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高中女孩子厭學怎麼辦

高中女孩子厭學怎麼辦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6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高中女孩子厭學怎麼辦,對於孩子的這種行爲家長絕對不能忽視,努力幫助孩子解決成長中出現的問題,解決厭學問題也是爲孩子的發展掃清障礙,認真教育孩子的人終會有所收穫。下面大家就跟隨小編一起來看看高中女孩子厭學怎麼辦吧。

高中女孩子厭學怎麼辦1

高中生厭學怎麼辦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學習觀

高中階段事關人生的規劃,許多家長對孩子期望值過高,不顧孩子的實際情況,用高期待的標準去要求孩子,許多家長給孩子施加了很大的壓力,經常告訴孩子:“你一定要考到年紀前十名,不然就考不上大學”等等之類的話,不過這也不能怨誰,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出人頭地,能夠比任何人都優秀。

高中女孩子厭學怎麼辦

培養持久的學習毅力是關鍵

高中生畢竟還不是成人,對學習的意義沒有清晰的認識,不少學生的學習目的.茫然,不能形成合乎情理的學習動機,因而缺乏持久的毅力。家長需要使得他們認識到學習的意義和科學學習的規律,也就是學習不是你今天努力,明天就能看到成果;而是需要堅持不斷的努力。還必須培養認真細心的精神,這是取得優秀學習成績的重要保證。

學習方法不對,導致學習下降

改變原來的學習方法,加大課程的理解內容,如果感覺理解不了。可以考慮參加一些基礎培訓,高二還來得及。

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漸漸感覺跟不上

把高一高二的教材拿出來,從每一道例題刷起,認真看每一個定理概念,找一個最基礎的練習題冊子,邊學教材,邊刷例題,邊刷基礎題。相當於是重新再學習一次。此時沒有必要不厭其煩的刷其他數學卷子,一定是根據自己學習的情況刷複習內容的單元測試卷子。

浮躁,靜不下心來學習

心理問題,需要發泄的渠道。準備一個有鎖的日記本,內心的想法很多時候沒法跟其他人說,當你心裏煩躁的時候就把所有想說的東西都寫到日記本里來。或者是找一張白紙,煩躁的時候就在白紙上不斷寫字,把自己所有的內心活動都寫出來,然後直至把白紙寫成黑紙,最後燒了或者撕了就好了。如此往復,多整幾次,心裏就好受多了,很管用。心裏煩躁的時候需要有發泄的渠道,但是又不好意思跟誰都說,那就寫出來,還鍛鍊了筆法,還宣泄了內心的煩躁和壓力。

學會自己安慰自己,學會給自己解壓

經常給自己鼓勵,你是最棒的,你有能力重塑輝煌,失利只是暫時的,現在的後退是爲了下面更大的前進,等等。每天都要給自己加油打氣,尤其是每當自己想放棄的時候,就要給自己鼓勵加油。心態非常重要,現在才高二,一切都還來得及,不晚。

高中女孩子厭學怎麼辦2

高中女生莫名成績下滑出現厭學情緒怎麼辦

一、是真下滑還是假下滑?

1、先看學生:既然是重點高中,學生肯定來自本地最好初中。這些初中時數一數二的優秀學生走在一起,必然會重新排名,有第一也有倒數第一,這很正常。認識到這個問題,才能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定位,而不是簡單得出自己成績嚴重下滑的結論。

2、再說考試:高一第一次月考,有兩個特點:考查內容少;考試科目多。這就讓考試成績有很大的欺騙性。比如有的學生假期上了銜接班,學習“搶跑”了,這在短時間內比較有效,成績會好一些;再比如也許你9科考試中,有一科沒有考好,其他都考的不錯,考試排名也可能會有明顯下滑,或者每一科都比別人少了5分,總成績就會少50分等。

總而言之,第一次考試,學生的差距遠沒有成績和排名體現的那麼明顯,所謂的“明顯下滑”,很可能是思想認識和心理定位不準確導致的。

高中女孩子厭學怎麼辦 第2張

二、是真不會還是假不會?

如果成績確實是嚴重下滑了,這個時候要反思自己這一段時間的學生,是真不會還是假不會?

真不會指上課聽不懂,假不會是覺着自己都會,但是做題容易出錯,考試時不會,考完一看就會了。

對於後者,這是一個很正常的現象,就是會但不是真會,是落實不到位,做題不夠多,理解不深刻造成的,因爲高一學習內容多,課堂進度快,學生出現這種情況再正常不過了,只要能夠穩住情緒,利用好時間,多做些題目,這個問題可以迎刃而解。

三、是真學習還是假學習?

如果是真不會,上課出現聽不懂的情況,這時候要注意,你之前的學習不是真學習,而是假學習。自己發現了問題都沒去解決,難道不是假學習嗎?

這個時候,也不要着急。想想自己是哪些科目聽不懂,想想自己爲什麼聽不懂?事實上,這很可能和你的學習習慣有關,因爲學習有預習 ——上課——複習 ——作業幾個基本環節,而孩子可能因爲因爲時間問題放棄了預習和複習,結果導致上課和做作業效率低下,形成惡性循環,久而久之就會出現上課聽不懂的問題。所以,解決方案就是對上課聽不懂的學科要加強預習和複習的環節。

思考上述問題,有助於幫助孩子找到原因,增強學習的信心,找到學習的方向。希望能夠給你和孩子提供幫助。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