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清明的隨筆

清明的隨筆

來源:女友組    閱讀: 7.7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對隨筆應該很熟悉吧?隨筆是散文的一種,可以不受體裁的限制,靈活多樣,不拘一格。那麼,怎樣才能寫出好的隨筆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清明的隨筆,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清明的隨筆

清明的隨筆1

“每年到這個時候,燭光是那樣的輕柔,我總是深深地懷念你,我摯愛的朋友……”歌聲如泣如訴,此時此刻唱起它,不免讓人心情有些沉重。

又是一年清明節,又是一年掃墓時,老天爺也真會應景而作,每年清明節前後,往往會下幾場像模像樣的雨,似乎在爲逝者而哭泣,這不,臨近清明這些天,天空總是陰沉沉的,淅淅瀝瀝的細雨,緊一陣慢一陣,沒有一絲要停下來的跡象,彷彿會這樣一直下下去。惡劣的天氣,讓這個清明節顯得格外壓抑、凝重、肅穆。打開電視和電腦,總會看到媒體播報清明掃墓的有關信息,各地公墓到處是掃墓祭祖的人們,電視畫面上,更有一些在外地工作的人們,不遠千里專程擠乘火車回家掃墓的場景,着實讓人感動。幾束鮮花,幾柱清香,幾杯濁酒,幾張紙錢,寄託着人們對逝者的無限哀思。

窗外滴答滴答的雨水,敲得我有些心碎,父母故去已經很多年了,而自己卻因爲各種原因,清明卻很少回家給他們掃墓。今年的這個清明,眼看着又不會回老家去了,心裏不免有些愧疚,水有源頭樹有根,固本思源,恪守孝道是做人的根本,倒不是我數典忘祖,只是因爲生計所迫,只有將對親人的緬懷之情埋藏在心底而已。其實臨近清明這幾天,我的心情也跟這天氣一樣有些沉重,心裏也一直在盤算着是不是該回趟老家、去給親人們燒幾張紙錢,讓生前貧窮的父母到那邊好好亨用,儘管昨晚忙到零點以後才睡覺,但後半夜卻因想着清明掃墓的事仍然有些失眠,早晨一起牀,便坐在電腦前,敲下了這段文字。

今天,在這個空氣中都瀰漫思念氣息的日子裏,我只能在這裏點燃幾柱香燭、數沓冥鈔,遙祝遠在天國的父母節日快樂,希望天國沒有痛苦,沒有煩惱,沒有貧困,沒有人世間的這許多紛擾。

願逝者安息,生者堅強!

清明的隨筆2

幼時的我對清明節的印象是模糊的,現在想來是因家庭條件還可以,不少吃少穿的。隨着年齡的增長,無憂無慮的童年隨着父親的去世而定格。清明節變得清晰起來,那時的我明顯的感覺到生活的艱辛,還沒到清明節,就數着指頭盼,爲了吃上兩個平日吃不到的雞蛋。等到了那天,母親便早早的煮上爲數不多的雞蛋,我們姊妹四個便不分大小地搶那個大的雞蛋,往往會爭執不休,最後母親只好出面協調,我們這才高高興興地捧着兩顆熱雞蛋跑到小樹林裏盪鞦韆,霎時樹林上空便盪漾起孩童們的歡聲笑語。快到中午了,“回家吃飯了—”母親那悠長的聲音在村子裏迴盪,我們便隨着這聲音跑回家。午飯過後,母親便領着我們姐弟四人去上墳,路上十歲的我心情變得沉重起來,弟弟妹妹們還小,打打鬧鬧的。到了那裏,幫母親把雜草拔出一片空地,把要祭奠的碗碟擺上,倒酒和上香,過一會,燒紙錢,然後母親盤腿坐在地上,撕心裂肺地哭起來,我們幾個也都哇哇地哭,那時候不知道勸說母親,直到喉嚨哭啞了才做吧,收拾好東西一步一回頭地回家。現在想起來都感覺好悽慘,經常淚流不止。

彈指一揮間,我已進入中年,生活逐漸富足,清明節感覺就是爲了懷念親人而設,家人和孩子都不喜歡吃雞蛋,煮雞蛋這道程序也省去了,最近兩年,國家對民族的傳統節日重視起來,放小假幾天,清明節過得有滋有味了,老早就聯繫兩個較遠的妹妹,希望清明節那天歡聚孃家。到了清明節,我們姐妹幾個邊聊家常邊包水餃,四個孩子在周圍跑跑跳跳,母親更是高興地合不攏嘴。飯後我們一塊去上墳,一路上,麥苗青青,果樹發芽開花,鳥語花香,空氣清新,美不勝收。對親人的悼念不再那麼傷心,好希望父親九泉有知,能看到現在的好日子。回來的時候,順便挖些地裏的薺菜、苦菜、菊花芽之類的野菜,成爲晚上餐桌上的美食。孩子們更是像放飛的籠中鳥,歡呼雀躍,充分感受大自然的寬廣和美麗。

清明的隨筆3

已經過去好多天,有一件在別人看來微不足道的小事,卻一直盪漾在我心底,時時刻刻溫暖着我,也感動着我,讓我對某些人或某些事生出了更深一層的敬意。

正是早晨上班的高峯,馬路上人來人往,川流不息,我是其中一員,正騎着兒子退下的那輛小架自行車,在人羣中穿梭。

我是一個夜貓子,習慣了晚睡晚起,每天不過八點半絕不起牀。今天早晨也一樣,我貪戀舒服的被窩,在老公左一遍,右一遍的督促中,才懶洋洋的爬起來,匆忙梳洗,簡單吃完早點,又一次踩着點出門--我住的小區和公司就隔着一條馬路,騎自行車也就五分鐘路程。

