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喪鐘爲誰而鳴》初中生讀後感

《喪鐘爲誰而鳴》初中生讀後感

來源:女友組    閱讀: 3.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喪鐘爲誰而鳴》初中生讀後感,讀後感即讀後所感,閱讀能夠讓人反思自己,這是一本罕見的鉅著,讀後感的背後是認真閱讀的心,書中自有黃金屋,《喪鐘爲誰而鳴》初中生讀後感。跟隨文章一起去看看海明威的世界吧!

《喪鐘爲誰而鳴》初中生讀後感1

《喪鐘爲誰而鳴》美國作家海明威篇幅最長的小說,故事從開始到結束其實只有三天,作者卻洋洋灑灑寫下了幾十萬字。看這本書,你不得不偑服海明威的敘事能力,書中的人 物,通過大段大段的內心獨白和回憶,你都可以解釋他們的現在,不管所處的狀況,性格特點,還是心理變化。主人公羅伯特.喬丹的形象也是隨着他片段式的思緒,零零碎碎的回憶而逐步豐滿起來的。這位美國大學教授西班牙語的老師,痛恨法西 斯 主義,他懷着“爲全世界被壓迫的人們鞠躬盡瘁”的理想信念來到西班牙,參加反法西 斯 戰爭,並接受了炸橋的任務,最後受傷,讓戰友們離開,自己獨自留下來狙擊敵人,小說沒寫他死,但看完都知道他死了。整部小說人物不多,但在海明威筆下,每個人物性格特徵明顯,形象豐滿。

《喪鐘爲誰而鳴》初中生讀後感

游擊隊長巴勃羅,狡猾而殘忍的農民起義者,內戰初期,他組織人馬攻下了阿維拉小鎮,之後卻聚起鎮子裏的農民和酒鬼將鎮子裏的法西 斯 分子和有法西 斯 傾向的人,甚至神父都用極其殘忍的手段全部殺死。法西 斯 反攻時,他帶着不多的人進入山中。這個充滿小農意識,所謂的革命者在山中的輕閒日子和酒精的浸泡中意志逐漸消沉,最後背叛了革命。 比拉爾,巴勃羅強悍的老婆,當羅伯特到營地請求幫助完成炸橋任務時,巴勃羅退縮了,他只想苟且偷安。比拉爾主動站出來,同意炸橋並獲得其他游擊隊員的支持,從而取代了巴勃羅,成爲這支游擊隊的實際領導人。她是一個女巫式的人物,會看手相,會預言死亡,她的身上帶着濃重的宿命的色彩,但同時她又熱愛生活,從不遮掩她的愛和情慾,性格爽朗,潑辣而粗魯,是彷彿隔着街都可以聽到她笑罵聲的人。在她的幫助下,羅托特.喬丹完成了任務。

瑪麗亞,生性溫柔,天真無邪,父母被法西 斯 分子殺害,自己也被肆意蹂躪,後來被比拉爾解救,帶進了山,當女兒般對待。羅伯特.喬丹在營中遇到瑪麗亞,並很快墮入情網,他們的愛情是這個冰冷戰爭中最溫暖的部份。可惜,愛情突然來臨,卻又猛然失去,他們之間只相處了短短三天,但就這三天,不僅改變了喬丹,也使瑪麗亞慘遭蹂躪的生命重新建立起來。當喬丹腿受傷,逃不掉時,他讓比拉爾帶走了瑪麗亞。

整本書緊緊圍繞羅伯特.喬丹的行動,一氣呵成。作者通過細緻入微的動作描寫,豐富多彩的語言對白,以及大量的內心獨白和回憶,深刻揭露了戰爭的殘酷,人性的.複雜,不管是正義的一方還是非正義的一方,他們彼此對待的方式都很殘忍。小說中,除了安塞爾莫,所有的男人都喜歡殺人,而且津津樂道。作者通過對白揭示出來,但最後他們都有反思,就如巴勃羅希望被他殺死的人復活,羅伯特看了被他殺死的騎兵身上的一封家書後開始反思戰爭的意義和目的,這也是海明威的反思,他本人是一個戰地記者,親身參加了多次戰鬥,對戰爭中的殘酷深有體會。本書中海明威將自己的思想精神注入到小說中,這些思想使人物命運更加具有悲劇性。看完小說,真有種覆巢之下無完卵的無奈,不管你是主動還是被動,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戰爭一開始,個人的命運就緊緊的跟整個人類連在一起,每個人都逃不脫戰爭的網。殺人,被殺,你選哪個?

