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會遺傳的八個壞習慣

會遺傳的八個壞習慣

來源:女友組    閱讀: 7.8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會遺傳的八個壞習慣,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是一生的,家庭不僅創造了孩子的世界,還告訴孩子,這個世界應該怎樣被詮釋,也將一些壞習慣遺傳給了孩子們,總結會遺傳的八個壞習慣。

會遺傳的八個壞習慣1

愛批評抱怨

父母親如果經常抱怨生活的不公,常常批評家人小小的缺點、問題,給孩子傳達的信息是“問題都是來自別人,來自環境,不是我的錯”。這會使孩子也變的愛批評抱怨,不能包容別人,也無法正確的面對自身的問題,形成缺乏自信又愛挑剔的性格。

用食物安撫情緒

家長在傷心或失望時用食物安慰自己,也會給孩子發出錯誤信號--食物可以解決很多問題。正確的做法是,通過與朋友交談或者散步等更好的方式改善和提升情緒。

過多使用手機和電腦

研究發現,在屏幕前的時間太長會影響兒童睡眠問題,導致學習成績下降及體重增加等多種問題。然而,有些家長一邊告訴孩子不要在吃飯時玩手機遊戲,自己卻在邊吃飯邊用手機刷微博。言教不如身教,應制訂手機電腦家庭使用規則,所有家庭成員必須嚴格遵守。

過分注重外表和物質

家長太注重外表和物質需求,很容易給孩子造成不良影響。家長應設法培養孩子更多的健康習慣,比如散步、打球等,讓孩子明白,身強體壯比穿着打扮更重要。家長讚美孩子漂亮的同時,應更多地表揚他們的聰明和善良。

會遺傳的八個壞習慣

借酒澆愁

工作一天不順心,回家就想喝一杯。這給孩子傳達的信息是,酒是緩解壓力的極佳方式。家長應該尋找更積極的解壓方式,比如鍛鍊身體、冥想打坐、與家人聊天等。

總愛攀比

有些家長凡事總愛與人攀比,動輒就教育孩子“鄰居家小孩如何”“你某某同學如何”等。此類攀比往往會適得其反,不但起不到鼓勵和鞭策作用,反而容易導致孩子產生逆反心理。正確的做法是,當孩子有良好表現時,及時表揚。

愛爭吵

如果夫妻間總愛爭吵,孩子學到的是“爭吵是解決問題必要途徑”。父母吵架不但難以解決問題,還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壓力。研究發現,這種壓力還會增加兒童發胖的機率。

對別人說三道四

很多家長愛對別人的長相或行爲說三道四。這其實是缺乏自信的一大表現。久而久之,孩子也會學習這種行爲。

會遺傳的八個壞習慣2

對自己小氣,對孩子卻大手大腳

經濟能力一般的家庭,更應該提倡節儉,但實際情況往往卻是,父母對自己節儉得不得了,對孩子卻是窮大方,要什麼給什麼,父母覺得這樣是對孩子好,但實際上,這可能會讓孩子學會奢侈,不懂得父母賺錢的辛苦,也沒有良好的理財意識,等到他想要一件父母給不起的東西時,就會埋怨父母沒有能力,看不起父母,所以,愛孩子不是給他昂貴的,而是給他合適的,符合家庭條件的,這纔是真的對他好,不然,這種習慣也會遺傳到他的身上,進而這樣教育子女。

拿自己的孩子跟別人比較

我的一個鄰居,每次看到我女兒,就一頓猛誇,誇孩子有禮貌,誇孩子每天堅持去上幼兒園,順帶着還損一下自己的孩子,說哪裏哪裏不好,我就非常尷尬,因爲他家孩子明顯開始仇視我家女兒,一見到女兒就氣呼呼地跑開了,其實,他也不是真心誇我的女兒,只是想讓兒子變得優秀一些,但作用卻是相反的,父母對孩子的肯定和信任,是他健康成長的動力,總是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去跟別人孩子的長處比較,孩子很容易自卑和懦弱,等他長大了,也會把曾經痛恨父母的行爲轉化成一種習慣,這是一種神奇的“輪迴”,就像是蘇明玉最終發現,她變成了自己最討厭的人,變成了她的母親趙美蘭一樣,多誇誇自己的孩子吧,他會成長得更好。

