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好的教育就是教出活潑的人經典美文

好的教育就是教出活潑的人經典美文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好的教育就是教出活潑的人經典美文,我們都知道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國家的根本,讓我們每個人都學知識學道理,下面我們一起來閱讀好的教育就是教出活潑的人經典美文,希望大家喜歡。

好的教育就是教出活潑的人經典美文1

我所矚望的好教育

我們以前聽了俾斯麥說,德國的強盛,是小學教育的成功。所以我們也來辦小學,以爲小學堂辦了幾千個,中國就強了。後來聽說日本強盛,也從小學教育得來,所以我們大家都信小學教育,好像一瓶萬應如意油,一粒百病消散丸,靈驗無比,吃了就百病消除。小學學生現在有千萬了,哪知道社會腐敗,比以前一樣,國勢衰弱,比以前一樣,這是什麼緣故呢?

是因爲教育根本思想的謬誤。

我常常聽見人說,學生是中國的主人翁,若是學生是中國的主人翁,那誰是中國的奴隸呢?教育不是養成主人翁的。又有人說,教育是救國的方法,所以要小學生知道中國的危險,激發他們的愛國心;痛哭流涕的對小學生說,中國要亡了,這般天真爛漫的小學生,也不知道中國是什麼東西,只聽得大人說“不好了”、“要亡了”這些話,也就悲哀起了;弄得正在萌芽,生氣勃勃的小孩子,變成枯落的秋草!

“主人翁”、“枯落的秋草”兩件東西,可算是我國辦教育的出產品。

我們向來的教育宗旨,本來是養成主人翁的。俗話說,“秀才,宰相之根苗。”向來最普通的小學教科書《神童詩》說:“朝爲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我們又常常說,“範文正爲秀才時,即以天下爲己任”。個個秀才都要做宰相,個個田舍郎都想登天子堂,你看哪裏有這許多位置呢?

我們向來讀書的宗旨你,卻是要把活潑潑的人,做成枯落的秋草。科舉的功效,讀書的結果,把有用的人都變成了書呆子。這不像枯落的秋草麼?

大學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中國教育的宗旨。到了後來,“規行矩步”、“束身自好”算修身;“父爲子綱”、“夫爲婦綱”、“三從四德”等等算齊家;愚民的“仁政”算治國。你看身哪裏能修,家哪裏能齊,國哪裏能治呢?

現在要講修身,要養成活潑潑的個人;要講齊家,要夫婦平等,爸爸不要把兒子視作附屬品;兒子不要把爸爸做子孫的牛馬;要講治國,先要打破牧民政策,採用民治主義。

並要把個人和家的關係改變過來,創造一個進化的社會來,個人是社會的分子;不是單在家庭之中,做父親的兒子,兒子的父親,母親的女兒,女兒的母親,老婆的丈夫,丈夫的妻子,把家庭國家,認作社會的兩個機關,來發展個人和社會的幸福,不要用家庭國家來吞沒個人,毀壞社會。

我們講教育的,要把教育的出產品,明明白白定個標準。預定要產什麼物品,然後來造一個一個製造廠。不要拿一架機器,就隨隨便便的造物品。據我個人的觀念,我們以前所產的“主人翁”,“枯草”,和所產的宰相聖賢,都是不對的。我們所要的物品,是須具有三個條件的人。

首先,我們要造就活潑的個人。

一個小孩子,本來就是活潑潑的,他會笑,會跳,會跑,會玩耍。近山就會上山採花捕蝶;近水就會去撈水草,拾貝殼,捕小魚;近田就會去捕蝗蟲,青蛙。他對於環境,有很多興會。他的手耐不住的摸這個,玩那個;腳耐不住的要跑到這裏,奔到那裏,眼耐不住的要瞧這個,看那個;口關不住的要說這樣、那樣;你看如何活潑。

我們辦學校的,偏要把他捉將起來,關在無山,無水,無花,無鳥的學校裏;把他的.手腳綁起來,是他坐在椅子上不能動;把他的眼遮起來,是他看不出四面關住的一個課堂以外;要他的口來念“天地玄黃,宇宙洪荒”,“人之初,性本善”,種種沒有意義的句子。現在改了“一隻狗”,“一隻貓”,“哥哥讀書,妹妹寫字”,這些話,就算是新式教科書了。

還有講歷史的時候,說什麼“黃帝戰蚩尤”這些話,小孩子本不識誰是黃帝,更不識誰是蚩尤。孩子聽了,好像火星裏打來一個電報。還有叫他唱“陀,來,米,發,索,拉,西”的歌;叫他聽“咿唎嗚嚕”響的風琴。不如小孩兒素來所唱的“螢火蟲,夜夜紅,給我做盞小燈籠”好得多。二十五塊錢的壞風琴,不如幾毛錢的笛和胡琴好得多。

小兒的生長,要靠着在適當環境裏活動。現在我們把他送入“監牢”裏束縛起來,他們如何能生長?

