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娱乐快讯 > 开心乐园 > 历史名人故事14篇

历史名人故事14篇

来源:女友组    阅读: 1.08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历史名人故事 篇1

朱竹坨梦鸭把命丧

历史名人故事14篇

清人笔记小说《秋灯丛话》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朱竹坨是清初的大儒,平生最爱喜食鸭肉。有一次夜半睡眠中,他梦到了自己出游,行经郊外时,看到一个大水池,池中畜养了好几千只鸭子,水池旁边还有一个看守的小童子。这个小童予对朱竹坨说:“先生,这就是您一生的食料。”朱竹坨闻此,很是高兴。但是,到了他81岁的那年,他又梦见自己回到了年轻时所梦到的那个大水池,走近了仔细一看,惊奇地发现水池里只剩下了两只鸭子。

醒来之后,他觉得此梦不祥。于是,就立即告诫家人此后绝对不能再烹杀鸭子。然而,就在此时,已出嫁的女儿回来探亲,知道父亲喜欢吃鸭肉,就特地在家里宰杀了两只带来孝敬父亲。朱竹坨看到女儿带来的两只煮熟的鸭子,不禁叹道:“我的食禄就到这里结束了!”果不其然,当天晚上他就死去了。

历史名人故事 篇2

刘备借得荆州后,压根不想还给东吴。孙权派鲁肃讨了几次都没讨到,非常恼火,就采纳周瑜的计策,用妹妹做诱饵,打算把刘备骗到东吴,扣为人质,逼他归还荆州。

定下计策后,孙权就派人到荆州,说得知甘夫人去世后,刘备一直单身,十分同情,愿将妹妹嫁给刘备,请他到东吴迎娶。刘备可不傻,一听就知道孙权不怀好意:“我已年过半百,孙权的妹妹却是妙龄女子,他怎肯将妹妹嫁给我这个老头子?恐怕是想把我骗到东吴去做人质,逼我还荆州吧?我才不上他的当。”

诸葛亮却摇着鹅毛扇说:“主公但去无防,我自有妙计,包你既娶到孙权的妹妹,又不用归还荆州。”

刘备问:“军师有何妙计?”

诸葛亮的妙计是到紧要关头才能给人看的,他微笑着说:“我已将妙计装在锦囊里,主公路上再看吧。我等着喝主公的喜酒呢。”

刘备终于动了心,决定去东吴迎娶孙权的妹妹。关羽和张飞都说万万不可,大哥这一去,恐怕就回不来了。刘备安慰他们说:“你们什么时候见军师失算过?有军师的妙计,十个孙权再加十个周瑜,我也不怕。”

刘备带着赵子龙去东吴。临行时,诸葛亮交给赵子龙一个锦囊,说妙计就装在里面,叮嘱赵子龙一定要到东吴后,才能拆看。

刘备一行乘船顺江而下,很快就到了东吴水面。风浪很大,船晃得厉害。赵子龙想等风平浪静后再看军师的妙计,刘备却说,现已进入东吴地界,危险重重,万一东吴水军袭击,想看妙计都来不及了。

赵子龙觉得刘备说得有理,就将锦囊拆开。不料一股旋风袭来,顿时巨浪滔天。赵子龙站在船头,纵然武艺高强,也因船只颠簸摔了个嘴啃船板,幸好双手抓住船帮,才没掉到水里。可诸葛亮给他的妙计,连同锦囊一起掉到风浪里,打个转就不见了。

风浪平息后,赵子龙一行人划着木船,在江面上转了好几圈,又派几个水性好的士兵到水里寻找,都不见妙计的踪影,倒是那个漂亮的绸缎袋子还挂在船底的一颗钉头上,装了一袋子的脏水。

丢失了军师的妙计,刘备不敢去娶孙权的妹妹了,他决定先回荆州。可他们正要掉转船头,就听到有人喊:“刘玄德,你走不了啦!”

一艘大船飞快地驶来,船上站着一位威风凛凛的将军,仔细一看,正是周瑜。周瑜要活捉刘备,逼他归还荆州。赵子龙带领将士拼死抵挡,才得以脱身,但刘备的左腿中了一箭,赵子龙也被周瑜的长枪刺伤了右臂。

回到荆州后,刘备一瘸一拐地走下船来。诸葛亮吃惊地问:“主公,你没有采用我的锦囊妙计?”

