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如何讓害羞的孩子大膽起來

如何讓害羞的孩子大膽起來

來源:女友組    閱讀: 3.1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如何讓害羞的孩子大膽起來,孩子害羞雖然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孩子過分害羞,也會引起一連串的問題,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下面分享如何讓害羞的孩子大膽起來,一起來看下吧。

如何讓害羞的孩子大膽起來1

如何讓害羞的孩子大膽起來?

孩子的害羞,其實只是對陌生的客人或環境所產生的迴應,雖然害羞不是太大的問題,但孩子過分害羞,也會引起一連串的問題,妨礙孩子正常社會交往的發展。時間長了,害羞的孩子還會表現出內向、沉默、膽小、缺乏自信、沒有主見等,在孩子性格形成的關鍵期,爸爸媽媽應該鼓勵孩子跨過害羞這道影響人際交往的障礙,您不妨試試下面的方法:

1、儘可能地爲孩子提供與人交往的機會。多鼓勵孩子出門與小朋友一起玩,孩子通過與小朋友的交往,會找到自己的榜樣。然後模仿他的行爲,孩子對父母的依賴相應就減少了;家裏來了客人時,可鼓勵他爲客人送茶水、搬椅子,積極回答客人的問題;父母帶孩子上街時,鼓勵孩子白已去購買東西;經常帶孩子去串門。

2、父母可以通過給孩子講故事,讓他踏出害羞情結。如害羞的鴨子和沒有自信心的天鵝是如何勇敢地踏出第一步,結果變成美麗又受歡迎的成員的。

如何讓害羞的孩子大膽起來

3、孩子難免做錯事,不要總批評。應說明道理。要注意尊重孩子的意見,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善於並及時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多表揚孩子的長處,這樣孩子的害羞心理會有所改善。有的孩子大大咧咧,做錯了事就算多說他幾句也沒問題。可批評害羞的孩子時,您就要注意您的措辭。儘量以鼓勵爲主,不要在言語上無意中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心。

4、應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幼兒期的孩子愛提問、愛模仿、愛做遊戲。在行爲上,喜歡爭着做事,讓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去做,這樣逐漸的就會增強孩子的自信。

5、最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有耐心,耐心理解,耐心幫助,循序漸進。孩子在父母的幫助下,一定會變得熱情大方起來。

6、玩“勇敢者”遊戲對害羞的孩子來說,嘗試玩沙子、抓蟲子、拍皮球等“髒髒”的遊戲,在臺階上跳上跳下、相互追逐、搶皮球等“危險”的遊戲都需要一點勇氣。孩子在戶外活動中難免嗑嗑碰碰,父母不要大驚小怪,這些“勇敢者”的遊戲可是幫孩子練膽量的好辦法。

如何讓害羞的孩子大膽起來2

如何讓害羞的孩子變陽光

正如每個孩子生來體型和大小就不一樣,他們同樣具有不同的性格特點。經常有些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安靜害羞而不是出衆自信的表現而感到擔心。害羞內向並不是一種心理問題,它是一種天生的性格。內向當然不是一種臨牀疾病,其實內向與孩子表現過度自信外向一樣是再正常不過的現象。

有些專家甚至指出內向幾乎是一種天賦,因爲內向的人更加熱情、富有創造性。同樣地,內向的人通常更加誠實體面,謙虛謹慎,而且更加會照顧人,富有同情心。儘管內向的成年人可能會有這些難能可貴的品質,但是,我們不能僅注意這些結果。許多內向的學步孩子經常是焦慮緊張的,這對於孩子的生長髮育是不利的。而且,過度內向的學步孩子可能會患有焦慮症,隨着年齡的增加被其他人遺棄欺負。

然而,這並不是說內向總是一個大問題。內向的學步孩子可能會比較慢的跟人交流,但是最終還是會學會跟人交流的,她可能會和幾個值得信任的人相處。內向的孩子可能是比較保守的,但是最終還是會禮貌的跟人相處。內向的孩子通常具有良好的自我形象,喜歡靜靜的獨自玩耍,但是在陌生人面前會表現的比較保守。

當孩子變得具有攻擊性、破壞性或是有自殘傾向時,內向就從一種性格特點變成了一種臨牀疾病。比如,她可能會傷害其他孩子、成人或搞破壞僅僅是爲了逃避。同樣的,如果內向妨礙了孩子的生長髮育,也會是一個大問題。如果孩子太內向,就不敢和其他孩子一塊玩,這就妨礙了她的社交能力的培養。

如何讓害羞的孩子大膽起來 第2張

克服害羞內向

不要表現出孩子內向是一個大問題,這是很重要的。應該用積極的語言來鼓勵孩子健康成長。比如,她現在已經變得更加自信了。或者用保護性的語言如:“她比較內斂,但是比較愛笑。”

同樣,要讓孩子免受好意但具有誤導性的親戚朋友的傷害。比如過度自信的叔叔可能會突然把藏在你身後的孩子抱起來然後高舉擁抱,這應該儘量避免。這樣突然的行爲會增加她不願交流的意識。不要聽親戚的建議讓孩子做她不喜歡做的事情來改掉壞習慣。

隱藏內向的外形

內向的孩子會因爲積極誇獎的態度而變得更加自信。孩子的內向害羞使得她需要再三確認,對每一小步都有自信。可以以小的成功開始。如果孩子對外婆比較自信,可以以此開始。“你喜歡和外婆擁抱,現在可以嘗試和簡來一個快速的擁抱吧!”。

最後,克服害羞內向需要耐心。堅持下來,不斷地鼓勵支持你的小甜心,這樣她會慢慢成長爲熱情忠實富有愛心的孩子。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