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親子關係緊張爭吵

親子關係緊張爭吵

來源:女友組    閱讀: 4.9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親子關係緊張爭吵,親子關係,是父母和孩子之間非常奇妙的一種關係。親子間由於矛盾的潛伏和累積就會導致親子關係緊張,甚至是發生爭吵,那麼,親子關係緊張爭吵怎麼辦?

親子關係緊張爭吵1

一、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不要把不良情緒轉移給孩子。

情緒是會傳染的。作爲家長我們要明白孩子就是我們的鏡子,孩子不一定能記住我們的話,卻一定會模仿我們的行爲,孩子的情緒發泄,大多是我們情緒管理的縮影。所以我們一定要先把自己的情緒處理好,不要把自己的不良情緒傳染給孩子。

二、尊重孩子,平等地對待孩子。

你如果愛孩子,就請尊重他。因爲父母的尊重會讓孩子感受到自己是被愛的。要知道,孩子雖小,卻也是一個有尊嚴的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得到尊重,也需要得到好的教養。因爲小時候孩子的性格、行爲、習慣,無一不是在家長的影響下,一步步搭建起來的。尊重孩子,就算是孩子錯了,我們指出孩子的錯誤,不能帶標籤,不貶斥人格。而如果我們錯了,要跟孩子真誠地認錯,而不敷衍或者漠視。很多家長在處理和孩子關係的問題上習慣於把自己放在“管理者”或“控制者”的地位,習慣用自己的經驗去指導他。其實,生活的閱歷多,不代表我們的經驗就會多。在親子這個相互對稱的關係上,我們和孩子的工齡是一樣長的。因此,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要尊重孩子作爲獨立個體的意識,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創造性,減少對孩子的行爲干預,聽取孩子的心聲和意見。

親子關係緊張爭吵

三、制定規矩一起遵守

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適度的規矩可幫助孩子找到行爲的界限。給孩子制定規矩是爲了保證孩子的安全、讓孩子養成規律生活的好習慣、懂得禮數和與他人交往原則的最好保證。孩子的長大是一個社會化的過程,父母有責任讓孩子知道,在社會生活中,什麼行爲可以接受,什麼行爲不可以接受。

四、在已經產生親子衝突後,要科學地處理和應對。

親子關係出現衝突或關係破裂時,首先需要家長們承擔起主動修復的責任。發生衝突後,家長可以引導孩子回顧事情是如何發生的,這個過程中要和孩子一同反思,看到彼此做的不合適的部分。對於自己做的不合適的部分,可以主動和孩子“認錯”,給孩子示範,讓孩子看到錯誤需要主動面對,也給孩子機會調整自己不合適的行爲。

五、及時溝通

給孩子立規矩,給予孩子尊重,這個過程中不可忽視與孩子的溝通。跟孩子建立積極有效的溝通,不僅關係到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也關係到孩子如何建立跟這個世界的關係。當然很多父母也知道溝通的重要性,但往往用錯了方法。經常一着急,就說那些沒有意義的、發泄情緒的話,總愛說太多的“不”,太多“威脅式”的話,甚至有時候父母的話超出了孩子的理解能力。要知道溝通是雙向的,如果只是你一味地跟孩子說教,那不叫溝通。溝通中最重要的其實不是說,而是傾聽。所以溝通時,讓孩子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鼓勵孩子毫無顧慮地表達,這樣才能達到充分溝通的目的,從而形成建立和諧的親子關係。在親子間進行溝通時,也要聽取孩子的意見,家長學會傾聽孩子心聲,注重孩子心理變化。這纔是尊重孩子的態度。

六、及時充電,共同成長

體力行,言傳身教。成長是相互的,孩子在不斷的成長,家長也要與時俱進,這樣才能更好的理解孩子,並促進親子關係的提升。

七、陪伴是最長情的告白。

面對親子關係緊張其實你可以試試定期陪孩子進行親子游,小孩子在未成年之前需要的就是父母的陪伴了,定期的親子游能夠有效的增強溝通,拉近親子關係,緩解親子關係緊張等問題,還能開拓孩子的眼界。有不少的家長由於工作忙,忽視了孩子,和孩子在一起的時間很少。孩子的內心難免缺愛,孤獨,所以愛他,就多陪陪他。

親子關係緊張爭吵2

五種錯誤的家庭教育將造成親子關係緊張

1、親子間互動內容單一、貧乏

當代父母由於受功利主義和智能中心主義觀念的侵蝕和影響,被應試教育重重包圍,致使他們大多隻重視子女智力因素的發展,而忽視了其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有時,甚至全家人只圍着孩子的分數轉,隨着分數的高低起伏,而或喜或憂。因此學習與學習成績成爲父母在家中和孩子談論最多的內容,甚至成爲飯桌上的固定談話節目,而且父母只是一遍遍地嘮叨和說教。

