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新中國成立前叫中國嗎

新中國成立前叫中國嗎

來源:女友組    閱讀: 6.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新中國成立前叫中國嗎,相信大家對於我國的歷史都有一定的瞭解,在歷史當中記載着很多的歷史文化,在每一個歷史階段中也會有不一樣的特色,以下了解新中國成立前叫中國嗎。

新中國成立前叫中國嗎1

成立之前時代可以叫做中國,不過都不是正式的,都以國號爲國家名,直到中華民國的建立,纔有正式的中國的名稱

你知道“中國”在什麼時候開始叫做“中國”的?

現代意義上的中國是從中華民國開始的。早先“中國”的意思是指“天下的中心”也就是現在的中原一帶,是個地域上的說法。以前可以代替“中國”的詞有華夏、中華、神州、中土等等。中國在什麼時候開始叫做中國的?

“中國”一詞所指範圍,隨着時代的推移而經歷了一個由小到大的擴展過程。當《尚書》上出現“中國”時,僅僅是西周人對自己所居關中、河洛地區的稱呼;到東周時,周的附屬地區也可以稱爲“中國”了,“中國”的含義擴展到包括各大小諸侯國在內的黃河中下游地區。

而隨着各諸侯國疆域的擴張,“中國”成了列國全境的稱號。秦漢以來,又把中原王朝政權統轄範圍之內的地區都稱爲“中國”,“中國”一名終於成爲我國的通用名號。話不能空說,得有個例子證明吧?話說一九六三年八月,陝西省寶雞市的村民陳某某在自家的後院,發現了一個銅器。經過考古人員確認,這是一尊西周早期的青銅酒器。專家在清除這件銅尊的鏽跡時,在內膽的底部意外地發現了一篇銘文。

新中國成立前叫中國嗎

銘文中的兩個字引起了專家的注意, “中或”甲骨文的“或”字就是“國”字的意思,這是目前爲止“中國”二字出現最早的記載。這不禁讓人產生了疑惑,難道早在三千多年前的西周時期,我們就以中國自稱了嗎。這一段銘文的意思是說:“武王在消滅商朝以後,告訴天下,我將居住在這個中國,就以中國這個地方爲中心,治理天下四方的人。”

專家解釋,在甲骨文中,“中”字首尾都加有若干條波浪形的飄帶是旗幟的象徵。當時,首領有事就會在高地上插一個大旗。人們看到大旗就從四面八方趕過來,圍繞在其子的周圍接受首領發佈命令。而 “國”字在古代就有四十多種寫法,最早的國字就是“或”。“或”就是一個人扛着武器保衛城池,守護土地。這次出土的河尊上的銘文,銘文的“中或”兩個字就是“中國”。

而中國最初的意思其實是指位居中間或者中央的城池與土地。所以當時雖有“中國”二字出現,但是與我們今天說的“中國”二字還不是一個意思。

西周是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姬發滅商後所建立,定都於鎬京歷時275年。西周早期到現在有3066年左右了。也就是說,按照陝西省寶雞市出土銅器的銘文證實,三千多年前“中國”就開始叫做“中國”了。

新中國成立前叫中國嗎2

中國爲什麼稱之爲中國?作爲中國人,你知道“中國”的由來嗎?

中國即“中華”、古稱“華夏”。我們作爲中國人,如果只知道自己的祖國叫“中國”,卻不知道爲什麼叫中國,這多少有點尷尬,也有些說不過去。那麼我們的祖國爲什麼會稱爲“中國”呢?

