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着裝搭配 > 服裝搭配 >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來源:女友組    閱讀: 5.34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關於首飾,在我們的生活中其實是很常見的,也有很多不一樣的種類,當然首飾不管在什麼年代都是會受到大家的喜愛的,在古代也有很多不同的首飾,以下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1

打耳洞其實是起源於兄弟民族,當時那些婦女比較活躍,於是就有人提出一個想法在女人的耳朵上扎個孔,並且懸掛上重的耳珠,其實就是爲了提醒她們生活要檢點、行動要小心。

後來慢慢傳到了中原,也慢慢的被漢族人接受,根據史書記載古代女子對打耳洞不是非常的喜歡,而是被迫打的,她們普遍在10歲之前都的打好,作爲努欽也會對孩子進行教育,就是爲了讓她們更加的聽話和安分。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相傳古代有個眼睛有毛病的姑娘,導致失明瞭,後來遇到一位名醫通過用銀針把她的耳垂紮了一針後才得以重建光明,這個姑娘非常的感激,所以就把耳環戴在耳朵上用來感謝名醫的恩情。

穿耳戴環能明目的事情傳開之後,後來就有越來越多的女人開始效仿,所以一直流傳到今天,而且漸漸也變成了一種愛美的方式。

擴展資料:

南方一些少數民族人生下來就會打耳洞,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男孩一般都會打一個。當他們一週歲的時候老人就會給他們帶上銀耳環,代表了對孩子的祝福和守護,有身份的人家孩子的耳環都會比較大。

其科學原理的依據是我國古代醫學中的一種“耳針治療”,即用小毫針、皮內針或其他方法刺耳穴進行治病的。

現代醫學證實:耳垂正中具有穴位,刺激它對保護視力和防治麥粒腫、急性結膜炎、老年白內障、中心性視網膜炎等各種眼病,特別是對近視眼有良好的療效。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2

古人當真會去打耳洞戴耳環嗎?耳飾的發展歷史又是什麼?

一、耳飾的`起源

穿耳,本是兄弟民族的一種風俗,後來逐漸也變成了漢族人的禮俗,不過,穿耳的最初意義並不在於裝飾,而是爲了起到警戒的作用。在那個講究“餓死事小,失節事大”的時代,對於那些不甘接受封建禮教束縛“另類”,有人想出在女子的耳上紮上一孔,並懸掛上耳珠,以提醒她們生活檢點,行動謹慎。那個時候的女子對穿耳之舉,並不像今天婦女那麼熱衷,而是處於被迫的地位。

只是到了宋明時期,由於禮教思想的擡頭,婦女穿耳之風,空前流行;不說一般的婦女,就連皇后、嬪妃也不例外。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2張

二、耳飾的發展歷史

最早的耳飾,可以追溯到尚沒有文字記載的時期,因爲出土過新石器時代的耳飾,因此,那個時候至少耳飾已經誕生了。夏商時期,耳飾一般存在於兩類人的身上,一個是低賤之人,算作是一種標誌,另一個是神職人員,“巫”,所謂的“以舞降神之人”。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3張

周朝時期,一直到唐朝時期,耳飾都會被人們鄙視。宋朝之後,情況就逐漸不一樣的,手工業的發展,對於美的追求,不單單是耳飾,很多飾物都比以前發展的更好更美,這一點,從很多文物上都能夠看得出來,它們的製作、設計,是現在的很多配飾遠遠比不過的。

三、耳飾種類

古代的耳飾種類非常多,下面鑑寶就簡單爲寶友們介紹幾種。

1、耳璫

耳璫是一種直接塞入耳飾孔的飾物。目前發現最早的耳璫爲新石器時代的產物,在遼寧瀋陽新樂遺址出土的“傘”形煤精耳璫,距今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耳璫,主要流行於魏晉以前。魏晉以後,耳璫雖已不再流行,但這種原始的耳部裝飾卻被一些少數民族流傳下來,今天,在一些基諾族中年婦女的耳垂上,還可以看到銀製的鼓形耳璫。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4張

2、耳玦

玦是一種開口的環狀飾物,一般成扁平體,圓形,中心有孔其狀與璧相似,唯環身鋸斷,形成缺口。耳玦是一種非常原始的耳環,主要流行於史前時代至漢代前。小型的玦是古代新石器時代流傳下來的一種耳飾,是一種有缺口的圓環。耳環指帶有接口,均以柔韌性好的金屬材料製成。耳環佩戴時,需將環體直接插入耳飾孔內。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5張

3、耳環

遼、金、西夏、元時期的耳環多附有精美的裝飾,有代表性的耳環,如遼寧建平張家營子出土的遼代鳳形金耳環,和同縣碌科出土的遼代魚形金耳環。明代流行一種葫蘆形的耳環,以兩顆大小不等的玉珠穿掛於一根粗約0.3釐米,彎曲成鉤狀的金絲上,小玉珠在上,大玉珠在下,看似葫蘆形,其上有金片圓蓋,其下再掛一顆金屬飾珠。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6張

清朝滿族婦女傳統風俗,一耳戴三件耳飾,他們稱環形穿耳洞式的耳環爲“鉗”。后妃們穿朝服時一耳戴三鉗。宮裏選秀女,也要先派人驗看耳上是否戴三鉗。清代耳飾也分兩大類,有流蘇的爲耳墜,無流蘇的爲耳環。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7張

