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教育 > 老人兒童防“疰夏”

老人兒童防“疰夏”

來源:女友組    閱讀: 9.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吳女士的孩子今年3歲多了,平時身體都還不錯,可今年入夏後出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每天只要氣溫稍高就會發燒,體溫多爲37℃—38℃左右,發燒時精神、食慾尚可,時有乾嘔。吳女士曾帶他到醫院檢查過多次,最近被醫生告知,這很可能是“疰夏”。

老人兒童防“疰夏”

“疰夏”是中醫特有的病名,是一種季節性病症,主要是因爲素體虛弱,而又復感暑熱之氣引起,又被稱爲苦夏、注夏,以乏力倦怠、噁心胸悶、失眠多夢、眩暈心煩、多汗納呆、持續低熱等爲臨牀特徵,部分女性還會伴有月經不調、白帶增多、腰痠、浮腫等症狀,是一種夏季常見病

疰夏多發於體質較弱的老人和小孩,女性發病率大大高於男性。這些患者去醫院檢查往往也查不出什麼毛病,一旦氣溫涼爽或到了秋天,這些症狀就會自行改善,可不藥而癒,但部分患者到了來年夏天,照樣會復發。一旦出現疰夏症狀,還是應積極治療,因爲疰夏常常爲中暑的先兆,若進一步發展可致中暑。

民間預防疰夏有很多習俗,大多與“吃”有關,一般可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從“立夏”開始,如“立夏之日吃茶葉蛋”;第二階段則從“夏至”開始,如《儀徵歲時記》中記載道:“夏至節,人家研豌豆粉,攔蔗霜爲糕,饋送親戚,雜以桃杏花紅各果品,謂食之不疰夏”。

疰夏常見的證型有兩種,一是氣陰兩虧型,症見神疲倦怠、乏力嗜睡、眩暈多汗、心煩口渴、納呆體瘦,舌胖有齒痕,苔薄,脈細弱。治宜清暑益氣養陰,方用清暑益氣湯加五味子、白芍等;第二種是暑溼困脾型,症見神疲倦怠、乏力嗜睡、脘悶納少,口淡噁心,便溏,苔膩,脈濡。治宜清暑化溼,方用藿樸夏苓湯合六一散。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