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孩子未來什麼樣真的不要想太多

孩子未來什麼樣真的不要想太多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未來什麼樣真的不要想太多,讓你的寶寶越來越聰明,家長應當與孩子統一戰線攻克難關,寶寶在這個時候還沒辦法做到一些事情,其實孩子惡作劇只是想要父母的陪伴而已,下面小編分享孩子未來什麼樣真的不要想太多方法。

孩子未來什麼樣真的不要想太多

孩子未來什麼樣真的不要想太多1

昨天我去大姑姑家,她告訴我鄰居家那個非常優秀的小麗麗前陣子考上了生物工程的博士,過陣子就要去美國了,到時候會把她媽給接去。

“小麗麗的媽可真是好福氣啊。”大姑感嘆到說。

是真的,不是說小麗麗帶她去美國有多福氣,而是小麗麗的媽大概是全中國少有的“不管娃、娃卻好到什麼都不用你操心”那種。

大概在小麗麗5歲,小麗麗的媽和丈夫離了婚,女兒跟着她一起過生活。據說她和丈夫離婚的原因是她一直嫌棄老公瘸子。當年待嫁時家裏條件差,迫於生計,一時糊塗就嫁了過去,可究竟自己還算是個長相清麗的、喜歡漂亮時尚的主,慢慢的,她開始罵老公又醜又無能,最後老公忍無可忍,兩人終於離婚。

離了婚,小麗麗媽也絲毫不受影響,似乎比以前更“墮落”。雖然早就下崗在家、無事可做,可每天的生活並不是照顧好唯一的親人——她的女兒,而是和小區裏一些大爺大媽一起搓麻將。我每次去大姑姑家,只要能看到她,發現她一定都是坐在麻將桌上。不過據說她這方面水平不錯,經常贏錢,總體上還是賺了些的。就因爲這一點,我時常會想,小麗麗媽可能智商天生還是高的,而這點遺傳到她女兒身上,並且很好地用到了學習上。

小麗麗從5歲起就和父親分開了,還攤上了個特別不靠譜的媽媽。按我們的想象,小麗麗一定會長成個叛逆少女吧,即便正常的情況,小麗麗的學習成績應該不會特別出衆,綜合能力也頂多到平均水平吧。

但是,並沒有。相反,小麗麗從小學起一路都是三好學生,在班裏成績優秀拔尖,和同學們相處得特別好。缺失的父母親子關係、匱乏的家庭教育、惡劣的成長環境,都沒有在小麗麗的人格塑成上烙下一絲痕跡。

她打心眼裏看不起媽媽的“市井”,每回到家看到媽媽在搓麻將,她就會徑直到自己的房間,門一關管自己去寫作業。沒有人輔導,更沒有輔導班,只是經常自己用功到深夜。遇到實在不懂的,她會跑來我家問我。

據說因爲小麗麗的媽媽經常帶麻友回家通宵搓麻吵得人休息不好,小麗麗有次和媽媽拌嘴,她很是生氣得說,“我所有的努力,就是可以早點逃離這個烏煙瘴氣的家”。

小小年紀說這樣的話,聽來都是悲哀的。都說幼年教育有多重要、親子關係有多重要……但是,真的有一種孩子,不用教不用管就能持續地進行自我管理、自我激勵。這些看似糟糕透頂的生活,對他們來說,都是自我提升的刺激點而已。

做育兒公衆號這麼久,媽媽們會來和我交流各種問題。所有的媽媽,包括我自己,心裏都有一個讓我們永遠無法停止思考的問題:我們可以把孩子教育成什麼樣?

也是這個問題,讓我們始終無法放下焦慮。

我們從孩子出生起,就努力地計劃着要把孩子培養成我們希望的那個樣子。我們知道一些人生關鍵詞,比如堅毅、善良、有愛、上進、有活力、、、我們希望把一切有利於未來成長、把好的特質都加持在自己孩子身上。我們在育兒這件事上異常謹慎,唯恐因爲自己在教育上出現了偏差,導致孩子身上落下不可逆轉的壞特質。

比如有媽媽一直會追問:孩子幾個月的時候就被送到爺爺奶奶家了,到幼兒園才把孩子接到身邊,0-3歲缺失父母陪伴會對孩子有影響嗎?

有媽媽會糾結:孩子大班了,要不要提早教他一些字,讓他學學拼音,但是我又怕他學得太多,等上了小學上課反而要走神。

也有媽媽會有疑問:孩子好像數學思維還可以,現在一年級,要不要給他上奧數班?身邊好多人在上,不上怕落後了,上吧,一方面花時間,另外一方面填鴨式的教育在之後是不是根本沒用,怎麼辦?要不要上?

