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美文 > 七夕節又稱什麼節?

七夕節又稱什麼節?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1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

七夕節又稱什麼節?1

七夕節又叫什麼節(七夕簡介)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發源於中國,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該節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

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爲陽曆7月7日)。因爲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爲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爲“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國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七夕節以牛郎織女的民間傳說爲載體,表達的是已婚男女之間不離不棄、白頭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雙方對愛的承諾。隨着時間演變,七夕現已成爲中國情人節。

七夕節又稱什麼節?
  

七夕節又稱什麼節(七夕節別稱)

雙七:此日月、日皆爲七,故稱,也稱重七。

香日:俗傳七夕牛女相會,織女要梳妝打扮、塗脂抹粉,以至滿天飄香,故稱。

星期:牛郎織女二星所在的方位特別,一年才能一相遇,故稱這一日爲星期。

巧夕:因七夕有乞巧的風俗,故稱。

女節:七夕節以少女拜仙及乞巧、賽巧等爲主要節俗活動,故稱女節,亦稱女兒節、少女節。

蘭夜:農曆七月古稱“蘭月”,故七夕又稱“蘭夜”。

小兒節:因爲乞巧、乞文等俗多由少女、童子爲之,故稱之。

穿針節:因爲這天有穿針的習俗,故稱。

七夕節又稱什麼節?2

七夕節又被稱爲什麼節呢?

衆所周知,七夕節是我們的一個經典傳統節日,有着悠久的歷史和多樣的風俗習慣,更有着“東方情人節”的稱謂,是情侶夫婦們的又一個盛會。

在悠久的歷史演變中,七夕節也有着很多的別名,比較著名的,就有:

七巧節、七姐節、女兒節、乞巧節、七娘會、七夕祭、巧夕、牛公牛婆日等等等等。

這麼多名字都是哪裏來的呢?

來聽我介紹完七夕節在我國曆史中的演變和發展,你就知道啦!

七夕節,最早起源於上古時期,在西漢時期已經普及到民間。它最初是由星宿崇拜演化而來,起源於對“七姐”誕生日的紀念,因爲時間在農曆的七月七,因此又稱爲七夕節。

而對這個“七姐”的崇拜,也解釋了七夕節爲什麼又被稱爲“七姐節”、“七夕祭”。

此外,在還沒有“牛郎織女”這一美麗愛情傳說的時候,七夕節其實是一個專門爲未婚青年女子設立的節日。

七夕節又稱什麼節? 第2張
  

這一天的活動,則以“乞巧”爲主。顧名思義,就是向上天乞求自己“心靈手巧”,以後能嫁個好夫君。

東晉葛洪的《西京雜記》有“漢綵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於開襟樓,人俱習之”的記載,這便是我們於古代文獻中所見到的最早的關於乞巧的記載。

七夕節這一天,女子們可以盛裝外出,並且在晚上“穿針乞巧”,和自己的女伴做遊戲娛樂,是一年當中不多的女子可以作樂享受的節日。

因此,七夕節又被稱爲“乞巧節”、“女兒節”、“巧夕”等等。

最後,隨着歷史發展,人們漸漸發現牛郎和織女兩顆星星會在七月七這一天離得很近,因此就想出了“牛郎織女”的愛情傳說。從此,本來以未婚女性爲主的'七夕節,又加入了浪漫的愛情元素,慢慢演變成爲人所熟知的“東方情人節”之一。

將其稱之爲“七娘會”“牛公牛婆日”,多半是寄託了對其中美好愛情的心意。

七夕節又稱什麼節? 第3張
  

順便說一說七夕節,我們的傳統習俗都有哪些。

首先最著名也最廣泛的,肯定是和七夕節名氣掛鉤的“乞巧”,前面已經提到,這是獨屬於年輕女性的盛會。

其次,有些地方會組織“七姐會”。其他著名的習俗,還有拜七姐,祈福許願、乞求巧藝、坐看牽牛織女星、祈禱姻緣、儲七夕水、曬書、曬衣服等等。

當然,上面這幾項活動基本已經成爲時代的眼淚。現代的七夕節,最大的慶祝活動就是情侶夫婦兩個人出去吃頓飯,搞點儀式感啦。

其實,這些傳統習俗的取消,雖然有些可惜,但大部分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爲生活條件、生活環境各方面都發生了變化,適應之前環境的習俗也就很難存活。

但是,只要我們還記得“牛郎織女”的愛情故事,還記得七夕節是關於女性、關於愛情的節日。這個節日的意義就還沒有失去,它會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七夕節又稱什麼節?3

七夕節——單身女性節

七夕節是中國的情人節,也是一個提倡男女相親的節日。

民俗學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七夕節首先是單身女子的節日。

西北師範大學古籍研究所教授趙魁夫認爲,中國古代,七夕節應該是單身女子最快樂的一天,即使是春節,不少女子都未必可以穿着新衣服去串門,家中一般使喚男子走親訪友,只有在七夕節,古代的單身女子可以着盛裝,大大方方地走出去與姐妹們聚會、玩耍。

“七夕節最早是在西漢的宮廷裏執行的,後來流散到民間。”趙魁夫說,在西漢宮廷,宮女們不可能被提倡任意戀愛,所以七夕節最早的內涵主要是乞巧,表彰女子巧慧,女人們在這一天展示刺繡、針線等手藝絕活。

趙魁夫告訴記者,七夕節流傳到民間以後,被加入了諸如愛情、家庭美滿等願望,甚至還加上了提倡讀書、寫文章的內涵

比如劉義慶的《世說新語》中就提到七月七日人人曬書的片段。儘管七夕節各地風俗不同,從古至今一直沒有變的就是以“乞求女子巧慧”爲主。

七夕節又稱什麼節? 第4張
  

從這個角度出發,趙魁夫認爲,七夕節與西方的情人節有很大的不同。“中國古代絕對不允許婦女和丈夫之外的`情人有曖昧之情

這是儒家思想的一部分,不可能放到檯面上來講。”趙魁夫說,因此有一種說法是,七夕節只應該是未婚女子的節日,望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意思。

華南理工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教授、民俗學博士儲冬愛也認爲,七夕節更確切的說法應該是“未婚女性的節日”。在近代,珠三角地區確實存在着一批“單身女性”,而她們也確實是乞巧節的主體。

但是,這批單身女性的性質有兩種,一種是結婚之後不滿安排的婚姻而回到娘家居住,並終生“不落夫家”;另一種則是所謂的“自梳女”

這類女性一般是在十五六歲適婚時卻不滿封建包辦婚姻,而對外宣告終生不嫁,並從此搬入“姑婆屋”居住。這些女性是近代珠三角獨有的一個羣體,她們反抗封建婚姻,用自身的行動來追求獨立自主的婚姻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