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快訊 > 開心樂園 > 二十四節氣白露的資料

二十四節氣白露的資料

來源:女友組    閱讀: 1.6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二十四節氣白露的資料,白露一般在每年公曆的9月7日到8日,白露不是一個特別出名的節氣,但是白露時節正式秋高氣爽的日子,民俗活動可是很多的,以下是關於二十四節氣白露的資料,希望對你有幫助!

二十四節氣白露的資料1

二十四節氣白露的資料

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當太陽到達黃經一百六十五度時交白露節氣。白露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表示孟秋時節的結束和仲秋時節的開始。露水是由於溫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體上凝結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實際上是表徵天氣已經轉涼。這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晝夜溫差可達十多度。陽氣是在夏至達到頂點,物極必反,陰氣也在此時興起。到了白露,陰氣逐漸加重,清晨的露水隨之日益加厚,凝結成一層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稱之爲白露。俗語云:“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這兩句話的意思是說,處暑仍熱,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過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體了,以免着涼。還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白露”是反映自然界氣溫變化的節令。露是“白露”節氣後特有的一種自然現象。此時的天氣,正如《禮記》中所云的:“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據《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對“白露”的詮釋——“水土溼氣凝而爲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古人在《孝緯經》中也雲:“處暑後十五日爲白露”,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其實,氣象學表明:節氣至此,由於天氣逐漸轉涼,白晝陽光尚熱,然太陽一歸山,氣溫便很快下降,至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樹木的綠色莖葉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經早晨的太陽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瑩剔透、潔白無瑕,煞是惹人喜愛,因而得”白露“美名。

二十四節氣白露的資料 第2張

白露節氣簡介二

至白露節氣時,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此時人們就會明顯地感覺到炎熱的夏天已過,而涼爽的秋天已經到來了。因爲白天的溫度雖然仍達三十幾度,可是夜晚之後,就下降到二十幾度,兩者之間的溫度差達十多度。我國古代將白露分爲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羣鳥養羞。”說此節氣正是鴻雁與燕子等候鳥南飛避寒,百鳥開始貯存乾果糧食以備過冬。有句俗話:“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白露前後若有露,則晚稻將有好收成。

此外,華南二十四節氣的氣候中,白露有着氣溫迅速下降、綿雨開始、日照驟減的明顯特點,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節轉換。華南常年白露期間的平均氣溫比處暑要低3℃左右,大部地區候(5天)平均氣溫先後降至22℃以下。按氣候學劃分四季的.標準,時序開始進入秋季。華南秋雨多出現於白露至霜降前,以岷江、青衣江中下游地區最多,華南中部相對較少。"濫了白露,天天走溜路"的農諺,雖然不能以白露這一天是否有雨水來作天氣預報,但是,一般白露節前後確實常有一段連陰雨天氣;而且,自此華南降雨多具有強度小、雨日多、常連綿的特點了。

與此相應,華南白露期間日照較處暑驟減一半左右,遞減趨勢一直持續到冬季。白露時節的上述氣候特點,對晚稻抽穗揚花和棉桃爆桃是不利的,也影響中稻的收割和翻曬,所以農諺有“白露天氣晴,穀米白如銀”的說法。充分認識白露氣候特點,並且採取相應的農技措施,才能減輕或避免秋雨危害。另一方面,也要趁雨抓緊蓄水,特別是華南東部的白露是繼小滿、夏至後又一個雨量較多的節氣,更不要錯過良好時機。

二十四節氣白露的資料2

白露怎麼養生 白露節氣風俗習慣

二十四節氣白露的資料 第3張

白露的天氣

白露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也是秋季的第三個節氣。白露一般在每年公曆的9月7日到8日,此時太陽達到了黃經165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白露,八月節。秋屬金,金色白,陰氣漸重,露凝而白也”。所以這白露的“白”字,其實並非指露水的顏色是白的,而是來自於古人的陰陽五行觀念。

白露是二十四節氣中與溫度有關的一個節氣。有說法認爲,白露這天是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不過這一說法從數據統計上來看,可能只在北方的部分地區比較準確,但對我國大部分地區來說,白露前後也確實是晝夜溫差比較大的一個時段。所以俗諺有“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的說法,總之白露前後,秋意漸濃天氣轉涼,要開始注意增添衣物了。

白露時節,我國北方和南方在降雨方面有很大的差異。北方的降雨通常很少,秋高氣爽的同時,天氣也比較乾燥。這一方面影響着人們的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影響着農事活動,放火、抗旱應該是比較注意的事情。而在我國的南方地區,則是秋雨綿綿的天氣。尤其是如果遇上冷空氣和颱風相持不下的情況,也比較容易形成持續的強降雨,這對農事活動又十分的不利。

二十四節氣白露的資料 第4張

白露的風俗

1、吃龍眼

福建福州有個傳統習俗叫“白露必吃龍眼”。白露時節,龍眼個大味甜口感好,此時吃龍眼是再好不過的了。

2、採十白

在浙江溫州、蒼南、平陽等地區,民間有“採十白”的習俗。人們抓住白露節氣這一天,去田野間採集十種帶“白”字的中草藥,如白茅甘、白木槿和白毛苦等,以期與“白露”的形名相應,然後拿來烹製草藥煨烏骨白毛雞或者鴨子等,以達到滋補身體、祛除風氣的效用。