“夫天處乎上,地處乎下,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國,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

“中國”是指“居天地中心的國家”,在我國古代最初是指中原大地的中心地帶。我們祖先最初在建立國家時,範圍大多都選在中原地區,國都一般又建於中原地帶的中心區域(黃河流域一帶),因地理位置在四方之中,且文化美盛,所以稱之爲“中華”。

後來隨着時間推移、王朝更替,漢民族建立的國家控制的疆土越來越多,範圍也越來越廣,“中華”一詞便不再僅限於中原大地的中心地區,凡是漢民族所統轄之地,皆稱爲中華,亦稱爲“中國”,泛指漢民族建立起來的國家全境(其他民族建立的中原政權也以“中國”自居)。

新中國成立前叫中國嗎 第2張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我國曆史上的王朝並沒有把“中國”作爲正式國名。古代所說的“中國”,基本都不是指真正意義上的國家概念,多是指“國中”(古代王朝的中央區域),即古代君主、帝王能實際控制的王畿之地、京師之地,或是中原地區。直到近現代,“中國”才逐漸以國家概念成爲我國的正式國名。

“中國”得名,始於西周

現今我們祖國的全稱爲“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中國”。雖然中國以正式國名是在近現代纔出現,但“中國”一詞在我國曆史上公元前11世紀的西周初期就已經出現。

“中國”一詞最早出現於距今約3000年前,西周初年所鑄造的一尊青銅器(何尊)上的銘文中,銘文原文“宅茲中國”爲“中國”一詞的最早文字記載。“何尊”於1963年出土於陝西省寶雞市寶雞縣賈村鎮。

尊內底部鑄有銘文122字,記述了周成王繼承父親周武王遺訓,在成周營建都城、舉行祭祀、賞賜臣子的一系列活動。其中“餘其宅茲中或(國),自之乂民。”的意思是說:以此地作爲天下的中心,統治民衆。

成周作爲西周王朝的都城在建成後,周成王將象徵王權的九鼎安放在成周城中的明堂之中,並親自主持祭禮,寓意定鼎中原,用以震懾天下。此時的“中國”便是指京師成周及附近的王畿之地(位於黃河中下游地區),初義爲“中央之城”。

“中國”一詞在古代爲“國中”之意

在我國古代,“國”字的本義是“邦國”、“封邑”,商周時期將人們聚居的地方稱爲“邑”,“邑”就是國,是指古代王、侯的封地,或是天子直接統治的區域,而“中國”就是指“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

在周代文獻中,“中國”一詞有五種不同的含義:一是指京師、王畿之地,即國家的首都;二是指天子直接統治的王國;三是指中原地區;四是指國內、內地;五是指漢族居住的地區和建立的'國家。最初的“中國”並沒有具有國家概念,基本上是指國都,或者是中原地區。如上文中所說的成周,和周王室直接統治的王畿之地。

並且居住在中原地區的華夏族(漢民族前身)爲區別居住在中原以外地區的四夷(東夷、南蠻、西戎、北狄),也稱自己爲“中華”,中原地區也是漢族最初興起的地方。

“中華”在古時又稱爲“華夏”,因古籍中“華”和“夏”是指中原,兩字同義反復,曾經相互通用,所以“華”即是“夏”,大約從春秋時期起,古籍中便將“華”與“夏”連用,所以“中華”又稱爲“華夏”。而“華夏”一詞不僅指地理層面,還有更深層面的文化、民族方面。

新中國成立前叫中國嗎 第3張

《春秋左傳正義》:“中國有禮儀之大,故稱夏;有服章之美,謂之華。”

意思是說中國是禮儀之邦,故稱爲“夏”(有高雅之意),中國人的服飾很美,故稱爲“華”(比如華服的本意就是指華麗的服裝)。在春秋時期,華夏族與四方蠻夷的區別標準便是以文化爲首要因素,文化指的就是禮俗和服飾等,所以“華夏”和“中華”代表不僅是地理層面,還有文化、民族方面的意義。

此時的“中國”實爲“國中”,還不是指國家概念的國家名,至於華夏民族將居住地和建立的國家稱爲“中國”,還是之後的事情。

中國王朝所統轄地區皆稱爲“中國”

在春秋戰國時期,以東周王室及分封的諸侯爲代表的華夏族日益衰落,最終秦國推翻了以周王室爲代表的華夏諸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王朝,漢族也以先秦華夏爲核心,在秦漢時期形成統一的民族。秦朝在建立後又不斷開疆拓土(南征百越、北擊匈奴、開拓西南),使疆域進一步擴大。