德國人福祿培創教養兒童自然的法兒,他設了一個學校,用各種方法,使兒童自然生長;他不知道叫着學校做什麼,一日他在山中游玩,看見許多花木,都發達得了不得,他就叫他的學校做幼稚園。幼稚園的意思就是“兒童的花園”,後來哪知道漸漸變爲“兒童的監獄”。我們把兒童拿到學校裏來,只想他們得到知識,忘記了他是活潑潑的一個孩子。

無論在小學裏,或在中學裏,我們要認定學生本來就是活的,他們的體力,腦力,官覺,感情,自一天一天的發展。不要用死書來把他們的生長力壓住。我們都知道現在中學卒業的學生,眼多近了,背多曲了。學級進一年,生氣也減一年。我們不需要這樣教育的出產品!

我們要造就能改良社會的個人。

—個人生在世上,終逃不了社會,所以社會良不良,和個人的幸福很有關係。若我但把個人發展,忘卻了社會,個人的幸福也不能存在。

在中國辦學的一個難處,就是社會腐敗。這腐敗社會的惡習,多少終帶入學校裏來。所以學校裏的團體,終免不了社會上一種流行的惡習,不夠比較的好些罷了。學校是社會的鏡子,在這鏡子裏面瞧一瞧,可以見得社會上的幾分惡現象。不過學校裏的生活,終會比社會上高一層,所以學生可以有改良社會的一個機會。

普通父母送子弟入學的用意,是有兩種希望。一種是爲家庭增資產:以爲“我的兒子”入了學校,唸了書,將來可以立身,爲家庭增一個有用的分子;一種是爲國家求富強,以爲“我的兒子”求了學,將來可以爲“拯世救民”的人才。

而好的學校宗旨,是在養成良好的社會分子,爲社會求進化。社會怎樣才進化?個人怎樣參加謀社會進化的運動呢?這兩個問題是學校應該問的。

好的教育就是教出活潑的人經典美文

我想,要學生將來參加改良社會的運動,要從參見改良學校社會的運動做起。我講到此處,不得不提起學生自治的問題了。

學生自治,是養成青年各個的能力,來改良學校社會。他們是以社會分子的資格,來改良社會,大家互助,來去社會的進化。不是治人,不是做主人翁;是自治,是服務。有人說學生在自治社會裏自己搗亂,所以自治是不行的。我想自治會裏邊起衝突,是不能免的,這是一定要經歷的階段。況且,與其在學校裏無自治,將來在社會上搗亂,不如在學校中經歷這個實驗,比較少的費用。

我們要造就能生產的人。

以前的教育,講救國,講做中國的主人翁,講濟世救民;最好的結果,不過養成迷信牧民政策的人才。不好的結果,自己做了主人翁,把國家當做奴隸;不來救國,來賣國;不來濟世救民,來魚肉百姓;到了後來,“只准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

今後的教育,要講生產,要講服務,要知道勞工神聖。爲什麼要講勞工神聖呢?因爲社會的生產都靠着各個人勞力的結果,各個人能勞力,社會生產自然就豐富了;假如大多數的人都是“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社會怎麼能生存呢?

又如杜威先生說,希臘文化很發達科學的思想也很發達,何以希臘沒有物質科學家呢?何以物質科學到十九世紀才發展起來呢?因爲希臘人瞧不起做工的人。瞧不起做工,就不會做實驗;不會做實驗就沒有物質科學家了。

我們中國,素來把政治道德兩樣合起來,做立國的中心。我們的學校,也不外政治道德四個字。幾千年來的教育宗旨,都是一個“拯世救民”的仁政主義,牧民政策:今天以百姓當羊來牧他;明天羊肥了,就來吃他,你看中國幾千年的“一治一亂”,不是羊痩牧羊,羊肥吃羊的後果麼?

現在我們假設百姓是羊,我們要羊自己有能力來尋草吃,不要人來牧;那麼羊雖肥,不怕人來吃他的肉。這是講句笑話罷了,我們那裏可當百姓做羊?百姓都是活潑潑的人。我們把百姓的能力增高起來,使他們有的獨立生產力,那要人來施仁政,來牧他們?

