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2—3歲教養要點

2—3歲教養要點

來源:女友組    閱讀: 3.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2—3歲教養要點,我們都知道,小孩子的身體是要比成年的人要脆弱一些,所以很多的家長就會十分的注重孩子的身體健康和教育,畢竟孩子對於家裏是像天使一般的存在。那麼2—3歲教養要點是什麼?

2—3歲教養要點1

1、分享意識

兩三歲的孩子,自我意識在逐漸建立,慢慢會意識到自己與別人的不同,也會意識到有些東西是自己的,可以隨便玩;有些東西是別人的,就不能隨便玩。剛剛建立自我意識的孩子,如果不想把自己的東西與小朋友分享,家長不要用自私” 的標籤來標識孩子,這種現象還真不是孩子自私”的表現,而是受制於孩子大腦發育的限制,孩子還不懂得什麼是分享,也沒有養成分享的習慣。

對於孩子分享意識的培養,其實並不算難,對於兩三歲的孩子,只要家長正確引導,孩子很快就可以建立分享意識,形成分享習慣。

我培養孩子分享習慣的方法,就是用孩子喜歡吃的零食來引導,引導了兩次,孩子自己就主動要求分享了。我的做法就是帶孩子逛超市的時候,允許孩子買一樣自己喜歡的東西,東西類型不限。我家倆孩子無一例外的都是選擇吃的零食,典型的吃貨本性。在孩子買零食的同時,我也會買一樣零食,基本上都是挑孩子喜歡的口味,這樣做的目的就是提高零食對孩子的誘惑力”。

回到家裏,我們三個會把零食拿出來吃,在吃之前,我會問小的:願不願意和媽媽、姐姐分享零食吃?”剛開始,小傢伙是不同意和我們分享的。我就會當着他的面和姐姐分享,我和姐姐彼此交換零食吃,小傢伙看到這裏,就眼饞的不得了,非要吃我們的零食。

此時,我就會對小傢伙說:想要吃我的零食,就要分享你的零食,這樣你就可以吃兩種零食了,如果你再和姐姐分享的話,你就能吃三種零食了。”

小傢伙聽到這裏,就會毫不猶豫的同意分享了,這樣他可以吃到三種零食,這種顯而易見的好處,孩子還是很清楚的。我就是通過這種分享零食的做法,讓孩子理解什麼是分享以及分享可以帶來的好處。

引導幾次以後,孩子就知道分享了,並且也願意分享了。

2—3歲教養要點

2、動手能力

動手能力的培養可以從孩子兩歲半左右開始,兩歲的年紀還有點太小,受孩子自身認知能力的限制,可以獨自完成的事情不多,也不好鍛鍊。

孩子兩歲半時,就有一些簡單的事情可以自己做了,比如:用勺子吃飯、幫助大人拿東西、自己蹲下小便什麼的,一些簡單的事情,家長可以交代孩子自己去做,剛開始,不要期待孩子做的多好多完美,只要孩子肯去做就可以了,主要目的是讓孩子有自己動動手的意識,從小培養孩子自己動手的習慣,孩子有了這種意識,養成了這種習慣,以後再鍛鍊動手能力就容易多了。

動手能力的培養也是需要家長和孩子長期堅持的一個事情,兩三歲只是鍛鍊的開始。

3、獨立性

孩子的動手能力和獨立性是相輔相成的,孩子的動手能力強,獨立性就強;反之,如果孩子的動手能力弱,那麼獨立性也強不到哪去。

所以孩子獨立性的鍛鍊是與動手能力的鍛鍊緊密結合在一起的,孩子的動手能力越強,自己能完成的事情就越多,孩子就越獨立,獨立的孩子,安全感會比較高,適應性也會比較強,將來孩子入園的時候,可以很快的適應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不會因爲家長不在、環境改變而大哭大鬧。