刘备生气地说:“妙计被风浪卷走了,锦囊还在。”他把脏兮兮的袋子扔到诸葛亮的脚下。

赵子龙捂着手臂上的伤口问:“军师,你那妙计到底是什么?”

诸葛亮捡起锦囊说:“我想让你们到了东吴后,就沿路宣传孙权是请主公来娶他妹妹的。这事闹得越大,孙权就越下不了台,你们也就越安全,主公也越有可能娶到孙权的妹妹。”

赵子龙埋怨说:“不就是几句话吗?军师为什么不预先告诉我和主公,非要神神秘秘地装到袋子里,还必须到东吴才能拆看?你害得主公差点儿丢掉性命啊!”

诸葛亮追悔莫及:“我没想到江上风浪那么大。”

此后,诸葛亮有什么妙计都当面讲清楚,再也不敢装到锦囊里故弄玄虚了。

历史名人故事 篇3

提起杨家将,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杨业。历史上,这位名震千里的一代名将,弱冠之年便入事太原的北汉政权,受到北汉皇帝的信任,任侍卫新军都虞侯。当时,宋太祖赵匡胤已经夺取后周政权,建立大宋王朝,全国统一大局已定。杨业向北汉皇帝刘继元提出了“奉国归宋”的建议,遭到反对。但他深感刘氏厚遇之恩,并未变心投宋,而是舍命保卫北汉政权。后来,北汉战败,杨业却仍在城南与宋军苦战。宋太宗早就听说杨业是一员勇将,便派北汉亡国皇帝刘继元的亲信前去劝降。见到刘继元派来的劝降使者,杨业悲愤地大哭了一场,投降了宋朝。宋太宗因他“老于边事,洞晓边情”,任命他为左领军卫大将军,知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与河东三交口都部署潘美共同担负起了山西防御契丹的任务。

杨业不负宋太宗的重托,在契丹军出入的各个要道口,连续修建了阳武寨、崞寨、西陉塞、茹越寨、胡谷寨、大石寨(均在今代县、繁峙境内)6 个兵寨。宋太宗太平兴国五年(公元 980年)三月,契丹十万军马来攻雁门,杨业率部用堵截和奇袭办法,大败契丹军,杀死他们的节度使、驸马、侍中肖咄李,活捉马步军都指挥使李重海。朝廷由此提升他为云州观察使,仍知代州。

史书上记载,杨业的儿子除延玉外,还有延朗、延浦、延训、延环、延贵和延彬。

杨延朗后改名延昭,人们称他为“杨六郎”。他智勇善战,号令严明,也是北宋王朝的名将。杨延昭儿童时代受到父亲的熏陶,十分爱做军事游戏。杨业常对人说:“这个孩子最像我。”每次打仗总要带他上阵。战争中,杨延昭很快锻炼成为一名骁勇善战的大将。雍熙三年(公元 986年),杨业率军北伐应、朔,派杨延昭任先锋,与契丹军在朔州城下激战。延昭被乱箭射穿了手臂,但他毫不介意,更加讲命地与敌人厮杀。宋真宗咸平二年(公元 999年)冬天,契丹军又一次向宋朝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宋军节节失利。这时,杨延昭正守卫遂城(今河北徐水县西)。在契丹围攻之下,遂城城小无备,人人危惧。杨延昭泰然自若,率士兵登城固守,毫不慌乱。他让士兵在城墙上浇水成冰,使城墙变得又坚固又光滑。契丹军攻城不下,只好绕道去攻打别处。在杨业死后,杨延昭守卫北方20多年,屡败契丹军队,继承和发扬了杨家“忠心报国”的优良家风。

杨家将的第三代是杨宗宝,他是杨延昭的儿子,也是宋代一名边防名将。在宋仁宗时期,他先后在河北、陕西边境做过镇守将军。他镇守陕西时,主要是防务西夏国对中原地区的骚扰。

杨家将正是这样一代接一代地为保卫祖国恪尽职守。他们的事迹不断走入传说、故事、戏曲舞台和影视剧创作。

历史名人故事 篇4

爱因斯坦小时候,是被所有人公认的一个小笨蛋,笨到同学们见到他就议论纷纷,笨到老师也觉得他无可救药了。可是呢,爱因斯坦去具有了常人所没有的意志力,那,就是“勤奋”!