可是教育這個事從來都沒有標準答案。沒有哪個專家可以打包票說,就按這樣個方法去做,你一定會養出一個出色的孩子。因爲養育孩子的過程中,存在着太多不可控的因素,所有的因素都構成了不可預期的成果。

雖說孩子最初的心理建設、人格形成都和爸媽的言傳身教密切相關,但是,爸媽也不是唯一的因素。

當孩子開始願意建立自己的社交,走向集體生活,他遇到的同齡人、老師,和讀完書之後真正踏入社會,配到的同事、上司、合作伙伴,所有這些人、會發生的事,都是我們不能影響、沒法控制的因素。

人生很難說,何時何地因爲何人或者何事,突然就改變了軌跡,發生了一些變化。就比如OK爸念小學時一直學習成績平平,上了初一,突然有一次考試發揮得特別好,被老師當衆表揚,在那一刻他突然覺得讀書好是如此開心的事,從此學習的馬達開啓了,初中以全市第二的成績考入本地最好的高中,高中畢業又報送至名牌大學。所以他時常對我的焦慮表示不可理解,他時常勸慰我:不要這麼強迫,孩子未來什麼樣,有他自身,也有一些不可預知的外力。

我閨蜜的先生,一家外企的全球高管,他也是他們公司最年輕的最高級別負責人,他的.演講和組織能力真不是蓋的,很難想象他他在大學之前非常羞澀和內向。他說,因爲母親對他管教極其嚴格,雖然一路都是重點學校,但他似乎只會學習。到了大學後,也是突然有一天,覺得不善言談的性格讓自己看起弱爆了,於是開始惡補社交和談話能力。他找各種機會和人聊天,有意把自己逼進各種社團活動中,讓自己在任何有和人打交道的機會場合中得到鍛鍊。他和OK爸的觀點特別一致,也說不清爲什麼就改變了,所有今天的成就似乎都來源於當時自己突然的那個決定,然後一路自我激勵的堅持。

所以,我在想,育兒的過程,我們依舊需要不斷努力去學習相關的知識,對照孩子的發展,看看孩子們需要什麼,隨時做出一些調整。但至於孩子真的會長成什麼樣,真的不需要想太多,人生的路很長,有太多等待着他們。

孩子未來什麼樣真的不要想太多2

所謂“心情教育”,就是以道德觀念爲基礎,引導孩子理解“真愛”,學會關愛他人,讓真誠的愛在人與人之間流動。

在國外,面對學校忽視道德教育,以致大量年輕人迷失人生方向的現實,近年來越來越多的公立學校加入了推行人格教育的行列,許多學校設置了有導向性的、以“心情教育”爲核心的人格、素質教育課程。專家說,“心情教育”就是訓練人的本質中最深層的動機,使人的知識、品德和意志都能朝着崇高的目標發展,使人的情感、慾望建立在美好心靈和健全人格的基礎上。愛的訓練與體察,是心情成長的營養素。在這方面,父母、老師的以身作則、言傳身教不可缺少。在不少國家,“心情教育”從幼兒時期就開始了。孩子在享受父母之愛的同時,學習以愛回報父母,從小培養孝敬父母、關愛家人的品格。孩子的心情素質在愛的薰陶下逐步發展成熟。當孩子成人後,以這種人格素質與其他人相處,就會建立起充滿和諧與友愛的社會。人格培養與道德訓練,共同構成了“心情教育”的完整內容。

“中國媽媽似乎越來越過分關心嬰兒的智力發育,這個傾向令人擔憂。”

那麼,我們對孩子的教育着重在哪些方面呢?在中國已經堅持開展16年的“關心下一代工程”,日前由中日育兒專家“坐堂”,爲年輕媽媽們現場諮詢指導、排憂解惑。

“‘怎樣能讓我的寶寶更聰明?’幾乎每位中國媽媽都愛問我這樣的問題。”東京女子醫科大學母子綜合醫療中心主任仁志田博司說,10年前這位專家就隨“關心下一代工程”來過上海。在他看來,和10年前相比,中國媽媽似乎越來越過分關心孩子的智力發育,很少有媽媽關心孩子如何形成自己的品格,以及家長行爲會對孩子人格產生什幺影響,這個傾向令人擔憂。他認爲,“智力過人”是父母強加於子女的願望。其實,培養嬰兒品格比開發智力更爲重要,更讓孩子受益終生。即使是0-3歲的嬰兒,也已經能夠通過父母充滿愛心的行爲和指導培養健康的品格。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