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生活保健 > 重陽節的風俗有哪些的呢

重陽節的風俗有哪些的呢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重陽節的風俗有哪些的呢,我們大家都知道一年是有很多的傳統節日,不一樣的節日是有着不一樣的意義,而且風俗也是不一樣的,小編和大家一起來看看重陽節的風俗有哪些的呢的相關資料。

重陽節的風俗有哪些的呢1

一、登高

在古代,民間在重陽有登高的風俗,故重陽節又叫“登高節”。相傳此風俗始於東漢。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很多,大多是寫重陽節的習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寫重陽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處,沒有劃一的規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還有吃“重陽糕”的習俗。

重陽節的風俗有哪些的呢

二、吃重陽糕

據史料記載,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制無定法,較爲隨意。九月九日天明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口中唸唸有詞,祝願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講究的重陽糕要作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作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小紅紙旗,並點蠟燭燈。這大概是用“點燈”、“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紅紙旗代替茱萸。當今的重陽糕,仍無固定品種,各地在重陽節吃的鬆軟糕類都稱之爲重陽糕。

三、賞菊並飲菊花酒

重陽節正是一年的金秋時節,菊花盛開,據傳賞菊及飲菊花酒,起源於晉朝大詩人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出名,以詩出名,以酒出名,也以愛菊出名;後人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俗。舊時文人士大夫,還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接近。北宋京師開封,重陽賞菊之風盛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種,千姿百態。民間還把農曆九月稱爲“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陽節裏,觀賞菊花成了節日的一項重要內容。清代以後,賞菊之習尤爲昌盛,且不限於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爲繁盛。

四、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陽節插茱萸的風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普遍。古人認爲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或佩帶於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還有插在頭上的。大多是婦女、兒童佩帶,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帶。重陽節佩茱萸,在晉代葛洪《西經雜記》中就有記載。除了佩帶茱萸,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經如此,歷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陽節的習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兇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綵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帶的。

五、登高出遊

古人重陽登高,本是爲了避邪。唐人王維詩句:“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便是這種情景的寫照。茱萸,是一種中藥植物,氣味辛烈。燃薰後可以闢蟲虺。古人習慣在九月佩戴以驅邪。

在山西晉南地區,自古也有九月九日登高的傳統習慣。飽覽大好河山,觀仰名勝古蹟,成爲節日的盛舉。至今還在民間傳誦着“乾坤開勝概,我輩合登高”,“東風留不住,冉冉起峯頭”,“九月欣新霽,三農慶有秋”等名言。

過去在鄉寧縣,重陽節這天各學校一般要放假,由教師帶領學生進行登山活動。家長們往往要乘興觀看,有的還跟着一起登山。而萬榮縣這一天的傳統,是在稷王山舉行廟會,趕會的人,都以登高爲樂事。

而在晉北地區,登高習俗則比較淡薄,過去在農曆九月九日,年輕人常常去打兔子或山雞,屬於古代北方少數民族騎馬練射的遺風。近年來,一些青年學生,逢節喜歡相邀結伴,攜帶佳餚,欣然出遊。登高環視,天高氣爽,雲淡山清,枝頭碩果,田園禾熟,往往陶醉忘返。

六、尊老敬老

九九重陽節,今天成了象徵老年人長壽的佳節。是日習慣慰問老人。老人們喜歡到門外遛達遛達,鍛鍊鍛鍊。體魄強壯者還要登上附近的高處,極目遠舒,以壯暮志。

七、賞菊

賞菊也是重陽節的一項傳統活動。金秋時節,正是菊花盛開的季節。古人在賞菊之時,還習慣飲菊花酒。今天,不少人仍喜歡在這天飲菊花酒。多數是在酒中泡點幹菊花。晉北一些地方,飲酒喜在門外,稱爲辭青,意喻告別秋天。

城市在九月九日前後,習慣舉辦菊花展覽。萬人空巷,齊睹勝景。山西民間卻習慣採一朵野菊花。插在頭頂或戴在胸前。

八、宴師

舊俗九月九日,各村由學董牽頭,組織村民殺一隻羊做飯菜,盛情招待先生。同時商討本村下一年的教書事宜,或繼續留聘,或另請高明。今天學校教師多爲公職人員,不少農村仍然習慣在這一天宴請老師。