在手工课上,别的小朋友都交了一个个精美的手工作品,可他却交了一个工艺粗糙的的小木凳子,大家都笑话他。老师也讽刺他:“我看没有比这个更糟糕的东西了!”可是爱因斯坦却拿出了两个比这个更加糟糕的小凳子,这时,老师和同学们惊呆了,也由此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这是爱因斯坦的成长过程中一次小小的勤奋,他的收获是得到了同学和老师对他新的看法;长大了以后,爱因斯坦更加勤奋了,他的成就也就更大了——他得到了诺贝尔奖、以及许多数都数不清的奖项。

历史名人故事 篇5

他,是一位抗日时期的著名将领,严于律己,正直勇敢,带领的部队曾被誉为“铁军”,而更令人敬佩的,是他的革命精神与爱国情怀!

1931年,他因积极抗日反对蒋介石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实际上是被夺取军权,防止抗日。可他到了美国就接二连三受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很多人歧视中国人,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一天,他往国内寄衣物,而邮局职员竟说世界上已经不存在中国了,他顿时怒不可遏,刚要发作,陪同人劝到:“你为什么不说自己是日本人呢?只要说了就可受到礼遇。”他当场怒斥:“你觉得当中国人丢脸吗?可我觉得当中国人光荣!”为了维护民族尊严,他找了一块木板,用毛笔写上“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并仔细地在下面注上英文,将其挂在胸前。他挺着胸膛,昂首阔步地穿过围观的外国人,显现着中华民族的尊严。

1934年,他被国民党逮捕,面对“立时枪决”的命令,他平静地向敌人要来纸和笔,挥笔疾书,写下了自己坎坷的一生,揭露了蒋介石的种种罪行,在给夫人的遗嘱中写道:“夫今死矣,是为时代而牺牲……”接着,他披上斗篷,从容不迫地走向刑场,以地作纸,枯枝为笔,写下了一首感天动地、浩然正气的绝命诗:“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然后他声色俱厉地对执行官喝令:“我为抗日而死,为革命而死,不能跪下挨枪,死后也不能倒下,给我拿把椅子来!”他坐定后,又喝道:“到前面开枪!共产党要死得光明正大,决不能在背后挨枪,我要亲眼看着蒋介石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当特务在他面前颤抖着举起枪时,他振臂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革命万岁!”

他,是“一个有骨气的中国人。”他有着革命精神,将一生献给革命;他有着强烈的爱国情怀,国难当头,他挺身而出,光荣献身。他做的一切,是为了捍卫民族尊严,振兴中华民族。他的伟大事迹与精神震撼着一代代中国人,他的名字,就叫做——吉鸿昌!

历史名人故事 篇6

8岁的她身体纤弱,每次体育课都落到最后。这让好胜心极强的她感到非常沮丧,甚至害怕上体育课。妈妈安慰她:跑到最后没有关系,但是一定要记住,下一次你的目标是:只追你前一名同学。

小女孩点了点头。再跑步时,她就奋力追赶她前面的同学。结果,每次只追前一名,到了学期末,她的跑步成绩已到了中游水平,而且慢慢喜欢上了体育课。

9岁时,她把“只追前一名”的理念应用到学习中。

20xx年,这个只追前一名的女孩从北京大学毕业,并被哈佛大学以全额奖学金录取,成为当年哈佛教育学院录取的唯一一位中国应届本科毕业生。

她的名字叫朱成。其后,朱成在哈佛继续攻读硕士学位、博士学位。读博期间,她当选为有11个研究生院、1。3万名研究生的哈佛大学研究生总会主席。这是哈佛370年历史上第一位中国籍学生出任该职位,引起了巨大轰动。“只追前一名”,真实而又适度的期望,引领她脚踏实地、胸有成竹地朝前走。“只追前一名”的理念不像其他的大道理那样难懂,它简单易行,很容易激起自信心和斗志,目标虽小但是具体。在实现这个目标时,会心无杂念,扎扎实实、认认真真地去做。在一次次小的成功中,当你得到了他人的认可和赏识,就会逐步走向大的成功,也许就会做出一番大的'事业来。

