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教師教育隨筆【精】

教師教育隨筆【精】

來源:女友組    閱讀: 4.2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別人寫的隨筆吧?隨筆其實就是日常生活中對一些事件的想法,及時捕捉,隨手記錄下來。想要更多的瞭解隨筆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教育隨筆,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師教育隨筆【精】

教師教育隨筆1

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味,致力於學生終生、全面發展,突出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是每個語文教師的責任。小學六年級的學生通過幾年的閱讀積累,已儲備了一定的知識,也有着相應的閱讀理解和寫作能力。這些學生即將邁入中學的大門,如何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語文的興趣,有效發展他們的語文能力?我認爲應做到一下幾點:

一、因勢利導

六年級學生在校園裏顯得更爲活躍,他們有熱情,也顯得任性、容易衝動。有時他們會在桌面上、牆上寫幾句小詩、一行話語,好象像以此表達對學校的留念。教師如何因勢利導,抓住學生的情感契機,引導他們以恰當的方式表達出來呢?實踐證明:積極疏導,把他們的心語得以外化,由此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是有效的路徑。

二、融會貫通

六年級語文教學如果僅憑几十篇課文的精講深挖、設計無數的練習,由此來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習作水平,往往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學生的學習興趣難以提高。的確,課文只是個例子,應由一篇文章的閱讀觸及其餘,啓發學生把知識融會貫通,靈活、高效地學,有趣有味地學。

三、開發課堂

在實際課堂中,特別是六年級語文教學中,難以聽到琅琅的讀書聲,如果我們基於以培養學生的讀寫興趣爲目的、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爲根本,必然會摒棄。所以我們應該利用一切機會激發他們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豐富學生的校園生活:同學們覺得畢業前的學校生活是緊張有序的,也是豐富多彩的,令人回味的。在他們的習作裏、日記中有生動的記錄,還有的以詩與畫的形式、書信的方式告訴自己的親朋好友,這是沒有預設的、水到渠成的語文學習活動。

我們該認真反思反思教學中的一些行爲了。《小學語文課程標準》的探討實施絕非上幾節公開課、寫幾篇文章、出幾份試卷所能涵蓋的,它的積極實施是體現在每個教學進程中的,六年級的師生同在新課標的背景下,應共享一片豔陽天。

實踐證明,在生動活潑、師生互動的課堂裏、在豐富有趣的活動中,六年級學生的知識、能力會喜獲豐收,他們的情感會得到昇華,語文學科的魅力才足以得到展現。

教師教育隨筆2

教學是否有效,將直接影響幼兒園的保教質量。於是,有效教學便成了一線教師的專業追求。

漸漸地,我們發現:邏輯性較強的活動往往都不怎麼好玩。於是,對教學有效性的追求還未下“眉頭”,對活動趣味性的關注便又上“心頭”。一些對教育負有強烈“使命感”的教師認爲:教學只有有效,纔不枉費自己的良苦用心,因此,應該追求絕對的有效。

在課堂裏,我們常常發現孩子會自尋樂趣,如當教師講故事講到“小熊打了個噴嚏”時,孩子們往往不約而同地集體模仿“阿嚏——阿嚏——”起來;教師教孩子手工打結,男孩竟然將結打在前排女孩的後腦勺上,接着,便響起了“小兔子、長耳朵、跳跳跳”的童謠……其實,成人在冗長的會議中,有時也免不了會說個笑話、遞個零食等。成人如此,更何況孩子。

由此,教師意識到從孩子的特點出發,爲孩子創設有趣的學習環境的重要性。

一些教師免不了又在有效和有趣之間斟酌:有趣是需要的,但是否還是應該在有效的前提下考慮有趣呢?於是,從教學目標出發,我們便嚴謹地在完成目標之餘發現孩子的興趣。

不久前我觀摩了一個集體教學活動——兒歌《魚遊》。該活動以“一條小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爲句型,引導中班孩子通過創編兒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可是在活動中,孩子們口裏唱着“兩條小魚水裏遊,快快樂樂做朋友;三條小魚水裏遊,手拉手地跳個舞”……情緒卻有點低落。

我總覺得現場缺少點什麼。

忽然我的腦海裏蹦出了幼教前輩李慰宜老師的口頭禪:“好玩!”

對,缺的就是“好玩”!

我的徒弟何潔建議在這句兒歌后面再加一句“呦——呦——,在發愁”,將句型變成:一條小魚水裏遊,孤孤單單在發愁,呦——呦——,在發愁。

短短的一句重複,將原本已朗朗上口的兒歌變成了節奏感靈活的時尚說唱。結果,孩子們創編兒歌的智慧,在“呦呦”聲中得到了酣暢淋漓的激發。

因爲發現了孩子的樂趣所在,教學便變得生動與完美。但是必須承認,教師可以把握教學的有效,卻無法掌控活動的有趣。往往教師覺得好玩的,孩子卻大多提不起精神。

一天,文文老師頭上戴着一個大大的蝴蝶結髮夾進了中班教室,一個男孩皺着眉說:“你怎麼這麼搞笑的樣子來上班啊!”我在一旁說:“這不是挺可愛的嗎?”周圍的幾個男孩竟然一起搖頭:“不!搞笑!”

