶然性的不斷出現,指揮官會不斷髮現情況與原來預期的不同”“那麼就需要以新的計劃來代替它”“我們對這些情況的認識不是一次得來的,是逐漸得來的”,其實這裏是說的情報頻度的重要性,事實上具有相當洞察力的指揮官(軍事天才)在高頻的情報反饋下未必會如作者所言“動搖了對計劃的決心”,計劃本來就是拿來修改的,否則就成了教條。

因爲時間的關係就在這裏草草收尾,總的來說《戰爭論》確實是一本好書,有些經不起推敲的地方或許只是因爲我們用了現代戰爭的眼光來審視而已,或許22019年前的情況與我們想的完全不同,然而真實情況我們永遠不可能知曉。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