历史名人故事 篇7

元渊梦槐位三公

《酉阳杂俎》记载:北魏孝明帝时期,身为广阳王的元渊,统领十万兵力征讨葛荣。一天夜里,他梦见自己穿着衮衣倚立在一棵槐树旁边。第二天醒来后,元渊对此梦大为不解,于是便前往解梦大师杨元稹处讨教,请其为自己解梦。

杨元稹认真地听完元渊讲述,许久不做声,沉吟良久后才对元渊说道:“公将位至三公。”意思就是说元渊会晋升至三公,元渊甚是高兴,满心欢喜地离开了。元渊刚走,杨元稹又小声对身边人说:“死后得三公耳。”众人不解,问其详,扬元稹便解释说:“衮衣为三公所穿,所以他会位至三公;但因其靠于槐树旁,‘槐’字,‘木’旁‘鬼’,这不是明白无误地在说他只能死后位至三公吗!”后来,元渊生前果真与三公无缘,而是在死后才被追封为司徒,位属三公。

历史名人故事 篇8

1、口蜜腹剑(李林甫)

出自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玄宗天宝元年》:“尤忌文学之士,或阳与之善,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腹有剑’。”释义:嘴上甜,心里狠。形容两面派的狡猾阴险,多指蛇蝎心肠的人。

2、风声鹤唳(苻坚)

出自唐·房玄龄《晋书·谢玄传》:“闻风声鹤唳,皆以为王师已至。”释义:形容惊慌失措,或自相惊忧。

3、泰山北斗(韩愈)

出自《新唐书·韩愈传赞》:“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释义:比喻道德高、名望重或有卓越成就为众人所敬仰的人。

4、破釜沉舟(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释义: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

5、东窗事发(秦桧)

出自元·孔文卿《东窗事犯》第二折:“吾乃地藏神,化为呆行者,在灵隐寺中,泄漏秦太师东窗事犯。”释义:比喻阴谋已败露。

6、图穷匕见(荆轲)

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释义: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7、纸上谈兵(赵括)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父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办,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大败。释义: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8、负荆请罪(廉颇)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释义: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9、卧薪尝胆(勾践)

出自《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越王勾路反国,乃苦身焦思,置胆于坐,坐卧即仰胆,饮食亦尝胆也。”释义:睡觉睡在柴草上,吃饭睡觉都尝一尝苦胆。形容人刻苦自励,发奋图强。

10、揭竿而起(陈胜)

出自汉·贾谊《过秦论》:“斩木为兵,揭竿为旗。”释义:砍了树干当武器,举起竹竿当旗帜,进行反抗。指人民起义。

11、三顾茅庐(刘备)

出自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释义: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12、孺子可教(张良)

出自《史记·留侯世家》:“父去里所,复返,曰:‘孺子可教矣。’”释义:指年轻人可培养。

13、四面楚歌(项羽)

出自《史记·项羽本纪》:“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释义: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14、老当益壮(马援)

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释义: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15、投笔从戎(班超)

出自《后汉书·班超传》:“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释义:扔掉笔去参军。指文人从军。

16、暴殄天物(商王)

出自《尚书·武成》:“今商王受无道,暴殄天物,害虐烝民。”释义:原指残害灭绝天生万物。后指任意糟蹋东西,不知爱惜。

17、暗渡陈仓(韩信)

出自元·无名氏《暗度陈仓》第二折:“着樊哙明修栈道,俺可暗度陈仓古道。这楚兵不知是智,必然排兵在栈道守把。俺往陈仓古道抄截,杀他个措手不及也。”释义:比喻用一种假象迷惑对方,实际上却另有打算。

18、嗟来之食(黔敖)

出自《礼记·檀弓下》:“予唯不食嗟来之食,以至于斯也!”释义: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

19、怒发冲冠(蔺相如)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释义: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

20、手不释卷(吕蒙)

出自《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释义: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

21、韦编三绝(孔子)

出自《史记·孔子世家》:“读《易》,韦编三绝。”释义:编连竹简的皮绳断了三次。比喻读书勤奋。

22、墨守成规(墨子)

出自明·黄宗羲《钱退山诗文序》:“如钟嵘之《诗品》,辨体明宗,固未尝墨守一家以为准的也。”释义: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23、病入膏肓(蔡桓公)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释义: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24、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刘安)