今天是週一,路上人真多,再加上附近有一所學校,攤上這個點,真要命:送孩子的自行車、摩托車、電動三輪車還有各式各樣的小轎車,幾乎要把整個馬路堵上了。

眼看到了公司規定打卡的時間--9點整,我心急如焚,仗着自己車技不錯,在人流和車流裏左拐右拐小心的穿梭--爲了預防突發情況,我一手捏在車閘上,左腳離開腳蹬,不時的觸碰地上,這樣可以保證我隨時停車,不至於慌亂中傾倒。

"吱--"爲躲避前方一個橫穿馬路的小姑娘,我趕緊捏住了後剎車,隨着一聲尖利的剎車片和輪胎的摩擦聲起,我的草綠色自行車被我硬生生減了速,不過一股強烈的慣性還是讓我衝出去老遠,正在我一身冷汗的時候,小姑娘已經靈巧的穿過馬路。

等我停下車,回過神來的時候,才發現了自己的異樣:由於全神貫注都在小姑娘的身上,我腳下的一隻鞋子不知道何時蹭掉了--一定是我手忙腳亂的時候,不小心帶掉了。

我依舊還騎在自行車上,一隻腳在地上擎着,努力保持着身子平衡,不至於當街摔倒在地,我扭轉頭,那隻我最喜歡的白色細高跟皮鞋正靜靜的躺在我身後幾米遠的地方,差點淪爲匆匆忙忙腳步下的絆腳石。

短暫幾秒功夫,我大腦一片空白,竟然不知如何是好:是艱難的調轉車頭,蹣跚後退?還是支好車子,赤着一隻腳把鞋子撿回來?

調轉車頭根本不現實,馬路上很擁擠,像我這種騎在車子上掉頭更是難上加難,那就只能支好車子,光着一隻腳去拾鞋。

真是很窘迫的選擇:盤着高高發髻,穿戴整齊的我,在馬路上光着一隻腳行走,周圍已經有很多人注意到我的狼狽,正以看笑話的心態朝我瞟來。

"再遲疑下去,肯定要遲到"我下意識的咬了咬嘴脣,漲着紅紅一張臉,準備下車撿鞋。

"哎呀,姑娘你等等,我給你拿鞋"一個和藹的聲音在我前方響起,我詫異的擡起頭,只見一個身穿黃色馬甲的老人,扔下手裏的笤帚正往我身後走去,當她拿起我那隻掉在地上的鞋子,我才如夢初醒。

"給,我幫你穿上吧"一隻黑瘦粗糙的手出現在我面前,

"哎呀,那多不好意思"我嘴裏推辭着,準備下車自己穿鞋,

"哎呀,這有啥不好意思,姑娘趕緊穿上"不容分說,老大娘已經蹲在我面前,她一手拿着我的那隻鞋,一手去託我的腳,很麻利的把鞋子套了上去。

"哎呀,真是謝謝您"穿上鞋子的我,立馬下車,忙不迭的道謝。

"舉手之勞,謝啥"老人家說着,抱起笤帚又開始掃起大街。

好像剛纔她撿起的不是一隻鞋,而是一片紙屑或是一張落葉一樣的稀鬆平常。

我復又上車,急匆匆匆忙的趕去公司打卡。

匆忙中我沒有記住老人那張慈祥的面孔,但是那雙黑瘦,粗糙的手卻深深被我記在腦海中,如刀子鐫刻一般,時不時浮現在眼前,因爲鄉下的老家,我的老母親和她一樣也有這麼一雙經年勞作的手,是這雙手把呱呱墜地,牙牙學語的我哺育成人。

我感謝母親撫養我成人的那雙熟悉的手,也被這雙陌生卻溫暖的手感動着,我常常捫心自問,如果那天角色對換,掉鞋子的是那位掃大街的老大娘,而我剛好經過,能否平靜的幫她撿起那雙鞋子,並真誠給穿到腳上。

如果是以前,我不敢有肯定的回答,但是從這以後,我想我一定會這麼做,因爲從這件事上讓我明白了,很多時候一顆善良的心不一定會在光鮮和體面的外表之下,也有可能就珍藏在破衣爛衫之中。

清明的隨筆4

歲月染風塵,

苦樂心中匯。

又是清明拜祭時,

默唸親人愧。

綠水繞門前,

小徑通幽內。

手捧菊花墓地來,

又見相思淚。

當代詩詞精華錄(留取殘荷選編)

殘荷按:此集原名《當代詩詞精華錄》,但後來感覺名字有點大,所以空間發佈時改叫《殘荷網詩閒摘》。因爲儘管有所限制(見說明),但是涉及作者及作品還是太多,加上年輕作者不斷涌現,所以滄海遺珠自是必然。但無論效果如何,鄙人心跡與《網人七絕八百首》(原名網人七絕三百首,後來陸續增加、...

留取殘荷

103-《思考,快與慢》讀書筆記24

這是李婷365日寫作計劃第103天的寫作內容 本次寫作是基於本書第五部分--兩個自我--第35章 體驗效用與決策效用的不一致 體驗效應是會變化的,就像每天的溫度或氣壓,其結局將被繪製成時間函數。 測量體驗效應有兩種方法,即歡樂測量值和回顧性評級。 我們希望痛苦的時間縮短,而...

婷婷玉立水墨畫

3月的第三天晨跑總結

每天早上堅持跑步的時候,跑步機就會推動着你前進,這樣也不能讓自己鬆懈,其實人的潛力是無限的,今天后面9公里速度的直接從前幾天的5分鐘,直接挑戰了8分鐘,這樣子下來雖然累點,但是每天都有進步,鍛鍊完也有一種很爽的感覺,任何事情其實都是需要我們不斷的堅持,堅持就是堅持再跑一步再...

你的丹嬸兒

桃花源記增員拓展規程

第一步:桃花源記增員拓展團羣員[或羣委員或桃花源記共同體內意願高的羣員]挑選比較熟悉的其他微信羣之羣友,知道他對姨學有些瞭解,經查看其空間相冊覺得比較穩妥的。諮詢他:“有一個精修踐行姨學的微信羣,您有興趣加入嗎? 第二步:若新人表示“好啊”。則告知他:“由於桃花源記與一般的...

