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故鄉拾到明城磚散文欣賞

故鄉拾到明城磚散文欣賞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0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年冬中,故鄉晨風颯然,纖雨斷續。探親之暇,外緣應酬,避雨道旁農舍。無意瞥見兩塊古磚,形色非常,喜出望外。徵得主人許可,將古磚掏出,溪水清洗,剔泥細視,見其磚形方正,胎體古舊,銘文清晰。經查詢資料,其銘文竟與古籍《明?南京城牆磚圖文釋》極爲吻合,爲明代建造南京城牆遺磚。盡情欣賞之餘,不禁感慨良多。

故鄉拾到明城磚散文欣賞

城磚長42釐米、寬20.5釐米、厚12釐米。重十六千克,與史料所載一致。歷經六百餘年風雨洗禮,表面依然平滑,色澤依然亮麗。磚體工藝精湛,八面棱角分明,胎質密緻硬實,鐵釘勁劃僅留淺痕。以指輕敲,聲音清脆。原爲運往天子腳下之建材,爲何遺落民間成爲百姓造屋之磚?帶着種種疑問,查閱資料,訪問鄉鄰,終得些許脈絡。

公元1368年,明朱元璋即位,定都南京。建東北面城牆,需城磚達數億,由五省一百二十五縣負擔。《烏斯道集駢義傳》載 :“洪武朝丙辰年冬,朝廷下詔江西湖廣郡縣百姓,根據測量驗明土地多少,承擔做大磚任務。”永新縣登豐鄉三十九都一圖(即清蓮花縣礱西鄉第二十都,今蓮花縣三板橋鄉)執行聖旨,耗銀費工,燒造城磚,供給朝廷。當時,三板橋手工業發展迅速,窯匠技術水平嫺熟,加之高嶺土粘重,自然環境佳,造磚工藝赫赫有名。明工部郎中張問之曾撰《造磚圖說》一冊,每事繪圖貼說,備述城磚燒造之艱辛,蓋有感而發,惜其書已不可見。

兩塊明城磚屬記名磚文類,磚有其紀,則有磚銘。磚銘位於磚側面,豎排凸字,豐滿端莊,清晰可辨。銘文載曰:“吉安府委提調官劉延、府吏吳彬。永新縣提調官知縣烏斯道、司吏叚逢謙。總甲賀惟張、甲首劉成敬、小甲鄒季魯。窯匠、造磚人夫鄒季魯。” 銘文外圍厚重邊框,莊重大方。磚有字而雅,字以磚而載。磚載文字與書載文字之最大不同,在於書籍記載墨在紙上,與紙共存,紙毀字亦必毀;而磚銘文字燒製於高嶺土上,且經過轉釉,其文字難以泯滅。

銘文五十餘字,記錄吉安府、永新縣品級官員及所轄裏、甲基層組織總甲、甲首、小甲等三級小頭目,直至造磚人夫、燒磚窯匠平頭百姓八位有名有姓官民。營建南京城牆,城磚規格一致,敲之有聲,斷之無孔,方準發運。且“磚勒工名,以考其誠,功有不當,必行其罪”,爲確保質量,各府、縣官員,裏、甲負責人,造磚人夫、窯匠等相關責任人,均以磚銘記得清清楚楚,如果出現質量問題,追查責任可直接到人。“磚勒工名”是封建社會手工業生產管理模式具體反映,對提高手工業產品質量有重要意義。

細究銘文,首行是吉安府委提調官劉廷。府委提調官職責與府提調官相同,是負有領導責任的責任人,責重任艱。朱元璋提出:“知府掌一府之政,宣風化,平獄訟,均賦役。” 委字表示受當地府之託受任,臨時指派,反映明洪武年間提調官職務臨時性特徵。按當今意義理解,劉廷是吉安府“燒磚工程指揮部”總指揮,府吏吳彬是吉安府“燒磚工程指揮部”辦公室主任。洪武年間,提調官吏實行南北更調製,南人官北,北人官南。官吏任職迴避本地,防範官吏謀私弊端,符合帝制時代政治邏輯,可謂歷史上絕無僅有。

永新縣提調官知縣烏斯道刻列銘文中行。行政知縣烏斯道兼任提調官,主持燒磚之政,承擔管理責任。朱元璋提出:“若縣令賢明,則賦斂平、徭役均、訴訟簡,一縣之事治,則府可無憂矣。”又因“官主行政,吏主事務”,司吏叚逢謙充任具體工作。《永新縣誌》載:“烏斯道,字繼善,號春草,慈谿人。洪武五年,徵爲石龍縣令,八年,改永新令,朝廷詔江西湖廣郡縣民,驗田多寡,陶大甓。先時民苦苛役,逃居他邑者二千餘口。至是,聞斯道政,來歸恐後,遂以經濟之學聞餘列郡。廉靜有守,民不忍欺。工文章,邑士多誦爲懷之,祀名宦祠。”烏公篳路藍縷,功不可沒,“玉磚”爲他鋪就青雲之路,得到朝廷褒獎和提攜。離任另謀高就,父老送之出境,烏公遣去不可,皆泣公舍我去。去而人思之,此之謂遺愛。