4、耳墜

耳墜是指利用繩或金屬鉤懸掛在耳垂之下的小飾物。史前時代的人們,就已用象牙、玉石、綠松石、蚌殼等製成各種形狀的耳墜。商代出現了金屬耳墜,造型以喇叭形較爲多見,這個時期耳墜在工藝及樣式方面還比較簡單。

西周至魏晉,由於工藝水平的提高,耳墜的樣式也豐富起來,有的以純金打製出各種造型,有的以金銀打製成各種各樣的花托,再在上面鑲嵌玻璃瑪瑙、松石玉翠等飾物。各地耳飾風格各異,爭奇鬥豔。唐以後的耳墜越來越趨向精巧化,此期間以反映人們日常生活爲主題或是根據某一歷史故事或傳說故事中動物和人物形象來設計的各類立雕耳墜最爲引人注目。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8張

5、耳珠

耳珠是指直接穿戴在耳飾孔中的,小如豆粒的飾物。耳珠由耳璫發展而來,不同的是前者的裝飾面及插入耳飾孔的部分比較粗大,而後者的裝飾面小如豆粒,插入耳飾孔的部分爲纖細的金屬針勾。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9張

關於耳飾,古人其實遠比現代人更講究,什麼樣的身份,什麼樣的地位,畢竟出土文物的精緻,不是古代普通民衆能夠接觸到的。現在只是追求美,但古人講“禮”,或許也只有在古代,纔可以讓人們感受到禮的風範與蘊含其中的美。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3

中國古代的耳飾,你知道哪些?

耳飾作爲首飾的一個門類,在歷史的長河中,它的興衰起伏是最大的。在新石器時代,中國就已經有了崇玉文化,因此,玉玦(jue,二聲)就成爲迄今世界上最早的耳飾。但隨着時代的發展,在漢族地區,耳飾的發展又受到了文化的限制。因爲中國古人注重保持身體完整,他們認爲“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可毀傷”。

這一狀況一直持續到盛唐時期。到宋朝時期,穿耳戴飾在漢族中才真正流傳開。但很快和纏足一樣,成爲男女有別的重要標誌,成爲女性不得不爲的一件事。

在中國古代,耳飾的門類特別多,既有裝飾用品,也有禮制用品,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玦

這是迄今爲止發現的中國最早的耳飾。外形似環但有缺,大多是用玉石做的。主要流行於新石器時代,到商周時期,玦的紋樣開始趨向華麗,漢代時期僅在西南邊陲少數民族地區流行。佩戴玉珏,既可以雙耳也可以單耳,沒有性別和年齡的區別。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10張

二、瑱(tian,二聲)

這是誕生於秦朝時期的一種禮儀耳飾,它也叫“充耳”,最初是用來堵耳眼的,後來就被用來懸掛於人的耳畔,是一種禮儀用品,用於提醒佩戴者謹慎自重,勿聽妄言,成爲一種極具華夏禮制特色的耳飾。

男子使用時,一般是作爲冠冕的配件,女子使用時一般是系在簪首,主要流行於晉漢時期。這種耳飾的流行,其實體現了中國古人尊禮、尚禮,將禮視爲一切習俗的行爲準則的文化特質。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11張

三、耳璫(dang)

專門指的是嵌入耳垂穿孔中的飾物,主要流行於漢魏時期,以玉石和琉璃材質居多。其形狀有收腰圓筒形、釘頭型和穿系珠珥形。佩戴方式最初是穿耳式,後來隨着中原禮文化的興起,又出現了簪耳式和繫於耳部兩種方式。在漢代,上流階層的女性主要以簪耳式爲主。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12張

四、耳環

耳環,最初是以金屬爲主體材料製作而成的換裝耳飾,宋遼時期,變成帶有環腳的樣式。環腳是用作簪戴的細彎鉤,宋代的耳環環腳較短,到明代時在耳後會伸出很長的環腳,有約束行爲、使人端莊之意。

耳環在史籍中出現較晚,在衆多的記載中,耳環的佩戴對象多爲南北各地的少數民族,且不分男女,均可戴之。在漢族,男子不崇尚穿耳洞,也不喜歡佩戴耳飾,直到宋代,漢族的女子纔開始普遍佩戴耳環。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13張

五、耳墜

這是在耳環的基礎上衍生出來的一種耳飾。它的上半部分大多是圓形的耳環,環下在懸掛若干墜飾,人在行動時,墜飾可以來回晃動,頗顯得婀娜多姿,故名耳墜。但也由於耳墜不若耳環莊重,所以在宋元時期,女子耳飾多以耳環爲主。到了明代晚期,耳墜才相對多見一些,但款式還是有所限制,大多比較簡約、介質,沒有過長、繁縟的流蘇。到了清朝,耳墜開始大面積流行開來。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14張

六、丁香

又叫“耳塞”,是一種小型金屬耳釘,也可在釘頭鑲嵌珠玉裝飾,在清朝時期非常流行。它小巧輕便,適合家常佩戴,材質上多以金銀爲主,富貴者多嵌有珠寶,窮人多以銅錫爲主。

打耳洞起源於什麼時候 第15張

七、耳鉗

耳鉗原是滿族人對耳飾的代稱。清代有“一耳三鉗”,其實最開始說的就是一隻耳朵戴三件耳飾,可以是環,可以是墜。到了晚清,就出現了一種特指夾鉗的耳飾,它無需穿耳洞,不會破壞身體的全形,流行於20世紀30年代新女性崛起之時,也是當代女性在特殊場合需要盛裝穿戴而不得不佩戴耳飾的一種方便之選。

服裝搭配
服裝單品
明星裝扮
時尚街拍
奢華品質
秀場P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