出自汉·王充《论衡·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释义:一个人得道面仙,全家连鸡、狗也都随之升天。比喻一个人做了官,和他有关系的人也都跟着得势。

25、高山流水(俞伯牙、钟子期)

出自《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释义: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乐曲高妙。

26、一鼓作气(曹刿)

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释义: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一口气把工作做完。

27、一字千金(吕不韦)

出自《史记·吕不韦列传》:“布咸阳市门,悬千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有能增损一字者予千金。”释义:增损一字,赏予千金。称赞文辞精妙,不可更改。

28、一字之师(郑谷)

出自宋·计有功《唐诗纪事》:“郑谷改僧齐己《早梅》诗:‘数枝开’作‘一枝开’。齐己下拜,人以谷为一字师。”释义:改正一个字的老师。有些好诗文,经旁人改换一个字后更为完美,往往称改字的人为“一字师”或“一字之师”。

29、一饭千金(韩信)

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信钓于城下,诸漂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又:“信至国,如所从食漂母,赐千金。”释义:比喻厚厚地报答对自己有恩的人。

30、东山再起(谢安)

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历史名人故事 篇9

诸葛亮小的时候,跟着隐居在襄阳城南的水镜先生学习兵法。水镜先生养了一只公鸡,公鸡一到晌午啼叫三声,水镜先生就下课了。诸葛亮听课听得很不过瘾。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在裤子上缝了一个口袋,每天上学的时候就抓几把小米放在口袋里。当晌午快到时,他悄悄地朝窗外撒一把小米。公鸡见有黄灿灿的小米,顾不上啼叫,就啄食起来。刚刚啄完,诸葛亮又撒一把,直到把口袋里面的小米撒完。

等公鸡吃完口袋里的小米再叫时,水镜先生多讲了一个时辰的课,可把师娘饿坏了,时间长了不免抱怨几句:“怎么搞到这么晚,晌午过了,也不知道饿!”“你没听见鸡才叫吗?”水镜先生说。

师娘是个聪明人,知道其中必有奥妙。第二天快到晌午的时候,她悄悄地来到了院子里,只见那只花颈公鸡刚要伸长脖子叫唤,就有人从书房窗口撒出一把小米。她走上前,把事情看了个仔细,又悄悄地回家了。这天水镜先生回来,师娘笑着说:“你这个当先生的,还不如小诸葛。”于是她把刚才看到的情况,一五一十地告诉了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听后一愣,又哈哈大笑起来,心想诸葛亮喂鸡求学,真是聪明过人,将来必定是盖世奇才。

诸葛亮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为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帮助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为汉室开创一番事业。

历史名人故事 篇10

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匡衡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匡衡常为此事发愁。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匡衡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匡衡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由于匡衡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苏秦刺股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回家后,家人对苏秦也很冷淡,瞧不起苏秦。这对苏秦的刺激很大。所以,苏秦下定决心,发奋读书。苏秦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苏秦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牛角挂书

李密牛角挂书。隋朝李密,少年时候被派在隋炀帝的宫廷里当侍卫。李密生性灵活,在值班的时候,左顾右盼,被隋炀帝发现了,认为这孩子不大老实,就免了李密的差使。李密并不懊丧,回家以后,发愤读书,决定做个有学问的人。有一回,李密骑了一条牛,出门看朋友。在路上,李密把《汉书》挂在牛角上,抓紧时间读书。此事被传为佳话。

王羲之苦练书法

王羲之小的时候,练字十分刻苦。据说王羲之练字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成了一座小山,人们叫它“笔山”。王羲之家的旁边有一个小水池,王羲之常在这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后来小水池的水都变黑了,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做“墨池”。

长大以后,王羲之的字写得相当好了,还是坚持每天练字。有一天,王羲之聚精会神地在书房练字,连吃饭都忘了。丫环送来了王羲之最爱吃的蒜泥和馍馍,催着王羲之吃,王羲之好像没有听见一样还是埋头写字。丫环没有办法,只好去告诉王羲之的夫人。夫人和丫环来到书房的时候,看见王羲之正拿着一个沾满墨汁的馍馍往嘴里送,弄得满嘴乌黑。她们忍不住笑出了声。原来,王羲之边吃边练字,眼睛还看着字的时候,错把墨汁当成蒜泥蘸了。

夫人心疼地对王羲之说:“你要保重身体呀!你的字写得很好了,为什么还要这样苦练呢?”