九、婦女休息

農曆九月九日,農村婦女習慣休息一天,不幹農活。嫁出去的閨女,習慣回孃家過節。

十、吃糕吃麪

農曆九月九日吃棗糕,取意早日升高。晉東南地區及五臺縣等地,則習慣吃壽麪。晉南地區有“九月九,家家有”的民諺,意思是說這一天家家戶戶都要改善生活

重陽節的風俗有哪些的呢2

佩插茱萸是重陽節的一個標誌性習俗。

茱萸屬於雙子葉植物綱薔薇亞綱,有多個種類,與重陽節有關的茱萸主要指的是吳茱萸,古名越椒。

吳茱萸的特點一是花房豔麗,給人以很強的視覺上的美感;二是香味濃烈,是很好的提神植物;三是吳茱萸的藥用價值,中國傳統醫藥認爲它有治寒驅毒的功效。吳茱萸原名萸,因爲原產在先秦吳國,所以叫吳萸。後來爲什麼又稱爲“茱萸”呢?據說這裏有一個傳說。

相傳春秋時期,弱小的吳國每年須向強鄰楚國進貢,其中有一年派出使者將本國特產 “吳萸”作爲藥材獻給楚王,無知的楚王不識吳萸爲何物,反認爲是吳國在戲弄他,於是大發雷霆,不容辯解便將吳國使者趕出宮去。

楚王身邊有位朱姓大夫,因與吳國使者素爲相好,忙將其接回家中並問其緣故。吳國使者說,吳萸乃吳國上等藥材,有溫中止痛、降逆止吐之功,善治胃寒腹痛、吐瀉不止等症,因素聞楚王有胃寒腹痛的痼疾,故而獻之。朱大夫聽罷遂將吳萸精心保管起來。

次年,楚王受寒舊病復發,腹痛如刀絞,羣醫束手無策。

朱大夫見時機已到,急忙將吳萸煎熬,獻給楚王服下,片刻止痛,楚王大喜,重賞朱大夫並詢問這是什麼藥?朱大夫便將去年吳國使者獻藥之事敘述。

楚王聽後,非常懊悔,一面派人攜帶禮品向吳王道歉,一面命人廣植吳萸。幾年後,楚國瘟疫流行,腹痛的病人遍佈各地,全靠吳萸挽救了成千上萬百姓的性命。

楚國百姓爲感謝朱大夫的救命之恩,便把吳萸改稱吳朱萸。

重陽節的風俗有哪些的呢 第2張

重陽節習俗放紙鷂

紙鷂亦現在的風箏。風箏是五代以後的稱謂,五代之前,北方習慣稱“紙鳶”,南方則多叫“鷂子”,惠州的“紙鷂”稱謂很明顯的是保留了五代以前的古老名稱,且有“南北混合”的味道。

風箏始見於春秋時期,初型均是鳥類。相傳公輸般(魯班)“削竹爲鶴,成而飛之”,“作木鳶以窺宋城”。這裏的“竹鵲”“木鳶”,就是代風箏的雛型。

不過,當時沒有紙,只能用竹木製成。清人筆記中說“韓信率軍十萬圍攻項羽於垓下,以牛皮製風箏一具,下置善笛之人吹思鄉之曲,其聲悲怨,楚軍弟子八千人盡皆散去”。這裏所說的漢代風箏,也只不過是牛皮製的風箏。東漢蔡倫造紙術面世後,始有紙製風箏,出現了“紙鳶”和“鷂子”的稱謂。

“風箏”之名的出現,據記是出現在五代,《詢芻錄》記曰:“風箏,即紙鳶,又名風鳶。初,五代李鄴於宮中作紙鳶,引線採風爲戲,後於鳶首以竹爲笛,使風入竹,聲如箏鳴,俗呼風箏。”唐以後,風箏盛行,並定清明節爲風箏節,宋已後更是在老百姓中間普及了。

從這以後,風箏的形狀已不侷限於鵲、鳶、鷂等鳥類,蟲、魚、人神均有之,明清以後,風箏製作已成爲一種十分精湛的手工藝術。

惠州民間的紙鷂,已非本來面目,多爲四方平面,帶一尾巴,其形狀與民間所貼門神、神位相似,故疑爲神狀風箏的一種簡化。在惠州民間,風疹製作極爲簡單,採竹一枝彎曲,一支直豎,撐住一張四方紙,貼上尾巴調好線,即可放飛。有一種不帶尾巴,四方狀紙稍大,稱“阿婆鷂”,以放飛時平穩、安定而得名。

除此外,其他形狀的紙鷂也偶而有之。

重陽這天,人們多伴以凳高,於街道和曠野處放飛風箏,孩童、成人均有之,亦甚壯觀。

按我國的傳統習慣,放飛風箏多在清明。重陽放紙鷂可說是惠州民間特有習俗。其來由無從考究。但從惠州的領南氣候觀之,時間上似乎頗爲恰當。

清明前後爲雨季,春雨不斷,這時顯然是不適合於放紙鷂的.,而重陽前後秋高氣爽,勁風不斷,人們按傳統習俗要登山登高,進行戶外活動,此時放紙鷂,天時地利人和,是頗多爲適合的。