除了擴張疆域外,華夏族又逐漸採用文化形式促使各民族與華夏族之間的融合,如秦軍攻佔百越、打通西南地區後,給當地帶去了先進的技術和文化,以此促進百越、西南和中原之間的融合,政治勢力一度深入到雲貴高原。

自秦之後,中原王朝基本上已經形成了“天下一統”的觀念,之後各朝時期不斷擴張疆土,“中國”一詞不再僅指京師和中原地區,而是指中原政權其下的所有統轄地區。在漢代以後,人們通常將中華民族建立的王朝稱爲“中國”,各個朝代除制定國號爲天下之號外,都稱自己爲“中國”。

明太祖首次對外稱呼“中國”

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在對外官方文件上,首次使用自稱爲“中國”的是明朝。明太祖朱元璋賜給日本的國書中寫道:

“朕本中國指舊家,恥前王辱,興師振旅,掃蕩胡番。宵衣旰食,垂二十年。自去歲以來,殄絕北夷,以主中國,惟四夷未報。”——《明太祖實錄卷三十九》

詔書中多次以“中國”自居,之後萬曆皇帝給豐成秀吉(日本戰國時代人物)的詔書中也對外稱爲“中國”。

詔書部分內容:“諮爾豐臣平秀吉,崛起海邦,知尊中國。西馳一介之使,欣慕來同。北叩萬里之關,肯求內附。情既堅於恭順,恩可靳於柔懷。茲特封爾爲日本國王,賜之誥命。”

詔書的大致意思是說,要封豐臣秀吉爲日本國王(萬曆皇帝之所以下詔給豐臣秀吉,起因是一個名叫沈惟敬的明朝使臣先僞造了一封豐臣秀吉的《關白降表》),同時期入華的外國傳教士利瑪竇(天主教,意大利人),他所寫的《札記》中也將明朝稱之爲“中國”或是“中華”。

中國在近現代後成爲具有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

在辛亥革命之後,“中國”才逐漸成爲了具有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以國家概念作爲我國的正式國名是在民國時期。

新中國成立前叫中國嗎 第4張

在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後,孫中山把“中華民國”的國號簡稱爲“中國”,中國以現代國家概念的正式名稱才首次被廣泛使用。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我們就正式把“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爲“中國”,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內的各民族統稱爲中華民族。

新中國成立前叫中國嗎3

中國這一名稱又由何而來?

一、一件國寶與中原大地

1963年6月,陝西省寶雞市賈村鎮內,一個叫做陳堆的人因爲家裏的老屋不能住下自己一家人,便尋了隔壁一個叫做陳乖善的男人租取他家的兩間房子住,與當年的其他的房子並沒有什麼不同,房子只是堪堪能住人的樣子,只是房子後面有一個大的院子,那基本上是附近的住戶都會去的地方,陳堆夫婦也是如此。

在這個地方住下兩個月後,陳堆夫婦一如往常地進行着他們的生活,可就在某一天的一個雨後上午,陳堆在那個大家都回去的後院看到了一樣閃閃發光的東西,他小心翼翼,慢慢靠近了那塊剛剛因爲下雨坍塌的土崖,雖說心裏面也急,好奇那是不是一件什麼值錢的物件,但如果說太急而跌下去因小失大那也太不值得了,所以陳堆便不敢急,只是緩步靠近。

新中國成立前叫中國嗎 第5張

當陳堆靠近了那堆發光物,他靠近定睛一看,霍,原來並無什麼大不了的地方,那雨後坍塌的土崖上,不過埋着一堆銅器。陳堆也看不出那銅器有個什麼所以然,只是覺得既然埋在地下,應該是有什麼用的,便也沒扔,自己收着了,可當第二年陳堆夫婦要返回固原時,他覺得這東西帶着還是不方便,便還是交給了陳湖。

那時候,對於古代文物懂行的人也沒多少,何況陳堆當時文化水平不高,他身邊的人文化水平也不高,所以那陳湖拿了這東西以後,只覺得這東西大概是個破爛玩意,倒是不如賣給廢品收購站多賺幾個錢。