喪鐘爲誰而鳴?爲小說中的法西斯而鳴?非也!中學學歷史時,時常看到“敲響了王朝的喪鐘”,“敲響了侵略者的喪鐘”,“敲響了的喪鐘”,總之,自以爲正義的一方喜歡爲敵人敲響喪鐘。殊不知,爲別人敲響的喪鐘,也是爲自己敲響的。約翰.多恩有一首著名的詩《喪鐘爲誰而鳴》:

沒有人是與世隔絕的孤島; 每個人都是大地的一部分; 如果海流沖走一團泥土,大陸就失去了一塊, 如同失去一個海岬, 如同朋友可自己失去家園; 任何人的死都讓我受損, 因爲我與人類息息相關; 因此,別去打聽喪鐘爲誰而鳴, 它爲你鳴響。

中國人很忌諱“死”這個字,因爲什麼?歸根到底是怕死。爲什麼怕死?蘇格拉底說死亡只有兩種可能狀態:一是死後無知覺,二是死後靈魂從一個世界移居另一世界。現在的世 人多半相信死後無知覺,這樣的人怕死其實不是害怕“死”本身,而是喜歡“生”,喜歡這個花花世界,朋友啊,親人啊,房子,車子,票子,眼睛一閉就沒有了,想想都恐怖, 還是不要啦,及時行樂吧,象永遠不死一樣活着。第二種相信死後靈魂從一個世界移居到另一個世界的人,活着的狀態一定是今生爲來生而活,關注來生比今生多。所以,蘇格拉底又說,這個世界上有兩種人,一種是快樂的豬,一種是痛苦的人。那是做快樂的豬?還是痛苦的人?你是爲了吃飯而生存,還是爲了生存而吃飯呢?

《喪鐘爲誰而鳴》初中生讀後感2

這本書的評論是不是很難寫?那麼多條評論裏沒看到幾篇是跟內容有沾邊的。對西班牙內戰我瞭解並不多。短短三天裏的故事,中譯本洋洋灑灑四十萬字。也可以說是主人公羅伯特·喬丹——一個思想複雜的青年知識分子在三天裏的心靈軌跡。生與死的問題,愛情與戰鬥職責的矛盾,道德倫理與嚴酷現實的矛盾交織在一起。

《喪鐘爲誰而鳴》初中生讀後感 第2張

你反對一切殺人的行爲,可你既殺過人,而且還要繼續殺人。因爲要打勝仗就必須多殺敵人。

雙方都在屠殺,游擊隊員絞死長槍黨,法西斯分子血洗擁護社會黨的村莊。爲了自由,尊嚴和所有人都有工作而不致捱餓的權利,我們對他們也幹下了令人髮指的暴行,“但那是因爲我們缺乏教養,不知道該怎麼辦,而他們是蓄意地、深思熟慮地幹着。”游擊隊員們射擊,投擲手榴彈,炸火車。可是殺掉的人有幾個是真正的法西斯分子?那些鐵桿兒長槍黨們都躲在後方屠殺平民。而在戰壕裏向我們瞄準的是和我們一樣的窮人。聯合政府內部也是成分複雜,鬥爭重重,軍隊缺少武器裝備,指揮不暢。有着種.種官僚主義,工作無能。黨內的清洗鬥爭連在國際縱隊裏也難逃一劫。內部還有第五縱隊活動。奧威爾當年志願參加西班牙內戰,身負重傷後回國,還有他的同志因爲政見不同要追殺他。

儘管這樣,爲了所擁護的一切,爲了這種感情以及這種必要性,你還是參加戰鬥,爲你接受的教育中所提到的新世界而戰鬥。然而,有誰能像青年牧師和軍人始終保持着忠誠?是我們蛻變了,還是世界並不是我們原先想象的那樣?根本沒有完美的事業,以前沒有,今後也不會有。

我們意識到這一點,但我們並不能心灰意冷,就此投降,還是要接着進攻,繼續殺人。因爲不這樣幹戰爭就要失敗。那些行不通的混蛋命令明明會奪去你的命,你也只能去豁出命來堅決執行。是啊,誰也沒權奪取別人的生命,可不這樣我們自己就要遭到更大的不幸。誰也不想和愛人分別,白白送死,可不這樣最終的危險就不會過去。這確實是陳詞濫調,但這也是真話。世界上還有什麼事情是比戰爭更壞的呢?

