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什麼是五陰熾盛苦

什麼是五陰熾盛苦

來源:女友組    閱讀: 6.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什麼是五陰熾盛苦,何爲五陰熾盛。由五種事情掩蓋了人的本性,使得人心裏頭迷惑,就像被火燃燒了一樣,痛苦莫及。下面是小編準備的有關什麼是五陰熾盛苦的內容,希望對大家 有所幫助。

什麼是五陰熾盛苦1

“陰”字,是“遮蓋的意思。有五種事情(五種事情,就是色、受、想、行、識五種),遮蓋了人的本性,可以使得人的心裏頭迷迷惑惑,造出各種的業來。所以那五種事情,就叫他“五陰”。

因爲有了這種五陰,那貪、瞋、癡的心,就着牢在這個五陰上頭,像火碰着了乾柴一樣,就會烈烈烘烘的燒起來,所以叫做“五陰熾盛”。這“熾盛”兩個字,本來是“火勢旺得厲害”的解釋。現在借這“熾盛”兩個字來,譬喻這五陰的。並且譬喻這五陰的迷惑人,容易得很,像乾柴容易着火一樣。

五陰熾盛苦

五陰即是五蘊,五陰集聚成身,如火熾燃,前七苦皆由此而生。色陰熾盛,四大不調,而有疾病之苦。受陰熾盛,領納分別,使諸苦轉本加極:想陰熾盛,想相追求,而有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諸苦。行陰熾盛,起造諸業,又爲後來得報之因,且因行而遷流不停,而有老衰之苦。識陰熾盛,起惑造業,三世流轉,而有生死之苦。

什麼是五陰熾盛苦

擴展資料

佛教中有時又把苦分爲苦苦、壞苦、行苦的三類

1、苦苦

是我們生活中感受到的痛苦,佛經中即使沒有指出,我們也是認爲是苦的,這有生理上引起的出生的痛苦、衰老的痛苦、病變的痛苦、死亡的痛苦;由社會環境引起的愛別離苦:即親愛的人不能廝守在一起;求不得苦:是所求不能如願;怨憎會苦:是怨家路窄,低頭不見擡頭見。以及五蘊熾盛苦:即五蘊身心不平衡的痛苦。

2、壞苦

是指我們通常快樂的感受。以佛法的智慧來看,我們所謂的快樂受並非真正的快樂,其實質也是痛苦的。例如我們飢餓時想吃,吃飽了就覺得快樂,但如果繼續吃下去,還會覺得快樂嗎?身體髒了,洗澡覺得快樂,但長時間在水裏泡着覺得快樂嗎?無聊時看電視覺得快樂,但沒日沒夜的看下去覺得快樂嗎?

由此可見我們的所謂快樂,是因爲我們有了某種慾望之後,通過外境的刺激得到滿足心理上出現暫時的平衡,於是我們覺得快樂,然而吃飯的實質並非快樂,倘若吃飯的實質是快樂的話,無論吃多少都應該覺得快樂,然而事實不然

當我們帶着強烈的慾望吃饅頭時,吃一個、兩個、三個感到快樂,吃到四個、五個、六個時,你會發現此時已由原來的'快樂轉變爲痛苦了。吃飯是這樣,世間上一切通過慾望得到的快樂莫不如此,因爲這種樂受能變壞,因此稱爲壞苦。

3、行苦

行,是遷流變化義。世間一切都是無常變化,這乃是宇宙人生之規律。但世人不識這種規律,追求永恆:希望身體永恆、家庭永恆、婚姻永恆、事業永恆、人際關係永恆、愛情永恆,事實上世間沒有一樣永恆的東西,世事無常,美好的事物往往是曇花一現,轉瞬即逝。

由於我們的認識與世間的事實——行,相違背,因而就有了行苦。

總之,娑婆世界,一切莫非是苦。

什麼是五陰熾盛苦2

佛法講諸法緣起,修行也要有善緣才能成辦。我們在道場中,想用功、修行學佛,這是因,可是如果沒有緣,這道場不好;遇到的同參、師兄弟不好、遇到的指導法師也不好;雖有好的發心爲因,但因好緣不好,道業也不能成就。所謂“有因有緣事易成”,要想因緣和合,平時就要努力。

什麼是五陰熾盛苦 第2張

隨順因緣佈施、讚歎、和光同塵、利益衆生,將這四種方便,運用在做人做事上,就能成就福報。倘若不明白這些道理,就會受苦,不論事業、道業、學業都很難成就。“五陰熾盛苦”,人可分爲身與心兩方面來說,色身由地、水、火、風四大組成,屬於色法;心理有受、想、行、識的作用,屬於心法。色、受、想、行、識合稱五蘊,也就是五陰。五陰熾盛苦是指生理、心理的變化過程中所產生的苦惱。

學習禪修,初開始用功,身心慢慢由粗至細,由染至淨,就會產生動、癢、冷、暖、輕、重、滑、澀等八觸的現象,感覺不舒服,這也是一種五陰熾盛。人的成長過程中,一般在青少年時期,因爲身體在快速成長,心中空虛找不到依靠,所以此時特別容易起煩惱,這便是五陰熾盛苦。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行住坐臥都不安,一定要找刺激的事情去嘗試,一旦出了問題,就造了惡業。

所以發育時期是關鍵時期,若不明白因緣果報,不知道要修善去惡,就容易誤入歧途。五陰熾盛不但人有,連動物也有,例如,小牛生下來三、四個月後,經過幾個月就會長成一條大牛,所謂小牛見風長,因爲發育得很快、很厲害,渾身發癢讓它身心都很難過,所以小牛到了發育最快的時候,不得不在樹上、石頭上擦,擦到皮破血流還在擦,這就是五陰熾盛苦。

明白了這個道理,就要誦經、持咒、打坐、發大願、修止觀、持戒來調身調心,如此便能解脫五陰的境界。五陰熾盛人人都有,修行人對於自己的五陰熾盛要懂得善調,假使不知道調和,就容易起煩惱,甚至退失菩提心。與人相處,也要明白他人的習氣,是由於過去的無明、煩惱,五陰熾盛所導致。所以要調和五陰,修行不能太緊或太鬆,太鬆容易懈怠、放逸,太緊則容易起無明,

藉由誦經、持咒、持戒、懺悔、修善,時時刻刻把心安住在善念,最後由善念歸於無念,便能調和五陰熾盛的境界。身心如果不能調和,懈怠放逸,就會產生種種過失。例如,古時有人爲了調伏、對治欲愛所造成的身心不安,就在冰冷的雪地裏打滾,用這樣來磨練自己。

而佛陀未成道前,精進不懈修了六年苦行,每天只吃一麻一麥,來修道、磨練身心。出家衆也是如此,要能夠少食寡慾,因爲吃多會上火,火氣使得心理和身體都容易衝動,所以吃少一點,進一步修習止觀來返照自心,或用參話頭的法門,念頭一動,參一下,妄想馬上就轉過來,如此回互用功使心安住。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