可見,儘管我們努力地靠近,孩子們的心思我們還是未必全懂。

何潔對此卻另有一番思考:我通常在孩子感興趣的事情裏,尋找有效的教育契機,如看見孩子們嬉鬧着玩“摸瞎”,我就會思考還可以怎樣讓孩子玩得更開心。

接着,何潔便設計了一個閱讀活動“太陽和小魚”。

這是一個太陽公公小時候的故事:頑皮的太陽寶寶落到海底睡覺去了,大地一片漆黑,人們想盡辦法都沒有把太陽寶寶請回天空。這時,一條小魚游來了,它什麼也看不見……

在接下來的活動環節中,孩子們開始幫助小魚找太陽。

教師教育隨筆3

班裏的孩子來自不同的家庭,不同的個體差異導致了他們有着不同的發展,有的能說能唱又能跳,有的只有頑皮的勁不喜歡學習,而有的從不做聲,在這個小家庭裏,我們老師就是家長,就是媽媽,該如何引導如何教育呢?尤其是一些比較內向,不做聲的孩子,更應該是我們關注的對象,並不是他們不會,而是不善表現而已。

做早操時,由於要全面觀察孩子們,老師所用的小啞鈴一直是由站在排頭的小米負責幫忙帶過來的,小米呢比較聰明伶俐,有什麼需要幫忙的任務,我們也喜歡安排給她,因爲她可以完成的又快又好,是老師的好幫手。有一次,小米因爲感冒請假沒來幼兒園,在做早操的時候,又到的啞鈴操的時間了,我依舊站在原地等待孩子們那好啞鈴就位做操,不一會兒,段春夷小朋居然給我送來了小啞鈴,這時我萬萬沒想到的,因爲她平時一直是默默無聞,不管是上課時還是在遊戲時,很少聽到她的聲音,今天居然是她先發現小米沒來,而且給我送來了小啞鈴,這讓我又驚訝又歡喜,然而,這又讓我深思,對於像她一類的孩子,乖巧、聽話、不頑皮,平時很少會注意到他們,可以說有一些忽視。其實她們也很想表現自己,可能由於膽小,不自信,丟失了許多表現自己的機會,那麼我們教師又應該如何對待呢?我想,還是應該多提供孩子們鍛鍊的機會,在不斷的嘗試中,能找到真我,做個自信開朗的小寶寶。

教師教育隨筆4

經過暑期“新教育”的培訓學習以及後期的自我學習,我的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對學生,對課堂,對自我的教育工作也有了新的認識。下頭我就一些“新教育”提出的先進理念談一點自我的體會。

新教育實驗六大行動:營造書香學校、師生共寫隨筆、聆聽窗外聲音、熟練運用雙語、創立數碼學校、構築夢想課堂,使我眼睛一亮。最新的理念是:爲了一切的人,爲了人的一切。爲了學生的一切。這是我作爲一名教師一向信奉的理念,做教師不爲學生爲誰在此理念下,我們勤勤肯肯地工作,默默無聞地奉獻。然而,朱教授卻認爲,教育是爲了一切的人,爲了人的一切。他說,教育是爲了學生未免太狹隘了,人文精神的核心是關注人的生存狀態,關注人的發展空間,教育就是爲了人,爲了一切人的發展,他將此理念作爲新教育理念的核心

我最欣賞的一句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朱教授提出新教育。大基本觀點,其中有一個基本觀點說要重視精神狀態倡導成功體驗。他引用米盧的一句話說:態度決定一切,並將以改版爲"只要行動,就有收穫。"他說你去做,你就行;你去做,你就能成功。是啊,在人生的旅途中應對太多的夢想,一路走過,我們總是實現的少,憧憬的多,人之惰性阻礙着自我的超越。我們不要太多的口號,我們需要的是行動,記住朱教授的話,只要行動,就有收穫。最震撼的一個工程:營造書香樂園。朱教授認爲,一所學校如果沒有必須量的書,就不能稱其爲學校。一所學校能夠在很多方面很簡陋貧乏,但只要有書,這就足以稱得上是學校了。一個不讀書的教師,窮其終生,也只能一個教書匠;而有着必須文化積澱的教師,教學時間未必太久,年齡不必須多大,卻能夠脫穎而出。教給學生一杯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這是千百年來社會、學校和家庭達成的共識,也是教育發展的內在規律,教師的職業要求教師不斷學習。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提醒世人:“這個世代和前一世時代最大的不一樣之處是,以前工作的開始是學習的結束,當下的社會則是工作的開始就是學習的開始。”世界首富比爾蓋茨說:“如果離開學校後不再持續學習,這個人必須會被淘汰!因

爲未來的東西他全都不會。”所以,今日多讀幾本書,就是爲自我的未來投資。不斷追求終身的知識成長,未來纔有立足的空間。

我認爲,新教育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促進教師和學生的共同成長。以前,我們只明白學生成長,從來沒有人把教師的專業化成長這樣真真切切地擺到大家面前。其實想想也是孩子在成長,我們怎樣能夠用陳舊的思想來進行教育呢?新教育,就是這樣一個注重教師專業化成長的教育,在教育的道路上教師與學生都在成長。今日的我和昨日的我應當是不一樣的,今日的我會更加珍惜時間讀書學習的機會。給一點時間給閱讀,陶冶我們因繁雜生活而麻木了的性情;找一點時間給閱讀,矯正我們因忙忙碌碌而迷失了的方向;擠一點時間給閱讀,開啓我們因機械學習而遮掩了的心扉。努力讀書,用書的厚度提升人生的高度,力爭做一個永遠富有魅力的教師。

要很好地行走在新教育的行列裏,教師的行走方式極爲重要,今後我要加強自我反思的本事,善於學習,隨時反思,反思自我的教育,反思自我的教學。新教育實驗的課程對教師的組織、協調、溝通本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在改變自我行走方式的同時,也要注意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學生的學習要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環境下進行,讓學生在一種良性的、合作的、對話性的學習環境中獲得發展,這對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較強的組織、協調、溝通本事,有效組織教學,協調與溝通各方關係,隨時解決學習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問題,讓師生在學校這一精神家園裏得以共同成長。

