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關於新生兒的基本護理知識

關於新生兒的基本護理知識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關於新生兒的基本護理知識,寶寶出生之後還是會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新手寶爸寶媽們都應該好好學習下應該怎麼照顧新生兒,以免發生不必要的麻煩,以下是關於新生兒的基本護理知識,一起來看看。

新生兒的基本護理知識1

關於新生兒的基本護理知識

嬰兒體溫

對於嬰兒的體溫問題,很多家長都十分在意,發現寶寶的體溫有任何波動,都會擔心寶寶生病了。那麼,關於嬰兒的身體溫度,家長們需要了解什麼呢?

首先,嬰兒的體溫並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一個相對恆定的數值。絕大多數嬰兒的體溫都在36.5-37.5度之間波動。

其次,和成年人相比,嬰兒的新陳代謝更旺盛,一天中的身體溫度會發生較大的變化。比如早上尤其是清晨時,嬰兒的體溫會偏低,白天會高一些,最高的時候是晚上。

最後,測量嬰兒體溫的方式主要有3種,分別是腋下測量、口腔測量以及肛門測量。這三個部位測量出來的體溫也會有差別。通常,從口腔測體溫一般爲36.6度-37.3度;從肛門測體溫一般爲36.9度-37.5度;從腋下測體溫一般爲36度-37.2度。

如果家長在個嬰兒測量體溫時,發現不同的時間段,不同的部位測量出來的體溫相差較大,不用過於擔心,只要寶寶的體溫還在正常範圍內就基本沒事。

寶寶頭型

很多剛出生的寶寶頭骨比較軟,睡眠時間又比較長,若長時間保持同一個姿勢,頭骨容易被壓迫,很可能發生變形。寶寶的頭型雖與智商發育沒有直接聯繫,但嚴重的頭型變形會影響頭圍大小、骨縫閉合以及前後囟門閉合,進而影響寶寶的智商。

寶寶正常發育的頭型多爲圓頭,當然也有的寶寶天生呈扁頭型。在寶寶頭骨還未發育成熟前,有必要及時調整寶寶的睡姿,矯正頭骨發育,讓寶寶的頭型按正常狀態發育,從而長出漂亮頭型。

關於新生兒的基本護理知識 第2張

寶寶幾個月可以豎着抱

嬰兒生長髮育的特點是頭大、頭重、骨骼的膠質多,肌肉還不發達,肌肉力量較弱。因此,1個月的嬰兒只能稍稍擡頭片刻,3個月時頭才能初步直立。由於頸部和背部肌肉發育還不完善,1~3個月的嬰兒不能較長時間支撐頭的重量。因此,抱1~3個月的嬰兒的姿勢是很講究的,關鍵是要托住嬰兒的頭部。

1~2個月的嬰兒,主要是平抱,也可採用角度較小的斜抱。平抱時讓嬰兒平躺在成人的懷裏、斜抱時讓小兒斜躺在成人的懷裏。不論是平抱或斜抱,成人的一隻前臂均要托住嬰兒的頭部。另一隻手臂則托住嬰兒的臀部和腰部。對於易吐奶的小兒則應採取斜抱,這樣可防止吐奶或減輕吐奶的程度。

3個月的嬰兒主要採取斜抱或直立抱。斜抱時小兒向上傾斜的角度可稍大些。小兒採取直立抱時,有兩種姿勢可供選擇。一種直立抱姿勢是嬰兒背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隻前臂上,成人的另一隻手攔住嬰兒的胸部,讓嬰兒的頭和背貼靠在成人的前胸;另一種直立抱姿勢是讓嬰兒面朝成人坐在成人的一隻前臂上,成人的另一隻手托住嬰兒的頭頸、背部,讓嬰兒的胸部緊貼在成人的`前胸和肩部。

抱嬰兒既要注意保護好嬰兒,還要抱得舒服,同時使嬰兒有安全感。抱起和放下的動作要慢要輕。

新生兒臍炎的護理

臍帶是母親供給胎兒營養和胎兒排泄廢物的必經之道。出生後,在臍帶根部結紮,剪斷。一般生後7-10天臍帶殘端脫落。但是在斷臍的過程中卻會出現一些症狀,其中較爲顯著的症狀就是新生兒的臍炎。

臍帶血管與新生兒血液相連,新生兒臍炎是由於斷臍後,臍帶傷口處理不當,被細菌入侵、繁殖所致。輕者表現爲臍滲液、滲血或膿液凝結,此時如不及時處理,可發展爲局部紅腫,有膿液滲出,嚴重者紅腫明顯、膿液增多,臍窩內組織腐爛、有臭味,可有拒奶、少哭、發熱、煩燥不安等;細菌進入血循環可引起敗血症而危及生命。

關於新生兒的基本護理知識 第3張

預防及護理須家長共同參與:

1、家長鬚掌握常規的消毒方法,僅消毒表面是不夠的,必須從臍的根部由內向外環形徹底清洗消毒。

2、避免大小便污染,最好使用吸水、透氣性能好的消毒尿布,孩子哭鬧時要檢查尿布有無溼,及時更換。

3、洗澡時,注意不要洗溼臍部,洗澡完畢,用消毒幹棉枝吸乾臍窩水,並用75%酒精消毒,保持局部乾燥。

4、觀察臍帶有無潮溼、滲液或膿性分泌物,如有應及時治療,採用3%雙氧水徹底清洗臍部,消毒幹棉枝吸乾後再用95%酒精脫水,乾燥後敷上碘仿粉(以抑制創面分泌物及化膿,並有止痛作用);炎症明顯者可敷上百多邦軟膏或按醫囑選用抗生素治療。