重陽節習俗重陽食糕

九月食糕的習俗起源很早,“糕”之名,雖然起於六朝之末,但糕類食品在漢朝時即已出現,當時稱爲“餌”。餌的原料是米粉,米粉有稻米粉與黍米粉兩種,黍米有粘性,二者和合,“合蒸曰餌”。黍爲五穀之長,黍在古代是待客與祭祀的佳品。九月,黍谷成熟,人們以黍米爲應時的嘗新食品,因此,首先以黍祭享先人。重陽糕的前身就是九月的嘗新食品。這也就是後世民間在重陽節,以重陽糕薦神祭祖的秋祭習俗淵源。

六朝時期登高古俗得到光大,重陽節俗形成,糕類自然成爲節令食品。如童謠所謂:“七月劉禾傷早,九月吃糕正好。”(《隋書.五行志上》)唐宋時重陽食糕俗流行,唐稱麻葛糕,宋人已習稱“重陽糕”。

吳自牧在《夢粱錄》中記述九月九日,“此日都人店肆,以糖面蒸糕,上以豬羊肉鴨子爲絲簇訂,插小彩旗簇之,名曰‘重陽糕”’。由於糕面有多種裝飾,重陽糕在明清以後又多稱爲“花糕”。重陽花糕成爲都市、鄉村的應節食品。

1936年《山陰縣誌》記重陽節俗有:重陽登高,蒸米爲五色糕,剪綵旗供小兒娛戲。花糕主要有“糙花糕”、“細花糕”和“金錢花糕”。“糙花糕”粘些香菜葉以爲標誌,中間夾上青果、小棗、核桃仁之類的糙乾果;細花糕有3層、2層不等,每層中間都夾有較細的蜜餞乾果,如蘋果脯、桃脯、杏脯、烏棗之類;金錢花糕與細花糕基本同樣,但個兒較小,如同 “金錢”一般,多是上層府第貴族的食品。

糕在漢語中諧音“高”,糕是生長、向上、進步、高升的象徵。宋代民俗,在九月九日天亮時,“以片糕搭兒女頭額,更祝曰:願兒百事俱高。

作三聲”(呂原明《歲時雜記》)。糕不僅諧音“高”,而且重陽糕上的諸種飾物也都有著各自的寓意。如糕上置小鹿,稱爲食祿糕。糕上的棗、慄、獅子之類飾品,都是中國傳統的祈子象徵物,它們明白地表示著人們在秋收時節祈求子嗣的願望。

重陽還是出嫁的女兒回家的日子,接出嫁女兒回家吃重陽糕,是重陽的另一節俗,俗諺有“九月九,搬回閨女息息手。”所以重陽如端午一樣,被稱爲“女兒節”。

重陽節習俗飲重陽酒、菊花酒

重陽佳節,我國有飲菊花酒的傳統習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陽必飲、祛災祈福的“吉祥酒”。

漢代就已有了菊花酒。魏時曹丕曾在重陽贈菊給鍾繇,祝他長壽。晉代葛洪在《抱朴子》中記河南南陽山中人家,因飲了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延年益壽的事。

梁簡文帝《採菊篇》中則有“相呼提筐採菊珠,朝起露溼沾羅懦”之句,亦採菊釀酒之舉。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仍有記載,是盛行的健身飲料。

重陽節很早就有喝菊花酒的習俗,但其起源有很多種說法,一說是起於上古,由杜康創造,另一說是起於漢初,源自宮廷。但不論何種說法,將菊花和酒緊密聯繫,並賦予文化內涵、影響深遠的是晉代陶淵明。

陶淵明一生酷愛菊花和酒,他在《九日閒居》詩序中寫到:“餘閒居,愛重九之名,秋菊盈園,而持醪靡由,空服九華,寄懷於言”。魏晉之後唐代也盛行飲菊花酒。

權德輿《嘉興九日寄丹陽親故》詩云:“草露荷衣冷,山風菊酒香”。歷代文人雅士喜好菊花酒,這一方面和菊花酒的健身功益有關,另一方面也和士大夫對菊花人文風格的大力推崇有着緊密聯繫。