王羲之抬起头,回答说:“我的字虽然写得不错,可那都是学习前人的写法。我要有自己的写法,自成一体,那就非下苦工夫不可。”

经过一段时间的艰苦摸索,王羲之终于写出了一种妍美流利的新字体。大家都称赞王羲之写的字像彩云那样轻松自如,像飞龙那样雄健有力,王羲之也被公认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书法家之一。

少年包拯学断案

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包青天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岳飞学艺

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岳飞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岳飞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岳飞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岳飞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岳飞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岳飞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屈原洞中苦读

这个故事讲述了,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屈原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屈原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闻鸡起舞

东晋时,祖狄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青年时代就胸怀为国立功的大志。

他有个好朋友刘琨,也是一位抱负不凡的人。他们两个同做"司州主簿" (司州,今河南洛阳一带,主簿,掌管文书簿籍的官吏)时,对当时内忧外患的国家危局看法相同,共同怀着光复河山的报国之志,两个人夜间同睡一床,经常谈论国家大事到深夜。

有一天半夜,忽然听得鸡啼。祖狄使用脚踢刘琨说: "你听听,这鸡啼的声音是多么激越昂扬,它是在叫人奋发图强啊!"于是,俩人便披衣起床抽出宝剑,在鸡啼声中舞起剑来。 "闻鸡起舞"的成语,就是由这个故事而来的。

孟母择邻

孟子的母亲十分注重环境对人的思想品德的影响作用,孟子小时候,孟母为了能使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曾先后迁居三次。

据说,孟母起初带着年幼的孟轲,住在一所公墓附近。孟轲看见人家哭哭哀哀地埋葬死人,他也学着玩。孟母见了,说: '我的孩子住在这里不合适!"很快把家搬到了一个集,市的附近。在新家附近,孟轲看见商人们自吹自夸地卖东西赚钱,觉得很有趣,便又学着玩。孟母看在眼里,心里想道: '不行,孩子住在这里也不合适。"于是,她又寻找迁居的合适地方,很快将家搬到了靠近学堂的地方。在这里,孟轲不久就开始学习礼节,提出上学的请求了。孟母这才高兴地说:"这里才是适宜我儿居住的地方。"于是,便在这里住了下来。

后来,孟子果然未负慈母心,成了有名的学者和思想家。

历史名人故事 篇11

在我的书橱中,有各种各样的书。但我最喜欢看的书还是《历史人物故事》,这本书让我认识了许多中国从古至今的历史人物。寒假闲暇的时候,我都会拿出来品读一番,它陪伴着我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这本书是由宏云主编的,书中无论是治水英雄大禹还是爱国诗人屈原以及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郑成功……都让我非常敬佩。因为他们为了自己的国家不惜一切个人代价。其中《东北抗日联军领袖杨靖宇》这个故事让我最为难忘。这个故事主要写了杨靖宇率领自己的部队同敌人斗争,经常不顾个人安危,多次被捕,但释放后仍忘我的工作。他的部队冲锋陷阵、作战英勇。可是,由于叛徒告密,部队伤亡很大,最后只剩他孤身一人顽强地坚持斗争,同敌人周旋了几天之后壮烈牺牲。

这本书的故事各个精彩,他们的名字将千古流传下去,他们激励着我刻苦学习,长大后我将用所学的知识把祖国打扮得更加美丽、富饶。

历史名人故事 篇12

众多的读者受《三国演义》的影响,无不觉得华佗死得冤枉。神医华佗悬壶济世,不甘心被曹操一人所役使,他以妻子有恙为借口,离开曹操,曹操头疾难忍之下,欲招华佗而回,可是华佗却不肯再返许昌,曹操一怒,将华佗捉回杀之。

可是历史上的事实并非这回事,换句话来说,曹操和华佗这两辆车碰到了一起,并非曹操全责,至少华佗也得负三分之一的责任。

根据《三国志·魏书·方技传》中记载,华佗年少时,曾经在徐州一带游学,是个“兼通数经”的读书人,因为才气大的缘故,故此,沛国相陈珪举荐他为孝廉(相当于举人),而太尉黄婉也征召他做小官,都被华佗一一拒绝了。

