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給孩子什麼樣的愛才會達成你所期望

給孩子什麼樣的愛才會達成你所期望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4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給孩子什麼樣的愛才會達成你所期望,家長千萬不能忽略孩子的心理健康,培養寶寶的智力是刻不容緩的,要教會孩子克服這些困難,認真教育孩子的人終會有所收穫。爲大家分享給孩子什麼樣的愛才會達成你所期望。

給孩子什麼樣的愛才會達成你所期望

給孩子什麼樣的愛才會達成你所期望1

前段時間,一部《零零後》五集紀錄片在央視首播,刷爆了朋友圈。從20xx年開始,北京師範大學紀錄片中心,從一所幼兒園開始跟蹤記錄十多位00後孩子,從幼兒園到小學再到中學,持續10年時間。10年記錄,不同個性的孩子在不同的教育模式下成長爲不同的人。

第一集主人公錫坤:

小時候的錫坤是一個“熊孩子”。他把幼兒園小朋友的鞋、足球扔進垃圾桶,把放整齊的東西弄亂,把高處的東西四處扔。錫坤媽媽把全部心血投放在孩子身上。爲了錫坤,媽媽搬家,辭職,鉅細無遺地照顧着他的一切。錫坤小學畢業參加英語夏令營,媽媽打電話叮嚀孩子穿什麼顏色衣服,結營時錫坤不想表演魔術,媽媽又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哄他參加。

錫坤從小到大對媽媽很依賴,遇到困難總是想着“媽媽會幫他”。12歲了,他仍是媽媽眼中的小寶寶。錫坤在採訪中說:我和媽媽一起玩遊戲,很舒服。安全得像在子宮裏。他甚至說,想回到媽媽的肚裏子去。這十年間,錫坤媽媽每天爲孩子的各種細節操心和擔心,不停地想要孩子和自己達到完美的狀態。可是錫坤卻從一個頑皮可愛的幼兒,長成了一個內向,有點頹廢、茫然,對自己喜歡的事情也表現得不上心,不在意的孩子。

媽媽很無奈,她說:有一種說法是要做60分媽媽,不要做70分、80分,不要去做得太完美。可是我一開始就想要做完美媽媽,結果就出了事兒。我操心太多了,做媽媽不及格。錫坤媽媽爲孩子做得堪稱完美,可是孩子並沒有長成媽媽所期望的樣子。她也許不曾意識到: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總有一天要離開父母獨自去面對這複雜世界,起伏人生。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輩子。

放手讓孩子去歷練,讓他們從中汲取到經驗,學會獨立生活和懂得自我保護,有足夠的能力在社會上自由行走,這纔是父母最該給孩子的愛。錫坤媽媽在愛錫坤的前12年裏走了一些彎路,未來錫坤能否長成獨立有擔當的少年,需要母子倆共同努力去修正,修正的過程也許很難,但只要有決心,一切皆有可能。

錫坤的成長給我們帶來了這樣一份思考:作爲父母,我們該怎樣愛自己的孩子?正確的做法應該是:

1、孩子做的好與不好,父母都應該給予鼓勵

週末,媽媽帶上讀一年級的言言參加同事聚會。在同事家裏,有同事逗言言:“言言,唱首歌給阿姨聽聽。”言言沒有搭理媽媽的同事,媽媽見了說言言:“阿姨跟你說話呢?不理人家的小朋友不乖,不乖的孩子媽媽不愛!你唱歌不是挺好聽的嘛,唱給阿姨聽聽。”沒想到,言言看了看陌生的阿姨,拽住媽媽的衣角躲在媽媽身後。媽媽把言言拉出來溫柔地說:“乖乖!快唱呀!”

言言依然一言不發。媽媽有點尷尬,假裝生氣地說:“你這麼不乖,媽媽不喜歡你了。”沒想到,媽媽話音剛落,言言的眼淚就掉了下來。

類似“你若不好好表現,媽媽就不喜歡你了。”的話,或許很多父母都說過。在我們的本意,是想以此激勵孩子好好表現。但我們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將愛變得功利起來,似乎把愛變成了交換的籌碼。

對於父母的愛,孩子是非常敏感的。類似“你不乖,媽媽不喜歡你”這樣的話語,說多了就會給孩子一種心理暗示:按照父母的要求做好了,才能得到他們的愛,不然,就會被拋棄。一旦這種負面暗示長期佔據心裏,孩子就會在愛裏迷失自我,影響到心靈的健康成長。

正確的做法是:

當孩子在人前不願意表現的時候,不要說出一些“你不怎麼樣,我就不喜歡(愛)你”這種傷害孩子的話。如果孩子做不好,父母應該給予鼓勵,比如可以說:“你很勇敢,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這樣,孩子就會更加努力,爭取一次比一次做得好。從小到大,父母給予孩子的應該是這樣一種令人安心和踏實的愛:不管我表現如何,爸爸媽媽都是無條件愛我的。

2、接納孩子的不完美。

每個人都是不完美的,包括父母自己。有的時候,很多不完美的父母總是希望自己擁有一個完美的孩子,並以此去要求他們。睿智的父母不會因爲孩子不完美就在語言和行爲上暴力對待他們。

父母的內心哪怕對孩子的不完美抱一絲埋怨或者不滿,都會導致自己對他們的愛有所要求,這樣一來,就會給孩子施加了心理壓力。在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方面,天后王菲的做法可謂是我們的典範。

