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親子祕笈 > 育兒寶典 > 學校教育也需要人性化

學校教育也需要人性化

來源:女友組    閱讀: 6.7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學校教育也需要人性化,教育對每個孩子來說都是很重要的,但是學校的教育要以人爲本,教育不僅僅是爲了學生的成績,也要注重孩子的全民發展,下面分享學校教育也需要人性化。

學校教育也需要人性化1

德國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完美的系統著稱。可是對於兒童,嚴謹的德國人似乎多了些寬容,他們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甚至於對於那些在常人眼裏的“問題”兒童,他們也能找出孩子閃光的一面。

下面是2個兒童教育科研工作者考察德國學校時看到的德國教育片斷,也許能作爲一個例證,幫助大家瞭解一種優秀的文化背景和傳統是如何深入地滲入到教育各個環節的。

隨意進出的安靜角

在德國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教室裏,都有一個獨立的區域,稱爲安靜角。

幼兒園的安靜角是半開放和安全的,裏面有柔軟的墊子和抱枕,還有洋娃娃,3~6歲的孩子可以在裏面翻跟頭,也可以在裏面與洋娃娃相擁,滿足自己肌膚貼近的要求。

小學的安靜角傾向於封閉,一般三面是櫃子,一面是布簾,裏面有沙發、桌子和書籍。在上課期間,如果哪個孩子想獨處,可以自行進入這個區域,老師不會干涉他,但老師會格外關注這個學生,因爲他的行爲暴露了他心理上的需求。

我們曾經與在安靜角獨處的學生聊天,他們的回答是———“只想一個人呆一會兒。”其他學生也是一副見怪不怪的表情。

這種制度讓我們感到非常新鮮。這種設計至少起到幫助孩子們積極面對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的作用,同時也給老師提供了可觀察的外部行爲,爲進一步的支持性幫助提供了可能。記得在一本關於德國大學精神的書中,提到了寂寞,作者認爲德國大學的傑出成就與耐得寂寞有關係,而基礎教育安靜角的設計,其實已經把對獨處的需求合理化了。獨處是精神的放飛,至少我是這樣理解的。

學校教育也需要人性化

聖誕節的小馬

在一個特殊的小班裏,10個可愛的孩子圍着一位老師上泥塑課。因爲聖誕節馬上要來到了,老師正神采飛揚地給孩子講耶穌在馬槽裏誕生的故事。桌面上擺滿了各種不同造型的小馬玩具,這堂課的主題就是用泥巴做一隻小馬。一個可愛的金髮小男孩吸引了我們,他專注地擺弄着泥巴,其他孩子的嬉戲一點也干擾不了他,完全沉醉於自我世界之中。我坐在他旁邊,靜靜地觀察他的製作過程:揉、搓、拍、捏……手法熟練且很有激情。這過程顯然使這個男孩快樂。半個小時過去了,小馬終於做好了,小男孩笑了,得意地舉起它,讓我給他的小馬拍照。“還有。”小男孩自言自語,又迅速地捏了一隻像直升飛機般的翅膀安在小馬身上。“小馬又會飛了!”我不由伸出大拇指,給小男孩一個無言的讚美。

課後,這個班級的老師告訴我,這些孩子都是不同類型的學習障礙兒童,經過心理醫生的測試作出判斷後而組成這樣一個需要特殊輔導的班。這些孩子並無智力問題,他們甚至是智力超常的兒童,他們專注某樣他們感興趣的東西,並表現出極大的學習興趣與天分,但面對不感興趣的事物,大腦便會出現一片空白,無法正常聽老師講課,德國教師稱這種現象爲“黑箱現象”。

這種教學班除了有正常教學的老師以外,還配有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這些孩子經過一到兩個學期有效的訓練後,百分之百都可以進入正常班級學習,而做聖誕小馬的那個金髮小男孩便是一個很有繪畫天分的孩子。積極鼓勵孩子天分的張揚,而又採取措施極早糾正我們稱之爲“偏科”的學習行爲,這是德國教育中人性化感人的一面。

