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6-12歲的兒童屬於什麼階段

6-12歲的兒童屬於什麼階段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6-12歲的兒童屬於什麼階段,日常生活中,爲了健康的生活,我們需要時刻關注自己以及家人的的身體健康狀況,因此也需要多去了解一下相關知識。下文分享6-12歲的兒童屬於什麼階段。

6-12歲的兒童屬於什麼階段1

兒童年齡段劃分標準,主要分爲以下七個階段:

1、胎兒期:是指受精卵形成到胎兒娩出之前,稱之爲胎兒期;

2、新生兒期:指從臍帶結紮到生後28天之內;

3、嬰兒期:是指一歲之內的孩子;

4、幼兒期:指1-3歲的孩子;

5、學齡前期:指三歲到上學之前;

6、學齡期:一般是6-12歲;

6-12歲的兒童屬於什麼階段

7、青春期:12歲之後到女孩18歲,男孩21歲之前,都被稱之爲青春期。

以上七個時期是兒童年齡段劃分的標準。

6-12歲正處於兒童期,也稱爲學齡期。

兒童心理特徵具有如下幾個方面:

1、青春期之前,該階段的智力發展是最快的,而思維感知注意力等也都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2、對事物充滿熱情,情緒外露較直接,波動大,好奇心強。

3、個性得到全面的發展,自我意識也進一步得到發展。逐漸形成個性品質以及道德觀念,喜歡模仿。

在兒童期,常出現學習無能與問題行爲這兩種心理障礙。因此,在該時期,要以學習爲主導,培養兒童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開闊創造性的思維,以及注重培養兒童道德與個性。

6-12歲的兒童屬於什麼階段2

孩子在6-12歲年齡階段

稱爲兒童的中期和兒童後期

是基礎教育的小學階段。此階段,孩子的心理髮展處於關鍵時期,也是最易出現行爲問題的時期。面對行爲問題中常見的厭學、脾氣躁、逆返、任性、拖拉、膽怯、敵對、衝動等現象,父母常常感到一籌莫展。我在做子女教育諮詢中發現,父母反應(確切的說是母親在反應)孩子最多的是:“我感到惱火的是孩子做什麼事情都拖沓得很!”或“我最頭疼的是我的孩子太任性了”。

我們看,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拖沓、任性問題時,他們明顯的情緒態度是“惱火”、“頭疼”!這就說明,父母在當時非常生氣,處在“拿他或她真沒辦法”的無奈中。

其實,兒童所有的行爲問題,不管是好的壞的都反映着我們父母的行爲方式。兒童自出生時,如果我們把他看着是一張白紙,那麼,最早在白紙上面繪製畫的是我們父母。

白紙上逐漸增多起來的圖案,就是兒童逐漸表現出來的行爲現象。如果圖案很清晰、明朗,讓人喜愛,那說明繪畫人的`藝術水平高;如果圖案看起來晦暗、紊亂,讓人心煩,那還是說明繪畫人的水平低。

因此,孩子種種行爲問題(白紙上的圖案),是我們成人制造(繪製)出來的,而成人中最主要的就是孩子的父母。從這個角度說明,要改變孩子不好的行爲,父母首先要找準你在“白紙”上繪製畫的過程中,問題出在哪裏?是落筆太輕、還是太重?是你情緒抑鬱時而選擇的色彩太灰暗、還是你脾氣暴躁時胡亂作畫……

6-12歲的兒童屬於什麼階段 第2張

孩子“拖沓”與“任性”之間的關聯和它們所表達的意義:

從詞義上理解,“拖沓”是做事情拖拉、沒效率,“任性”是不聽別人意見、執坳。看起來這兩者有明顯區別,但這兩種現象有着相關性,即任性與拖沓是反映同一種教育方式下的兩個不同側面。拖沓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較“軟性”的對抗,而任性是在父母控制下孩子較“生硬”的對抗。

雖然在有些孩子身上,這兩種現象都很明顯,在有些孩子身上,似乎只存在其一。不過,看似只表現了其中之一問題的孩子身上,同時也隱含着另一種問題的性質。

就是說看起來很拖沓的孩子,其實是在用脫沓的手段,說明他的任性:不想按你說的那樣做!很任性的孩子,總要以某種或多種方式來表達他的這種執坳個性:要麼不等父母話說完,他扭頭就走;要麼就是你說你的,我拖拉我的;要麼就發脾氣;要麼就是不吭聲……因此說,孩子的拖沓就是他的任性,孩子的任性可以用拖沓來表現。

在孩子們言談舉動裏,經常有我們需要解讀的密碼。可惜,我們許多父母總以自己成人的見解去論說孩子的問題,說孩子有問題。但父母一點不清楚,孩子的問題往往隱藏着他們真實的擔憂、憤怒、失望、傷心等。

孩子的心理和情緒狀態,受經驗和知識的侷限而很難用語言表明,他們主要是依靠行爲語言來表達。

比如說,性格孤僻的孩子偏愛獨自一人玩耍,但往往也產生生動的幻想,也會熱衷於電視和遊戲,因爲這裏面有他忠實的夥伴可免除他的`孤獨。

有些孩子常愛挖他的鼻孔、吸允拇指、咀咬指甲、玩弄性器官等,這些動作本身,說明與孩子嬰兒期(口脣期)滿足缺失有關。

有些孩子有偏食或拒絕吃飯的行爲,多半是通過這些行爲懲罰關係人:他們的父母,因爲他心裏有來自關係人某種方式或態度的傷害。

有些孩子總是表現出對玩具的破壞、惡作劇、搗亂等攻擊行爲,這說明孩子內心有憤怒和傷心,而造成憤怒和傷心的可能性卻很多:或許他在同伴中從沒得到過重要角色,或許遊戲中玩輸了,等等。