大女兒竇靖童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好孩子,14歲不肯上學,在名校北京四中讀了一年中斷學業,然後去美國學音樂。後來,美國的音樂學校也沒有完成,她連一張像樣的文憑也沒有。然而正是這樣一個她,13歲組建了自己的樂隊,15歲寫出了自己人生中第一首英文原創單曲。竇靖童低調、謙遜、從不以父母之名炒作自己。她也溫暖,善良。爲了妹妹李嫣的脣齶裂,更是將自己從下巴至脖子處紋了一條長長的線,以一種另類的方式,陪着妹妹走那條痛並快樂的人生路。

而妹妹李嫣,出生就是先天性脣齶裂患兒,從小到大,經歷了多次手術,至今仍沒有到達完美狀態。但李嫣氣場強大:她玩微博、玩美拍、出視頻、教大衆怎麼搭配衣服、怎麼化妝,怎麼利用不同的角度拍出美照,完全不在乎自己的缺陷暴露於人前,被人非議。今年,王菲和李亞鵬更是放手讓李嫣去巴黎走秀。而李嫣在全世界挑剔的目光中,自信地秀出了自己的時裝首秀。

衆所周知,王菲以她的獨立特行引來了吃瓜羣衆的褒貶不一。可王菲從來不在乎大衆的眼光,一貫我行我素,無愧無憾地活出自己的.精彩,並以此深深影響着兩個女兒。王菲和女兒竇靖童、李嫣都不完美。每個人,有誰又能做得到100%完美呢 從竇靖童、李嫣積極陽光的成長中我們看到,王菲做媽媽有着強大的智慧:接納自己和女兒們身上的不完美,以一個有趣的靈魂,身體力行引導兩個女兒從容篤定面對生命,活出自己人生的精彩。

無論孩子怎麼樣,接納孩子的不完美,教會孩子直面自己的人生,從容淡定,積極陽光地去創造屬於自己的美好生活,這是父母愛孩子的正確打開方式。

3、愛和教育相結合。

只有愛沒有教育,這樣的愛是盲目的;只有教育沒有愛,這樣的教育是無情的。無論哪一種愛,孩子都不會喜歡。最有智慧的愛,就是把愛與教育融合在一起。

著名教育家李鎮西老師《我是這樣做班主任》的教學手記,不管是“好學生”還是“差學生”,他都無私地愛着每一位學生。他尊重、呵護孩子的天性,努力不讓自己在不知不覺中傷害到孩子的自尊。把孩子作爲一個獨立大寫的人,用兒童般的心去聆聽孩子的心聲。心與心之間的交流,使得師生之間心靈相通,在這樣一種心靈默契中展開教育,教育變得簡單而高效。

李鎮西老師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迴歸到家庭教育亦是如此:沒有愛就沒有教育,脫離了教育的愛是不完整的愛。知心姐姐盧勤在她的新書《讓每個孩子都精彩》中說:愛是什麼?愛是一個口袋。往裏裝,產生的是滿足感;而往外掏,產生的是成就感。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所能給予孩子的最好的愛: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軌跡,在陪伴中給予他們足夠的、正確的愛的滋養,然後靜待花開。

給孩子什麼樣的愛才會達成你所期望2

“兒子上初中,沉迷於遊戲,不學習,甚至打算輟學,我很擔心他。我要怎麼祈禱才能讓他好好上學,成爲學習好、體育好且聽話的好孩子呢?”

曾經有媽媽這樣問過我。從提問中便可以看出媽媽的貪婪,就是這種貪婪,把孩子緊緊地束縛住了。媽媽的這些想法,壓得孩子喘不過氣來,甚至讓孩子很想逃避。如果媽媽不願放棄自己的慾望,孩子的問題就會更加嚴重。爲了孩子,應該像這樣祈禱:“只要孩子繼續上學就可以了”,“僅僅玩遊戲已經是萬幸了”。

如果不是玩遊戲,而是在外面遊手好閒、偷雞摸狗,這就出大事了。孩子只是在家打打遊戲,沒有出去惹是生非已經是萬幸。父母應該相信子女,這位媽媽最需要的就是對孩子的信任,並不斷地鼓勵孩子。如果媽媽給孩子設置很多要求、畫地爲牢,想把孩子限制在某個狹小的範圍內,是很不現實的。

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正是隨心所欲的年紀,媽媽如果忽視了這一點,孩子就會開始逃避。沉迷於遊戲也是逃避、牴觸的一種表現。孩子試圖與媽媽解釋溝通,卻不被接受,纔會沉迷於遊戲。

這位媽媽不信任兒子,卻對兒子空有很高的期望。孩子若不能如其所願,媽媽便會表現得很失望。孩子感受到媽媽的失望後,便開始逃避現實,並開始尋找新的精神寄託。

通常,父母看到孩子的缺點就會這樣祈禱:“請讓我的孩子變好吧”,潛臺詞便是自己的孩子現在不夠好。把孩子的錯誤作爲祈禱的前提,因爲不好才希望孩子變好。媽媽無意間表現出對孩子的不信任,如果連自己都不相信孩子,那就不要試圖希望別人相信自己的孩子。媽媽若這樣祈禱,最終都會自食其果。那麼到底應該如何爲孩子祈禱呢?“我的孩子很好,不會出問題的,謝謝佛祖保佑。”要以這樣積極的心態去祈禱。

孩子跌倒了,只要能重新站起來就是好事;失敗了,只要能夠重新振作,也是好事。如果這樣祈禱,父母會產生對孩子的信任,有了父母的信任,孩子也會鼓起勇氣去克服困難。

在困難面前,媽媽要充分相信孩子,並鼓勵他“沒關係,你一定可以的”,“你很棒!媽媽相信你”。相信孩子,並不是縱容孩子的錯誤。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