新教育這條路還很漫長,但“行動,就有收穫”這一新教育的理念鼓舞了我,雖然我不夠優秀,雖然我起步很晚。在以後的教育教學中,我會勤於學習,勤於反思,不斷充實提升自我,讓新教育的理念滲透在教育教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總之,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的教育思想也得到了一次深刻而重大的洗禮。我將在今後的工作和學習中,以朱永新的新教育理念和思想爲我所範,努力學習,進一步學習"我的教育夢想",使自我的思想不斷提高,工作也有更大的起色。我們要向朱永新教師學習,做一名對未來有夢想的教師,做一名對社會有個性的教師,做一名對事業有思考的教師,做一名對自我會學習的教師。

教師教育隨筆5

在區域活動時,我發現成成小朋友將娃娃家的一隻小杯子放進口袋裏,再也沒有拿出來。活動結束後,我問全班幼兒:“想不想看老師變魔術?”大家都說想看,於是我就學着魔術師的樣子邊比劃邊說:“我變只杯子出來,現在這隻杯子已經在成成口袋裏了,請他拿出來給大家看。”聽了我的話,成成把那隻杯子拿了出來,大家都拍手叫好。

事後,我找成成小朋友談話,告訴他不能隨便把幼兒園的東西帶回去。他輕鬆地點頭稱好。我想:這樣做既讓幼兒懂得了做人要誠實的道理,又保護了幼兒的自尊心。

我們班有個小朋友叫新琦,動手能力非常差,據瞭解,在家裏大大小小的事樣樣都有人代替包辦。就這樣,在幼兒園也要靠老師。每天下午起牀後自己不會穿鞋,總是等着老師給穿。剛開始,給他穿上吧,別耽誤了他小便,否則更麻煩。每次都這樣遷就他後來越來越覺得,這樣下去對孩子以後的成長將會產生不好的後果。取得家長的支持與配合,我對他開始了另一種方法:那天,當新琦起牀後,他和原來一樣,提着兩隻鞋子在我身後等我。我整理完牀鋪後,接過他手中的鞋子直接放在地上,對他說:“今天自己穿一次吧?來,我教你。”我一邊手動一邊嘴說:“一雙小鞋先放好,小腳丫子往裏鑽,鑽呀鑽呀鑽到頭,再用小手鉤後面。”

我和他穿上一隻,另一隻我讓他自己穿,最後終於穿上了,我們兩個都高興的笑了。然後領他走出休息室,走到小朋友中間,讓他講講自己是怎麼穿上鞋子的,還讓小朋友拍手鼓勵他。新琦可高興啦!第二天,新琦來幼兒園就自豪的告訴我,“老師,在家裏我也自己穿鞋。”我摸了摸他的頭說,“你真棒!”

教師教育隨筆6

在幼兒園,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歡的老師,聽聽孩子們怎麼說:“張老師愛笑;趙老師喜歡和我們玩遊戲;李老師關心我”等等。

但是,也有一些剛剛踏上幼師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不知道怎樣和小孩相處。上班也有些日子了,小朋友就是和自己不親、沒那麼熱情。

讓經驗豐富的老教師們傳授給你們一些祕訣吧。

用各種方法記憶幼兒姓名

記住幼兒的名字,是打通你和幼兒之間關係的一條重要通道。當你喊出幼兒的名字時,幼兒也就對你有了印象。那麼幼兒纔會更聽你的話。

我們可以這樣做:1、利用每天早上的晨檢時間,和幼兒擁抱一下,順便記憶幼兒的名字。利用早點前的點名時機,重複點名,刻意記憶。2、利用每個和幼兒聊天的機會記憶幼兒的名字。聊天的內容最好是關乎幼兒本身的。3、利用活動課幼兒回答問題的機會,加強對幼兒名字的記憶。4、先記住班裏幾個調皮幼兒的名字和幾個能力最強的幼兒的名字,這樣既有利於你管理好幼兒,又能幫你快速記住其他幼兒的名字。

掌握幼兒的基本情況

幼兒的基本情況,你要做到心裏有數。比如:哪個幼兒比較調皮,哪個幼兒家裏有特殊情況,哪個幼兒有哪方面的障礙等等。

如果是小班幼兒,那就要和他們的父母多交流了。如果是中、大班幼兒,可以去問問他們原來的老師。多瞭解一些幼兒的發展狀況及特殊表現。

這樣,你就可以針對幼兒的不同特點,選擇合適幼兒的管理方式,更好的適應他們的特點。讓每個幼兒都能從心裏喜歡你,信任你,認可你!

多和幼兒聊天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間隙時間,和幼兒聊天。在聊天的同時,你既瞭解了幼兒的基本情況,又瞭解了幼兒的喜好。

而幼兒會因爲你對他的特別關注,而對你有更好的印象,把你當成他的朋友,從而更願意親近你,更樂意和你在一起。

用愛關注幼兒的衣、食、住、行

你做了一名幼兒教師,就要把自己的位置擺正。你既是一名老師,又是幼兒的全職保姆。幼兒的父母把幼兒交給了你,那麼你就要對幼兒負起責任。

你要演好幼兒“父母”的角色,用最深的愛來愛護幼兒,照顧好幼兒的衣、食、住、行。你付出了深深的愛,幼兒一定會回報你濃濃的情。

遊戲——帶你快速打入幼兒羣體

幼兒都比較喜歡做遊戲,所以利用做遊戲來拉攏幼兒的心,也是最有效的和幼兒成爲一體的好方法。你只要和他玩,他就會喜歡你,進而也就會在其它活動時,給你最好的支持。很多傳統的遊戲,不需要做多少準備,就可以開展。在做遊戲的同時,幼兒就會在喜歡你的分數值上加上幾分。

