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着裝搭配 > 奢華品質 > 竈王爺很靈驗

竈王爺很靈驗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5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竈王爺很靈驗,很多人的家中都供奉這竈王爺,有很多人都覺得竈王爺很靈驗,每到初一十五的時候人們都會給竈王爺上香,祈禱他保佑一家人平平安安,爲什麼說竈王爺很靈驗,一起來看看吧。

竈王爺很靈驗

竈王爺很靈驗1

竈王爺顯靈事件

看到這個貼我也想和大家分享下和竈爺有關的故事,而且就在兩個月前的寒假我回家發生的。

寒假我和兄長都從大學回家了,半年回一次家,所以家母就一直大魚大肉的供應我們。家母也在半個月內吃了太多高熱量的東西,終於身體吃不消而生病了。又是頭暈又是全身難受,看了兩天醫生也不見好轉。

一天下午五六點的時候家母到醫生那裏打點滴,到了八點鐘還沒滴完,家母就想回家裏,所以醫生提着輸液瓶把她送回了我家繼續吊。醫生在我家坐了一下喝了幾杯茶就回去了,交代我藥完了拔掉針頭就好。

但是過了半小時左右家母說胸口更難受了。我就說那我們不要再吊針了,我就針頭給拔了出來。然後我就進到廚房拿出七粒大米握在拳裏,對着竈爺唸了21遍準提咒。請求諸佛菩薩和諸天神加持大米,然後把大米撒在家母身上。不過家母當時難受着,也不知道我撒了大米在她身上。

過了十幾分鍾,她說想上廁所,去了後她大便之後突然就吐了。再過不到半個鐘頭,她說話又有氣力了,整個人都跟沒事一樣的了。真是感謝竈爺,感謝諸天神,感謝諸佛菩薩。

竈王爺很靈驗2

民間有關竈王爺的傳說

竈是家庭的象徵。人類歷史上出現了最初的家庭,便出現了賴以生存的火塘。在我國南方,火塘的存在延續了很長時間。從原始的火塘,到近代一些少數民族中還在家裏砌有火塘,火塘成爲家庭的中心。人類又發明了地竈,在地下挖一個土坑點火燒飯。這個歷史大約也相當地長。考古發掘從漢墓裏發現了許多不同類型的高臺竈的模型。這說明高臺竈在那時已經相當普遍地使用了。這些高臺竈有進火口,有出煙道,有高高的鍋臺,與我們今天農村的高臺竈並無太大的差異,已經相當的完善了。

學者們證明,人類早期存在着多神信仰,視萬物爲有靈性的東西,並加以崇拜。竈也不例外,很早就出現了竈神的觀念。竈神的產生,實際上是竈對於人類家庭的神聖性和重要性 的一個象徵。我們現在還常說家庭的“香火”不能斷。這火就是竈裏的火。後來指子嗣。

據我國民族學家楊堃先生早年研究,最初的竈神是蛙。乍看起來這個說法頗爲離奇,但往深裏一想,頓絕蠻有道理,所以被許多學者所接受。地竈窩子裏常有水,有水就難免會有蛙的孳生;蛙在原始人的想象裏成爲竈神有什麼不可能的呢?完全是可能的。楊先生還從語源學等多種學科作了考證,這裏不能盡述。後來,軒轅皇帝、神農氏、火神祝融等神話中的許多“文化英雄”都曾被人類尊爲竈神。其中以祝融作爲竈神被祭祀的時間最長。在漫長的中國社會發展中,還有很多人物被民間傳說塑造爲竈神。成書於唐代的《酉陽雜俎》裏就說:“竈神名隈姓張,狀如美女,又名單,字子郭。”在現代蒐集到的大量竈神傳說中,形跡不同、名字各異的`竈神,也大多姓張;在流傳中,也有其他姓的竈神與張姓的竈神並存。民間流傳着竈禡(竈神像,一般是套色木刻),上面畫着竈神及財神(招財童子和利市仙官)、喜神、福神、聚寶盆以及竈神上天所使役的馬匹等。還有的畫上畫着兩個竈王,傳說一個姓張,一個姓李。這是民間信仰的盲目性和不確定性的表現。