华佗当时走得是以医养学之路,那种芝麻绿豆似的小官,满足不了华佗的胃口。《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方技传》中,曾经这样写华佗: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要知道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汉代,医生是贱业,华佗因为医术高明,常被高官巨贾们召去治病,在谦卑的忍隐,万分的谨慎中,华佗早已经厌烦了这种“使我不得开心颜”的生活,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这样写华佗的性格:为人性恶,难得意。

可以想见,华佗并非是一位谦和的名医,他的脾气也很乖张,时常处在求官不得,可又不得不干医生的矛盾之中。

曹操因造建始殿,挥剑砍碍事的一棵梨树,在传说中得罪了梨树神,故此得了头风病,曹操召华佗来许昌后,华佗一针便止住了他的头痛,这让曹操心中欢喜,便封了华佗一个“专视”的官,换句话来说,华佗就做了曹操的保健医生。

曹操作为一个“霸道总裁”,他得到了——当时天下最好的名医华佗,可是华佗作为医界的“精英白领”,他并没有得到他需要的官职、金钱、名誉和地位,甚至他还失去了一个当野医的自由。

华佗在曹操身边当了一阵保健医生,他觉得不快乐,也没法快乐(干不好,会被杀头,而且曹操也没太拿华佗当回事,不舍得向对敬重关羽一样对待他)华佗就以收到家书,想回家住几天为由,向曹操告假。

曹操准了华佗的假后,华佗以妻子有病为由,一直拖延时间不回许昌。

曹操曾经对手下这样说华佗: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这句话的意思是,华佗能治好我的病,可是他不怀好意,故意拖延,目的是挟病自重。

(《三国演义》中,华佗有让曹操服下麻沸散,然后用利斧劈开曹操的脑袋,取出曹操头风的病根风涎一说,属于小说家的言语,说法不太可信,故此在本文中,略去不提)。

头风之疾,现代医学称之为慢性头痛,或者叫偏头痛,属于疑难杂症之一,很难治愈,治愈后也非常容易复发,华佗作为汉代中医界的“精英白领”,我们应该相信他是当时唯一能治疗此病的医生,可是他以病相挟,却没有得到他朝思暮想的高官。

曹操作为魏国最高的“霸道总裁”,偏不想被华佗所要挟(关羽是谁,人家是可以帮自己打江山的武将,华佗是谁,野医一名,曹操从心里就瞧不起自学成才的华佗,给他个保健医生的职位,曹操认为这都是最大的恩典了)。曹操认为,去了穿红的有挂绿的,没有了华佗,自己的头风病也一样有医生会替自己治愈,曹操不理荀彧替华佗求情,凭着心情,将囚于监狱的华佗,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处死!

霸道总裁法则就是:我是螃蟹别惹我!我心里是怎么想的,就怎么做,跟着感觉走的滋味确实很嗨皮(兴奋),而霸道总裁法则就是这样霸道,同时,这个法则也不按道理出牌。曹操认为自己的命令华佗必须遵守,否则他一定没命。可是华佗(老子是技术尖子,自学成才怎么了,我不给你治病,曹操你老小子也活不几天)也是一样的执拗,他认为,曹操要对自己下手,就没有人给他治疗头风,故此,他不敢杀自己。

针尖对麦芒。最后,华佗的医术,没有敌过曹操的屠刀,华佗死了,曹操在不久之后也病亡了……

在这场血腥的游戏中,法律只是幌子,真正的凶手是——霸道总裁法则:我是螃蟹别惹我!杀人的挺痛快,但曹操杀了华佗,也等于断了自己的性命。

华佗脾气挺大,但再大的脾气也无法阻挡曹操这只螃蟹的凶猛,华佗惨亡于权力的螯钳之下。

如果将其引申一下,在现代的商企中,一些认为企业离开自己一定玩不转的白领精英们,如果想以管理和技术要挟那些霸道总裁,一定要仔细看清,如果你的上司是一个曹操型的总裁,你要记住,你的要挟在他这里是绝对行不通的!