講故事——讓幼兒崇拜你

不管是小班還是中、大班幼兒,他們都很喜歡聽故事。如果你做好了準備,記住一些有趣的故事,講給他們聽,那麼他們會非常崇拜你,而且會在心裏記住你這個會講很多故事的老師。

這樣,就能和幼兒儘快拉近距離,從而更好的開展你的其它活動。

教師教育隨筆7

不知不覺間,我在教育教學的路上,已走到了第三個年頭,三年來,無論是在個人的教育教學經驗,駕馭課堂的潛力還是教育教學的效果,都較剛參加工作時成熟了許多,提高了許多。

波斯納曾提出過一個教師成長的簡要公式:經驗+反思=成長,並指出,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構成膚淺的知識,如果教師僅僅滿足於獲得經驗,而不對經驗進行深入的思考,那麼他的發展將大受限制。可見,經驗和反思對教師的成長有着十分大的好處。

記得有這麼一句話“你要想跑得更快,要先學會停下來。”這句話是說在跑步中我們要學會停下來,這樣能夠對自身做全面徹底地調整,也能夠積累更多的體力、技巧和方法,以更高的速度衝刺。跑步是這樣,我們的教學工作又何嘗不是如此呢?試着在教學中多反思,使自身獲得的經驗上升到必須的理論高度,那麼,我們的專業技能將得到更大的發展。在實際教學工作中,我們僅有運用頭腦真正地反思,纔會有我們教師自身的發展,纔會有學生的發展。

透過我的教學實踐,結合教學反思,使我真正地體會到,反思,對一個教師的成長,真的很重要。記得一次交流會上,有個教師就講起了他對日常教育教學的反思,給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他專門準備了反思記錄本,只要有想到的資料,及時寫在上頭,很多時候只是一個大概資料或是一點想法,然後他會利用空餘的時間,把這些資料中個性感興趣的話題寫一寫,也便就成了我們所謂的反思,我想這就是一種堅持吧。

我想,僅有堅持不懈坐着反思教育的教師,纔是真正能在教育教學中有所收穫的人。

一個擁有用心態度的人,總是能在各種逆境中尋找到堅持下去的理由。由此想到我們平時教學中的反思也是一樣,僅有首先抱有用心反思的態度,才能真正做到反思,做好反思。

所以,想要真正反思成功,先有用心的態度吧。

自古以來,關於“堅持”的名言有許多許多,譬如比阿斯說:“要從容地着手去做一件事,但一旦開始,就要堅持到底。”又譬如《論語》中那句“欲速則不達。”人們爲什麼要一向重複着堅持,可見它是多麼的金貴。

從事教育工作三年來,我就始終秉持這樣的信念,無論遇到多大的困難,我都會堅持到底。此刻的學生與我們存在着很大的觀念差異,並且個性都比較強,不能對他們採取壓制的手法,剛開始雖然取得一些成效可是效果卻會適得其反,我們並不是階級敵人,要真正從他們的角度出發,思考問題更要兼顧大多數人的利益。應對本學科的特點,要認真思考怎樣讓他們更好的理解。

教師不僅僅僅是傳知解惑,重要的是培養學生,讓學生會學而不是學會知識;教知識的目的在於讓學生從知識的發生過程中學會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所以培養學生學習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潛力是教學的關鍵。

教師首先要吃透學情,要明白學生需要什麼、學生在什麼狀況下能發揮潛力!興趣、方法、習慣、性格、個性、心理品質、目標、非智力因素等都值得重視。

教學要有效果,關鍵在課堂;課堂要有效果,關鍵在學生參與!常規教學的各個環節,課堂教學是關鍵。

要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就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基礎,並且要涉獵一些課外書籍的知識,開拓視野,關注身邊事,國家事,僅有這樣才能把教材枯燥的知識講活,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今後的學習工作中要更加努力,引領自我不斷超越。僅有這樣,才能對得起教師這個稱號,纔是真正的名副其實。

教師教育隨筆8

陳鶴琴是偉大的教育家,他創立了“活教育”的理論體系與實踐體系。

活教育與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有着天然的密切聯繫。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應植根於中華文化和教育理論的土壤中,而活教育正是核心素養孕育和發展的搖籃,它的理論、思想與內容體系可以激活學生的潛能,培育和發展學生核心素養。而這一切,並不影響核心素養的時代特徵和未來社會的要求,恰恰相反,活教育將歷史傳統和時代要求聯繫起來。

活教育的原點:激活核心素養髮展的主體——兒童

活教育的原點是兒童,即活教育是以兒童發展爲核心展開的。

其一,活教育的核心理念是“一切爲兒童。”陳鶴琴88歲時寫下一題詞:“一切爲兒童”。1935年,他曾寫過《兒童年實施後的幾點宏願》,開篇就說:“願全國兒童從今日起,不論貧富,不論智愚,一律享受相當教育,達到身心兩方面最充分的可能發展。”這是他的第一宏願。他始終把兒童、兒童發展記在心裏,寫在行動中,而且不是面對少數兒童,而是面向所有兒童。兒童是活教育的出發點,也是活教育的歸宿點。兒童原點永遠是活教育的核心,恰似核心素養是所有同心圓的圓心。