桃花源記共同體

PHP如何結束正在運行的進程

之前看了Java的部署代碼,發現需要每次需要手動結束正在運行的進程,然後再啓動新的部署代碼。所以我在考慮如何用程序自動實現這個功能。今天看程序的源碼正好看到這個功能,所以來整理下相關的知識點以及描述如何實現。 1.第一步是如何查詢相關關鍵詞的進程。(PS:我先執行一個命令p...

瑛民星

清明的隨筆5

插青限塑令喊了幾年了,也只見風聲未聞雷動。原是城市公墓管的嚴些,可仍有不少塑料花擺放墓前。臨近清明尾聲,工商城管一下緊張起來,說是上面來了文件,不允許商店再出售了!一天巡邏好幾次,本想借着這最後幾天甩一甩貨,也偃旗息鼓。據說那些大商家早已聞聽風聲待檢查那天不得已在做生意的黃金時間關了門,損失不小。

對國家的政策,老百姓一向是擁護的。近些年,霧霾現象日益嚴重,也讓大家深受其害。塑料青的不易溶解,焚燒中產生的大量煙霧,也是空氣質量下降的一個因素。(想起了不許焚燒秸稈,汽車尾氣等等,國家治霾的道路任重而道遠)還一方純淨的天空給我們的子孫後代,應該是每個有良知的國人共同的心願。可是爲什麼不從源頭抓起?不從生產企業抓起?不從一開始就管治?所有的企業商家也都承擔了損失,算不算爲治霾做了微薄的貢獻?!

許多消費者樂意買塑料青,比起鮮菊花,一來價格便宜,二來色澤鮮豔好看。在我們這個地方,每年的清明插青都很隆重。一個家庭中少則幾百,多則上千。如若碰到家族親人才去逝不足三年的,都叫插新青。風水先生定一個日期,全族的人都要趕過去。買的祭祀用品也隆重些。而且,買的青越好越有面子。若要度絕這種現象,除了國家嚴令禁止,更需要人們祭祀觀念的轉變吧。這是不是要“由繁入簡”?清明如何寄託對已逝親人的懷念?要採取一種什麼樣的方式?千百年來,人們已習慣在清明節給已逝親人掃墓送花燒紙錢,就象端午賽龍舟,中秋吃月餅。我們要怎樣改變頭腦中固有的觀念俗成?清明祭祖是中華民族認祖歸宗的紐帶,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國家馨清明節定爲法定節日,是對民族傳統文化的弘揚。我們老百姓要做的,大概就是要以一種怎樣的文明祭祀方式去懷念祭奠已逝親人?

最後,總有一個問題縈繞在我腦海:明年的菊花要以一種怎樣傲嬌的姿態站立?清明節這個節日的經濟鏈條又該發生怎樣的改變?

清明的隨筆6

得知明天放假的消息,我很激動。

因爲,好多天以前就打算,清明節一定陪媽媽去看看遠在天國的姥姥,給姥姥送點紙錢,陪姥姥說說話。

可是,昨天得知放假的消息,第一時間給媽媽打電話時,媽說,前幾天她已經回老家給姥姥上墳了,因爲我沒有放假,怕耽誤我的工作,就沒有告知我,她和我表弟,還有我姨一起回去給姥姥上墳了,明天就不回了,等明年再回吧。

我很失望,也很愧疚。

說實話,我感覺自己真的很不孝,小時候姥姥那麼愛我,那麼疼我,我也跟姥姥最親,但姥姥去世後十幾年了,因爲工作忙,或者這樣那樣的原因,儘管只有幾十里路的距離,我竟然一次也沒有去姥姥的墳前看看,一次也沒有給姥姥送點必須的用品,亦或向姥姥彙報一下我這焦頭爛額的生活,所以,我竟然也不知道姥姥的墳墓在哪兒?

我早就該回去看看姥姥的呀!可是,我沒去。今年的清明,這個計劃又一次泡湯。

我知道,姥姥不會怪我,她不會怪她養大的孩子怎麼不去看她。因爲,她一直都是那麼慈愛,那麼平和,那麼寬容。

姥姥離開我快二十年了,但在我的腦海裏卻時常縈繞着姥姥慈祥的面容,耳邊依然迴盪着姥姥親切的話語,彷彿姥姥還在我的身邊,還在爲我操心。每每想起姥姥,我的內心都會如海潮翻滾,不知不覺,淚流滿面。

記得前幾天跟女兒說起清明節去看姥姥的事,女兒說,“媽,如果你回去看太姥姥,一定不要再流淚,她看着會心疼的!”女兒懂我,許多時候在家裏,只要提起姥姥,我都會情緒失控,無法自已。

我沒有回答女兒的話,因爲我知道,我沒法向女兒承諾,我保證一定不流淚。我知道,一旦回去了,站在姥姥的墳前,望着那一方矮矮的墳墓,讓我和親愛的姥姥陰陽兩隔,我怎麼能不肝腸寸斷呢,除了悲痛和心酸,還能有別的嗎?那時,腦海中又會呈現出與姥姥相處的一幕幕朝夕過往,淚水一定會像關不住的水龍頭,亦或像開了閘的洪水,一發不可收拾。

姥姥,希望您原諒外孫女的不孝,這麼多年一直沒有去看您,但您已經被我放在了心底最隱祕的地方,時常在我獨處的時候,與您靜靜地說,與您沉默地對坐,看看您的白髮又多了幾根,問問天堂裏有什麼開心的事情?

姥姥,今天,我又一次錯過了去看您的機會,只能在家裏面對着這薄薄的手機屏幕,寫下這麼一點不成文的文字,來表達我對您最最深切的懷念,最最徹骨的愧疚,最最衷心的祝願!