民間習俗,每年臘月二十三(南方有些地方是二十四)是祀竈的日子。所謂祀竈,就是送竈神(民間通常叫竈王爺,是個準神或半神的角色)上天,祈求竈神向玉皇大帝說下界人間的好話,以保全家老小平安吉祥之意。應當說,對尚不能完全掌握自己命運的老百姓來說,這種願望是無可厚非的。過去,北京也好,華北、東北許多地方也好,家家戶戶都在住房的明間砌一高臺竈,靠近竈頭的牆上貼着一張從市場上買來的竈禡。臘月二十三過小年時(一般是在晚飯之後),便把貼在考績竈頭牆上的這張舊竈禡撕下來,拿到院子裏用火燒掉。這叫辭竈。辭竈伴隨着一些簡單的儀式。在神像前供上麥芽糖制的糖瓜或關東糖(北京稱南糖),意在讓竈王爺把嘴粘住,以免他到天上玉皇大帝那裏去亂說亂奏。還要燒些紙錢,意思是送給竈王爺上天路上用的盤纏。還要給竈王的坐騎準備一桶水和一些草料(黑豆),供他餵馬之用。在祭祀時,戶主口中念頌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這類口訣。然後全家人依次叩頭,爲竈神送行。儀式就這樣簡單。祀竈有些禁忌。諺雲:“男不拜月,女不祭竈。”舊俗,祭拜時,一般是男子先拜,而後女子再搬。也有的地方,婦女是不能祭拜竈王爺的。彭蘊章《幽州風土吟?焚竈禡》:“焚竈禡,送紫官,辛甘臭辣君莫言,但言小人塵生釜,突無煙,上乞天公憐。天公憐,錫純嘏,番熊豢豹充庖廚,黑豆年年飼君馬。”記述的就是這一習俗。

關於竈王爺由來的傳說,現代民間流傳的依然非常豐富多彩。東部,從蘇北、山東半島到華北、東北各地,西部,以四川盆地爲中心,流傳着一個關於竈王爺的傳說,我們有理由把這一傳說看作是一種相對固定的形式——“張郎形”。大意說:有一個張郎,不好好種地,出門去做生意,一去之後音信杳然。家裏的生活重擔,落到了他的妻子丁香身上。丁香拼命地幹活養家,並殯葬了先後去世的公婆。有一天,成了富翁的張郎回家來,休了丁香,娶了海棠。老牛(或老馬)拉着車,毫無目的地把丁香拉到山中一間茅屋前,停下腳步不再向前走了。這地方就是丁香的歸宿。這家裏老婆婆和靠砍柴爲生的青年相依爲命,收留了她,她與青年成婚。後來他們成了富家。過了多年,突然有一個討飯的來到門下討吃,丁香發現他就是拋棄了自己的前夫張郎。張郎從前妻遞給他的麪條裏吃出了他們結婚時的簪子和荷葉首飾,知道這個女人便是被他休掉的妻子,於是羞愧難當,一頭鑽進竈火塘裏去給憋死了。張郎死後,大廟不留,小廟不收,魂魄到處遊蕩。玉皇大帝下界視察,恰遇張郎,由於他們同姓,便封了他個竈王官的名號。人們看不起他,每到臘月二十三,煮一鍋爛麪條給他上供,羞辱他,卻又害怕他在玉皇面前搬弄是非,也不敢怠慢他。大致圍繞着這一型式,各種各樣的說法很多,人物也有血有肉。