當着孩子,宣泄各種不滿的情緒

父母當着孩子的面抱怨生活的不容易,抱怨遇到的各種不滿,這其實是一種負能量的宣泄,讓孩子過早地知道家庭中的瑣事,並不是好事,爸爸下崗了,在家裏發脾氣,看到什麼不順眼就破口大罵,孩子看在眼裏記在心裏,連續好幾天都惦記着這件事,每次回家都先看看父母的臉色,偷偷掩藏自己的真實情緒,這容易變得敏感和多疑,還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家是人們休息的港灣,裏面應該盛滿了溫情和歡樂,父母再有不滿的情緒,也不要當着孩子的面發泄,這是很影響家庭格局的。

邋遢,沒有時間觀念

孩子邋遢,做事情沒有時間掛念,經常聽到媽媽這樣罵孩子,你怎麼跟你爹一模一樣?這其實是很有意思的,父母喜歡把衣服脫下來亂丟亂放,孩子也會有這種壞毛病,父母喜歡把家裏弄得亂七八糟,孩子也整潔不到哪裏去,相反,父母喜歡收納,喜歡把東西分門別類,孩子的自理能力就會特別強,這是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的潛移默化,可以說是一件小事,也可以說是一件大事,孩子長大了,找到了配偶,如果雙方在這方面不匹配,就會鬧出不少的家庭矛盾,你能說這是小事嗎?

會遺傳的八個壞習慣 第2張

嫉妒別人,負能量滿滿

人生在世,沒有一帆風順的,只有不停地經歷挫折,解決問題,人才能夠成長和成熟,有的人經歷了不好的事,表面上風平浪靜,但有的人就喜歡把苦難寫在臉上,整天負能量滿滿,見到誰都唉聲嘆氣,覺得自己很倒黴很不幸,總是嫉妒別人過得比自己好,其實,嫉妒非常影響人格的形成,用古語來形容就是“恨人有笑人無”,永遠找不到平衡點,如果父母是這樣的人,那麼孩子極有可能也是這樣的人,心態非常不好,也會影響整個人生,永遠達不到“不羨慕誰,不嘲笑誰,不嫉妒誰”的境界。

父母脾氣暴躁

記得陳小春分享自己小時候的故事,說他小時候很調皮,曾經被爸爸用鏈子拴在家裏,還經常被父親打罵,言語中可以感受到,他的童年是非常不快樂的,也曾經非常痛恨父親對待他的行爲,可是他有了兒子,卻用同樣的方式對待了兒子,這被稱爲“中國式父子”的相處模式,參加《爸爸去哪兒》時,經常對着兒子大吼大叫,反而是兒子總是用高情商化解,這也是原生家庭逃不出的痛,脾氣暴躁的父母,往往也有脾氣同樣暴躁的子女,因爲他們的衝突中不可避免有對抗和爆發,形成習慣就變成了人的一部分,可能也有人會問,爲什麼陳小春的.兒子沒有變成陳小春?我想跟媽媽這邊的教育有很大關係吧,畢竟孩子從小跟着媽媽以及姥姥姥爺一起生活得更多一些,陳小春也有意識地改變跟兒子的相處模式,相信這種烙印會有改變的一天。

爸爸對媽媽不尊重

曾經養育六個優秀兒女的成功媽媽,耶魯大學的教授,韓國首席媽媽金惠星曾經說過,老公愛妻子,孩子也會愛媽媽,如果父親輕視母親,那麼孩子也會輕視媽媽,最常見的就是媽媽當家庭主婦,爸爸在外面掙錢養家,每次給妻子生活費的時候,都頤指氣使,覺得自己對家庭貢獻最大,選擇性忽視妻子對家庭的奉獻,這會間接導致孩子對母親的輕視,家裏的錢都是我爸爸掙的,你天天在家沒事幹,有什麼累的?甚至會出現孩子跟母親競爭的狀態,媽媽買了什麼,我也要買什麼,其實根源完全在爸爸身上,對兒子的影響會更大,他長大了,極有可能遊會用同樣的態度對待妻子,這是家庭的魔鬼法則。

媽媽對爸爸大吼大叫

還有一種常見的家庭,組合形式是媽媽強勢爸爸弱勢,媽媽經常對爸爸大吼大叫,嫌棄丈夫懦弱無能,這樣家庭走出去的子女,兒子懦弱,女兒強勢,他們各自進入自己的家庭,也會繼續延續父親或者母親的畫風,繼而產生各自的原生家庭,對後代產生影響,所以父母之間需要找到一個平衡點,任何的失衡都會對子女產生影響。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