姥姥,願您在天堂一切安好!

清明的隨筆7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又到了一年的清明,和姐姐弟弟來給父親掃墓。

父親離開我們已經二十五個春秋了,前幾年父親常常出現在夢裏,一些生活的片段不是很清晰,夢中父親的身影依稀可見,卻漸行漸遠,醒來總會惆悵半天。

而每年的清明、十一,站在父親墓前,那些和父親相伴的歲月,會漸漸清晰浮現在眼前。父親病時,自己當時懷孕孕吐厲害,父親說坐車顛簸厲害就不用經常回來看了。而偶爾回去,我們也都圍在母親身邊嘰嘰喳喳,記得當時自己給母親買了一件鴨綠色的襯衣,母親很是喜歡,說是這個顏色年輕時就想了。無意間擡頭看見父親那略帶羨慕和落寞的眼神,突然就開口道:爸,等你過生日我也送你個禮物昂,父親聞聽,欣喜地點頭。而之前,自己初爲人妻,心理上還沒從孃家完全剝離出來,只道歲月長遠,父親仍是我們的山我們的臂膀我們的港灣,來的及讓我們成熟起來,把父親能記在心上。

不曾想父親會英年早逝,猝然離開我們。來不及等我們成熟,來不及等到自己的生日,來不及讓做兒女的表達自己的心意。甚至等不及女兒不再孕吐,可以每週回家看看他,更等不及看一眼還有一個月就要降生的外孫女的來臨。

每當站在父親墓前,總在想:那個清高堅強把事業放在心上的父親,在他生病離開工作崗位時,是不是會落寞和不甘;那個在我們旁邊聽我們聊天歡笑在我們心裏像山一樣屹立的父親,是不是也會有孤獨和惆悵。

今年的清明,許是母親剛病癒出院,想的多些,夜晚給父親迭紙錢的時候,母親囑咐:多迭些,你爸還有錢花。姐買了菊花,但我們還是依母親的囑咐帶着若干的祭祀物品,捎給父親。

紙灰飛作白蝴蝶,飄曳在空中,化成我們的思念,願它降落在父親的跟前。常聽周圍的同學朋友說自己父母八九十歲了依然健在,就好生羨慕。子欲養而親不待,那種疼惜,終成憾事!父親錯過了我們的生活,錯過了女兒兒子的婚禮,錯過了孫子和外孫(女)的出生和成長,錯過了許多的美好和分享……

父親,別離我們太遠,今夜入夢來,讓女兒娓娓告訴你我們的一切,可好?

清明的隨筆8

年復一年,今年的清明節又如期的到來了,家家戶戶都忙着自己的事情。

清明既是二十四節氣之一,又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傳統節日。清明的前一天稱寒食。兩節恰逢陽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紅柳綠,一派大地復甦,欣欣向榮的氣象。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開始於周代,已有2500多年的歷史。後來,由於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又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爲一了,所以寒食節成爲清明節的別稱,也變成爲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

清明節是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掃墓在民間俗稱上墳。一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很盛行。

清明寒食期間,民間有禁火寒食的習俗。另外還有蹴鞠(用腳踢的一種球)、拔河、鬥雞、插柳枝、打馬球、盪鞦韆、放風箏等傳統活動。相傳這是因爲清明節要寒食禁火,爲了防止食用涼東西傷身,所以大家來參加一些熱身活動,以鍛鍊身體。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古時叫春遊、探春、尋春等。按陽曆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值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外出春遊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的習俗。

清明前後,春陽照臨,暖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叫作“植樹節”,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

因此,這個節日中既有祭掃故人的悲情淚水,又有踏青遊玩的歡笑聲,是一個富有特色的節日。目前,不僅我國很重視清明節,一些周邊的國家也開始過清明,使它成爲了一個具有國際地域性的節日。人們有理由相信,清明節民俗文化一定會長久的保留和傳承下去。

清明的隨筆9

清明時節津門寒,

凍雨紛紛銀屑旋。

亂舞東風彈淚目,

悲啼隔世託杜鵑。

追思懷遠根難忘,

黃紙紅花祭化煙。

常念雙親恩似海,

詩騷再賦寄黃泉。

當代詩詞精華錄(留取殘荷選編)

殘荷按:此集原名《當代詩詞精華錄》,但後來感覺名字有點大,所以空間發佈時改叫《殘荷網詩閒摘》。因爲儘管有所限制(見說明),但是涉及作者及作品還是太多,加上年輕作者不斷涌現,所以滄海遺珠自是必然。但無論效果如何,鄙人心跡與《網人七絕八百首》(原名網人七絕三百首,後來陸續增加、...

留取殘荷

妙趣橫生的趣聯故事

趣聯故事(1) 本院昨晚聽漏,三更五點五點三更,五五二十五點,點點不錯,更更不差:紅羅帳內興,黑夜牢中悲,看張生樂極生悲,樂極生悲; 犯生今朝卜卦,八卦六爻六爻八卦,八八六十四爻,爻爻有準,卦卦有靈:白虎當頭兇,青龍主事吉,望大人逢凶化吉,逢凶化吉。 過去,有一小官,叫張...

詩之源

古代哲理詩(絕句)撿釋

古代哲理詩(絕句)撿釋 蟬 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 居高聲自遠,非是藉秋風。 虞世南--字伯施,越州餘姚人。初仕隋,後入唐,能文辭,工書法。 蟬--昆蟲,雄的腹部有發音器,能連續不斷髮出尖銳的聲音。垂綏(音銳,陽平)--綏,古時系冠的纓帶,這裏借喻蟬的口須下垂。流響--指...