《喪鐘爲誰而鳴》初中生讀後感3

一九三六年初秋到一九三九年春的西班牙內戰早已成爲歷史陳跡,這天已不大爲人們所提及。然而它實際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線的序幕,是全世界進步力量和德意法西斯政權之間的第一次較量。由於種.種複雜的歷史原因,進步力量在這場鬥爭中失敗了。以文學形式來反映這一頁歷史的作品爲數不多,而這天尚被人推崇、文學閱讀的恐怕就只有這一部《喪鐘爲誰而鳴》了。

《喪鐘爲誰而鳴》初中生讀後感 第3張

這是海明威篇幅最大的一部小說,但全書情節侷限於三天之內(一九三七年五月底一個星期六的下午到星期二上午),寫得緊湊非凡。那時候,由於三月中政府軍在首都東北瓜達拉哈拉城附近大敗意大利侵略軍,首都已轉危爲安。戈爾茲將軍這時正準備在首都西北向瓜達拉馬山區叛軍山上防線發動進攻,爲了切斷敵人的增援路線,派美國志願人員羅伯特·喬丹到敵後深山中和游擊隊接上關係,等戰鬥一打響,炸燬一座鐵橋。本書即從老向導安塞爾莫帶喬丹到橋頭哨所偵察寫起,之後兩人就向游擊隊的營地進發。老人喚來了小組頭頭巴勃羅,喬丹和他立刻進行了交鋒,矛盾就一步步展開了。巴勃羅當年原是馬販子,給部隊和鬥牛場供應馬匹,之後在鬥牛場做幫手時結識了和鬥牛士菲尼託同居的比拉爾,菲尼託被牛挑傷死去後,她跟巴勃羅待在一齊。革命爆發時,巴勃羅率衆在家鄉小鎮包圍了民防暈的兵營,逮捕了所有的法西斯分子,把他們都處死了。三天後,遭到反動軍隊的反攻倒算,撤至深山中打游擊,一年來,襲擊了幾次敵人的據點,炸了一次火車,弄到了幾匹馬,開始酗酒,意氣消沉,只求能在這山區混下去。他得悉了喬丹的來意,當場提出他所謂的狐狸的原則:要在一個地區待得下去,就只能到別的地區去活動,不然會被敵人趕走。比拉爾

是個直爽熱情的婦人,和幾個苦出身的鬥牛士生活過來,多少嚐到了些人間的歡樂,因巴勃羅當初富有男人氣概而傾心於他,但如今年近半百,看他墮落成個鼠目寸光的酒鬼和膽小鬼,心裏十分懊惱,和那些苦大仇深的游擊戰士一樣,正苦於無法爲他們所熱愛的共和國作出貢獻。在這節骨眼上,共和國派來了爆破手。當晚大家聚集在山洞裏,比拉爾帶頭反對巴勃羅,贊成炸橋,大家一致表態支持她,她豁出來說:“這兒我作主。”在這劍拔弩張的關頭,喬丹不由得伸手按在手 槍上,巴勃羅屈服了,但之後出爾反爾,處處只從他個人的安危出發,喬丹不得不在比拉爾和大家的幫忙下,克服了他的破壞活動以及敵機敵騎兵的干擾所帶來的困難,於星期二早晨及時完成了炸橋任務,但不幸以身殉職。

海明威發揮他獨特的敘事藝術,以細緻入微的動作描述及豐富多彩的對白,緊緊環繞着羅伯特·喬丹的行動,一氣呵成地把這故事講到底,同時插入了大段大段的內心獨白及回憶,使這個主人公的形象十分豐滿……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