要能獨立生產,要先會工作。要知道勞工神聖。美國教員聯合會現在已加入勞動聯合會。這是全國教師承認教書也是一種勞工。凡有一種職業,爲社會生產的,都是勞工。勞心勞力,是一樣的。“勞心者役人,勞力者役於人”,這兩句話,是在有分階級的意思在裏面,未免把勞力的人看的太輕了。

把以上的話總括說一句,教育要定出產品的標準,這就是標準:活潑潑的,能改良社會的,能生產的個人。這就是我所矚望的中國教育的未來。

好的教育就是教出活潑的人經典美文2

談教育:“好的教育”首先是啓發學習興趣

問:您從小進的啓明、振華,長大後上的清華、牛津,都是好學校,也聽說您父母家訓就是:如果有錢,應該讓孩子受好的教育。楊先生,您認爲怎樣的教育才算“好的教育”?

楊絳:教育是管教,受教育是被動的,孩子在父母身邊最開心,愛怎麼淘氣就怎麼淘氣,一般總是父母的主張,說“這孩子該上學了”。孩子第一天上學,穿了新衣新鞋,拿了新書包,欣欣喜喜地“上學了!”但是上學回來,多半就不想再去受管教,除非老師哄得好。

我體會,“好的教育”首先是啓發人的學習興趣,學習的自覺性,培養人的上進心,引導人們好學,和不斷完善自己。要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受教育,讓他們潛移默化。這方面榜樣的作用很重要,言傳不如身教。

我自己就是受父母師長的影響,由淘氣轉向好學的。爸爸說話入情入理,出口成章,《申報》評論一篇接一篇,浩氣沖天,擲地有聲。我佩服又好奇,請教祕訣,爸爸說:“哪有什麼祕訣?多讀書,讀好書罷了。”媽媽操勞一家大小衣食住用,得空總要翻翻古典文學,現代小說,讀得津津有味。我學他們的樣,找父親藏書來讀,果然有趣,從此好讀書,讀好書入迷。

我在啓明還是小孩,雖未受洗入教,受到天主教姆姆的愛心感染,小小年紀便懂得“愛自己,也要愛別人”,就像一首頌歌中唱的“我要愛人,莫負人家信任深;我要愛人,因爲有人關心。”

我進振華,已漸長大。振華女校創始人狀元夫人王謝長達太老師毀家辦學,王季玉校長繼承母志,爲辦好學校“嫁給振華”貢獻一生的事蹟,使我深受感動。她們都是我心中的楷模。

爸爸從不訓示我們如何做,我是通過他的行動,體會到“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古訓的真正意義的。他在京師高等檢察廳廳長任上,因爲堅持審理交通部總長許世英受賄案,寧可被官官相護的北洋政府罷官。他當江蘇省高等審判廳廳長時,有位軍閥到上海,當地士紳聯名登報歡迎,爸爸的名字也被他的屬下列入歡迎者的名單,爸爸不肯歡迎那位軍閥,說“名與器不可假人”,立即在報上登啓事聲明自己沒有歡迎。上海淪陷時期,爸爸路遇當了漢奸的熟人,視而不見,於是有人謠傳楊某瞎了眼了。

我們對女兒錢瑗,也從不訓示。她見我和鍾書嗜讀,也猴兒學人,照模照樣拿本書來讀,居然漸漸入道。她學外文,有個很難的單詞,翻了三部詞典也未查着,跑來問爸爸,鍾書不告訴,讓她自己繼續查,查到第五部辭典果然找着。

我對現代教育知道的不多。從報上讀到過美術家韓美林作了一幅畫,送給兩三歲的小朋友,小孩子高高興興地回去了,又很快把畫拿來要韓美林簽名,問他簽名幹什麼,小孩說:“您簽了名,這畫才值錢!”可惜呀,這麼小的孩子已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價值觀的教育難道不應引起注意嗎?

談修養:肯吃苦是最值得驕傲的品質

問:楊先生,您覺得什麼是您在艱難憂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質,最值得驕傲的品質,能讓人不被摧毀、反而越來越好的品質?您覺得您身上的那種無怨無悔、向上之氣來自哪裏?

楊絳:我覺得在艱難憂患中最能依恃的品質,是肯吃苦。因爲艱苦孕育智慧;沒有經過艱難困苦,不知道人生的道路多麼坎坷。有了親身經驗,才能變得聰明能幹。

我的“向上之氣”來自信仰,對文化的信仰,對人性的信賴。總之,有信念,就像老百姓說的:有念想。

抗戰時期國難當頭,生活困苦,我覺得是暫時的,堅信抗戰必勝,中華民族不會滅亡,上海終將回到中國人手中。我寫喜劇,以笑聲來作倔強的抗議。

我們身陷上海孤島,心向抗戰前線、大後方。當時凡是愛國的知識分子,都抱成團。如我們夫婦,陳西禾,傅雷,宋淇等,經常在生活書店或傅雷家相會,談論國際國內戰爭形勢和前景。我們同自願參加“大東亞共榮圈”的作家、文化人涇渭分明,不相往來。