其二,活教育的目標是三個信念。陳鶴琴確立的活教育的目標是:“做人,做中國人,做現代中國人。”首先,兒童是人,不是物,他有作爲人的價值和尊嚴;兒童是目的,不是手段,教育的最高目的是讓兒童成爲人的發展。其次,做中國人,家國情懷、民族認同、國家的責任全在裏面了。再其次,做現代中國人,則是讓兒童從中國出發,走向世界,走向未來。陳鶴琴將這三大目標作爲教育信念。這一目標、信念與當今學生髮展核心素養是一脈相承的。

其三,活教育明確提出做現代中國人必須具備五個條件:第一,“要有健全的身體”。他說:“一個健康的人,他有理想,他樂觀、積極、有毅力,他能擔當起大事”,“惟其有健康的身體,才能擔負起現代中國與世界給予我們的任務。”第二,“要有創造的能力”。他說:“兒童本來就有創造欲,並有創造能力。”第三,“要有服務的精神”。他說:“要爲國家服務,爲全世界的人類服務,爲真理服務。”第四,“要有合作的態度”。他說:“中國人是有合作的態度的,抗戰時期不是證明我們的團結力量很偉大嗎?”但他又指出,中國人缺乏合作精神“確是一種嚴重缺陷”,亟待加強。第五,“要有世界的眼光”。他說:“所謂世界眼光就是對世界的看法”,“惟其認識世界,才能眼光遠大”,“以宇宙爲學校……才能做一個世界人”。以上五個條件,與當下核心素養的元素、要求相比照,都是相呼應的、相嵌入的、相融通的,是具有前瞻性的。

其四,活教育確立了兒童教育的十七條原則。概括起來,其中有:兩個“凡是”——“凡是兒童自己能夠做的,應當讓他們自己做”,“凡是兒童自己能夠想的,應當讓他們自己想”;兩個“鼓勵”——“鼓勵兒童去發現他自己的世界”,“積極的鼓勵勝於消極的制裁”;兩個“化”——“教學遊戲化”“教學故事化”;最後一條:“兒童教兒童”,因爲“兒童瞭解兒童的程度比成人所能瞭解的更爲深刻”,“兒童鼓勵兒童的效果比成人所能獲得的更爲巨大”,而且,“兒童教兒童,教學相長”。這些原則用於今天不僅一點都不落後,而且仍有時代感、未來性。

通過對活教育原點——兒童有關論述的簡單梳理,我們可以作出一些基本判斷:在兒童這一原點上,活教育與核心素養是完全一致的、相契合的;活教育進一步啓發我們要堅持一個信念,一切從兒童出發,將兒童發展作爲核心素養的主題與宗旨;活教育應當成爲核心素養孕育的搖籃,首要的是激活兒童這一主體;核心素養一定要根植於中華文化的沃土中,應從中國教育的優秀傳統中汲取營養,找到自己的根與魂。

活教育的基點:豐富核心素養的情境和資源——生活

活教育有個重要的基點,那就是生活。活教育要引導兒童在生活中學習,在生活中勞作,在生活中學會合作、服務和創造。生活是活教育的源頭活水,只有在生活中,教育才是活的,否則是死的。

核心素養的培育、發展離不開生活,離不開豐富的情境,真正的學習是在情境中發生的,核心素養是對真實複雜情境的認知、辨別、頓悟,以及知識、能力、態度的綜合體現。

活教育把宇宙當作學校。陳鶴琴提出,教育的場所不限於學校,生活是學校,宇宙是學校。他講述了“一個活的林間學校”誕生的過程,具體記錄了林間學校一天的生活,從早上七點開始,到傍晚結束。先是講冒險故事,九點半開始分班上課,有“披荊斬棘”課,他稱爲“開闢世界的工作”;有草地上的唱歌課,有“動物乘火車”的遊戲,還有作文共同訂正課……可以想見,林間學校正是今天的野外學校、藍天下的學校。課程是情境課程、綜合課程,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習是跨界的,小朋友是互助互學的。陳鶴琴告訴我們,教室不應該是封閉的小匣子,它應打開,應開放,應流動。核心素養當然可以在書本世界裏、在符號世界裏培育,但更爲重要的是在情境中萌發、生長起來的。

活教育把大自然、大社會當作活課程、活教材。陳鶴琴說,“書本上的知識是間接的知識,要獲得直接的知識,應該向大自然、大社會去探討。”他還說:“環境中有許許多多的東西,初看和你所教的沒有關係,仔細研究,也可以變成很好的教材、很好的教具呢。”這些論述,表明了活教育的課程和教材的理念是,鼓勵兒童積極研究,“讀活書、活讀書、讀書活”,其理論支點是讓兒童建構活知識。陳鶴琴還以生動的語言作了如下講述:“把一本教科書攤開來,遮住兒童的兩隻眼睛,兒童所見的世界,不過是6寸高、8寸闊的書本世界而已”,“兒童的世界多麼大,有偉大的自然亟待他們去發現,有廣闊的大社會亟待他們去探討。否則,在渺小的書本世界裏去求知識,去求學問,去學做人,豈不是等於夢想嗎?”這些都在反覆闡釋同一個問題:新的課程觀、教材觀應是,努力把一個偌大的世界當作課程和教材,課程、教材的大視野帶來教育教學的大格局,大視野、大格局纔會有利於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和發展。