5、臍帶殘端脫落後,注意觀察臍窩內有無櫻紅色的肉芽腫增生,應及早處理,防止肉芽過長而延誤治療,可採用10%硝酸銀溶液燒灼治療。

6、注意臍茸、臍瘻、臍滲血或臍部蜂窩組織炎等,應及時處理。

7、遇到臍帶殘端長時間不脫落,應觀察是否斷臍時結紮不牢,有少量血循環,此時應考慮重新結紮。

8、避免在家中土法接生,剪刀不消毒或開水一燙,便剪臍帶,造成感染引致破傷風。

9、進行嬰兒臍部護理時,應先洗手,注意嬰兒腹部保暖。

新生兒的基本護理知識2

1、整理操作面

整理嬰兒牀,按正確的方向鋪好褥子、枕巾。

整理衣物,包括被子、褥子、睡袋、衣服、襪子、包單等,要分類整理,調整合理擺放的位置。

整理奶具和配方奶及消毒用戶,包括奶瓶、水瓶、奶粉等,調整合理擺放的位置。

關於新生兒的基本護理知識 第4張

2、檢查新生兒全身的健康狀況

呼吸:新生兒以腹式呼吸爲主,淺快不勻,呼吸頻率30-50次/分鐘。

脈搏:主要觀察勁動脈的搏動,頻率較快,平靜時,新生兒脈搏約爲120-140次。

體溫:新生兒正常體溫在36.5-37.5度之間,如果低於35.7度或高於37.5度,則爲異常。如溫度較低,小兒體內的生理狀態就會發生紊亂,因此要特別注意新生兒的保暖。發現問題及時報告客戶。

3、調整新生兒臥姿

將新生兒右側臥有助於吐淨胃內殘留的羊水。

4、遵照醫生要求進行正確的餵養

要遵醫囑安排喝奶、喝水的時間。不可強行按某家醫院的做法去做,避免不必要的矛盾。

5、早開奶

母乳含有嬰兒頭6個月需要的所有營養,而且容易消化。母乳乾淨且沒有細菌感染,所以不會使嬰兒生病。

產婦應在生產後30分鐘內早開奶,早吮吸,這是提高母乳餵養率的關鍵。爲促進母乳餵養,應在寶寶出生後馬上開奶。隨後的幾個星期按需哺乳。

關於新生兒的基本護理知識 第5張

即使在寶寶生後頭幾天母乳分泌不足,只要媽媽有充分信息並好好休息,加上正確的哺乳方法,到寶寶滿月時,媽媽乳汁完全能滿足寶寶需要。

6、幫助新生兒正確吮吸

順產可採用側臥位,或搖籃式。

側臥式:媽媽可以在牀上側臥,讓寶寶的臉朝向您,將寶寶的頭枕在臂彎上,使他的嘴和乳 頭保持水平。用枕頭支撐住後背。對於剖宮產手術的媽媽非常合適,而且晚間側臥式哺乳非常方便。

搖籃式:將寶寶抱在胸前,使寶寶腹部與您的腹部相貼。用與哺乳同側胳膊拖住嬰兒的頭部,進行同側乳房的哺乳。這是最常用的哺乳的姿勢。

7、哺乳後及時排空胃內誤吸空氣

哺乳後爲什麼要及時排空胃內誤吸的空氣,要採取什麼方法?

由於新生兒的胃是水平位置,誤食空氣容易出現吐奶,因此每次喝奶、喝水後一定要將胃內的空氣排出。儘可能不採取拍嗝的方法,要採取推嗝的方法,這樣可有效地保護大腦和內臟。並且護理者的胸部不可擠壓新生兒的胸和腹,這樣容易造成吐奶的發生。

8、在什麼情況下寶寶會出現吐奶

情況特殊的寶寶:早產兒、先天胃功能差的新生兒、疾病中的新生兒會出現吐奶。

護理不得當的寶寶:吃得太飽、餵奶的姿勢不正確、喝奶後的體位變化過猛、哭鬧時喝奶、奶的流速太快、拍嗝的方法不正確、胃內空氣沒排空都會出現吐奶。

9、怎樣避免吐奶情況的發生

1、寶貝進食不宜平躺,媽媽最好將孩子的頭部環抱在臂彎上,使頭高腳低。然後讓寶貝的小嘴充分裹住媽媽的乳暈或奶瓶的奶嘴再餵給母乳或奶粉,減少空氣的進入。

2、衝調奶粉時,要同一方向輕搖奶瓶避免出現過多的氣泡,奶嘴孔大小要合適,餵給寶貝時要隨時觀察保證奶瓶的奶嘴部分充滿奶粉,使空氣被奶粉隔開。

關於新生兒的基本護理知識 第6張

3、不宜在寶貝激烈哭鬧、過於飢餓或等到媽媽脹奶時才餵奶,這些都會導致寶貝不能正常吞嚥而吸入更多的空氣或進食過快、過多甚至直接被嗆着。即使正常的哺餵也最好讓寶貝在吃奶的過程中稍微休息一下。

4、每次餵奶後,讓寶貝豎直趴在媽媽的肩膀上,輕拍背部爲寶貝拍嗝排出胃內的空氣,如果寶貝仍不打嗝,那麼多抱抱寶貝走走看看,對於全天躺着的他們來講也是一種休息和享受呢。

5、寶貝吃完奶後,不要立即逗笑、搖動或換尿布,以免因活動量過大引起吐奶,這時要給寶貝一個比較安靜的環境,抱起或放下寶貝的動作也要輕柔,並最好養成餵奶前把尿的習慣。

6、有時藥物刺激的味道也會引起嘔吐,每次喂藥時可間隔一兩分鐘分幾次喂下。此外,寶貝生病服藥時,常有激烈的反抗表現,千萬不要捏住孩子的鼻子強行灌下,這是很危險的。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