这位霸道总裁,他往往会选择维护自己的权威,“手起刀落”干掉这些胆敢要挟自己的白领,痛快和感觉最重要,至于企业亡不亡那就以后再说了。

而如果你是曹操型的总裁,也一定要转变一下“霸道”观念,这世界上真有不可替代的白领,千万不要认为,去了穿红的有挂绿的,干掉这些经常“尥蹶子”的白领很容易,但没有了他们,企业也会很快倒闭!

故此,现在职场上混“霸道”不重要,彼此了解,彼此理解,彼此珍惜才真的很重要。

历史名人故事 篇13

意大利著名航海家哥伦布〔公元1451一1506年),是热亚那人,他自幼喜欢读书,更喜欢航海。

他相信地球是圆的,但是,他想象中的地球比实际的要小。他认为,从欧洲的大西洋沿岸航行一直向西,不久就能到达亚洲。后来,他的远航计划得到西班牙王室的资助。

公元1492年,按着他的航海计划,率领船队从西班牙启程,横渡茫茫无际的大西洋。哥伦布一行,在海上历尽艰险,终干到达了古巴、海地。他以为自己到了印度,因此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

哥伦布的船队由三艘不大的航船组成,航行的目的地主要是印度、中国等地。为此,他还随身带着西班牙国王致中国大汗的信。其实,当时中国早已建立明朝了,这时西欧人还以为中国是元朝,君主是马可·波罗所说的大汗。

哥伦布率船队在海上航行了两个多月后的一个晚上,他们在船上突然发现远处有亮光在闪动。原来他们已到达了巴哈马群岛的一个小岛屿。岛上人热情而又奇怪地接待了他们。以后,哥伦布又三次航海,曾到过中飞南美洲一些沿海地带。他的船队沿地球转了一圈又回到原出发地,他的成就轰动一时。不仅用事实证明了地球是圆的,而且还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这一事迹成为历史上的壮举,对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起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但是,在当时的上层社会,忌妒者大有人在。他们干方百计抹煞哥伦布的伟大创举。

一次,在西斑牙的一个宴会上,一些达官贵人攻击哥伦布。他们以挑衅的口气说:“哥伦布先生,你航海发现新大陆,这没什么了不起的,在我们看来,不过是一件很平常的事。任何一个人,绕着地球转,都会发现这个事实的,即使是个呆子,也会看见这么一大块土地的。”这个人说完,一些不怀好意的人随着哄笑起来。

哥伦布从容地反问一句:“诸位都以为那是一件平常的事吗?”

那些人厚着脸皮说:“不错!是一件最简单不过的事了。”

说话时,哥伦布发现餐桌上的盘子里还有一只鸡蛋,他灵机一动,接过话头说:“那好吧。你们看,这里有只鸡蛋,我们不妨做个试脸。先生们,你们当中谁能把这个鸡蛋竖立起来?”

这些达官贵人先是一愣,接着,都抢先去试,但谁也没能把鸡蛋竖立起来,口里还叫嚷着:“这是不可能的事!”

哥伦布一声不响,当即拿起鸡蛋,轻轻地在桌上一磕,磕破了一点鸡蛋尖头的外壳硬皮,鸡蛋便牢牢地竖立在桌上了。他以一种藐视的口气说:“诸位办不到的事,我不是又办到了吗!”

这些愚腐的达官贵人哪肯服输,大声嚷道:“用你这种办法都能把鸡蛋竖立起来,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

哥伦布丝毫不示弱,他用力说道:“是的,这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可是,刚才你们却谁也没想到。”他站起身,严肃地说:“即使是最简单的事,也需要有人去发现,去证实。关键就在于创先。”说完,愤愤离席而去。

历史名人故事 篇14

历史名人故事200字:曾国藩遭小偷奚落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人物之一的曾国藩,小时候的天赋却并不高。

有一天晚上,夜深人静之时,少年曾国藩在家读书,一篇文章重复朗读多遍,还没有背下来。他只好一直诵读此文。

这时候,家里来了一个小偷,潜伏在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曾国藩去睡觉,还是翻来覆去地读那篇文章。

小偷大怒,跳出来大声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那小偷将那文章很流畅地背诵了一遍,然后轻蔑地看了曾国藩一眼,扬长而去。

时尚热点
影视动漫
娱乐小料
明星动态
电影电视
音乐空间
开心乐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