除此之外,相當多的父母和子女的對話內容非常單調、貧乏,很多孩子和父母之間感到無話可說,無可交流。由於“話不投機”,青少年與父母之間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情感障礙和理解不足。其實,生活本身是豐富多彩的:生活瑣事、自然奇聞、科學知識、倫理道德、國內外重大政治事件以及與孩子年齡相符合的性知識,都應該成爲父母和子女對話的內容。作爲正處於成長中的孩子來說,他們所需要的知識是多方面的。

親子關係緊張爭吵 第2張

2、親子之間溝通程度不高,溝通困難,代溝明顯

由於許多家長缺乏教育學和心理學的相關知識,再加上他們的文化素質水平有限,同時隨着工作節奏的不斷加快,競爭壓力的日益增大,許多家長不得不將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工作中,致使他們無暇顧及甚至忽視對孩子尤其是處於青春期孩子的教育和指導。這已成爲目前普遍存在的一個社會現象。

兩代人由於生活的背景和生活經歷不同,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間無話說,交流溝通出現障礙。有一項調查顯示,現在的孩子同自己的父母越來越疏遠,甚至從不與父母交談。該調查數據顯示,約有69%的學生感到無法與父母交流和溝通,對於成長過程中遇到的困惑、煩惱,42%的學生認爲難以與父母交流,27%學生表示從不與父母交流。

3、親子間“互動"的方式、方法上,重“懲罰”,輕“獎勵"

“不打不成才"和“棍棒之下出孝子”似乎已成爲放之四海皆準的古訓,打罵似乎成了孩子成才的法寶。時至今日,父母根本不考慮子女的人格尊嚴和心理狀態,野蠻、粗暴的體罰及訓誡性的言語仍爲廣大父母教育子女的一個主要手段。事實上,過多地使用體罰及惡語,會對孩子的心靈造成巨大的傷害,會挫傷他們探索世界、獲取知識的積極性,使父母希望子女接受的事物反而遭到他們的厭惡,長此以往,還會導致親子關係緊張。

不少家長認爲既然是教育,就必須採取訓導的方式,於是批評、指責、規勸整日不斷。家長的刻板、乏味、重複的說教模式,根本不給孩子思考和理解的時間,也不讓孩子表達自己的意見。我們不止一次地看到聽到父母與孩子的交流,變成了父母單方面對子女的說教,而子女只能低着頭聽,這種教育方式不但收不到正面的教育效果,還必然會帶來一系列的消極後果。這樣長期下去會使孩子出現逆反的心理,甚至對抗和我行我素的情緒,並使親子間情感疏遠。

4、親子間接觸不足,難以滿足青少年成長的需求

當今由於社會生活節奏加快,競爭日益激烈,迫於生計,不少父母不得不全力投入到繁忙的工作中,很少有時間管教孩子,親子間互動頻率較低。有的家長只是在飯桌上或睡覺前,甚至等到孩子出現問題時纔回過頭來對孩子進行教育,有的也只是家長煩惱情緒的`發泄或對孩子出現問題的老生常談,更有廣大農村父母紛紛背起行囊加入城市農民工的行列,將孩子留給年邁的老人或親戚,使親子問的互動完全缺失。

還有一些父母對子女的期望比較淡薄,既不想知道孩子怎樣生活,也不想知道孩子在想什麼,對其放任自流。由於親子間接觸不足,互動頻率低,孩子得不到父母的理解和關心,不能向父母傾訴自己成長中遇到的煩惱和疑惑,親子間感情得不到正常的溝通和交流,親子間的感情也易疏遠。

5、親子關係“邊緣一中心"格局極端化,甚至出現對立的緊張格局

一方面,相對於子女而言,父母佔有年齡、經濟、生活經驗等方面絕對優勢的資源,而處於中心、主控的地位,子女卻處於邊緣、被動地位,形成不對等的兩極。這樣,在片面追求升學等功利性動機的驅使下,家長“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心切,不斷地將自己的意志深化、發展。他們通常居高臨下,以自己的方式來審視孩子的境況,以自己的藍圖來規劃、設計孩子的生活、學習,強制性地輸出自己的指令,無視或忽視子女的現實需求和發展可能。

另一方面,由於夫婦雙方都參加勞動來維持生計,深深體會到生活的艱辛和困苦,抱有“自己怎麼苦也不能苦可孩子"的樸素思想,結果便在自己能承受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滿足孩子的需求,使孩子成爲“小皇帝”、“小公主”。當然這種滿足大多都侷限在物質方面。這樣不講方式的過於溺愛孩子,將使孩子缺乏責任感和感恩的心。父母的巨大付出與子女的不知回報對照,也會使親子間的關係嚴重失衡。

