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寶寶的無理要有度

寶寶的無理要有度

來源:女友組    閱讀: 6.0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寶寶的無理要有度,教育好一個孩子很不容易,在他們有意識的時候家長就開始了教育。但是有時候面對孩子的無理取鬧,你卻沒有辦法,道理難講,又不捨得打,有些家長每天都被氣的抓狂跳腳,但對於孩子不能完全容忍,寶寶的無理要有度,下面就來看看怎麼說吧。

寶寶的無理要有度1

1、家長要保持鎮定

寶寶對於爸媽的指示不但拒絕聽從,還在家裏滿地打滾來讓爸媽屈服自己的要求。家長對寶寶這種經常爲之的行爲,縱然心中有怒火,但也請保持鎮定,冷靜對待。

對待寶寶的執拗和不合理要求,家長如果總是對寶寶採用強硬的態度,可能會讓寶寶感到挫敗感,這樣寶寶更難接受你的拒絕,反而加重寶寶的反抗情緒。如果孩子大哭大鬧、滿地打滾,最好還是以冷處理的方式。如果寶寶情緒失控,家長也可以給他一個愛心擁抱,這樣寶寶在媽媽愛的抱抱中就會逐漸平靜下來了呢。

寶寶的無理要有度

2、堅持自己的立場

寶寶對於新奇玩具索求無度,經常當街哭鬧不休,弄得媽媽手足無措,爲免路人的奇怪眼光,往往依了他,心裏卻懊惱不已。帶寶寶出門以前,你可以先讓他知道今天出門的目的,是訪友、參觀、陪父母購物還是專爲他買玩具。如果是後者則在家先討論好:買什麼玩具?只能買幾樣?多少錢以內?超過預算怎麼辦?……等到跟孩子談好再出門。讓寶寶懂得媽媽的底線在哪裏。

如果寶寶不遵守約定,在玩具店大吵大鬧,家長一定得堅持立場,但態度必須溫和地與孩子溝通,表明你的態度和闡明你就這件事的原則。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多和寶寶“約法三章”,並不是父母說了算,也不是強行制定一些規範寶寶行爲的條條框框,最好是協商一些行爲準則,爸媽和寶寶都要共同遵守。

爸爸媽媽如果在教育孩子時有一套穩定的原則,讓寶寶提前知道家長在哪些方面是有底線的,懂得什麼事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再加上爸爸媽媽一貫作風,不因寵溺寶寶而放鬆原則,寶寶瞭解到家長說到做到的性格,便會乖乖遵照父母的那一套原則,父母的教育自然也就事半功倍,輕鬆很多了。

3、1分鐘警告原則

寶寶口頭答應你再玩10分鐘玩具就上牀睡覺,但10分鐘過去了,寶寶不但沒有要睡覺的意思,反而嚷嚷要求再要5分鐘。媽媽很生氣寶寶說話不算數,但打罵絕不是好方法。媽媽若想控制好寶寶的這種“貪得無厭”,父母說一不二的原則堅守很重要!

當初約定再玩10分鐘,那麼媽媽可以督促寶寶遵守諾言:等到剩下5分鐘時候提醒他一下,等最後1分鐘的時候再給他提醒和警告,幫助他建立規則感和時間觀念。如果寶寶還是違反約定堅持再多玩會兒,就跟他說明他把明天玩玩具的時間配額使用了,今天多玩5分鐘,明天就少玩5分鐘。

寶寶的無理要有度 第2張

4、讚揚他好的行爲

寶寶如果能夠按照他最初的約定,10分鐘電視後乖乖上牀睡覺,那麼爸爸媽媽一定要及時讚揚他的好行爲哦!每個小孩都喜歡聽到讚美之詞,這是對他行爲的一種肯定和鼓勵,如果寶寶乖乖聽話得不到讚賞,那麼下次他可能會特意不聽指揮來引起父母的關注。所以及時讚揚他好的行爲很重要。

表揚要具體,表揚的越具體,孩子越容易明白哪些是好的行爲,越容易找準努力的方向。例如,孩子看完書後,自己把書放回原處,擺放整齊。如果這時家長只是說:“你今天表現得不錯。”表揚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因爲孩子不明白“不錯”指什麼。你不妨說:“你自己把書收拾這麼整齊,我真高興!”