活教育的原理是“從兒童的生活出發,完成兒童的完整生活”。陳鶴琴提出“整個的教育”概念,因爲生活是完整的,所以教育也要完整。這集中體現在他的“五指活動”中。“五指活動”是指兒童健康活動、兒童社會活動、兒童科學活動、兒童藝術活動、兒童文學活動。這五個領域的活動猶如人的五根手指,是一個整體,能分離,相對獨立,但不可分割,更不能分裂,其目的是從兒童發展需求出發,完成兒童的完整生活,完整的生活才能培養完整的人,進而促進兒童生命體的完整和活潑。這五大領域幾乎覆蓋了兒童的全部生活,與中國學生髮展核心素養中的“文化基礎”“人文底蘊”“科學精神”的基本要點及主要表現描述大體上是一致的。由此,我們得到的啓發是:核心素養雖然分爲三個方面六大素養,但一定是個整體,所有學科都要指向這一整體,決不能從核心素養中只找自己學科的要求,以求學科與核心素養的某幾條要求一一對應。一一對應的結果勢必造成核心素養的分裂、割裂,造成“學科本位”。

生活,這一活教育的基點,實質是教育的源泉、教育的環境、教育的資源、教育的情境。活教育之活,活在豐富的生活,活在真實的情境,活在課程、教學向生活打開,回到知識真正發生的情境中去。核心素養也是活的,學生核心素養要活在生活的源頭活水中,活在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中,可以說,基於核心素養的教育當是活教育。

活教育的力點: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學習方式的變革

活教育有一個力點,既是着力點,又是一個支點。這個力點就是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首先,陳鶴琴確定了活教育的方法論。活教育的方法論就是“做中教,做中學,做中求進步”。他對這一方法論作了說明——“脫胎於杜威博士當年在芝加哥所主張的‘寓學於做’,但比杜氏的主張更進了一步,不但是在‘做’中學,還要在‘做’中教,不但要在‘做’中教與學,還要不斷在‘做’中爭取進步”。活教育的教學“着重於室外的活動,着重於生活的體驗,以實物作研究對象,以書籍作輔佐參考。換一句話說,就是注重直接的經驗”。他明確指出:“這種直接的經驗是使人進步的最大動力。”“着重於”,並不是“唯一”,他並不否認教室裏的學習,而是更注重室外的體驗所獲得的經驗。培養、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不也正是這麼去改變去努力的嗎?課改以來,學習方式變革成爲改革的重點,這與活教育的“做”的方法論是高度一致的,活教育的方法論給了核心素養髮展十分寶貴的啓示。

其次,以“做”爲着力點,活教育確立了幾條原則。一是“使小孩子獲得均衡發展”。“並不是培養兒童某一技能,或使他們精習某一特殊學科,我們不能讓剛出芽的幼苗早熟結果”。二是開展“自動的研究”。他說“最寶貴的是兒童自動研究的精神,這種精神是小朋友們本已潛在的”,那種“耳提面命的教學方法”限制了潛能的開發。三是開展“分組的學習”。他早就指出:“一般的學校大多是採用分班制,分班制是教師與學生在注意力上交流,只適宜注入式學習。分組學習是小朋友以及小朋友教師雙軌線的交流,適宜於相互討論研究和工作。”還有其他一些原則。這些原則規定了“做”的方向、目的,直抵兒童的生命潛能,而且直指班級授課制、注入式學習的弊端,極具理論性,也極具操作性。可以說,當下的小組合作學習、現場學習、場景學習與活教育是相承的、相通的,也是“活”的。

再次,活教育規定了教學過程的四個步驟:實驗、參考、發表、檢討。陳鶴琴讓每一個小朋友擁有自己的工作簿,“在工作簿上編自己的教材”。這四個步驟形成“做”的鏈,一環連一環,一步深一步。所謂實驗就是具體的設計、操作、研究;所謂的參考就是文獻參考、理性分析,形成研究假設;所謂檢討,就是反思、改進;所謂“發表”,就是表達、展示、與大家分享。陳鶴琴並未將之冠以“模式”,其實正是一個理論化的實踐、實踐化的理論——應稱之爲模式,是科學的、有效的。

最近聽哈佛大學教育學院院長作報告,他說,“做”就是學。他還認爲,“做”應當有工具,但有工具還得有想法。他甚至提出,不妨讓學生從金字塔的塔尖學起、做起,纔會有高階思維、高峯體驗,纔會有高期待。這位院長講的與陳鶴琴所論述的所實驗的,不是具有高度的內在一致性嗎?永遠的活教育,永遠的陳鶴琴。讓我們繼承和深化活教育,讓活教育成爲學生髮展核心素養的搖籃,讓學生的核心素養在那裏孕育、生長、發展吧。

教師教育隨筆9

教師引導起大作用

有兩個小班的孩子,她們用手紙擦鼻涕時餘留一小塊,在老師不注意的情況下,放到嘴裏嚼一嚼,老師會告訴她們,吃衛生紙是不衛生的,吃了會生病,不能隨便亂嘗東西。在孩子的觀念裏,沒有“不衛生”的概念,所以他們當然是要“嚐嚐”;如果沒有老師的引導,他們會這樣反覆好幾次,直到確認不好吃纔沒了興趣。老師是幼兒良好行爲習慣形成的指導者,在一開始就指導學生,有許多東西是不能亂吃的,在幼兒的頭腦中形成這種意識,然後,孩子們良好的習慣纔會慢慢養成。如此說來,老師的指導在幼兒的生活中起着的`是多麼重要的作用。