那麼,總表現得拖拉或任性的孩子,其內心是無助的、情緒是不愉快的,他這種行爲背後的無意識語言在說“我鬥不過你,我就要這樣才舒服。”拖沓的信息裏,隱藏有孩子對父母總是“催促”的不滿與報復;

任性的種種表現的信息裏,隱藏有孩子不得不反抗的敵意,而敵意說明父母與孩子的交流中,父母很少甚至沒有承認或接受過孩子的情感,而是對孩子過多的干涉。

6-12歲的兒童屬於什麼階段3

1、認知特徵:

進入學齡期的孩子,其認知特點開始由具體轉向抽象,由膚淺轉向高深,逐漸發展,即使到了11歲以後,孩子的認知仍然帶有很大的具象性;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不像嬰幼兒那樣,可以進行有規則的學習,父母們可以通過正性反饋的方式,幫助孩子們建立學習的信念和態度;

除了課本學習,家庭原則也要規則化,不能隨意性處理孩子遇到的問題,要讓孩子們知道遵守規則和理解規則的重要性;

比如打遊戲,不但要讓孩子們知道僅有“大力出奇跡”是不夠的,還要逐步讓孩子們掌握對遊戲規則的充分理解,以及策略性應對的方法,大道理的說教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不但是無效的,還會扼殺孩子們的學習興趣;

2、行爲特徵:

孩子們因爲抽象思維能力還未得到充分發展的原因,他們的行爲通常具有“盲目衝動”的特點,而且很依賴“權威人物”;

比如老師,在他們心中,老師已經取代了父母的重要地位,他們對小學生活既感到新鮮,又不習慣,一時可能難以適應;好奇、好動、喜歡模仿,很難做到專心聽講;

我們現有的小學教育是有偏差的,比如,孩子們的教材和教育方法是快餐式的,試圖讓孩子們在很短的時間內快速掌握大量所謂的知識,這樣會很快“消滅”孩子們的學習興趣,目前大多數的“閱讀障礙症”患者大概率起源於此時;

父母們可以彌補學校教育的不足,比如,讓孩子在接受學校教育的同時,鼓勵孩子們在橫向層面融會貫通;

比如,試圖讓孩子找出乒乓球與籃球和足球等有什麼不同?家裏的狗和貓有什麼區別?鋼琴與吉他的區別是?學校那種填鴨式的死記硬背會扼殺孩子們的學習熱情;

6-12歲的兒童屬於什麼階段 第3張

3、個性特徵:

每個孩子都如同每片樹葉一樣,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父母們要發現孩子的潛勢潛能,以及理解和接受孩子們之間個性化的差異;

隔壁小明如何如何,那是在打擊自己家孩子,摧毀自己孩子的自信心,如果孩子說“隔壁小明爸爸媽媽如何如何”,那你該如何迴應?

孩子的第一起跑線,不是各種無用的“知識”,而是孩子的父母們,掌握知識很不重要,技能永遠是第一位的;

發現自己孩子的興趣,並培養呵護、鼓勵激發孩子的興趣是父母們的首要任務,這個年齡段也是孩子們最容易產生自卑的階段,當發現孩子弓腰行走時,就應該敏感地意識到孩子有了自卑心理,這需要引回到正軌上來;

4、情緒情感特徵:

情緒情感既跟學校的班級生活有關,更與孩子們在家庭中培養的“自我服務意識”有關,如果孩子在家庭生活中未能樹立“自我服務”的意識,那孩子進入學校後,會發現自己四處碰壁、處處受挫,吵架不行,打架也不行,落後別的孩子一步又一步;

如果是這樣的話,孩子必然會易激惹、情緒難以自控,厭學情緒濃厚,只會跟家人發脾氣,內戰內行,外戰外行;

有些家長會誤以爲這是孩子不適應學校生活造成的,其實不然,這跟“第一起跑線”有密切的直接關係的,那些沉迷網遊的孩子們,幾乎沒有一個有自我服務意識的;

5、自主意識特徵:

跟嬰幼兒相比,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自主意識逐步增強,自我意識也更加明確,他們不但能意識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還很在乎他人的語言評價,尤其是“權威型”人士的評價;

比如老師,有些孩子爲了得到老師的所謂“好感”,要求家長給老師送禮,這種現象既與自主意識有關,也跟家庭教育有關,更與學校教育和社會教化有關;

6-12歲的兒童屬於什麼階段 第4張

針對這種現象,父母們首先要讓孩子們知道自己並不比他們的老師缺少知識和修養,也要讓孩子們意識到,這是一種不體面的行爲,對沒有送禮的孩子們而言,既不公平,也不正義

如果有老師因爲沒收到禮物而刻薄對待孩子的話,可以告訴孩子這是很猥瑣的行爲,實在不行,可以調班調校;

如果孩子的自信心來自外部的幫助,而非源於自己內心的話,孩子會迅速失去這種自信心,他們將重拾起自卑,這對孩子們進入青春期後的身心健康發展是很大的障礙;

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把其中的道理掰開告訴他們,會更有助於孩子們順利走完目前的小學階段,迎來青春期初高中的學習生活。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