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長也要注意以身作則,因爲你的一些錯誤示範,或者對孩子沒有遵守約定的事情抱着沒轍無奈的態度,都會讓寶寶感覺是否遵守承諾並不重要。這樣很容易讓寶寶逐漸“說話不算數”,所以如果寶寶能夠履行承諾,表現得很好,那麼你也一定要按照當初的約定給他買那個超人玩具哦!

寶寶的無理要有度2

表現1:總把玩具佔爲己有

案例:兩歲的津津在解決問題的時候,總是用手多、用嘴少。見到別的小朋友拿着他的玩具玩,常常走上前去大聲喊叫:“這是我的!”然後不由分說把小朋友推倒,奪回玩具。

分析:這麼大的孩子還不太懂得“與人分享”的道理,所以,父母要逐漸鼓勵孩子和小朋友一起玩,並且給他一些時間。隨着他慢慢長大,他會懂得這個道理的。如果在他四五歲時還是欺負小朋友,那麼父母要堅決制止,並一定要讓他道歉。

提示:解決問題的時候,一定要讓孩子明白自己錯在哪裏。對3歲以後的孩子,還應指出他的行爲已經傷害了其他小朋友。如果見孩子能善待小朋友,就應及時予以鼓勵。

表現2:口中常吐難聽的話

案例:4歲的多多開始說一些讓父母傷心的難聽話,譬如媽媽說現在不能看電視了或是明天不能去遊樂場了,他就會怒不可遏地對媽媽說:“我討厭你”甚至開始拳打腳踢。

分析:4歲的孩子,還難以用恰當的詞彙來表達自己強烈的情緒。所以,父母需要教會他一些正確的表達方式。

提示:媽媽應平靜地拉着孩子的手,蹲下來告訴他:“媽媽不喜歡你這麼說”。還可以教會孩子一些“談條件”的方式,一起商量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解決辦法。當孩子學到了更復雜的表達方式時,他就會減少惡語相向的次數。

寶寶的無理要有度 第3張

表現3:常常是以我爲中心

案例:快3歲的小蔓蔓一點耐心也沒有,想吃“肯德基”了,馬上就要拉上媽媽出門;想去遊樂場玩了,也一刻都不能耽擱,並對着媽媽直囔嚷:“我現在就要!”

分析:3歲前的孩子大多會認爲自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只有到了幼兒園,他們纔會明白,並不是所有他想做的事情都能一一實現,也並不是他想要的東西都能歸他的。不過對於學齡前的孩子來說,父母還是要嘗試,不要答應孩子提出的所有要求。

提示:家也是一個小小的團隊,要讓孩子明白作爲這個團隊中的一員需要擔負起一定的責任。媽媽可以給他安排一些簡單的家務,譬如整理玩具、爲花澆水、餐前放筷子等,這樣會讓他慢慢學會關心自己之外的人和事,明白自己不是世界唯一。

表現4:做錯後否認他乾的

案例:5歲的順順竟然學會了說謊,明明在幼兒園剩飯了,回家卻對媽媽說他在班上吃飯得了第一名;在家奔跑時,明明是他不小心碰倒了花盆,卻矢口否認:“這不是我乾的。”讓媽媽感到很難過。

分析:學齡前的孩子通常還不十分理解什麼是說謊,他們說的話大多來源於自己的想象;也有可能他是在擔心做錯了事得不到父母的諒解。提示:父母如果發現孩子說謊,首先不要懲罰孩子。相反,可用一種好玩的方式來回應他的想象:“得了第一名,感覺一定很好吧!”激勵他朝那美好的想象努力;其次,不要揪着錯誤不放,而要鼓勵孩子具備承認錯誤的勇氣。

表現5:對所有人直呼“笨蛋”

案例:才上幾天幼兒園的天天,就學會了一個詞“笨蛋”。常常不由分說直呼身邊所有的.人“笨蛋”。不管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還是父母和其他小朋友。