親子關係緊張爭吵3

青少年親子關係緊張的原因及對策

首先是青春期的逆反心理。

青春期這段時期也被稱爲“第二反抗期”,意思是隨着青少年進入青春期,身體長得已經越來越接近他們的父母,第二性徵已開始出現,並且對周圍社會的瞭解已經具有相當的程度,因此,他們往往認爲自己已經長大了,不願意父母再把自己當成小孩子看待;而在父母的心目中,卻一般習慣於把自己的孩子看得比他們的實際年齡還要小些,還很不成熟,還需要保護。這時,經常會使孩子感到父母過分把自己當成小孩子,過多幹涉自己的事,因而會產生種種不滿情緒,與父母發生衝突。此外,他們過去都是通過父母或老師的眼睛去觀察社會,根據父母或老師的喜好來判斷事物,現在,則會突然轉變成對父母或老師的疑問和批評。因爲,他們覺得,如果想脫離父母而獨立,就必須要首先擺脫養育自己的人,包括父母、老師等。這種從父母的保護和依賴中掙脫出來,開始獨立的過程也叫做心理上的“斷乳期”。這是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必須經過的階段。在此階段,對父母所代表的成人世界的疑問或批評非常容易產生父母和孩子互相對立的緊張關係。在一些“家長制”氣氛較濃的傳統家庭中,這種緊張往往會衍化成親子之間的危機。有一對中年夫婦帶着女兒來到心理門診,希望心理醫師幫助他們解決女兒的心理障礙,經過諮詢後才知道其實這個女中學生是不滿父母對她學習、生活的各個方面橫加干涉,爲了表現自己已經長大成人,竟決定採用“離家出走”作爲對父母“家長制”的反抗。對待這個案例,可以將重點轉到對父母的諮詢方面,幫助他們理解青春期逆反心理的實際原因,並檢查自己在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是否適當。

親子關係緊張爭吵 第3張

其次,是親子之間尚缺乏有效的溝通。

在一些傳統家庭中,家長,尤其是父親爲了維護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會刻意與孩子保持相當的距離,因此過去和孩子的交流就不多,現在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更加感到陌生,無法進行適當的溝通。另外,對於大多數現代家庭來說,家長對自己的獨生子女一般都照顧得無微不至,對他們的未來傾注了全部的希望。儘自己最大的努力能使他們獲得較好的教育,將來在越來越激烈的社會競爭中佔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但是,由於更多地關注孩子的學習,而對他們的心理世界卻瞭解甚少,很少和他們談他們自己的內心感受,造成雙方心理上的溝通發生困難。此外,進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除了希望擺脫成人的約束,要求自主、要求獨立之處,在心理上既有閉鎖性的一面,又有選擇性地向外開放的一面。因此,青少年渴望有一個不受干擾的自己的生活空間,在其中充分體驗自己在成長過程中的苦惱和快樂。爲此,他們有時也不願意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希望私下默默地收藏和品味自己的小祕密,這也是造成親子之間缺乏溝通的重要原因。對於這種類型的來訪者,最適宜的治療方法是家庭治療,而且可以採用“記花帳”的方法加強相互間的瞭解和溝通。

最後一個影響家長和孩子之間關係的重要問題是兒童早期的親子依戀。

親子依戀是指孩子和父母之間建立強烈而持久的情感聯繫。兒童早期的親子依戀是其情緒和情感發展的重要基礎,也可以稱爲個人情感發展的關鍵期。之所以說是“關鍵期”,是因爲,在0~2歲左右的兒童與看護者可以發展出非常密切的情感聯繫。兒童與父母若不能正常經歷這個階段,相互之間的這種親密聯繫就很難重新建立起來。有一個15歲的中學生,出生至4歲時,由於父母工作很忙,無暇照顧,就把他送到外地祖父母家撫養。這種情況在過去很普遍。這個男孩與祖父母建立了很深的情感關係。4歲後父母把他接回來一起生活,發現他和父母很少有感情溝通,並且對父母有很強的敵對情緒,親子關係經常處於緊張狀態。父母想盡一切辦法投其所好,均不成功。這個例子給我們的啓示是,父母應該高度重視兒童早期的親子依戀,儘可能增加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並且父母在兒童早期儘量避免和孩子長期分開。此外,在家庭方面,父母應該檢查以往的親子交往是否正常,堅持那些有助於親子交往的活動,和孩子一起討論怎樣改善家庭的氣氛,並制定相應的家庭計劃。在學校方面,教師應該儘可能地使親子關係緊張的學生增加成功的機會,減少挫折感,從而增強其自信心。另外,還可以舉辦適當的團體活動,協助學生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