教師教育隨筆10

當年幼的孩子有點滴進步時,我們—定不要忘記誇獎他,這樣會給孩子增強自信心,讓孩子獲得成就感—這是在我工作以來給我觸動最大的一點。

有的孩子語言智能突出,有的孩子空間視覺智能突出,有的運動智能突出,所以我們要善於發現孩子的長處,通過鼓勵、表揚、引導克服不足,盡力彌補他的短處。

我們班的一個小女孩叫珂珂個子很矮,很內向。自我們帶這個班以來一直不敢看着老師的眼睛說話;當老師一靠近她時她就會緊張,從來不舉手回答問題。因此,語言表達、音樂表現等方面的能力也都比其他孩子發展的要慢一些,看到這樣的孩子,我很着急。是什麼造成了現在的她,我們已無從去追究,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從現在開始給她新的教育,新的起點。於是,我們關注她的一舉一動,希望捕捉到她的亮點和進步的地方,給她鼓勵,給她讚美,給她機會和希望。當我們發現她在繪畫和運動方面很出色時,就在全體孩子前面表揚她,並讓她做示範。當她在老師的引導下和老師打招呼的時候,我們會抹抹她的頭,給她一個讚許的微笑;當她在老師的要求下能簡單地回答老師的問題的時候,我們會給她鼓勵的掌聲以及一個小貼畫……在這些不同的讚許、鼓勵下,她漸漸大方起來,眼睛也敢正視老師了,這些進步就是簡簡單單的鼓勵與誇獎就能改變的。

“教育人就是教育他對未來的希望。”而我們給孩子希望的一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不斷的誇誇他們,鼓勵他們,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教師教育隨筆11

每次吃飯,總有一些不喜歡吃蔬菜的孩子,對他們,我是傷透了腦筋卻又無可奈何。不斷的提醒對他們來說只是耳邊風,達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怎麼辦呢?後來,我靈機一動,爲什麼不換一種教育方式呢?於是,在一次午餐前,我從阿姨手裏接過飯菜時就故意大聲的說:“今天的飯菜好香哦!你們聞到了嗎?”這時,孩子們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了起來,都翹起小鼻子誇張得聞着。一邊聞一邊說:“真的,好香!”“今天的蔬菜聞起來也很香,一定也很好吃。”說着神祕的偷瞄了一眼今天的蔬菜盆子,大家也都好奇地睜大了眼睛。我又說“那誰來猜猜我們今天吃什麼菜?蔬菜吃了有什麼好處呢?”我剛說完,好多小朋友都爭着要回答,飛飛說:“老師,我媽媽說多吃蔬菜就會不生病,還會更聰明。”小茹說:“吃蔬菜會變得更漂亮。”“哦,是嗎?那還有誰也喜歡吃蔬菜呢?”“我!”“我!”……在我的鼓動下,大家的熱情高漲,就連幾個不愛吃蔬菜的小傢伙也樂在其中。果然,那天的蔬菜是供不應求,而且小朋友吃飯的速度也快了很多,菜好吃,飯也多吃了。

從此,在每次吃飯前,我總是用生動的形式介紹菜名或討論有關菜的作用或者是一些簡單得吃飯禮儀,用自己的熱情來帶動幼兒吃飯的興趣,幼兒良好的用餐習慣也在無形中逐漸養成了,這就是吃飯中的樂趣吧!

教師教育隨筆12

有人說幼兒教師的工作是辛苦的,是的;幼兒教師的勞動是瑣碎的,是的;幼兒教師的工作是細緻的,是的。

當你走進孩子的心靈,你會發現很多、也會得到很多、感悟很多。

“三、八婦女節”我開展了愛媽媽、愛奶奶、愛姥姥、阿姨的活動,延伸到愛所有的其他人。竟有幼兒不僅想到老師,還“蜂擁而上”給老師捶背、捏肩、一羣小天使開心地笑着,撲過來、這時滿身的疲憊化爲幸福;

當孩子入睡時,看到他們熟睡的稚嫩的小臉,我的心裏和他們一樣洋溢着幸福。再多的辛苦疲憊已化爲心底深深甜甜的愛。

昨天我們開展了“開汽車”的遊戲:我當“交警”,幼兒當“司機”。當“交警”一聲令下“綠燈”,汽車“嘀嘀”地叫着,向前開去,開到“交警”身邊時,調皮的“小司機”竟撞我屁股,“有人撞交警屁股了!”更多的小調皮“嘀嘀”叫着,向我撞來、小調皮們哈哈大笑,洋溢着滿臉的幸福快樂!“有人違反交通規則,我會把車扣下的!”“嘀嘀”叫着,又開走了。

想讓幸福的陽光沐浴自己嗎?那就去愛他們吧,愛他們讓你走進他們的心靈,解讀他們的童心,享受他們帶來的快樂、幸福。用自己的目標,學會安靜體會生活,敏銳感悟幸福。熱愛這份工作,在教學中感悟幸福、快樂!

愛孩子等於愛自己!

教師教育隨筆13

教師節這天,我一進教室,就發現老師的桌子上放着幾張好看的賀卡,我看着那麼優美的畫面,讀着那溫馨的話語,我陶醉在完美的祝福中。

孩子們也紛紛圍攏過來,你一言我一語地嚷開了:“老師,這張漂亮吧,這張是我送給你的教師節禮物,我讓媽媽去給我買的。”田慶文說:“這張是我送給你的,還帶着音樂呢。”其他小朋友也之後說:“回家後,我也讓媽媽買張更好看的送給你。”聽着聽着,我心中逐漸沉重起來,這天,送祝福卡開了個頭,明天、後天會更多,一張比一張精緻,一張比一張昂貴,這樣比下去,會給孩子們的心靈留下什麼呢?這小小的祝福卡,學問還真不小呢,有必要認真地對待。

我正想着教育對策,隨手觸摸到一個用紙粘的小信封,裏面的卡片上畫着一個穿花裙子的小女孩在跳舞,紅彤彤的太陽照着她,周圍開滿了鮮花,賀卡的右下腳歪歪斜斜地寫着:“佳琦祝老師節日快樂。”

這張卡是佳琦自我親手製作的,雖然卡片薄薄的、軟軟的,我卻深深感到這張賀卡的份量。這個文靜內向的小女孩,此刻卻能用自制的賀卡表達自我的情緒,把心中最好的祝福送給老師。我想何不趁此機會給孩子們上一堂教育課呢。

“孩子們,老師十分感謝你們的爸爸媽媽,但是老師更喜歡佳琦的賀卡,因爲這是她自我製作的,用自我完美的心來表達對老師的愛,這纔是給老師最好的教師節禮物呢。”孩子們聽我這麼一說,都用羨慕的眼光看着佳琦,我環視了一下,之後說:“這天的手工課老師教你們製作賀卡,把你們心中的完美祝願都畫出來好嗎?”

