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幸福生活 > 生活保健 > 38款App違規被通報具體情況

38款App違規被通報具體情況

來源:女友組    閱讀: 6.7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檢視

38款App違規被通報具體情況,隨著資料內涵的擴大,人臉資訊、健康資訊、金融賬戶、行蹤軌跡等也越來越多被收集,這些資訊因與隱私密切相關,38款App違規被通報具體情況。

38款App違規被通報具體情況1

據工信部微信公眾號訊息,工信部發布了關於APP超範圍索取許可權、過度收集使用者個人資訊等問題“回頭看”的通報。38款違規APP被通報,涉及超範圍索取許可權、過度收集使用者個人資訊等問題。

38款App違規被通報具體情況

38款App違規被通報具體情況 第2張

軟體在後臺呼叫許可權是正常需求嗎?

奇安盤古隱私安全業務負責人趙帥表示,在個人資訊保護方面,作業系統的許可權設計是為了讓App收集使用個人資訊的行為受到限制,讓使用者能夠主動去控制App能否採集特定型別的個人資訊,如通訊錄、地理位置等。後臺呼叫許可權的行為在特定場景下是合理的,比如我們用手機導航的場景,雖然切換到後臺,但我們仍在使用這個App;也有一些場景是非必要的,比如我們將App切換到後臺,暫時不用這個App提供服務,那麼這種情況下的後臺呼叫許可權可能就已經超出正常需求的範圍。

民間網際網路安全組織網路尖刀創始人曲子龍認為,從技術角度來講,呼叫次數其實並不能直接說明問題,還是以它的應用場景實際做了什麼才能確認是否合規。

38款App違規被通報具體情況2

安裝手電筒程式,要提供地理位置資訊;下載文字編輯APP,需獲取通訊錄許可權;走進售樓處,在毫不知情時,人臉資訊可能被記錄……大資料時代,人們享受著資料帶來的便利,也被一些過度收集個人資訊的行為所困擾。

不久前,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資訊保護法》(以下簡稱“個人資訊保護法”),並將於11月1日正式實施。

38款App違規被通報具體情況 第3張

難以拒絕的“同意”

不授權就無法使用,許可權與APP功能需求並不匹配

在調查了數十萬款APP後,中國人民大學一個團隊研究發現,APP的各類許可權有30多個,但很多許可權跟APP實現功能的需求並不匹配。

APP要求這麼多許可權有何用?如果仔細檢視使用者隱私協議條款,幾乎無一例外提及,將對收集的部分資訊進行商業利用,例如推送個性化的資訊、廣告等,這也是個人資訊潛在的商業價值。

擔心資訊被違規使用,在安裝一些APP時,北京市朝陽區的王先生曾想拒絕某些授權,可他發現,不同意授權,就無法使用。“一旦授權,我的個人資訊去了哪兒?”王先生很困惑。同時,許可權申請的文字大多冗長複雜。曾有人統計,APP通行的隱私條款內容大多在1萬字以上。閱讀等待時間過後,許多人來不及細看,就會直接點“同意”。

一位開發者表示,獲取許可權後,後臺甚至能夠判斷資料背後的人做什麼工作、常去哪裡。保護虛擬空間資料化的“我們”,通常依靠收集方自律。然而,倘若某些企業安全“防護牆”不結實,就可能造成資訊洩露。更大的.風險是,一些資料收集方甚至會做起資料交換的“生意”,幾經轉手,資料可能被非法利用。

38款App違規被通報具體情況 第4張

近些年,有媒體曝出在網路平臺明碼標價販賣個人資訊的事件。比如,一則17萬條“人臉資料”被公開售賣的新聞,就曾引起社會廣泛關注。

利用資訊分析個人特徵,為使用者精準畫像,有利於提升消費體驗,但也會產生“大資料殺熟”等侵犯消費者權益的行為。復旦大學一項關於網約車的研究發現,某一品牌手機使用者更容易被舒適型車輛司機接單,這一比例遠高於其他品牌手機使用者。也有網友反映,同一時段與朋友在網上瀏覽同樣品牌的相同商品,價格存在不小的差異。

此外,隨著資料內涵的擴大,人臉資訊、健康資訊、金融賬戶、行蹤軌跡等也越來越多被收集,這些資訊因與隱私密切相關,比較敏感。專家表示,收集、處理敏感個人資訊的規範應當更加嚴格。

健康養生
生活保健
常見疾病
女性健康
單身
戀愛
婚姻
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