另一種流傳頗廣的傳說大致可定名爲“打竈王型”。在形式上,這一類型的傳說取意於民間過年時老百姓在竈頭所貼的竈王神畫像的意象。大意是:皇上派到民間的州官是個好吃之徒,令老百姓不堪重負。有一個叫張大巴掌的鄉民,主動請州官來家吃宴席。張大巴掌一巴掌把州官打成肉餅,貼在了牆上。據說,由於這個州官生前是皇上的廚子,所以皇上就封他爲“竈王”。

第三類較爲著名的傳說,是講述竈王職責的,因此我把它叫做“送竈型”。大意說:竈王原本是天庭裏的一名役員,被玉皇大帝派到凡間來監視老百姓的。他的行動很是詭祕,總是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時候溜進家裏,所以人們對他提心吊膽。他每年的臘月二十三迴天庭去向玉皇大帝彙報人間的情況,年三十晚上回到人間。他的毛病是愛白人是非,所以人們在他臨行前,總是用糖瓜粘住他的嘴巴,以妨他舊病復發,說人間的壞話,給人們帶來厄運。圍繞着這個基本的情節,還派生出許許多多不同的說法,枝葉縱橫,色彩斑斕。

竈王爺的傳說這個充分世俗化了的神祇傳說,反映了中國普通老百姓世界觀中存在的矛盾:既有對這位與他們生活關係至爲密切的竈神的不敬甚至奚落,卻又畢竟無法從束縛自己的神靈觀念的幻影中解脫出來。如果我們剔除竈王傳說中的迷信成分,竈與竈神作爲中國人觀念中家庭的象徵,在文化學上是有着深遠意義的。

傳 說 一

古代有一戶姓張的人家,兄弟倆,哥哥是泥水匠,弟弟是畫師。哥哥拿手的活是盤鍋臺,東街請,西坊邀,都誇獎他壘竈手藝高。年長月久出了名,方圓千里都尊稱他爲“張竈王”。說來張竈王也怪,不管到誰家壘竈,如遇別人家有糾紛,他愛管閒事。遇上吵鬧的媳婦他要勸,遇上兇婆婆他也要說,好像是個老長輩。以後,左鄰右舍有了事都要找他,大家都很尊敬他。

張竈王整整活了七十歲,壽終正寢時正好是臘月二十三日深夜。張竈王一去世,張家可亂了套,原來張竈王是一家之主,家裏事都聽他吩咐,現在大哥離開人間,弟弟只會詩書繪畫,雖已花甲,但從未管過家務。幾房兒媳婦都吵着要分家,畫師被攪得無可奈何,整日愁眉苦臉。有天,他終於想出個好點子。就在臘月二十三日張竈王亡故一週年的祭日,深夜,畫師忽然呼叫着把全家人喊醒,說是大哥顯靈了。他將兒子媳婦全家老小引到廚房,只見黑漆漆的竈壁上,飄動着的燭光若隱若現顯出張竈王和他已故的妻子的容貌,家人都驚呆了。畫師說:“我夢見大哥和大嫂已成了仙,玉帝封他爲九天東廚司命竈王府君’。你們平素好吃懶做,妯娌不和,不敬不孝,鬧得家神不安。大哥知道你們在鬧分家,很氣惱,準備上天稟告玉帝,年三十晚下界來懲罰你們。”

兒女侄媳們聽了這番話,驚恐不已,立即跪地連連磕頭,忙取來張竈王平日愛吃的甜食供在竈上,懇求竈王爺饒恕。從此後,經常吵鬧的叔伯兄弟和媳婦們再也不敢撒潑,全家平安相處,老少安寧度日。這事給街坊鄰友知道後,一傳十,十傳百,都趕來張家打探虛實。其實,臘月二十三日夜竈壁上的竈王,是畫師預先繪製的。他是假借大哥顯靈來鎮嚇兒女侄媳,不料此法果真靈驗。所以當鄉鄰來找畫師探聽情況時,他只得假戲真做,把畫好的竈王像分送給鄰舍。如些一來,沿鄉流傳,家家戶戶的竈房都貼上了竈王像。歲月流逝就形成了臘月二十三給竈王爺上供、祈求閤家平安的習俗。祭竈風俗流傳後,自周朝開始,皇宮也將它列入祭典,在全國立下祭竈的規矩,成爲固定的儀式了。