分析:似懂非懂的孩子,常會用一些話來試探大人的底線,宣告自己的獨立。所以,父母不必爲他的一些不恰當的語言而有特別激烈的反應,否則會讓他覺得反而是一種鼓勵。

提示: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不斷地讓孩子學會體諒別人的情感,譬如通過講故事、看動畫片等,給孩子解釋某個角色遇到了什麼,他有哪些感受,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

寶寶的無理要有度3

1、想要的沒有得到。

孩子想要買吃的、喝的、玩的,但是被父母拒絕了,有的孩子當時就會大哭大鬧,不要到手不罷休的態勢。

也有的孩子當時很順從,可是,會因爲一點小小的挫折而哭鬧,比如輕輕的摔了、碰了一下,孩子的情緒其實並不是因爲摔痛了,而是藉機宣泄之前願望沒有被滿足的委屈。只要爸媽答應:好吧,買!;別鬧了,我們現在就去,寶寶乖啊!

寶寶的目的達到,立刻大雨轉晴了。

可是,更多的時候,正是因爲寶寶有一些不合理的要求被父母拒絕,纔不依不饒,這時也不能因爲寶寶的哭鬧而答應,而應該採用一些方法,比如轉移注意力、事先約定等方法去處理。

2、累了,想要抱抱

孩子最讓我們不懂的是不會走路的時候天天在地下練習,東倒西歪,不知道要摔多少次,不知道要流多少眼淚。可是當他們學會了走路後,便不再喜歡走路,不是想揹着,就是求抱抱。

可孩子也是很瞭解爸爸媽媽的,知道無理由要求抱抱可能會被拒絕,於是就哭哭鬧鬧,怎麼說都不行,直到爸媽抱着,眼淚止住了,也不發脾氣了,怎麼說怎麼乖了。

寶寶的無理要有度 第4張

3、困了、餓了

嬰幼兒如果餓了,有時並不能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狀態,而是莫名的煩燥、表現的十分不安,沒辦法專心地玩玩具,也不能開開心心的做遊戲。一個積木拼不好,一個動作做的不滿意就會生氣、扔東西,進而是一陣哭鬧,任你怎麼哄都不行。

如果是每天自己帶的話,都應該懂得孩子哭鬧的原因,而不是每天自己帶着的,遇到這種情況就會被孩子弄的特別煩燥、上火,說不聽了就動武力,打幾巴掌的事可能就發生了。

其實,如果瞭解孩子,就知道寶寶可能是困了,也可能是餓了。只要吃飽了、睡好了,孩子就又恢復到非常乖巧、可愛、聽話、專注的樣子了

4、受了委屈、遇到難題

有時候,媽媽們總是不懂爲什麼每次接孩子放學,娃兒都要鬧一鬧,要買這樣那樣,或者怎麼都不對,就是一個哭字。

媽媽們安慰、詢問,可是孩子說不出什麼事。

這時候,也許再多的語言都是多餘,抱抱他,親親他,可能就好了。因爲孩子可能也表達不出來是什麼,但是隻要能感受到媽媽的愛,一切就馬上煙消雲散了。

5、與媽媽分開一整天,非常想念

世上只有媽媽好,孩子進幼兒園到放學,一整天都不能見到媽媽,不能撒嬌,不能任性一下,得遵守幼兒園各種規章制度,很受約束。

一放學,看到媽媽,情緒就很激動,所以老人們都說:孩子見到娘,無事哭一場。

沒來由,只是因爲看到媽媽,想哭而已。

每個孩子都有非常安靜、很懂事很聽話的時候,也有不那麼溫順的時候,如果孩子在家裏、外面開始無理取鬧、哭個沒完的時候,也正是考驗家長耐心的時候。

瞭解了孩子鬧情緒的原因,就能在孩子哭鬧時對孩子多一點理解,多一點耐心。不至於因爲什麼都不明白而不問青紅皁白就一頓打罵,既傷害了孩子,也沒有解決問題。

如果經常這樣處理孩子的情緒,可能會讓孩子失去了安全感,不利於寶貝的健康成長。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