總甲賀惟張、甲首劉成敬、小甲鄒季魯和窯匠、造磚人夫鄒季魯等屈居銘文尾行。南京城牆營建役作繁重,建立總甲制組織。依田財多少,遴選總甲、甲首、小甲等。賀惟張和劉成敬家境富裕,分別充任總甲和甲首。他們是燒磚的農村基層組織管理者。《太祖實錄》載:“洪武十四年正月朝廷在全國實行裏、甲制度。以一百一十戶爲裏,一里之中推丁糧多者十人爲之長,餘百戶爲十里,甲凡十人。歲役里長一人,甲首十人,管攝一里之事,城中日坊,近城日廂鄉、都日裏。” 三板橋總甲製爲裏甲制雛形,對該地區建立裏甲制產生重大影響。從磚文可以側面瞭解明初三板橋農村基層組織衍變形式,看起來孤立、靜態的一方磚文,仔細研讀就是珍貴的歷史研究資料。

小甲、造磚人夫鄒季魯是今三板橋鄉鄒家屋人士。清《湖溪鄒氏族譜》載:“季魯,字省吾。庠生。元至治元年生,洪武二十年(1387年)歿,享年66歲。” 季魯秀才出身,充任小甲和造磚人夫雙重身分,既是基層組織管理者,也是造磚人夫。烏斯道《春草齋集》載:“縣民驗田多寡陶大甓,家裕者又造舟運甓之京師。” 季魯從鄉里千里迢迢運磚到南京,責任超出磚夫範圍。他不懼大江風浪,重視老鄉情意,往返運輸途中,拜謁江陰縣丞賀子徽(三板橋人),賀縣丞以《京邸感劉時敬鄒季魯運兵器赴京過訪》詩相送:“耕讀平生慕聖賢,宦遊七載託生全。丹墀昔對三千字,黃石今燒五萬磚。老我發華空自短,愁人心緒向誰宣。照臨辱報平安喜,早晚兒童繞膝旁。”一個庠生,擔任燒磚“班長”,不僅僅是個人命運歸致,更是王朝大環境使然。《明史》載:“大工肇興,採石運甓,遠者萬里,近合亦數百里。小民竭膏血不足供費,絕筋骨不足任勞,鬻妻子不能償貸。”營造南京明城牆,無數的三板橋人士爲之付出了艱辛血汗甚至生命,澆灌了中華民族古老文明之花。卑賤者最可貴,他們纔是創造歷史的真正主人。

明朝城磚銘文之書法畫面,可謂古色斑斕,悅目怡心。所載文字,屬金石學範疇。陽文凸顯,舒放開張,圓潤厚實,渾樸古拙。橫向落筆,逆鋒重筆,起筆飽滿如臥蠶,收筆乾脆如鋒劍。整個字形,偏重扁方,與花園小籇正好相反。把籇書圓圓曲曲,簡化爲橫平豎直,如同部隊戰士列陣,接受首長檢閱。上字與下字之間顧盼自如,頷首呼應,揖讓從容,有高士騷客吟詩作賦、談古論今之神韻。銘文由民間工匠、人夫所作,透出幾許村野之氣。書手接近自然,不衫不履,瀟灑自如,藝術語言真摯坦率,折射出強烈的謹慎和虔誠。泥與火寫就不朽華章,再現古代勞動人民的勤勞與智慧。城牆磚銘文書法是一部難得的民間書法藝術精品,對歷史、考古研究,對古文字、書法史、民間書法藝術發展史研究均有寶貴价值。

明城磚銘文中,發現了簡化字和異體字。繁體字“劉”寫成簡化字劉,這絕非偶然巧合,反映了簡化字“劉”的使用,在明朝三板橋民間就有廣泛的羣衆基礎。繁體字“烏”將下面四點簡化爲一橫,寫成爲異體字“烏”字。據史料記載,明城磚質量有嚴格要求,對書法沒有硬性規定。這種默認態度爲本地的民間書家和刻工提供了一個相對自由的發揮空間。簡化字和異體字筆畫少,書寫、刻模比較便捷,適合城磚使用。簡化字和異體字的出現,既展現了三板橋百姓的智慧和創造力,又折射出三板橋百姓對漢字簡化的'強烈要求,反映了漢字簡化是歷史發展必然趨勢,對漢字的改革發展具有不可忽略的積極推動作用。

三板橋發現明朝古磚,爲“古色蓮花”再添重要物證,彌補了蓮花志史空白。對研究明都南京城建造與蓮花的關係、研究蓮花手工業及民間藝術的發展,有着極爲重要的價值。推測贛江禾水河上游三板橋是南京都城城磚的燒製地點,但具體的城牆磚窯址位置,還有待今後進一步發掘研究。明城磚爲什麼會遺留在三板橋,沒有物盡其用,或與洪武十七年朱元璋下的一道聖旨有關。或許是朱元璋體恤民衆艱辛,曾下旨要求造城工程皆由軍士完成,不得役民。所拾之磚可能是該旨意下達後,來不及運往南京,便遺留在其“出生地”三板橋鄉。

三板橋是一座歷史名鎮。青山綠水難掩去日繁華,尋常巷陌頻現遠古蹤跡。祝頌之素,寫述難周,區區之意,言不能勝。恰值界市城隍修繕、贛湘邊境文化展覽館建成,特將古磚佈施於寺廟,以任人矚目,閱其滄桑,彰其光輝。凡見聞者,若能洞察來歷,見古惜今,各有所得,心已足也。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