詩之源

《網絡詩壇點將錄拾遺》(80家)留取殘荷選編

殘荷按:《網絡詩壇點將錄》(蘇無名編撰)是一個公認的比較好的網絡詩人的選本。然而,由於這個選本編纂時間較早(基本定型於20xx年,20xx年出版時大概有一些微調,並增補了若干詩詞作品),因此統攬網絡詩詞的發展,不能不承認在這個選本之外尚有大量遺珠存在的客觀事實。有鑑於此,某...

留取殘荷

神的貨幣

我將手機從天台上扔了下去,雙眼一閉,縱身躍出。 突然,我聽到有人在耳邊對我說:“你今天死,真是太好了!剛好趕上。” 我睜開眼,正對着我的是一張光線絢爛的臉。 風停止流動,雲停止飄搖,世界沉默而安靜,唯有心跳,急劇的將世界敲動起來。 “自我介紹一下!我是諸神聯合會下屬第八委員...

李維坦

雜緒

外面的雨依舊下個不停,雖說雨下的不是很大,但足夠讓人感到煩躁。中午跟楊姐叫的外賣,吃完之後,就躺沙發上休息了,總感覺睡不醒,很累,想就那樣一直睡着,睡到完全醒了爲止。昨天聖誕拍的照片,她發給我,那我知道我是要發朋友圈的,不發她肯定是有想法的,而她卻沒發過,就跟之前去外地玩的...

清明的隨筆10

隨着時代的進步,都市化生活越來越濃厚,許多鄉村習俗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能夠流傳的應該稱得上精華。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清明節到了,人們除了祭祖還願,少數地方還會把老祖宗遺留下的一些生活習俗保留下來。清明節吃清明粑在少數地方似乎也能算是微不足道的精華之一吧。

小時候,我從父輩那裏聽說過清明粑,卻一直沒吃過這種東西,因此想品嚐清明粑的這個夙願就一直藏在心裏。

十年前,我有了新的家庭。婆婆是一位非常賢良的人,我到新家後,不管什麼節日,婆婆都特別重視,因此一家人的生活過得有滋有味。

記得次年清明節,婆婆說這個節氣有清明粑可吃。我聽得有些興奮,驚訝於我們這些地方向來很少有人做清明粑。婆婆大字不識,怎會知道得那麼多?後來先生告訴我說,婆婆以爲吃了清明粑眼睛會清亮。我對婆婆的這種看法有些將信將疑。

那年婆婆已差不多八十高齡,但身體一直很健康,她執意要去坡上採清明草。

清明草我認識。它是一種野生的草本植物,一般高不過三四寸。清明草長着長而橢圓的葉子,葉及杆子都密密地長着一層灰白的絨毛,看起來不怎麼招人喜歡。等到成熟時期,草的頂端還會開出密匝匝黃色的小花蕊來。

雖然清明草看起來極不顯眼,但在以前,山丘、田埂、路邊……漫山遍野隨處都可以看到它的存在。每逢清明節氣,就到了採摘清明草的最佳時期。

婆婆採來清明草,洗乾淨後把水瀝乾,然後切碎,和上糯米麪、小麥面,再加上適量水、鹽或糖等,揉捏均勻分成拳頭大小的餅狀,放入蒸鍋裏蒸熟,或直接用熱鍋炕熟,清明粑就做成了。

清明粑聞起來沒什麼特別的香味,可咬一口在嘴裏,其香甜軟糯的味道即刻溢了出來;細細品嚐,你不得不讚嘆人類的智慧

婆婆做的清明粑特別好吃,我由衷的讚歎。或許因我無意間流露的喜愛緣故吧,那年以後,每逢清明時節,婆婆都會親手做她拿手的清明粑給家人吃。

如今,婆婆已然年近九十,子女們都長大成人各自成家,陸續離家在外工作,少有時間回來,只有作爲兒媳的我與先生還呆在婆婆身邊。

前段時間,我忽然想起清明粑來,又恰逢快到清明節了,於是跟先生嘮叨着,說想吃清明粑。先生說現在清明草不好找了,他自己也沒怎麼學會做清明粑,況且婆婆年事已高,這事就閒聊於此。

昨天下班回家,當我又提起清明粑時,先生說婆婆已悄悄揹着他特意去市場買了清明草準備做清明粑。婆婆說她一直記得我喜歡吃清明粑。

沒曾想我念念不忘的清明粑,被婆婆牢牢的記住了,我聽得心裏暖烘烘的。我那慈愛的婆婆,雖然她身體不如十年前,但她記憶力仍舊這麼好,待人依然寬厚仁慈,她老人家怎能不長命百歲呢!

清明的隨筆11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

俗話說:“穀雨難得雨,清明難得清(晴)。”我們這裏的民俗一般是不在清明節這天掃墓的,因爲清明節這天陰天居多。民俗認爲陰天上墳,燒化的冥幣是假的,在那個世界的親人是得不到的。所以,我們兄妹習慣在清明節的前一兩天給父母掃墓。

其實,清明節掃墓不過是紀念的一種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把父母的恩情化作心中永久的懷念!

在50華里外的一個小村。村西頭有一片老樹林。說老樹林,是因爲那片樹林已經栽種好多年了,還是五八年大躍進的時候,村裏的老人們栽的,柳樹居多,楊樹很少。我小的時候,樹木雖然不怎麼高大,但是卻蔥鬱茂密。樹林中的草長得很高,秋雨連綿的時候草地上到處是各種各樣的蘑菇,母親常常領着我採蘑菇。那纔是純天然的綠色食品呢!採回來的蘑菇被母親擇乾淨,晾曬風乾,都收在父親做的紙笸籮中,等到過年時當作最好的菜待客。

因爲沒有人好好管理,現在的'老樹林,所剩的樹木已經不多,稀疏地散落在荒沙坡上,荒沙坡彷彿一個脫髮的老者,滿面滄桑地站在西北風中,瑟縮着。當年栽樹的老人們,很多已經作古,父親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和母親就長眠在這片老樹林中!