一些獨立性不強的孩子,入園都半年了還是適應不了幼兒園的生活,還天天哭鬧着不上幼兒園呢。

4、閱讀習慣

對於兩三歲的孩子,家長有時間、有精力的話,可以培養一下孩子的閱讀習慣,多給孩子講有趣的故事、看一些漂亮的繪本,讓孩子對聽故事、看繪本感興趣,然後再慢慢引導孩子去看書

對閱讀感興趣,我認爲培養閱讀興趣並不是越小越好,這個可以根據孩子的興趣而定,如果兩三歲的孩子對聽故事和看繪本不感興趣,家長也不用焦慮,更不要強迫孩子,這個時間段順其孩子的本心就好,後面有的是時間培養。

對於2歲到3歲之間的孩子,家長做好了分享意識、動手能力和獨立性的培養,相信孩子一定是一個能很快適應幼兒園的好孩子,這會免去家長許多的麻煩。

2—3歲教養要點2

1、自我認知敏感期

隨着神經系統的發育完善及大動作、精細動作的不斷髮展,以及外在環境的`不斷刺激,寶寶的自我意識開始萌芽,逐漸開始能區分出自己與他人,大概開始判斷出哪些是自己喜歡的或者不喜歡的,哪些是自己想要的或不想要的,並極力想要追求自我控制和獨立,因此寶寶會出現一些“[鬧]獨立”的事件發生,我們也把這個時期看作人生的第一個叛逆期。

再加上這一階段的兒童初步開始掌握語言的運用,這一時期的孩子非常喜歡說“不!”你要喂他吃飯,他偏要自己吃;你要給他穿一件衣服他非要穿另外一件;你要給他洗澡,他偏說“不要”。這一時期孩子熟練地使用自己的否決權,完全成爲了一個喜歡反抗的個體。

其實幼兒做出這些令寶爸寶媽頭疼的反抗行爲並不是故意與父母作對,只是通過這些行爲來表達自己,以達到對“自我”的操作與練習,心理學研究表明,在肛門期發生叛逆行爲、表現出反抗精神的幼兒更加容易長成心理健康、獨立堅強的人。

所以父母應該對孩子表現出來的反抗行爲感到高興,並在允許的條件下滿足幼兒的要求,不要過分要求幼兒的行爲將孩子塑造成什麼都聽從父母的“好孩子”,以免養成趨炎附勢、優柔寡斷的性格。

2—3歲教養要點 第2張

2、語言敏感期

2~3歲的幼兒開始進入語言表達階段,我們說孩子進入到了語言敏感期,這一時期的孩子非常喜歡學說話,學習起來特別容易,而且語言表達能力在這一時期會發生質的變化。爲了充分發掘孩子的語言天賦,這一時期養育者應該有意識地對不同階段孩子採用適當的說話方式,有意培養說話語境,切不可認爲孩子聽不懂就不說或少說。

如果你細心觀察,會發現有一個階段孩子雖然不會說話,但能通過手勢表達自己的意願,這時候養育者應該不厭其煩地對孩子說出他的目的。比如想要拿餅乾,我們可以幫忙拿到孩子面前並對孩子說:“這個叫餅乾。你說,我想要餅乾。”

漸漸地,孩子的手勢會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一些詞彙,比如“爸爸”、“媽媽”、“汽車”、“狗狗”等,這一時期孩子的探索慾望進一步增加,父母應該多帶孩子出去,多創設一些色彩豐富、新鮮事物多的環境,對孩子比較注意的因素也要不厭其煩地說,比如孩子看到狗狗,父母可以說:“這是小狗,汪汪叫的小狗。”

還可以開始給孩子看繪本,通過繪本故事啓發孩子的想象力、擴充孩子的詞彙量。這裏說句題外話,繪本閱讀其實也是一件非常講究的,正確的閱讀方法能夠有效提升孩子的想象力,豐富孩子的詞彙量,也是幫助孩子養成讀書習慣的重要開端。