學校教育也需要人性化2

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盲點

眼下,學校和家長對孩子智力的開發可謂不遺餘力,而關乎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卻往往有意無意地被忽略了。生命教育已成當前教育的盲點。孩子們對死亡缺乏最起碼的瞭解和思考,不清楚“死”的真正含義,也不知道“生”的寶貴,自然不懂得珍愛自己的生命。

最近幾年,關於未成年人自殺的悲劇常見諸報端,令人痛惜。據相關部門調查顯示,我國青少年自殺率近年來呈上升趨勢,且有低齡化傾向。有關專家認爲,當前學校和家庭亟待加強生命教育,培養學生良好的品性和心智。

脆弱的心理

今年4月13日晚,山東省東營市14歲的女生李欣?因被學校要求剪短髮,從自家五樓的窗戶跳下身亡;4月9日,石家莊市行唐縣兩小學生因學習壓力大,從學校宿舍三樓陽臺手拉手縱身跳下,幸運的是兩人都未傷及性命;3月31日,餘杭一高中生因被母親拔掉網線,與父母吵架跳樓自殺;同一天,昆明一初二女生因42.5元錢受到委屈,從學校三樓跳了下去,造成腰椎骨折;3月17日,河北省任縣一初二男生因戀愛出現問題而跳樓身亡;2月27日,邵陽一高中生爲“自證清白”跳樓自殺……

採訪中,不少中小學生透露,如果生活中遇到不愉快的事,他們大多“自己把自己關在屋裏”。而13歲的小陽則表示,“心情不好的時候,總想打人甚至自殺。”因爲,父母老是以成績好壞來和他交流,考試成績好會使勁稱讚,成績一差,自己在家裏就沒有一點地位,父母還在他認真學習的時候冤枉他偷看電視和課外書,他曾經多次想從家裏逃走。

少年不知愁滋味,本該是孩子的本色,但如今許多孩子都有“心病”。不少孩子顯露出“草莓化”的特點,即外表光鮮豔麗,內裏一片蒼白;外面疙疙瘩瘩似乎挺有個性,其實卻經不起一點擠壓。

在現在孩子心裏,生命是完全屬於自己的東西,承受不了壓力就自殺,完全沒想到自己的行爲會給家人帶來多麼大的痛苦。青少年漠視生命,因爲他們不知道生命可貴,這也折射出生命教育的缺失。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一方面,家長把“再苦不能苦孩子”發揮到極致,孩子從小到大,嬌生慣養,另一方面,孩子的心靈被家長的心理預期擠壓而變形。在學校,孩子成了考試機器,天性被扼殺。在這樣的背景下,孩子的心裏很容易出現問題。

學校教育也需要人性化 第2張

缺失的生命教育

記者調查發現,目前大多數父母都沒有意識到生命教育的重要性。“現在競爭這麼激烈,不好好學習、考不上好大學,將來連個像樣的工作都找不到,怎麼辦?”身爲公司職員的魏先生說。家長把孩子的學習成績看得比什麼都重要。至於生命教育,很多家長認爲根本沒有必要,只要保證孩子吃好、穿好、不生病就行。

對孩子的成長,不僅家長持這樣的態度,不少學校和教師的認識也還停留在這一層面。不少學校的生命教育還是一片空白。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年輕教師在記者面前毫不掩飾自己的看法:“老師的主要任務是引導學生學習書本知識。課堂上時間有限,如果在其他方面花費時間太多,教學任務就不能按時完成,課下還得擠時間補課,而補課是明令禁止的。”“各種考覈看的主要還是成績,面對應試教育的束縛,我們也是心有餘而力不足。”另一位有着多年教齡的老教師坦言,“平時教學中,我們也想對學生進行一些其他的教育,講解一些相關的常識。可在考試這根‘指揮棒’的'影響下,都不得不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上。”