幾株老柳樹圍成一圈,一堆黑黃的泥土高高的聳起,泥土下面,是我無盡的思念!十幾年過去了,思念就像野草的種子,被泥土埋藏得越深,生長得就越茁壯!一年一年,種子越來越多,思念越來越濃!

父母善良、勤勞、樸實、豁達,這些,我陸續在以前的文章中寫過,但是卻總覺得沒有把父母寫好。尤其是父親,在他山一樣厚重的恩情裏,我無法抹去對他聰明智慧的敬佩。

我的童年是共和國最困難的日子,也是我家最困難的日子。爲了把十個孩子撫養成人,父母熬盡了心血。爲了一家人的生活,父親除了節省,還非常注重因陋就簡、廢物利用。

在我四五歲以前,全家人必須靠吃野菜度日。夏秋時節,母親每天天不亮就去地裏挖野菜,稍微大一點的哥哥們放學後也要出去挖野菜。每日兩餐野菜餑餑,都是母親一個人擇菜、洗菜、燙焯、攥幹、剁碎的,勞動量非常大,因爲母親患有乳腺炎,胳膊用力過多就會抻着乳腺發炎,所以,爲了減輕母親的勞動強度,父親製作了一種壓菜的裝置:用木板釘了一個有底無蓋的(蓋子是活動的)箱子,底部和四周用燒紅的鐵棍烙出很多小孔,再用一個形似長條板凳狀的架子支着箱子,地下放上接水的盆子,把焯好的野菜洗淨放進去,上面蓋上活動的蓋子,蓋子上面再放上石塊等重物,不用半天時間,菜裏的水分就慢慢被壓出來了。這個裝置惹得左鄰右舍的嬸子大娘都羨慕母親,嫁了一個心靈手巧、又知疼知熱的丈夫。

在老家幾十年的歲月裏,還有一種特製的器皿,一直被鄰里稱道。那也是父親的發明。

父親雖然是農民,卻博學多才,是個很講究、很會生活的人。在貧窮的日子裏,父親也盡最大努力讓一家人有一個整潔的環境居住。哥哥姐姐們讀過的舊書本,父親都保存下來,農閒的時候就拆開來,用米湯糊牆、糊棚,我們住的雖然是土屋,但是經過父親收拾整理,卻很乾淨溫暖。等牆上和棚上糊的紙壞了、掉下來了,父親會重新糊好,並把破爛的紙片收集起來,用一口大缸泡上。

那些泡着的廢紙片,經過一兩個月的發酵,變成黏糊糊,然後,再經過父親的巧妙加工,被壓縮成各種各樣的器皿:大小不一的盆、形狀各異的箱子、高矮不同的笸籮,外面再用花紙裱上,不僅美觀,而且實用,不小心掉在地上也不會像泥瓦盆那樣易碎。可以用來盛放米麪、曬乾的冬菜、針線、旱菸碎葉等各種乾爽的東西。有時,鄉鄰們來串門,看見這些小盆小笸籮的好看實用,會愛不釋手,父親就大方地送給他們一兩件,在他們的讚揚聲中,父親收穫的不僅是發明創造的喜悅,也有幫助別人的快樂。

父母累了一輩子,苦了一輩子!

父親喜歡吃甜食,但是在世的時候從未好好享受過;母親愛吃水果,晚年的時候,雖然有條件吃,卻因爲牙齒不好,不能如願。父母都喜歡喝茶,尤其喜歡滇紅茶;父母也都吸菸,他們在世的時候總是自己栽種一些旱菸,葉子很大,用香蒿捂過,味道就很特別,這大概是他們自己發明的香菸製作法吧?所以,每年清明節祭奠父母,我都要買上些父母喜歡的食品飲品,其中有一樣必不能忘記:甜薑片!記得冬天的夜裏,父親有時咳嗽,就嚼上一兩片,他說,能止咳。其實,父親平時也喜歡吃,只是因爲沒條件,所以,每次買來一點點,他都留着咳嗽時才吃。有時我們兄妹誰咳嗽了,父親也給我們吃一兩片。那又甜又辣的清爽感覺,我也喜歡。偶爾在夢裏,我還會看見父母很高興地吃着我帶給他們的東西——我知道,那只是我的願望:希望父母真的能收到兒女的心意!

多少年過去了,那個壓幹苦菜汁水的笨重裝置早已廢棄,變成一堆燒柴,和那個遠去的苦難歲月一起被燃燒成一種永恆的記憶;而那些盛放着苦澀日子裏的親情和快樂的紙器皿,也早已被各種各樣美觀精巧的塑料、陶瓷和玻璃等器皿所代替,但是父親的善良美德和勤勞智慧,卻化作我心中的一座豐碑,愈久彌高,無可替代!

村西頭那片老樹林雖然越來越稀疏,但我心中卻有一片茂密的森林,鬱鬱蔥蔥——因爲有父母的恩情滋養着!

清明的隨筆12

祭祖,是清明節中客家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這個儀式通過燒香三拜來紀念已經逝去的親人。

清明節的早上,我還在睡夢中,被一陣陣聲音吵醒,有叫喊聲,有歡笑聲,有狗吠聲。起牀洗漱過後,才發現,原來,大家都在忙着祭祖的準備,有拿着香前往祠堂的,有搬着大批紅鞭炮到祠堂外的平地的。我也像往年一樣幫着爸爸媽媽搬着雞、鴨和酒到失去的親人前面。爺爺奶奶也已經準備好了祭祖的工作,先祭拜上天,再祭拜菩薩,差不多經過兩個多小時,轉眼間已經到了七點半。我們匆匆忙忙吃完早餐,我和媽媽前往祠堂,等候族人們的到來。

八點整的時候,族人們陸陸續續的到來了,見面後,大家互相問候,寒暄。年長的長輩們抱抱這個小孩,摸摸那個小孩的頭,所有的小孩都浸在了收利是的海洋裏,個個都笑逐顏開。在外工作的人都說些吉祥祝福的話語;握着長輩的手噓寒問暖,祝福老人;同輩們見面後,相互問候,過去一年的狀況,並祝福來年好兆頭。