當然茱萸和菊花並不是完全分開的,茱萸也可以吃,菊花也可以插。

如《夢樑錄》雲:“今世之以菊花茱萸浮於酒飲之,蓋茱萸名辟邪翁,菊花爲延壽客,姑假此兩物服之,以消陽九之厄。”而杜牧在《九日齊山登高》詩:“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可見除了飲菊花酒之外還有簪菊花的習俗,而茱萸除了可以插在頭上之外還可以吃,也可以佩帶於臂或用香袋把茱萸放在裏面佩帶等。

這種習俗後來發展成各種變俗,如重陽節在門窗上掛菊花枝葉或貼剪紙,或者把綵繒剪成茱萸、菊花形狀來相贈佩帶等。

重陽節習俗重陽登高

衆所周知,重陽節登高的習俗也由來已久。但您是否知道這個習俗的由來呢?關於重陽節登高的由來流傳着一個有趣的傳說。

據說東漢時汝南一帶瘟魔爲害,疫病流行。有一個叫桓景的人,拜道長費長房爲師,學消災救人的法術。一天,費長房告訴桓景說,九月初九日,瘟魔又要害人,並囑咐桓景回去搭救鄉親:“九日離家登高,把茱萸裝入紅布袋,紮在胳膊上,喝菊花酒,即能戰勝瘟魔”。桓景回家,遍告鄉親。九月九日那天,汝河洶涌澎湃,瘟魔來犯,但因菊花酒刺鼻,茱萸香刺心,難以接近。桓景揮劍斬瘟魔于山下。傍晚,人們返回家園,見家中“雞犬牛羊,一時暴死”,而人們因出門登高而免受災殃。

自此,重陽登高避災流傳至今。久而久之,登高便宴變成了一個美好、風雅的習俗。

關於登高習俗的起源,還有其他不同的說法:

一說可能源於古代對山神的崇拜,以爲山神能使人免除災害。所以人們在“陽極必變”的重陽日子裏,要前往山上游玩,以避災禍。或許最初還要祭拜山神以求吉祥,後來才逐漸轉化成爲一種娛樂活動了。(古代認爲“九爲老陽,陽極必變”,九月·九日,月、日均爲老陽之數,不吉利。故而衍化出一系列避不祥、求長壽的活動,並非如魏文帝曹丕所稱九爲“宜於長久”之數。這是明代謝肇制《五雜咀》中的看法。

一說重陽時節,秋收已經完畢,農事相對比較空閒。這時山野裏的野果、藥材之類又正是成熟的季節,農民紛紛上山採集野果、藥材和供副業用的植物原料。這種上山採集農民們把它叫做“小秋收”。

登高的風俗最初可能就是從此演變而來的。至於集中到重陽這一天則是後來的事。那意思是以此作爲一種象徵,起點提倡作用,正像春天宜於植樹,人們就定個植樹節的道理一樣。

此外重陽節期間天氣晴朗,氣溫涼爽,適宜於登高望遠。

重陽節的風俗有哪些的呢3

1、賞菊

重陽節的時候是是菊花開放的最佳時間,也是賞菊的好時候,在花團錦簇的菊花從中,去感知生活的美好。大概古人就是喜歡這樣的一份寧靜,現代生活十分的浮躁,所以人們紛紛效仿晉代世人陶淵明,隱世與菊爲伴,而賞菊習俗也是從此刻流傳於世。

2、登高

重陽節的時候不僅是菊花開放的好時候,而且此時秋高氣爽,最是適合登高遠望。 自古代起,民間就有重陽節登高的傳統,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唐代文人所寫的登高詩篇也很多,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就是其中一篇名作。

重陽節的風俗有哪些的呢 第3張

3、插茱萸

茱萸味濃,有驅蟲的作用,古人認爲在重陽節的時候插茱萸能夠祛除疾病、庇護身體。 很多人會在重陽節這天登高、採來茱萸,將茱萸插在門前,或者經過簡單的加工,做作成香囊,佩戴在身上。

4、喝菊花酒

重陽節在我國有悠久歷史文化積澱,從古代起我國就有賞菊花的習俗,因此重陽節又被稱爲菊花節。 菊花的食用價值很高,不少人還會將菊花釀進酒裏,做成香甜可口的菊花酒,重陽節的時候用自制的菊花酒來招待客人,也是別具一番風味。

5、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叫花糕、菊糕、五色糕,外形上沒有固定的形態,可以根據心意隨意變換,寬泛來說,各地吃的鬆軟糕類都可以稱之爲重陽糕。 1、精緻的重陽糕要做成九層,像座寶塔,上面還做成兩隻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義。 2、有的還在重陽糕上插一用紙做的紅旗,並點上蠟燭,意寓着紅紅火火,熱鬧喜慶之意。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