顯然,學校和家長對孩子智力的開發可謂不遺餘力,而關乎學生身心健康的教育卻往往有意無意地被忽略了。生命教育已成當前教育的盲點。孩子對死亡缺乏最起碼的瞭解和思考,不清楚“死”的真正含義,也不知道“生”的寶貴,自然不懂得珍愛自己的生命,更不知道尊重他人的生命。可以說,種種青少年對生命的漠視和對生命困惑現象的出現,與整個社會教育理念及其生活環境相關。

生命教育觸及孩子心靈

教育專家表示,學校是教育的主渠道,生命教育離不開課堂教育的滲透,其內容涉及各個學科領域,要體現多學科交叉滲透。比如,語文、品德、社會、音樂、美術等學科都蘊涵着豐富的生命教育內容,教師要在各學科的教學中增強生命教育意識,挖掘顯性和隱含的生命教育內容,引導學生認識生命的可貴、生活的美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適時、適量、適度地對學生進行生動活潑的生命教育。同時,運用與學生密切相關的事例作爲教學資源,利用多種手段和方法開展生命教育活動。學校應該從學生的健康成長和長遠發展考慮,把素質教育落到實處,在生命教育中發揮重要而獨特的作用。

真正的生命教育,應當觸及孩子的心靈,更多地注重對孩子進行人文關懷。它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學校、家庭、社會應該共同聯手,幫孩子學會識別是非曲直、真善美,讓孩子懂得,人生有如一次旅程,途中有精彩,也有兇險,有時會風平浪靜陽光明媚,有時會荊棘滿地烏雲滿天。人生於世,皆爲唯一,沒有什麼值得拿生命去驗證、去交換。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對孩子進行生命教育離不開死亡教育,它們就像一個人的兩條腿。老師和家長要在生命教育中滲透死亡教育,讓孩子懂得,人生中有死亡,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比如,讓學生去醫院感受一下病人死亡給家人帶來的巨大傷痛,知道人死不能復生,生命對於每個人都只有一次;生命對於自己和家人而言是多麼的珍貴。也可請一些“劫後餘生”的人談談他們對生命的感悟,因爲經歷過死亡體驗的人,對生命存在的意義有着更爲深刻的認識,對生命也就更爲留戀和珍惜,從而使孩子善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國外:將生命教育融入生活

生命教育有廣義與狹義兩種:狹義的生命教育指的是對生命本身的關注,包括個人與他人的生命,進而擴展到一切自然生命。廣義的生命教育是一種全人的教育,它不僅包括對生命的關注,而且包括對生存能力的培養和生命價值的提升。

生命教育在國外發展較早,並把生命教育融入到生活中去。美國一所學校的兩個學生在一次火災中不見了,一個華裔學生奮不顧身地衝進火場救人,再也沒有出來,事後教育部門沒有表揚這名學生,而是對學校和教師給予了批評,因爲他們沒有教育好孩子如何逃生,如何保護自己的生命,在美國人的觀念中人的生命是最重要的。

在英國的小學課堂上,殯葬業的從業人員或護士會告訴學生人死時會發生什麼情況,並讓學生輪流通過角色替換的方式,模擬一旦遭遇如父母因車禍死亡等情形時的應對方式,體驗一下突然成爲孤兒的感覺,讓學生學會在非常情況下對情緒的控制。

澳大利亞的生命教育強調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該國的生命教育中心和學校注重建立健全的共生夥伴關係,以及家校雙方的互動溝通。同時,藉助流動教室的教學人員、多媒體科技和交互的教學協助,傳達生命教育的意義。

在日本,“餘裕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餘裕教育”倡導“熱愛生命、選擇堅強”,目的是讓青少年認識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們能面對並很好地承受挫折,更加熱愛生命、珍惜生命。

懷孕手冊
新媽手冊
育兒寶典
孕育飲食
早期教育
母嬰用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