這事情發生得挺流暢的,但陳湖不知道的是,他這隨手一扔的廢品,就會成爲日後的頂級國寶。

在陳湖賣出那銅器大概一年後,寶雞市博物館的幹部最終在廢品收購站發現了這件國寶,他最終懷着欣喜若狂的心情將這件國寶帶回了寶雞市博物館,同時,這件國寶也成爲寶雞市博物館成立以後收藏的第一件青銅器。

1975年,這件青銅器被送到了國家文物局,在國家文物局的研究下,最終根據他上面的銘文將其命名爲“何尊”。

何尊銘文記述了周成王的一些活動,根據銘文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故事。

話說周武王克商後,在嵩山舉辦祭祀時發表過這樣的禱辭“宅茲中國,自之乂民”。

新中國成立前叫中國嗎 第6張

這話什麼意思呢?大概意思就是說,周武王自己說他已經佔有了中國了,準備把這當作自己的家,並且好好統治那裏的民衆。

這話說得話說得很明白了,周武王,稱王稱天子,作爲天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所以說他當時佔有了哪個地方也沒什麼問題。

當然,重點是中國二字在這裏面出現了,是的,這就是中國這個詞最早的來源,具體分析一下這兩個字,這肯定就不會是最早的了。

中和國都是象形字,在商朝的時候,有一種召集部隊和召集民衆的旗子,這種旗子的名字,就叫中,由於這種旗子在集合的時候,這面旗子總是處於隊伍的中間,所以就叫做中,而後呢,中也衍生出了中心、中央、最重要的登意義;國,最開始的意思就是有人口的、有人保護的土地,簡單點說就是一個鄉村也能叫國,部落也能叫國。

好了,這兩個字單獨意思解釋了,這兩個字放在一起的意思其實也就很明顯了,最中心,最重要的城邦或者國家,就是中國,對於周朝來說,就是天子所在的國家。

注意這裏的最中心的國家,並不單單指地位最中心,同時也指代着地理位置處於中央的國家,和中原有着大同小異之處,而此時的中國,大部分含義還是和中原捆綁到了一起。

不管怎麼樣,這個時候的中國大多時候還只是一個概念,一個纔剛剛被提出來的概念,既可以指代地理位置也可以指代國家的地位,大抵上人民還是更認可週的子民這樣的稱呼,或者說什麼什麼朝代的子民,而不是說自己是中國人。

二、國之強盛與民族自信

自秦,自炎漢以來,我們的民族始終處於一個蓬勃發展的狀態,即使其中劫難不斷,總有天災人禍“眷顧”於我們的文明,可那“赳赳老秦 共赴國難”與“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這樣的話始終沒有斷過,我們這個民族的文明和骨氣也從來沒有折斷過。

新中國成立前叫中國嗎 第7張

在不斷地面對外敵和不斷的政權更迭中,古人對於中國逐漸有了進一步的理解。

前面說過,即使是在周朝,有些時候中原也泛稱中國,而這樣的中國,大概是整個國家,整個中華民族的意思。

從秦朝之後,各個朝代皆有自稱中國的習慣,但意思還是着重於中央之國這上面,南北朝時期,進入中原地帶建立政權的少數民族也開始以稱自己是中國爲榮,認爲自己是正統,而後世大多以中國之稱相爭的國家,大概也是在爭奪一個正統權,而從此以後中國不再只是地理和中央的稱呼,而是變成了正統之稱,並且是一個被統一認可的正統之稱。

南北朝爭正統,都自稱中國,宋遼金爭正統,也有在稱呼上做文章,而爲什麼如此做,是因爲中國這個詞,在時代的更迭中,它逐漸變成了正統和強大的象徵。

三、正式成型的中國之稱

中國之稱正式成型是在民國,民國的全稱是中華民國,從而他也就有了中華和中國的簡稱,這一簡稱是繼承中國過去好幾千年的文化底蘊而成的,這種文化和對自己民族的自信是包含在一個國家的稱呼裏面的。

自新中國成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沿用中國這一流傳千年且早已經被我們自己認可的稱呼,這也是一種文化和民族的自信。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