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孩子越催越慢真相原來是這樣

孩子越催越慢真相原來是這樣

來源:女友組    閱讀: 7.98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孩子越催越慢真相原來是這樣,如果孩子越催越慢的話,可以試着將自己的節奏放慢一下,等等孩子,孩子們也會反思和想辦法,然後去調整節奏,來看孩子越催越慢真相原來是這樣。

孩子越催越慢真相原來是這樣1

孩子不是越催越快,而是越催越急

朋友小A有個怪癖,就是別人一站在他背後,他就感覺節奏被打亂,工作效率下降。

細問之下,發現小A的媽媽是個非常急躁的人,而小A則是個慢性子,於是小A的童年就在母親的“催促”中度過。早晨向她不停地嘮叨“快遲到了”;吃飯的時候因爲着急洗碗就逼小A吃快一點;當小A正笨拙地學習做某些事情,她會直接批評“你好笨”,然後把事情搶過去做。

心疼小A,這樣慢性子的孩子本應該成爲一個沉穩的人,卻因爲節奏不斷地被打亂,成爲了一個同樣急躁的人:不僅討厭人家在後面監督他的進度,也特別害怕別人的催促,遇到急事容易自亂陣腳。

這裏提醒下愛催促孩子的媽媽:孩子有自己的節奏,對他們而言,感覺最舒服、最順暢、最有力的就是順應自身的生理節奏,如果逼迫孩子節奏放快,會影響身體的激素分泌,對身體和心理都會造成損害。

你只是在逼孩子適應你的節奏

每次我這樣勸這些父母,聽到說法常是“這有什麼辦法啊,現在的社會節奏那麼快,我不催孩子,他的事情就做不完啊!我哪有那麼多時間陪他瞎耗!”

過於頻繁的催促,說到底,還是爸爸媽媽很焦慮,他們習慣了社會的快節奏,以至於他們在家裏也是保持着這種節奏,甚至想讓孩子跟上他們的“節奏”。

孩子越催越慢真相原來是這樣

然而經常這樣催促孩子,就是把焦慮轉嫁到孩子的身上,可能會導致孩子質疑自己的生活節奏,認爲是自己出了問題,他們要麼逐漸認同父母而變成一個同樣焦慮的人,要麼以一種消極拖沓的方式演繹生活,並以這種被動拖沓的方式,展示對父母的憤怒。

不催不罵,孩子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嗎?

如果不去催孩子,那他會不會就此放飛自我,把事情搞得一團糟?

可能會,但不會一直都是!誰都討厭麻煩和問題,因爲拖延出了問題,孩子們自己也會反思和想辦法,然後根據自己的節奏去調整這些事情。

但如果按照父母的節奏匆匆忙忙地做每件事,孩子總是搞不清楚哪些事情是自己應該做的,應該怎樣去準時完成他,一旦出現問題,他也不會意識到是自己的責任,而是去怨恨爸爸媽媽。

所以,試着將自己的節奏放慢一下,等等孩子,你會發現孩子並不會因爲此時的磨蹭而成長爲不負責任又拖拉的人。反之,你的寬容,會給他更多思考的空間,在每次失敗的教訓中學會安排自己的時間。

孩子越催越慢真相原來是這樣2

孩子越催越慢是正常的嗎

1、不打擾的溫柔: 忍耐孩子的亂、雜、慢

其實很多時候,家長需要的`是忍耐。忍耐什麼呢?忍耐孩子的亂、雜、慢。

孩子的亂、雜、慢中滲透着孩子自己的安排,當家長忍不住去催促的時候,其實就是一種變相的打擾。

大部分家長都一樣,一看着孩子屋子亂了,東西沒有收放整齊,慢悠悠地做事就開始催促。希望見到孩子的時候,房間是乾淨整潔的,衣服是擺放合理的。卻在催促的時候忘記了孩子自己的腳步

孩子越催越慢真相原來是這樣 第2張

每個人剛出生就有了TA特有的氣質,受神經活動所制約。每個人的氣質都是不同的,可能孩子的氣質和家長的氣質是相對的,這時候就需要記得四個字:求同存異。

氣質相近自然是更好的,氣質不同也不強求改變。

明白了這點,那我們的忍耐對孩子來說就是對孩子成長的不打擾,孩子可以按着TA原本的樣子去成長。

那麼孩子,如是而已,是還沒學會整理東西、收放衣物,而不是不願意去做。

家長需要看到的是孩子的還不會,尚不熟悉的樣子,並陪着孩子去學習、去熟悉。

對孩子來說,行爲的最好學習方式是榜樣和習得。

人們常常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無論想孩子成爲什麼樣子的人,首先家長本身也應是家長希望的樣子或者正在努力。

房間裏擺放不齊,可以這樣和孩子說:“我們現在一起收拾好嗎?”並將主動權教給孩子,孩子收拾完後可以和孩子交流這樣擺放的理由。

孩子做事情慢,可以和孩子約定一個時間,比如:“咱們定個時間,十分鐘你把學習用品收拾好,我把工作資料準備好,比一比誰做得更好。”

在孩子的成長中,家長需要的是放下內心的焦灼,陪着孩子一起長大。

有一點特別重要:相信。相信孩子已經盡了TA最大的努力,相信現在已經是孩子努力的結果

相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釋爲看到TA本來的樣子,看到TA是不完美的,是有缺點的。

但很多家長和剛剛地鐵上的母親一樣,總是忍不住,忍不住就想催促一下,忍不住就想幫孩子更快一些。

2、 家長允許孩子的原本,就是允許自己的原本

那麼怎麼能讓自己忍得住不批評孩子呢?可能需要問自己幾個問題:

孩子如果表現的不好,是不是會覺得羞愧,覺得連孩子都管教不好?

孩子如果表現很不錯,是不是覺得很開心,覺得自己是個好媽媽?

孩子的表現,是不是反應了家長的期待?這個年紀的孩子,應該學會收拾房間,學會收拾自己的物品,家長應管教有方。

在回答上面的問題的時候,可以想一想:內心是否期望自己是一個好媽媽,孩子管教很出色。

真實地面對自己的內心,認真地想想自己的期待。

是否家長可以不完美,是否孩子可以做的沒有那麼優秀,是否家長可以允許自己是有缺點的?

聽別人講了很多道理:在職場是個好員工,在家是個好父母,在什麼位置應該做個什麼樣子的人。

是,那是大家都應成爲的樣子,但如果那樣的狀態對自己而言是目前還沒有達到呢?

那麼能否讓自己看到自己現在的狀態,告訴自己:沒關係,現在已經最好的狀態。

菩提達摩禪師雲:“得失從緣,心無增減。”

當接納了當下的自己,不再焦灼地看着周圍,在前進的時候感受的生活也更輕鬆。

世間的生命都有各自的模樣,有各自的道路。當我們能允許別人也是允許自己,當我們可以接受做自己,也就能接受別人做自己。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