有一天,我和錢鍾書得到通知,去開一個不記得的什麼會。到會後,鄰座不遠的陳西禾非常緊張地跑來說:“到會的都得簽名。”鍾書說:“不籤,就是不籤!”我說:“簽名得我們一筆一劃寫,我們不籤,看他們怎麼辦。”我們三人約齊了一同出門,把手插在大衣口袋裏揚長而去,誰也沒把我們怎麼樣。

到“”,支撐我驅散恐懼,度過憂患痛苦的,仍是對文化的信仰,使我得以面對焚書坑儒悲劇的不時發生,忍受抄家、、羞辱、剃陰陽頭……種種對精神和身體的折磨。我絕對不相信,我們傳承幾千年的寶貴文化會被暴力全部摧毀於一旦,我們這個曾創造如此燦爛文化的優秀民族,會泯滅人性,就此沉淪。

我從自己卑微屈辱的“牛鬼”境遇出發,對外小心觀察,細細體味,一句小聲的問候,一個善意的“鬼臉”,同情的眼神,寬鬆的管教,委婉的措辭,含蓄的批語,都是信號。我驚喜地發現:人性並未泯滅,烏雲鑲着金邊。許多革命羣衆,甚至管教人員,雖然隨着指揮棒也對我們這些“牛鬼蛇神”揮拳怒吼,實際不過是一羣披着狼皮的羊。我於是更加確信,災難性的“文革”時間再長,也必以失敗告終,這個被顛倒了的世界定會重新顛倒過來。

談“自由”:忍耐是爲了保持內心的自由

問:楊先生,您一生是一個自由思想者。可是,在您生命中如此被看重的“自由”,與“忍生活之苦,保其天真”卻始終是一物兩面,從做錢家媳婦的諸事含忍,到國難中的忍生活之苦,以及在名利面前深自斂抑、“穿隱身衣”,“甘當一個零”。這與一個世紀以來更廣爲人知、影響深廣的“追求自由,張揚個性”的“自由”相比,好像是兩個氣質完全不同的東西。這是怎麼回事?

楊絳:這個問題,很耐人尋思。細細想來,我這也忍,那也忍,無非爲了保持內心的自由,內心的平靜。你罵我,我一笑置之。你打我,我決不還手。若你拿了刀子要殺我,我會說:“你我有什麼深仇大恨,要爲我當殺人犯呢?我哪裏礙了你的道兒呢?”所以含忍是保自己的盔甲,抵禦侵犯的盾牌。我穿了“隱身衣”,別人看不見我,我卻看得見別人,我甘心當個“零”,人家不把我當個東西,我正好可以把看不起我的人看個透。這樣,我就可以追求自由,張揚個性。所以我說,含忍和自由是辨證的統一。含忍是爲了自由,要求自由得要學會含忍。

問:孔子“十五志於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那一段話,已進入中國人的日常生活,成爲一個生命的參照座標,不過也只說到“七十從心所欲不逾矩”。期頤之境,幾人能登臨?如今您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覺嗎?能談談您如今身在境界第幾重嗎?

楊絳:我也不知道自己如今身在境界第幾重。年輕時曾和費孝通討論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不懂,有一天忽然明白了,時間跑,地球在轉,即使同樣的地點也沒有一天是完全相同的。現在我也這樣,感覺每一天都是新的,每天看葉子的變化,聽鳥的啼鳴,都不一樣,new experince and new feeling in everyday。

樹上的葉子,葉葉不同。花開花落,草木枯榮,日日不同。我坐下細細尋思,我每天的生活,也沒有一天完全相同,總有出人意外的事發生。我每天從牀上起來,就想“今天不知又會發生什麼意外的事?”即使沒有大的意外,我也能從日常的生活中得到新體會。八段錦早課,感受舒筋活絡的愉悅;翻閱報刊看電視,得到新見聞;體會練字抄詩的些微進步,舊書重讀的心得,特別是對思想的修煉。要求自己待人更寬容些,對人更瞭解些,相處更和洽些,這方面總有新體會。因此,我的每一天都是特殊的,都有新鮮感受和感覺。

我今年一百歲,已經走到了人生的邊緣邊緣,我無法確知自己還能往前走多遠,壽命是不由自主的,但我很清楚我快“回家”了。我得洗淨這一百年沾染的污穢回家。我沒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感,只在自己的小天地裏過平靜的生活。

細想至此,我心靜如水,我該平和地迎接每一天,過好每一天,準備回家。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