八點四十分整,經過了長時間的祝福,族裏年老而又德望的老人,大喊一聲準備祭祖,青壯年們點燃大燭大香,將點燃的大香恭敬地交給族老們,媳婦們將幾大把小香點燃後,分別交給每一個人。族老們站在第一排,下一輩的男丁站在第二、三排,孫輩的男丁站在第四、五排,後邊站着的便是媳婦們和女兒們。八點四十五分整,其中一位年老而德高望重的老人大聲喊道:“大年三十,祭祖開始,一上香,再上香,三上

香。”三旬上香後,族老們上酒上茶,媳婦們收回大小香插到香鼎上。接着,媳婦們和女輩們忙着燒紙錢給祖宗,媽媽立刻把我叫到跟前說:“兒子,去燒紙錢的火堆旁烤烤,把一年中身上的污漬烤掉。”青壯年們捧着幾十盒鞭炮到祠堂平地掛好,等到紙錢燒完後,大夥們就接連着幾十盒鞭炮陸續點燃,噼噼啪啪震天響,那仗勢猶如排山倒海,氣貫如虹。整個村莊都沉浸在歡樂的喜慶的噼噼啪啪的鞭炮聲中,期待着來年的好年景,好收成。

隆重而傳統的祭拜儀式,寄託着人們對祖宗的掛念和感恩,通過這次祭祖儀式讓我領悟了客家人的勤勞、團結和互助。

清明的隨筆13

“節近清明,一池春綠蛙催雨。”如果撇開上墳祭祖的習俗不講,清明節是一個飽含詩意的節日。《歲時百問》載:“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淨。故謂之清明。”清明時節,藤蔓綠了柵欄,四溢的芬芳瀰漫空中,令人心曠神怡。

北宋有《清明上河圖》傳世,爲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其實,清明不僅是一幅民俗畫,更是一幅山水畫。在一個人的不同時期,清明節的色彩是不同的,從年少時的色彩斑斕,逐漸變色,變得有些灰暗,從暖色調轉變成了冷色調。當人到中年,有的親人會不幸離自己而去。因而當清明臨近,對已故親人的思念便越來越深,就像清明的雨總如約而至,那麼冰冷那麼潮溼。

年少時,成長在親人的關心、愛護之下,衣食無憂,對世界的認識都停留在美好的層面。那時的清明草兒很青,花兒很香,天空很藍,雲淡風輕。大人手裏的紙錢、祭品,墳前升起的縷縷青煙,在自己這裏沒有絲毫哀傷的意味,那時候的自己不諳世事。少不更事的孩子是幸福的,因爲你不知道的真相永遠不會傷害你,不會讓你心痛。

生命的年輪在原本空白的認知上打上了印記,漸漸地,知道什麼是醜、什麼是美,什麼是錯,什麼是對。當歲月的滄桑撕破了懵懂的外衣,痛覺神經開始甦醒。在人生的道路上,辣苦甜酸輪番向自己襲來,全然不管你是否已經準備好。看着自己從小長大的親人會老去,再後來有的親人會離開這個美麗的世界,任憑眼淚在你的臉頰肆虐。當人沉溺於悲傷而無法自拔時,看什麼都是灰色的,一切事物的色彩都被剝離,這個時期的清明節自然是灰色的。

而當人從稚嫩走向成熟,看世界的眼光才趨於平衡和真實。他會看到清明時節的爛漫,也會體味清明時追憶往事的痛楚。他用誠摯的心去準備祭品,到先人墳前掃墓,遙寄哀思。清明的雨營造出了恰當的哀思氛圍,爲煙雨清明添上了濃墨重彩的一筆。這個年齡段的清明是青色的,是景物的綠色和心情的藍色調和之後的色彩。

其實,清明應該是屬於暖色系的,因爲清明是個飽蘸親情的節氣,是提醒人們不要數典忘祖的節,一個“情”字便可詮釋清明的真諦!

清明的隨筆14

清明是個讓人充滿哀愁的日子,正如杜牧所寫的“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慾斷魂”一句無意吟唱,卻喚來人們數百年的愁思斷腸,借這兩句詩表達對已故親人的思念與回憶,則是懷念與悲傷。

從古至今,悼念,是它永恆的主題。對所有的人來說,清明節都註定是一個傷感、悲傷的日子。昔日朝夕相處的親人己遠去,那份痛苦與無奈是任何東西都無法彌補的,活着的人,註定要揹負失去至親至愛的痛苦。以前我對清明的感覺很淡,直至父母親去世後,我才覺得清明這個節日的沉重,總會讓我回想起父母生前的那些片斷,重溫那些遠逝的親情。

每逢清明,我總會懷着一份濃濃的思念之情,我總會情不自禁地想起已經遠去的父母,他們的背影和關於他們的溫暖記憶。彷彿就走進一個生命疼痛的季節,由此便想起了我遠在天堂的父母,爸爸媽媽,您們在天堂還好嗎?