在語言的敏感期中,可能會出現一個問題,那就是口吃。二三歲的孩子,由於不能將詞語連貫地說出來,導致孩子不能流暢地表達,外在便表現爲口吃的情況,這屬於發育性口吃,家長不用驚慌,隨着年齡的增長、口語運用的熟練,這種情況會自然消失。

但是如果家長過分注意這一情況,經常進行糾正甚至指責、懲罰,會導致孩子對說話產生畏懼、緊張感,可能會使口吃的情況更加嚴重。

3、秩序敏感期

秩序敏感期表現在幼兒做事情的過程中非常重視儀式,而且錯了一定要重新來過。比如喝水時一定要自己擰蓋子、自己喝水然後自己蓋蓋子,如果身邊的大人幫忙擰蓋子了則會表現出不開心甚至哭鬧,必須把蓋子放到最初的狀態,由他自己重新來過方纔罷休。如果家長對幼兒秩序敏感期沒有一定的認識,一定會被這一類似強迫症的行爲“逼瘋”。

說是敏感期,自然是在幼兒成長過程中有任務需要完成的階段。秩序敏感期的主要任務就是幫助孩子獲得對環境和身體的控制,以此獲得安全感。並且這一時期持續的時間不長,只要沒有影響到實際生活,家長大可不必與孩子較真,由他的意志去做就可以,隨着年紀的增長,這一行爲模式會在不知不覺間消失。

4、人際關係敏感期

人際關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幼兒期是人際關係形成的初始階段。1歲之前的嬰兒期,對人際關係產生影響的主要就是養育人,確切地說是養育人的嘮叨和照顧。一歲之後,隨着孩子步伐的平穩、探索邊界的擴大,他的交際圈子也會逐漸擴大。

儘管2歲左右的幼兒合作意識還比較弱,你會發現一堆孩子即使圍坐一起也是各玩各的,但這種圍坐一起的氛圍對孩子有着不一樣的意義。三歲左右,孩子開始出現合作意識,在與同齡人玩的過程中開始出現多個人一起玩的情況。

這一階段家長的主要任務就是多帶孩子出去,平時多創造與同齡人在一起的機會,讓孩子與同齡人玩,親戚朋友常來往,讓孩子感受與不同人接觸的感覺。研究表明,多與其他人接觸,而不僅活動在自己的小家庭中幼兒,長大後更加容易處理人際關係,不懼怕與陌生人接觸,同時這種生活方式也更有利於舒解幼兒的分離焦慮情緒。

2—3歲教養要點3

1、注意感情培養。現如今很多家長都很忙,爲了寶寶的教育都會給寶寶抱一些早教班,但是回家之後很多家長都會玩手機,忽視了和寶寶的感情培養。所以,父母多和寶寶玩耍、講故事、做一些家務可以培養感情,這對2-3歲寶寶是不錯的教育。

2、適當的早教班教育。早教班可以開發寶寶大腦的發育,讓寶寶更容易接受新鮮事物,對寶寶上幼兒園和上學都有幫助。但是要根據寶寶的特點有選擇地報早教班,一面影響寶寶的興趣。

2—3歲教養要點 第3張

3、教育寶寶學會與人相處。在教育寶寶的時候,讓寶寶學會與人相處很重要。寶寶要學會與同齡人相處要注意什麼,與長輩和晚輩相處要注意什麼,同時還需要保護好自己不要受到傷害。

4、獎勵和懲罰要明確。2-3歲的寶寶往往會有任性、叛逆的現象出現,所以父母在教育寶寶的時候要注意獎勵和懲罰的手段和方式。如果寶寶做的好做的對,可以帶寶寶去遊樂場玩耍、買寶寶喜愛的玩具等;如果寶寶做的不好不對,就要告誡寶寶應該怎麼做,並且適當給予警告和處罰,讓寶寶明白賞罰分明。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