孩子們高興地說:“好,我們也來自我製作。”於是,我把區角中準備的所需材料拿出來,讓孩子們自我去設計賀卡,看到孩子們個個都那麼專心致志,用五彩的油畫棒和各種材料盡情地描繪着自我的願望和祝福……

一會兒,孩子們的傑作都完成了,每個人都顯得那麼滿足和喜悅,我再也聽不到誰的賀卡最貴最精美的話了。

教師教育隨筆14

雨兒是這學期才轉學到我班來的,所以我會特別關注她。性格開朗的雨兒卻沒有一丁點兒初來乍到的生澀,她喜歡和男孩子們湊在一起,眉飛色舞地講去鄉下釣魚的趣事,也熱衷於和女孩子一起,玩巴拉拉小魔仙的遊戲……在短短的幾天裏,雨兒就成了大家的好朋友。看雨兒能這麼快融入新的集體,我長長地舒了口氣,平時對她的關注也變少了。

有一天,孩子們都在喝水,而我也正忙着爲接下來的活動做準備。不知什麼時候,雨兒悄悄來到了我身邊,冷不丁地問我:“老師,咱們過一會兒幹什麼?”我只顧整理活動材料,敷衍着她:“一會兒你就知道了。”雨兒看着我手中的材料,話匣子一下打開了:“老師,這些東西都是什麼?”“老師,我家也有這種管子。”……說得高興,雨兒忍不住拿了根塑料管玩了起來,只見她將塑料管繞成一圈,興奮地對我說:“老師快看,我會變蝸牛哦!”雨兒的行爲讓忙亂中的我有些不耐煩了,便不由分說拽着她的手臂把她拉回到座位上:“我很忙,請你別煩我,你就在這兒等我一會兒!”就在我折回來的時候,雨兒像個甩不掉的小尾巴似的又跟了上來,一瞬間,我有些失控了:“雨兒,你就不能學學別的小朋友耐心地等我一會兒嗎?”我這高八度的一嗓子顯然是嚇着雨兒了,只見她愣在原地一言不發,眼淚瞬間就涌了出來,兩隻手不知所措地拉扯着衣角。意識到自己的急躁後,我的語氣緩和了許多:“雨兒,你看別的小朋友都在座位上等老師呢,你也坐那兒等我好嗎?”雨兒哽咽了老半天,委屈地蹦出這樣一句話來:“老師,你每天都在忙,我就想和你說說話。”雨兒的一字一句刺進了我的心坎。我慢慢俯下身,默默地將雨兒攬進懷裏,淚水在我的眼眶裏打轉。我爲我的急躁而自責,也爲對雨兒的不理解而內疚,我隨即附在雨兒的耳邊和她約定:“每天午飯後我們好好說說話!”聽我這麼說,雨兒將信將疑。我伸出手指頭鄭重其事地和她拉勾,雨兒這才破涕爲笑,撒腿跑開了,臨走還不忘俏皮地回我一句:“騙人是小狗。”

以後每天午餐後,我都會遵守和雨兒的約定,我倆漸漸成了好朋友。在雨兒心裏。我和別的小朋友沒有什麼兩樣,都是這個大家庭中的一員,都是她想要結識的新朋友。

雨兒的事讓我反省,作爲老師,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瑣碎工作中,“我很忙,等我一會兒”早已成爲我們的口頭禪。因爲要設計活動方案,要準備遊戲材料,要研究教學有效性,要寫論文……我們離孩子越來越遠。我想,這絕不是教育的初衷,有時候我們是否忙得有些本末倒置?讓我們不再以忙爲藉口,不再吝惜自己的愛,走近每一個孩子,聽他們說說心裏話,滿足他們的心理需要。

教師教育隨筆15

託班的孩子最喜歡玩水了,從不放過任何一個玩水的機會,如:上廁所,喝水,洗手等等。作爲老師,我經常給他們講道理,洗手時不要玩水,把衣服弄溼了,會着涼生病的,還浪費水等。可是我不知講了多少次,哪怕我在一邊看着,有的孩子還是會弄溼衣服。

爲了不讓孩子弄溼衣服,我做了許多嘗試,如;幫他們挽袖子,讓他們一個一個去洗手等等,都沒有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天,在教孩子《洗手歌》時,使我受到啓發,爲何不讓小朋友在《洗手歌》中來完成洗手的習慣呢?

於是,我便給小朋友們講解洗手的方法,瞭解洗手的意義。我和孩子們一邊念兒歌,一邊洗手"挽袖子,開籠頭,擦肥皂,搓搓手,衝乾淨,關籠頭,甩三下,擦擦手,我的小手乾淨”。在遊戲的情境中我一邊給孩子做示範,一邊幫個別年齡小的孩子,兒歌唸完了,小朋友的小手也洗乾淨了。誰也沒有弄溼衣服,老師的批評沒有了,小朋友的告狀也沒有了,大家都露出了笑容。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