每逢清明,父母親不知不覺先後都離開了我們。當工人的父親(因病於20xx年3月31日18。20時逝世,享年88歲)、當農民的母親(母親因腦溢血於20xx年6月11日10時過世,也是端午節那天,享年80歲),他們相繼離開我們己七、十年了。父母雖然沒有給予我們留下多大的物質財物,卻生育我們、教育我們、幫助我們個個成才,事業有成。

每逢清明,陰陽相隔,唯一隔不斷的是那思念之情。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這麼多年來,您們的音容笑貌總是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縈繞在我的腦海和夢中。每當這個時候,兒子多想長時間留住您們在記憶中的那些鮮活畫面,每次都想回憶起關於您們的點點滴滴,唯有把對您們的千般思念萬般牽掛一次又一次默默地刻在兒的心裏。

記憶中,我的母親是一位典型的農村婦女,斗大的字識不了一籮筐,母親常常嘮叨着她的信念:只要你們幾個孩子每天能吃飽,能讀得起書,將來都能成上家,這輩子她就滿足了。母親爲我們這個家,傾注了畢生心血,養育了我們四個子女。我們所有的衣服大到棉衣,小到內衣褲都需要母親一針一線親手縫製,鞋子當然也是親手做,那時可不像現在隨處可買,即使有賣,這麼多孩子的衣服鞋子也買不起。

記憶中,母親是典型的賢妻良母,集中國婦女的各種優良品格於一身。從小就教育我們要珍惜糧食,只有吃盡苦中苦,方知甜中甜。教育要艱苦樸素,當時少年時穿的衣服破了再補照穿,我穿不得衣服還留給弟弟穿。每年過年他總要給我們兄妹四人添置新衣服,可她如穿的衣服三、五年還在穿。一直以來,母親就是陽光雨露滋潤兒女成長,就是參天大樹爲兒女遮風擋雨,因爲母親的守候我們的生活才充實豐滿,因爲母親的關愛我們的生活才幸福溫馨。

記憶中,平凡是父親一生的寫照。父親在上海果品副食品公司當採購員,工資在當時還算是比較高的,但要養我們,還要照顧農村的爺爺奶奶,所以每個月的日子都過得緊巴巴的。記得小時候每逢春節回家總是帶來蘋果與梨子,當時,計劃經濟條件下是稀少的,物帶回二、三斤火腿,真是物以稀爲貴。60年鬧自然災害,那時過着吃不飽捱餓的日子,他卻省吃儉用帶回來糧票給我們買些玉米麪與小麥面,那時年代屬於小康的生活水平,打心眼裏佩服有這樣的父親而自豪!

記憶中,省吃儉用歷來是父親的品德和作風,從小就教育我們要珍惜糧食,只有吃盡苦中苦,方知甜中甜。1976年我在部隊當排長帶新兵到上海,我帶我的團長郭本江一起到父親單位,晚上他作客買了三、四個菜擠在那6平方米的房間裏請吃了頓飯,在那個年代裏也算是客氣的,就寢也在這間房子裏,只有一張牀,我與團長郭本江睡在那兒,他卻到單位的值班室捱了夜,早上還買來了早點。至今這一切都記憶猶新。

如今,自己也是逾60歲的人了,想起父母親,我的心中悠然涌起對父母親的崇敬!父母生前給我們留下了取之不盡,用之不渴的精神財富,至今記憶猶新。雖然平時更多的時候常常想念他們,但在時下清明將至的時刻,那種想念的感覺特別的強烈。您們離開我們已經多年了,爸爸,媽媽,你們知道嗎?這多年來,您們的音容笑貌總是時常浮現在我的眼前,縈繞在我的腦海和夢中。每當這個時候,兒子多想長時間留住您們在記憶中的那些鮮活畫面。

如今,爸爸,媽媽,您們走了,帶着對我的深深掛念,遺留給我永無償還的機會。雖然您們去了遙遠的天堂,但在兒子心裏您們從未離開,您們在兒的腦海裏仍然是那樣的清晰,給兒子的影響依然是那樣的深遠。

如今,陰陽相隔,隔不斷的是那思念之情。兒子我秉存了您們的血脈與人品,一直都遵循着您們“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的樸實教誨。雖然父母不需要我們回報你們的愛,因爲這愛是無私不圖回報的。但兒女是不會忘記父母的愛,會永遠牢記父母的恩。

如今,兒子也退休了,可身體還健康,家庭生活很幸福,你的孫子孫媳婦及他們的女兒、兒子一切都順利。如果您們雙老在天堂有知,我想您們一定會很高興的。請您們放心吧,我們都會好好的生活,以告慰您們的在天之靈!

最後爲天堂的父母親送上一首詩:

父母雙親歸鶴去,陰陽兩界各離分。

脈脈溫情浮腦際,諄諄教導涌心間。

長跪沉吟呼父母,短籲哀嘆喚蒼穹。

哽咽無語淚雙垂,紙化灰蝶舞在襟。

思念父母心欲碎,唯寄哀思予清明。

清明的隨筆15

“燕子來時新社,犁花落後清明”,轉眼又到一年一度的清明節,根據新的放假制度清明放假一天,於是爸爸媽媽帶我回老家掃墓祭祖。

“滿街楊柳綠似煙,畫出清明二月天”,今年的清明節遇上難得的好天氣。我們帶上鞭炮紙錢和爺爺踏上掃墓的路程。一路上迎春花黃,楊柳樹綠。我們踏過一個個泥坑,踐過一條條溪,走過長長的山路,終於來到祖先的墓前。

祭過老爺爺老奶奶之後,我們來到奶奶的墓前。我們點幾柱香端端正正的插在墳前,再把紙錢撕開點燃。燒完的紙錢化作一片片白灰,隨着風飄向遠方,噼裏啪啦的鞭炮聲也遠遠的轉開,同時,我的思緒也被帶回遙遠的過去。

奶奶生前一直過着比較艱苦的生活,生下爸爸他們想必也非常痛苦。在爸爸讀書時糧食緊缺,住校也必須自帶糧食。一次,奶奶送住校的爸爸去學校的途中,一袋米快掉下車,奶奶看到後順手一抓,結果奶奶被拋出車外……從此,奶奶與我們陰陽兩隔,永遠的離開這個世界,離開深愛的孩子們。後來,失去母愛的父親通過努力學習考上軍校。

奶奶,今天您的孫子來看您來,你雖然離開我們,但您的愛卻留下來,您的愛可以永遠照耀着活的人。這份親情讓我們的心緊緊相連,這是血濃於水的情感。無論時空怎麼轉變,親情不會變,感恩的心不會變。不是嗎?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