傳 說 二

說是有一年,玉皇大帝派王母娘娘到人間視察民情,玉皇大帝的小女兒在天上呆久了覺得悶,也跟隨母親下到了凡間。她看到民間百姓的疾苦,非常同情。同時看到人間有那麼多的恩愛夫妻,她也很嚮往真摯的愛情。後來她看上了一個給人燒火幫竈的小夥子,她覺得這個人心地善良、勤勞樸實,於是決定留在凡間和他一起生活。玉皇大帝聞聽後非常生氣,把小女兒打下凡間,不許她再回天庭。王母娘娘心疼女兒,百般求情,玉帝才勉強答應給那個燒火的窮小子一個竈王的職位。從此,人們就稱那個“窮燒火的”爲“竈王爺”,而玉帝的小女兒就是“竈王奶奶”了。

傳 說 三

竈王爺姓張名大郎,他出生於豪門家庭,一向爲人刁野蠻橫。有一年,他的家鄉大旱,田地顆粒無收。鄰里鄉親們上門苦口求救,想借些錢糧餬口,以度饑荒,張大郎非但分文不給,還把鄉親們通通推出他家的院門。就是對他自己家裏的親人,也是非禮對待,特別是對他的妻子,在平日裏,張口就罵,動手就打,將妻子折磨得遍體鱗傷。後來,竟用一紙休書,將妻子趕出門家。

張大郎在家揮霍無度,沒用幾年的時間把家產揮霍一空,於是就出門依靠乞討度日。有一年的冬天,天寒地凍,張大郎討飯來到了一座尼姑庵,聽說這裏施捨粥飯。張大郎趕快排隊打粥,可是剛剛捱到他時,鍋裏的粥打完了,張大郎飢餓難耐,頓時眼前直冒金星,暈倒在地。小尼姑發現後急忙通報師太,師太叫人七手八腳將張大郎擡回尼姑庵。師太一看此人竟是張大郎,趕緊親手給張大郎做了一碗熱麪條,端給他吃。原來,師太正是張大郎的前妻郭丁香。

按古訓,出嫁的女子被男子所休,就丟盡了臉面,自從丁香離開張大郎後,只好削髮爲尼。一碗熱麪條下肚後,餓暈了的張大郎睜開了眼睛,一眼就認出前來端飯的人正是自己結髮妻子。此時,他感到無地自容,一溜子鑽進了熬粥的竈房。從此後,張大郎就幫尼姑庵燒火熬粥,施捨天下勞苦百姓。

此事被玉皇大帝知道了,於是欽封張大郎爲竈君,掌管各家竈房事務,人們從此稱他爲“竈王爺”。玉皇大帝念張大郎有功,叫人們每年臘月二十三日祭祠一次,到了這天,百姓就給他獻上糖果,並在他的兩側貼上對聯“上天話言好,下界保平安”,橫聯“與人爲善”。

此後,各家各戶都供一些糖果粘糕類的甜食給竈王爺,也有得說,竈神上天是彙報去的,是爲了讓竈王爺帶一張甜嘴巴去,這樣說的就都是好話,粘粘的也可以封住竈王說壞話的嘴,總之是爲竈王爺塗塗口吧。有的人家會真的在竈神的嘴邊或者鍋竈臺裏粘上一點塊糖;另外有人到竈門這邊裏塗上點酒糟或者老酒,這就叫“醉司命”了。竈王爺醉意朦朧,可不敢亂講話了。於是,臘月二十三這天,竈王爺吃過了本年在人間的最後一頓飯,帶着各家的供奉迴天庭述職了,至於述職的結果,只有等下一屆的竈王爺告訴大家了……

服裝搭配
服裝單品
明星裝扮
時尚街拍
奢華品質
秀場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