3、祭禹王

白露時節還是太湖人“祭禹王”的日子。禹王是傳說中治水英雄大禹,太湖畔漁民稱爲“水路菩薩”。

白露以後,魚肥蟹膘,爲了能在捕撈時有一個風平浪靜的湖面,每年正月初八、清明、七月初七和白露時節,這裏都要舉行祭禹王的香會。

4、釀白露酒

蘇浙地區有自釀白露米酒的習俗,舊時蘇浙一帶鄉下人家每年白露一到,家家釀酒,用以待客。白露酒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成,略帶甜味,故稱“白露米酒”。

5、飲白露茶

我國一些地區還有飲白露茶的習俗。經過夏季的酷熱,白露前後正是茶樹生長的極好時期。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樣鮮嫩,不經泡,也不像夏茶那樣乾澀味苦,而是有一種獨特甘醇清香味,尤受老茶客喜愛。

6、吃番薯

在文成,民間認爲白露吃番薯,可使全年吃番薯絲和番薯絲飯後,不會發胃酸,故舊時農家在白露節以吃番薯爲習。中醫學認爲,紅薯味甘性平,補脾益氣。《本草綱目》記載,紅薯有“補虛乏、益氣力、健胃、強腎陰的功效”,使人“長壽少疾”。

白露養生指南

1、“白露到!第一件事就是養肺!”

中醫認爲,“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冬養腎”。肺是人體最“嬌嫩”的器官,而立秋後天氣逐漸變得乾燥,很容易傷肺,特別是老年人,如果因秋燥而傷肺,到冬季就容易感染許多肺部疾病。秋天是養肺潤肺的最佳時機,只有養好肺,到了冬天才能腎氣充足少生病。

2、白露過後吃什麼?

古代醫家張景嶽說:“春應肝而養生,夏應心而養生,長夏應脾而變,秋應肺而養收,冬應腎而養藏。”

整個節氣的飲食養生應以清熱祛溼、健脾和中爲主,因而中醫有“夏天(清)補心,長夏(淡)補脾”之說。

我國一貫有“秋季進補”的習俗,但進補之前最好先把脾胃調理好。

這個時候人們的脾胃本就虛弱,若過食寒涼之物只會“火上澆油”,引起腹瀉也就是在所難免的了。所以過了夏天,西瓜基本上也該退出“歷史舞臺”了。

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溫之物,宜吃營養豐富、容易消化的平補食品。

忌吃性質寒涼,易損傷脾氣的食品,忌吃味厚滋膩,容易阻礙脾氣運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氣消積,容易耗傷脾氣的食品。

可多吃點:粳米、秈米、玉米、薏米、番薯、豆腐等。

白露節氣,秋意漸濃。我們終於要告別夏季炙熱的陽光,迎來風輕雲淡,天高水長的秋天了。

這也是整個一年中晝夜溫差最大的一個節氣,每個人都要隨着節氣的變化而隨時調節飲食結構,勤換衣物,合理進補,加強鍛鍊身體。

3、白露當養陰

白露,即白色的露珠。根據陰陽五行規律來說,秋季在五行中屬金,其色白,所以白主要是指秋季;露則是指是“陰氣漸重,露凝而白”,是指秋季此時陰氣在漸漸加重,早晨在路旁的樹葉上可以看到露珠。

有諺語說“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裏熱”,是說白露時白天夜裏的溫差很大。古語云:“白露節氣勿露身,早晚要叮嚀。”提醒人們此時白天雖然溫和,但早晚氣候已涼,打赤膊容易着涼。

4、白露運動,動靜結合

早晨是鍛鍊身體的最佳時間,此時氣候宜人,天高氣爽,動靜相宜,可根據個人情況選擇不同的運動項目進行鍛鍊,如登山、打太極拳、游泳等,長期堅持可增強心肺功能,讓生物鐘自然過渡到下一個節氣。在進行以上運動鍛鍊的同時,還可配合一些“靜功”,做到動靜結合,動靜和諧。

5、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

中醫有“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的說法,也就是說白露節氣過後,穿衣服就不能赤膊露體。特別是病人、老人、體弱者,更要注意隨着氣溫的變化加減衣服,最好出門帶一件外套。

面料以純絲、純棉或混紡爲好,防涼又止燥。還要注意腰腹部、膝關節保暖,不要“刻意”露出後背和肚臍。夜晚要關上窗戶,換上長袖衣入睡,將薄棉被備在牀頭十分必要。由於“白露”後陰氣上升陽氣下降,因此衣物可以單薄些,薄而不露,適當“秋凍”。

6、養脾潤燥,多吃秋果

秋梨:秋梨就是秋天最提倡吃的水果。中醫認爲梨性涼味甘,能生津潤燥、清熱化痰的功效,對於燥邪猖獗的秋季來說,是去燥的最佳選擇。秋梨吃法不同,功效也不同。如果有咽乾喉痛等上火症狀,生吃就好。如果想要起到滋陰潤肺、潤喉祛痰的功效,熟吃更佳。可以將梨隔水蒸過,煮湯或者做成粥來吃,這樣也可以將梨的寒性除去,食用起來更加安全。

大棗:大棗有“木本糧食”的稱呼,因爲古人認爲它可代食物食用。《本草綱目》認爲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對於“脾虛弱、食少便溏、氣血虧虛”等疾病有很好的治療效果。坊間甚至流傳有“一日吃仨棗,紅顏不顯老”的俗言。用紅棗加大米熬成粥,對保肝護肝也有很好的效果。但是大棗不宜食用過多,“多食令人寒熱,凡贏瘦者不可食”,每天吃棗不要超過50克爲好。

時尚熱點
影視動漫
娛樂小料
明星動態
電影電視
音樂空間
開心樂園